抗阻训练配合有氧运动对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

2023-12-22 12:46何华梅吴林秀吴潇芸张丽娣黄文婷莫小云
微创医学 2023年5期
关键词:有氧心功能量表

何华梅 甘 程 吴林秀 吴潇芸 张丽娣 黄文婷 莫小云

(1 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市 530023;2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广西南宁市 530011)

随着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的加剧及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的发病率逐年升高。AMI是指机体冠状动脉闭塞导致心肌出现急性缺血缺氧继而发生功能性坏死,临床上多表现为胸闷、胸痛、紧缩压榨感等症状,该病具有发病急、病情进展快、死亡风险高等特点,目前已成为影响我国居民生命安全的重大疾病[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目前是治疗AMI的有效方案,能够迅速解除机体冠状动脉闭塞、恢复缺血心肌的血供、减少心肌梗死范围,在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病死率方面的效果显著[2]。然而PCI无法逆转AMI的病理生理过程,多数患者术后仍存在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减退、生活质量下降、焦虑抑郁等问题,不利于患者康复[3]。因此有效的康复锻炼在改善患者预后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4]。抗阻训练联合有氧运动被证明具有增强机体肌肉力量与活动耐力,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效果[5]。基于此,本研究将抗阻训练联合有氧运动的康复方案应用于AMI患者PCI术后康复中,为进一步促进AMI患者的术后康复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1)患者均符合AMI的诊断标准[6],并经冠脉造影检查确诊;(2)均为首次发病;(3)PCI术后生命体征平稳。排除标准:(1)合并心血管系统其他疾病;(2)合并明显的肝肾功能障碍;(3)沟通障碍,治疗依从性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选取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心内科收治的106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均行PCI术,其中PCI术后行常规康复锻炼的51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同期接受常规康复锻炼联合抗阻训练及有氧运动,且一般资料与对照组均衡可比的55例患者设为观察组。观察组男30例,女25例,年龄39~68(50.34±12.08)岁;发病至入院时间3~7(4.63±1.82)h;心功能Ⅰ级29例、Ⅱ级26例;合并高血压45例、糖尿病15例。对照组男28例,女23例,年龄40~65(48.63±11.27)岁,发病至入院时间1~8(4.71±1.79)h;心功能Ⅰ级28例、Ⅱ级23例;合并高血压42例、糖尿病16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及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立即完善相关检查,排除手术禁忌证;均由经验丰富的医生行急诊PCI术,术后给予生命体征监测、营养心肌、降脂、抗血小板聚集、改善机体循环等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对于桡动脉置管患者,术后绝对卧床制动6 h;对于股动脉置管患者,术后绝对卧床制动24 h。患者卧床制动期间,护理人员协助家属帮患者定期翻身,按摩受压骶尾部。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在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常规康复锻炼,术后早期于床边适当坐起,当患者能够下床活动后开展床边站立、扶栏缓慢行走等常规训练,然后逐渐过渡至在病区内散步、原地踏步训练,每次训练时间3~5 min,3次/d;出院后指导患者每日坚持慢走训练,每次时间不超过30 min,1次/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抗阻训练及有氧运动。抗阻训练方式主要包括弹力带、哑铃和沙包等,训练动作主要包括腹部紧缩、推胸训练、小腿伸直抬高、股四头肌伸展、肱二头肌屈曲、肱三头肌伸展、下背部伸展、肩上推举和背阔肌下拉等动作。患者每次抗阻训练时间10~30 min,阻力大小从最大阻力负荷的50%逐渐增加至80%,术后1~6周训练方案为上述每组动作每周重复5次,第7~12周开始上述每组动作每周重复10次。有氧运动训练方案从术后第5天开始,主要在跑步机上进行,从水平慢速行走开始逐渐增加训练强度,过渡至快走及慢跑,患者运动训练期间需时刻监测心率的变化,维持心率在最大心率的50%~60%水平(最大心率=220-年龄),每次运动时间5~10 min,2次/d,每次训练间隔时间不低于6 h,观察组患者在进行有氧运动前需提前缓慢热身5 min。两组患者的康复训练在住院期间均在医护人员监督指导下进行,出院后在家属陪同下进行训练,每隔2周进行1次电话随访,了解患者康复训练效果并进行指导更正。

1.3 观察指标

1.3.1 心功能及运动功能指标 于PCI术后3 d及PCI术后6个月,采用飞利浦IPIQ7C型心脏超声仪器检查患者心功能指标的变化,检查项目主要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mension, 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 LVEDD)。测试患者的6分钟步行距离(6-minute walk distance, 6MWD):嘱患者在平直走廊上步行6 min,测量步行距离,距离越长提示患者运动能力越好[7]。

