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服务“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中展现司法新作为

2023-12-26 06:16李红建
群众 2023年22期
关键词:审判协作纠纷

□ 李红建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2023 年9 月15 日,习近平总书记向中欧班列国际合作论坛致贺信,强调“中国将继续同各方一道,秉承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中欧班列朝着更高质量、更好效益、更加安全方向发展,为促进全球经济发展、增进各国人民福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法治的保驾护航。人民法院应积极应对“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新问题新挑战,自觉找准法院工作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结合点和着力点,主动作为、积极作为、依法作为,以能动司法为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提供精准高效的法治保障。

精准高效的法治保障,需要审判理念的更新。审判工作现代化,最首要的、最关键的是审判理念现代化,必须以审判理念现代化统领,引导促进各项工作现代化。没有现代化的审判理念,就难以构建完善的司法服务保障机制,更难以精准有效护航“一带一路”建设。树立平等保护的理念。“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众多,各国国情复杂不一,但平等保护是他们的共同关切。要严格贯彻平等保护理念,切实做到当事人主体地位平等、法律适用平等、法律责任平等,以公正高效的司法裁判均衡保护各方利益。树立合作共赢的理念。“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涉及大陆法系、英美法系以及伊斯兰法系,各国法律制度不同,在法律制度和法律原则方面也势必会有差异,因此国家间的司法合作尤为重要。要在互相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原则下,通过司法机关的交流协商,合理解决“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各类争议,以谋求国家利益和当事人利益的整体均衡。树立案结事了的理念。司法是解决当事人之间纠纷的一种公共产品,能否做到案结事了必然是当事人高度关注的现实问题,也是检验司法服务专业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要通过专业化的司法服务,运用政治智慧、法治智慧、审判智慧,促进涉外纠纷的实质性化解,为国际商事纠纷解决提供便利、快捷、低成本的司法方案。

精准高效的法治保障,需要司法举措的出新。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中,司法的作用不可或缺。人民法院必须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不断推出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地区特点的司法举措。全力推进精品化办案。自觉提高适用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的司法能力,妥善审理“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物流运输、工程基建、海事海商等纠纷,在法律框架内积极回应国内外市场主体的司法关切和需求,努力寻求案件处理的最佳方案,有效增强市场主体的投资信心。坚持“办理一案、治理一片”,在解决具体个案的同时,积极促进类案问题解决,进而推动完善相关司法规则体系。探索发布年度审判白皮书和典型案例,在为市场活动提供指引的同时,展示好中国司法形象。聚力推进精准化服务。依托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连云港片区法庭,积极探索创新试点经验,以专业化审判提供优质司法服务,打造涉外商事纠纷解决优选地。坚持意思自治原则,尊重当事人自主选择管辖法院的权利,支持中外当事人通过调解、仲裁等非诉方式解决纠纷。加强涉外商事案件诉调对接,推动涉外商事人才专家库建设,吸收专业人才开展纠纷调解,提升纠纷化解实效。着力推进精细化保障。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致中欧班列国际合作论坛贺信精神,高度关注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上合组织(连云港)国际物流园、中欧班列建设运营中的司法需求,建立健全司法配套保障机制,提高司法供给质效。深化“法护营商润民企”行动,完善、用好企业合规改革,促使企业合规合法经营。充分发挥司法大数据作用,分析研判涉外纠纷成因态势,依托司法建议等方式“抓前端、治未病”,从源头上减少纠纷。

精准高效的法治保障,需要交流协作的创新。“一带一路”建设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旨在凝聚各国共识和力量,实现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的“五通”蓝图。创新国际司法交流与合作,加强司法机关间的配合与协作是其中应有之义。搭建交流协作平台。依托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司法协作研讨会等载体,共享法院改革发展经验,共商司法服务保障举措,共建“一带一路”标杆示范,推动司法机关间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领域的对话交流,努力构建可持续、开放、充满活力的司法交流协作平台。加强司法机关在大数据、5G 等前沿技术的协作,探索跨域立案、在线诉讼、在线调解等机制,编织起新时代司法“数字丝路”。拓展交流协作成果。健全完善委托送达、调查取证等机制,相互及时完成文书送达、证据调查核实等事项,推动诉讼有序高效运行。本着求同存异、司法互惠原则,加强司法合作,推动相互间判决的承认和执行,运用国际规则鼓励和支持国外仲裁裁决,最大限度释放中国司法善意。提升交流协作成效。遵循沟通协商、共享交流、互促互进原则,全面加强司法机关在立案、审判、执行、调研、案例、人才培养等多领域合作,通过联席会议、专题研讨、联合培训等方式,充分凝聚司法合作共识,深化拓展交流互鉴成果。不断加强理论研究,持续固定、完善司法实践成果,统一法律适用,从制度层面巩固提升,推动构建公正、合理、透明的国际经贸规则体系。

精准高效的法治保障,需要法院队伍的革新。在服务保障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要求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熟悉国际条约国外法律和国际商事规则、清正廉洁的高素质法官队伍。要着力抓好政治素质建设。落实“从政治上看,从法治上办”的要求,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纲”和“魂”融入执法办案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引导法院干警通过司法裁判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以及“和为贵”“定分止争”“重诺守信”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同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增进人民福祉。要着力抓好业务素质建设。一方面,要加强外国法的查明与适用。通过典型案例研讨、外聘专家讲座等方式来丰富法官的外国法知识,运用最高人民法院域外法查明平台、外国使领馆、涉外法律专家库等资源准确查明和适用外国法律,引导法官改变以“无法查明外国法”为由简单直接适用中国法的不良倾向。另一方面,要积极推动沿线国家法院判决、仲裁裁决的承认与执行。依法及时办理承认与执行外国法院判决的请求,在沿线一些国家尚未与我国缔结司法协助协定的情况下,根据国际司法交流合作意向、对方国家承诺将给予我国司法互惠等情况,可以考虑由我国法院先行给予对方国家法院判决的承认和执行,推动互惠原则的落地。依法及时承认和执行与“一带一路”建设相关的外国商事海事仲裁裁决,推动与尚未参加《承认及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的沿线国家之间相互承认和执行仲裁裁决。要着力抓好职业道德素质建设。涉“一带一路”案件的办理,是国内外市场主体了解中国法院、中国法官的窗口。我们应当在定分止争、化解矛盾的司法实践中,展示中国法官正直无私的人格魅力和“致广大而尽精微”的职业形象,赢得当事人发自内心的尊敬和信任,努力实现胜败皆服,彰显中国的司法自信和司法文明。

猜你喜欢
审判协作纠纷
邻居装修侵权引纠纷
署名先后引纠纷
团结协作成功易
用“情”化解离婚纠纷
纠纷
协作
七十年前那场文明的审判
协作
消失中的审判
可与您并肩协作的UR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