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审美教育初探

2023-12-26 11:05胡靖可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崇仁路小学新时代校区430030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3年21期
关键词:汉字美的语文

胡靖可(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崇仁路小学新时代校区 430030)

语文学科是一门充满美的魅力的人文学科。它通过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引领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在语文实践运用中学会审美创造。在当今课程改革的进程中,语文课不仅要训练学生听说读写思等语文素养,更要注重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阳光健康的心灵,提高学生的审美判断和鉴赏能力,培养他们客观、准确、深入的审美眼光,让美的种子在学生心中浸润开花。

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几点做法。

一、 在字词教学中品味语言“文字美”

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汉字文化中,汉字是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汉字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石,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性工程。在教会学生识字、写字的同时,渗透审美教育意义重大。

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出现了很多有趣的象形字,如“口、鱼、火、水”等,这类汉字主要是通过图画的表现形式再现事物的外貌或特征。在教学“鱼”字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通过出示图片,让学生猜一猜图上出示的是什么字,在情境中激发学生的识字欲望。接着通过课件演示动态绘图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图上画的是一尾有着鱼头、鱼身、鱼尾,正在游动的游鱼。在这基础上总结出古代人在创造和记录“鱼”字时是根据鱼的外形和动作特点来创造汉字的。最后带着学生尝试用画图的方式自己试着画一画象形字“口、火、月”,再和古代人们画的文字进行对比。通过有趣的识字游戏,学生观察、分析、创造象形字,感受到汉字的生动性和形象性,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唤起了学生对文字的兴趣和热爱,提升了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同时,汉字也有在字义上的会意美,蕴含了汉字的文化性和艺术性。在会意字“众”字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首先给学生呈现“三人弯腰”的甲骨文图片,通过形象而直观的图片引导学生感知“众”的字义,然后出示由图到字的演变过程的动态演变图,引导学生思考图形和字义之间的内在联系,先讲解图形、字形、字义的关系,再拓展延伸讲解象形汉字的发展历史。让学生在生动的学习中感知汉字的形象美和结构美。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地发掘语言文字中蕴含的美育因素,让学生深入掌握汉字的构造和意义,了解汉字的发展历程,体验汉字的优美与发明汉字的智慧。感知汉字文化的形象美和会意美,从而进一步体会中华文字的独特之美,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和审美意识。

二、 在古诗教学中感悟中华传统“文化美”

古诗词以其精练的语言和优美的韵律,通过对自然、人生、情感等主题的描绘,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哲理。在古诗词教学中,让学生感受自然景色的美、情感交融的美、人文情怀的美对于开拓学生审美的意识,涵养高雅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

在教学古诗《四时田园杂兴》中的诗句“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时,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引领学生和诗中的“童孙”进行对话,让学生的情感融入古诗的情境中,体会诗人所表达的小孩子活泼可爱的个性,农村生活的乐趣,从而让学生感受到乡村田园生活的美好和人们通过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和谐美。在教学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中的诗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时,让学生通过想象画面,培养学生想象美的能力,体会诗文描绘的西湖美景美境,然后出示西湖风景图片,让学生体会到西湖在晴天波光艳丽,微波粼粼的美景和雨天云雾朦胧,缥缥缈缈的奇妙景致都无不展现出西湖不同的风姿和美景,为教学“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中拟作西子的“淡妆”“浓妆”作铺垫。唤起了学生的审美直觉。在教学古诗《别董大》中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诗句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写一写鼓励“董大”的句子,让学生深入感知诗人对好朋友真切的勉励和深情的友谊,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哲理,激发了学生想象力和审美感受。

在古诗文教学中通过引领学生充分与古诗对话、与诗人对话,学生在品味文字美的过程中更好地领略到中华传统文化之美。在古诗的学习中受到美的熏陶,体会古诗词中所蕴藏的智慧和精神,提升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自信。

三、 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激发“想象美”

