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之特殊句式

2023-12-26 18:06程建军
关键词:中心词后置省略

程建军

高频考点

文言文特殊句式可分为: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四大类。其中,最复杂的就是倒装句,又可分为: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四类。

一、判断句

判断句是指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表示判断的句式。现代汉语一般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判断动词“是”来表示判断。但在古汉语里,“是”多作代词,很少作判断动词。因此,绝大多数情况下需借助语气词来表示判断。常见的判断句式有以下几种:

1.“……者,……也”。这种判断句式,是古汉语中表示判断的典型格式。如: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2.“……者,……”。这种判断句式中的“者”不译,只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判断动词“是”。如:

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本姓曹。(《柳敬亭传》)

3.“……,……也”。这种判断句式中的“也”同样不译,只在主、谓语之间加“是”。如:

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4.无标志判断句。译成现代汉语时,只需在主、谓语之间加“是”。如:

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5.“……为……”。如: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6.用“乃”“即”“則”“皆”“必”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如:

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7.用“是”作判断动词,文言文中也有,但出现较晚并且少见。如:

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赤壁之战》)

二、被动句

被动句是指主语是谓语所表示行为的被动者的句式。常见的被动句式有以下几种:

1.“谓语+于……”。如: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

2.“见(受)+谓语”。如:

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楚辞·渔父》)

如果需要说明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可在动词后加介词“于”,即“见(受)+谓语+于”的形式。如: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3.“为+动词”。如:

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屈原列传》)

4.“为……所……”。如:

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有时,在古汉语里,“为”的行为主动者可以不出现,或被承前省略,变为“……为所……”的形式。如: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5.“被+动词”。如: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6.无任何标志式。如:

兵挫地削,亡其六郡。(《屈原列传》)

三、省略句

省略句指省略某一词语或某种成分的句式。最常见的省略句式有以下几种:

1.省略主语

(1)承前省,即承接前面的成分,在后面省略。如:

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异蛇)触草木,(草木)尽死。(《捕蛇者说》)

(2)蒙后省,即蒙借后面的成分,在前面省略。如:

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3)对话省,即根据具体的对话语言环境省略。如:

(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庄暴见孟子》)

2.省略谓语

(1)承上文谓语而省略。如:

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为乐)。(《鸿门宴》)

(2)蒙下文谓语而省略。如: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追之),又请杨子之竖追之。(《多歧亡羊》)

(3)共喻省即根据上下文一看便会明白省略的是什么。如:

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俟)狱门外。(《左忠毅公逸事》)

3.省略宾语

文言文中省略动词或介词后的宾语是比较普遍的,所省略多是代词“之”。

(1)省略动词后的宾语。如: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鸿门宴》)

(2)省略介词后的宾语。如:

成视之,庞然修伟,自增惭怍,不敢与(之)较。(《促织》)

4.省略兼语

“使”“命”“令”这类动词后面的宾语常兼作后边一个主谓词组的主语,这个词就称作兼语。现代汉语的兼语一般不能省略,文言文里的兼语却往往被省略,省略的兼语多是代词“之”。如: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之)归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5.省略介词

(1)省略介词“于”。如:

荆州之民附操者,逼(于)兵势耳。(《赤壁之战》)

(2)省略介词“以”。如:

试与他虫斗,虫尽靡。又试之(以)鸡,果如成言。(《促织》)

(3)介词“自”也可省略。如: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自)白帝,暮到江陵。(《三峡》)

四、倒装句

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定+主+状+谓+补+定+宾+补”。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这就是古汉语中所谓的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常见的倒装句式有下面几种:

1.主谓倒装

古代汉语里,谓语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是,有时为了强调谓语,也可以把它放到主语之前,这就叫谓语前置,或叫主语后置。这种谓语前置的句式,通常出现在感叹句和疑问句中。如: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2.宾语前置

(1)动词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宾语提到动词前面,大致有三种情况:

①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置于动词前。所谓否定句是表示否定的句子,即句中有否定副词“不”“弗”“未”“非”“否”“毋”等,或表示否定的动词“无”,或无定代词“莫”。如果它的宾语是代词,一般放在谓语动词之前。如:

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

②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放在谓语动词之前。在古汉语里,使用频率高的疑问代词为“何”字,其他还有“谁”“孰”“恶”“安”“焉”“胡”“奚”“曷”等,它们作宾语时,也放在谓语动词之前。如:

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沛公安在?(《鸿门宴》)

③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谓语动词前以加强语气。这种现象古汉语中并不多见。如:

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窃符救赵》)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表示动作对象的单一性或强调宾语,往往用“唯(惟)……是……”和“唯(惟)……之……”等格式,可将副词“唯(惟)”译成“只”“只是”或“专”“一定”等,而助词“之”“是”是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如成语“唯利是图”“唯命是从”“唯你是问”“唯才是举”等等,就是这种格式。

(2)介词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常见的介词有“于”“以”“为”“与”“从”“自”“向”等,它们往往与后面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结合,这些在介词后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叫介词宾语。介词宾语一般放在介词之后,特殊地,在以下情况时放在介词之前:

①疑问代词作宾语,一般放在介词之前。如:

王问:“何以知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②介词宾语不是疑问代词,但是为了表示强调,也放在介词的前面,最常見的情况是介词“以”的宾语前置。如:

一言以蔽之(成语)

余是以记之。(《石钟山记》)

③介词宾语是方位词,也放在介词的前面。如: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鸿门宴》)

3.定语后置

定语是用来修饰或限制名词的,一般要放在中心词之前,这种语序古今一致。在文言文中,定语也可以放在中心词之后,我们称它“定语后置”。最常见的定语后置有以下几种:

(1)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用“者”字结尾,构成“中心词+定语+者”的格式。这种格式中的“者”,相当于结构助词“的”。如: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荆轲刺秦王》)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

(2)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之”字再用“者”字结尾,构成“中心词+之+定语+者”的格式。如: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3)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而”字,再用“者”字结尾,构成“中心词+而+定语+者”的格式。如: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

(4)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之”字,构成“中心词+之+定语”的格式。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4.介词结构后置

(1)介词结构“于……”常放在谓语动词后作补语,这类补语按现代汉语习惯是放在谓语动词前作状语,所以翻译的时候,就把它当作了状语,因此有人称它为“状语后置”或“介词结构后置”。如:

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

(2)介词结构“以……”有时放在谓语后作后置状语。这种现象在文言文中并不多见。如:

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赤壁之战》)

五、固定句式

固定句式也叫固定结构,是指那些结构比较固定的习惯句式,大约有二十多种。仅举以下几例:

1.“……所以……”表示原因或凭借,译为“……的原因”“……的方法(根据)”或“用来……的”。如: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表原因)(《游褒禅山记》)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表凭借)(《师说》)

2.“……有所……”“……无所……”译为“……有什么……”“……没有什么……”。如:

君亦无所害。(《烛之武退秦师》)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鸿门宴》)

提分要领

1.从宏观上整体理解、把握句式特点,包括文言固定句式、特殊句式、固定短语、修辞和语法等。

2.从微观上把握句中每个实词、虚词的用法和意义。以理解实词和虚词为基础,对常用文言实词和虚词,尤其是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等特殊实词。

3.了解高考对文言句式的要求,掌握文言句式及其用法,通过相关练习加以巩固和提高。

直击高考

(2023年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襄子①围于晋阳中,出围,赏有功者五人,高赫为赏首。张孟谈曰:“晋阳之事,赫无大功,今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事,寡人国家危,社稷殆矣。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仲尼闻之,曰:“善赏哉,襄子!赏一人而天下为人臣者莫敢失礼矣。”或曰:仲尼不知善赏矣。夫善赏罚者,百官不敢侵职,群臣不敢失礼。上设其法,而下无奸诈之心。如此,则可谓善赏罚矣。襄子有君臣亲之泽,操令行禁止之法,而犹有骄侮之臣,是襄子失罚也。为人臣者,乘事而有功则赏。今赫仅不骄侮,而襄子赏之,是失赏也。故曰:仲尼不知善赏。

(节选自《韩非子·难一》)

材料二:

陈人有武臣,谓子鲋②曰:“韩子立法,其所以异夫子之论者纷如也。予每探其意而校其事,持久历远,遏奸劝善,韩氏未必非,孔氏未必得也。若韩非者,亦当世之圣人也。”子鲋曰:“今世人有言高者必以极天为称,言下者必以深渊为名。好事而穿凿者,必言经以自辅,援圣以自贤,欲以取信于群愚而度其说也。若诸子之书,其义皆然。请略说一隅,而君子审其信否焉。”武臣曰:“诺。”子鲋曰:“乃者赵、韩共并知氏,赵襄子之行赏,先加具臣而后有功。韩非书云夫子善之引以张本然后难之岂有不似哉?然实诈也。何以明其然?昔我先君以春秋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至二十七年荀瑶与韩、赵、魏伐郑,遇陈恒而还,是时夫子卒已十一年矣,而晋四卿皆在也。后悼公十四年,知氏乃亡。此先后甚远,而韩非公称之,曾无怍意。是则世多好事之徒,皆非之罪也。故吾以是默口于小道,塞耳于诸子久矣。而子立尺表以度天,植寸指以测渊,矇大道而不悟,信诬说以疑圣,殆非所望也。”

(节选自《孔丛子·答问》)

〔注〕①襄子:赵襄子。春秋末年,知、赵、韩、魏四家把持晋国国政,称“晋四卿”。晋阳之战,知氏(荀瑶)联合韩、魏攻赵,反被赵襄子联合韩、魏灭杀。②子鲋:即孔鲋,孔子八世孙。

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韩非书A云夫子B善之C引D以张本E然F后难之G岂有H不似哉?

【解析】此题在形式上进行创新,实则考查语意理解。具体来说,主要是根据语意和固定结构断句。

从语意上看,“韩非书云”的意思,就是韩非的书里说,其后应紧跟的是说的内容——“夫子善之”,“韩非书”此名词后,不能断;“云夫子”更是不成话,绝对不能断——“韩非书云”“夫子善之”倒是可以断的——当然,题目没有这样出——不断则更佳而已。根据材料一《韩非子》原文,确实有孔子的赞誉语,故“夫子善之”做所“云”的内容,是有文本依据的。“韩非书云夫子善之”成句,语意完备,结构完整,“善之”后应进行断句。

“引以張本”,根据材料一,韩非子确实引用了孔子的话,然后对之加以责难驳斥,即“然后难之”,故“张本”与“难之”为两个前后相继的独立行为,此两个行为之间也应进行断句。最后一句,“岂”是疑问句句首虚词,引出固定结构的反问句,其中间断“不能断”。

【参考答案】C E G

试题演练

1.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①惟弈秋之为听

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③而良人未之知也

④甚矣,汝之不惠

⑤故燕王欲结于君

⑥牛何之

⑦乐夫天命复奚疑

⑧王尝语庄子以好乐

A.②③⑥⑧   B.①③⑥⑦

C.②④⑥⑧   D.①③⑤⑥

2.从句式角度看,和“夫晋,何厌之有”相同的一组是( )

①申之以孝悌之义

②是寡人之过也

③唯君图之

④微斯人,吾谁与归

⑤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⑥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⑦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⑧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

A.②⑥⑧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④⑥⑦

3.从句式角度看,和“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相同的一项是(  )

A.舆薪之不见

B.求人可使报秦者

C.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D.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4.选出不属于判断句的一项(  )

A.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B.无伤也,是乃仁术也

C.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斯固百世之遇也

5.选出不属于被动句的一项(  )

A.子犹记周公之被逮

B.泪牧以逸诛

C.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D.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6.选出不属于宾语前置句的一项(  )

A.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B.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C.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D.何由知吾可也

7.选出不属于定语后置句的一项(  )

A.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B.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C.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D.求人可使报秦者,未符

8.选出不属于状语后置句的一项(  )

A.洞庭君安在哉

B.以勇气闻于诸侯

C.青,取之于蓝

D.虽董之以严刑

9.选出不属于省略句的一项(  )

A.今以钟馨置水中

B.吾从而师之

C.沛公居山东时

D.百姓之不见保

10.选出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  )

A.何以能鼓乐也

B.不然,籍何以至此

C.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D.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11.选出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  )

A.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B.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C.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D.不者,若属皆且为说虏

12.选出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  )

A.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B.此世所以不传也

C.夫水,智者乐也

D.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

猜你喜欢
中心词后置省略
Why I ride
偏旁省略异体字研究
非正交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后置处理算法开发
沉淀后置生物处理组合工艺的工程应用
同位语从句与中心词的句法关系
Review of Research on the Prevention of HPV Infection and Cervical Cancer
中间的省略
后置式自动发卡机系统应用
“中心词+外化亲属称谓语”的多维分析
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