1.3.2 生活自理能力 于PCI术后3 d、出院前、PCI术后6个月采用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 BI)量表评估生活自理能力。BI量表0~100分,其中评分≤40分提示日常生活严重依赖家人,评分41~60分代表日常生活中度依赖家人,评分61~99分提示日常生活轻度依赖家人,评分100分提示无任何依赖[1]。

1.3.3 生活质量 PCI术后6个月,采用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hort form 36 questionnaire, SF-36)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价领域包括生理功能(10个项目)、躯体疼痛(2个项目)、躯体角色(4个项目)、活力(4个项目)、心理健康(5个项目)、社会功能(2个项目)、一般健康状况(5个项目)、情感角色(3个项目)共8个领域。评估分值=(实际分值-该方面可能最低分)/(该方面可能最高分-该方面可能最低分)×100%,评估分值越高提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8]。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心功能及运动功能比较 PCI术后3 d,两组患者的LVEF、LVESD、LVEDD,以及6MW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CI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LVEF、6MWD明显增加,LVESD、LVEDD明显变小,且观察组LVEF、6MW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LVESD、LVEDD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及运动功能指标比较 (x±s)

2.2 两组生活自理能力比较 术后3 d,两组患者的BI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及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BI量表评分均明显增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BI量表评分比较 (x±s,分)

2.3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SF-36量表的生理功能、躯体疼痛、躯体角色、活力、心理健康、社会功能、一般健康状况、情感角色领域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SF-36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x±s,分)

3 讨 论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AMI的发病率不断升高,已成为威胁国民生命安全的重大疾病[9]。对于大多数AMI患者,早期实施PCI能够迅速恢复闭塞冠脉的血液供应,恢复缺血心肌的血流灌注,挽救患者生命。然而PCI治疗只能暂时将狭窄的冠脉疏通,并没有完全消除AMI的危险因素,术后仍需给予康复治疗。相关指南推荐对于AMI患者PCI术后应尽快启动心脏康复治疗,早期康复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术后心肺耐量[10]。目前多数AMI患者PCI术后仍以卧床休息为主,缺乏规范有效的锻炼方案。抗阻训练是一种次极量运动功能锻炼,有助于改善机体冠脉侧支循环及心功能,同时逆转骨骼肌异常代谢,增强机体运动能力和运动耐量[11]。有氧运动是目前最基础、最简便的心脏康复手段,能够增加冠脉直径及弹性,控制肥胖、血脂异常等危险因素,稳定冠脉斑块[12]。

马敬等[13]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期间采用抗阻训练联合有氧运动干预,结果显示该方案能够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增加心肌氧耗量和心排血量。本研究中,在常规对症处理的基础上,笔者对AMI患者PCI术后进行抗阻训练及有氧运动。结果表明,PCI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LVEF、6MWD明显增加,LVESD、LVEDD明显变小,且观察组LVEF、6MW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LVESD、LVEDD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时出院前及PCI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BI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与王杰等[7]研究结论类似。提示这一康复训练方案有助于改善AMI患者PCI术后心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其原因为,有氧运动能进一步增强机体心肌细胞氧化酶活性和心肌收缩能力,使心室重构受到抑制,因此LVESD和LVEDD水平降低,配合抗阻训练能够增强肌群的力量和活动耐力,继而机体心功能和运动功能增强,生活自理能力随之提高[14]。

既往研究[15]认为,有效的康复运动训练能够改善AMI患者PCI术后的心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2018中国心脏康复指南》明确指出,心肌梗死的二级预防与康复运动密不可分,康复运动能够有效改善AMI患者的预后,AMI患者PCI术后继续行康复治疗能够降低8%~37%的全因病死率,1年内心脏猝死率降低45%[16]。运动训练是心脏康复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有氧运动和抗阻训练等。长期规律的康复训练能够增强心肌收缩舒张能力,改善心脏前后负荷,此外有效的运动在增强心肌代谢能力和改善血流动力学方面疗效显著[17]。SF-36是评价及监测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量表,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PCI术后6个月SF-36量表生理功能、躯体疼痛、躯体角色、活力、心理健康、社会功能、一般健康状况、情感角色8个领域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随着患者心功能及运动功能的改善,生活质量也随之提高。主要由于机体心功能改善后其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进一步缓解,有效的康复锻炼提高了患者术后活动耐力,因此日常运动后的不适症状减少,同时本研究中患者出院后继续接受科学的健康教育及康复指导,能够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达到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18]。

综上所述,对AMI患者PCI术后给予抗阻训练联合有氧运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术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本研究对患者观察时间较短,其对患者PCI术后远期康复的效果仍待进一步的随访。

猜你喜欢
有氧心功能量表
老人锻炼,力量、有氧、平衡都需要
有氧运动与老年认知障碍
如何从零基础开始有氧运动
心功能如何分级?
中西医结合治疗舒张性心功能不全临床观察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糖有氧代谢与运动训练
中学生智能手机依赖量表的初步编制
PM2.5健康风险度评估量表的初步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