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激发学生想象,帮助学生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语言的丰富性,渗透审美教育,可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在口语交际“是怎么一回事”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先仔细观察图,看懂图意,然后将图中内容联系起来进行想象,学生们很快通过观察找出了内容上的联系。之后让学生分小组练习情景对话。再选派代表上台表演。学生的想象力比较丰富,有的扮演老爷爷说:“咦,我就是打了一个电话,怎么地里的草就除光了? 难道是我记错了? 我的记性怎么这差了!”当发现并得知是几个小同学帮助做的好事后,又说:“哈哈,我看见你们了,赶紧出来吧,谢谢你们帮我除草!”学生的语言表达伴随着动作表演引得学生们开心大笑,课堂气氛非常融洽。学生能将三幅图的内容想象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极大地发挥了想象能力,引起了情感共鸣,激发了学生的想象美。

在口语交际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游戏创造和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丰富了语言积累与运用。鼓励学生大胆、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力。

四、 在阅读教学中感悟课文“思想美”

从审美角度而言,语文是语言文学的艺术体现,它通过语言文字的描述反映客观事物,再现艺术之美。在阅读教学中引领学生在把握课文内容和情感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关注表达方法、写作手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品味语言的艺术美,感悟课文蕴含的思想美,落实语文要素,实现“文道统一”。

在《观潮》一课教学时,课文对于潮来时气势恢宏、宏大壮观的场面进行了详细描写。先写潮水推进时的远景“白线”“横贯江面”,再写潮水涌来时的近景“百浪翻滚”“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最后写浪潮奔涌至眼前时的景象“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震得颤动起来”生动具体的给我们呈现出一幅“震耳声音、气势宏大”的美景。教学时,教师可以首先通过诵读,引导学生理解此段文字运用的层层推进的巧妙之处,然后指导学生体会作者通过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展现潮水涌来时的宏大气势,接着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的写作顺序和表达方法,体会作者谋篇布局的严谨和文学表达的美感。最后在语言文字赏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饱含着对生活的热爱,才能用富有震撼的语言表达自己内心对祖国山河美景的喜爱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这样在写景的文章中渗透审美教育,激发学生理解课文中蕴含的思想美。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体会美的能力。

又如在写人的文章中,针对呈现出不同优秀品质的人物,引导学生辨明真假美丑,感悟人物的伟大品质和爱国情怀,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引导学生崇尚高尚品质,追求精神美,达到健康思想美的境界。在《普罗米修斯》一课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浏览课文,找出课文中表现普罗米修斯顽强不屈的精神和坚持真理的勇气的相关句子,带领学生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语体会、感悟人物形象美。学生紧扣关键词“摇摇头”“坚定地说”“决不会”,抓住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描写,深深体会到普罗米修斯不畏强权,捧着火种抵抗众神的惩罚,为了人类的未来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坚定意志和顽强不屈的高贵品质。通过配乐朗读、人物对比教学、想象补白画面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想象补白中与课文中的人物充分对话,在感悟、体验、品读中进一步升华对普罗米修斯高大形象的感悟,激发起学生对于勇气、坚毅和奉献等美的追求和敬重,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人文情操和尚美情怀。

五、 在作文教学中表达对生活的“认知美”

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引领学生感受美,培养审美情趣,还要通过引导和激励,帮助学生观察美、发现美和表达美,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想象力、表达能力等综合素养,让他们更加深入地感知生活中所蕴含的美景、美好的事物、高尚的人格和雅趣的生活,并将之融入到自己的写作与表达之中,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学《我的好朋友》写人习作中,教师可以首先设计猜一猜“他是谁”的环节,由学生说出自己好朋友的外貌特征,大家来猜猜他是谁。若猜中了,就创设情境让这位学生去和自己的好朋友握握手或者拥抱一下。学生见状兴趣盎然,个个愿意来说出自己的好朋友的外貌,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训练。然后再问学生“你为何和他成了好朋友?”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心中的感受,有的学生说“我有次没有带尺子,他借给了我”,有的学生说“我有次国旗下讲话的稿子背得不熟,她不停地鼓励我”,等等。学生所表达出的都是对好朋友的优秀品质的认同,可见,学生对于“人物”具有了正确的审美意识和良好的审美情趣,于是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对人物的美好认知,在字里行间表达出对心灵美的感受。

又如在教学《桥》写物习作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出课本、走进生活,细致的观察生活中不同的桥,辨析不同桥型以及作用。然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想想自己心中的桥。在习作中不仅让学生表达出建筑物的优美,更让学生表达出时代发展中人们所呈现的智慧美。

猜你喜欢
汉字美的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炫美的花在这里悄然盛放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