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青少年防暴反恐意识与技能培养研究*

2023-12-26 01:32黄家善
运动精品 2023年9期
关键词:防暴恐怖主义演练

黄家善

(吉林警察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7)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1],其人身安全与健康成长是社会关注的焦点。然而,青少年作为弱势群体,存在着遭受恐怖主义渗透和暴力袭击的风险。而青少年防暴反恐意识与技能的培养不仅是青少年个体安全的需要,也是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吉林省青少年防暴反恐意识与技能培养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学校对防暴反恐的认识不够深入、校园宣传教育和演练活动不够充分、学校安防与公安部门的联动合作还有待加强等。因此,有必要对吉林省青少年防暴反恐意识与技能培养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以期提高吉林省青少年的防暴反恐意识和技能水平,增强其自我保护能力,为吉林省青少年的安全成长和社会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1 青少年防暴反恐意识与技能培养概述

青少年防暴反恐意识与技能培养是指通过教育和培训等方式,使青少年增强对暴力行为和恐怖主义的认识和理解,掌握相应的自我保护技能,提高应对危险情况的能力。人类社会发展至今,暴力事件和恐怖主义威胁一直存在,青少年作为脆弱群体,需要培养一定的防暴、反恐意识和技能,以增强其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青少年防暴反恐意识与技能的培养包括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技能和危机应对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安全意识主要是指思想上要知道哪些情景会面临危险,如何做能够更好的规避危险!安全意识主要是通过各种形式的训练使学生形成安全距离、危险加一、掩体、切角、常见器材利用等意识。自我保护技能主要包括逃生、躲避、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基本技能,以及如何避免参与暴力冲突等。危机应对技能则包括如何冷静应对危险情况、如何正确报警、如何寻求帮助和保护自己等。通过系统的培训和训练,青少年可以增强应对暴力和恐怖袭击的能力,提高自我保护和危机处理的能力。

2 吉林省青少年防暴反恐意识与技能培养现状及分析

2.1 吉林省青少年防暴反恐意识与技能现状

本研究对吉林省部分青少年防暴反恐意识与技能开展调查研究,调查内容涵盖了对暴力行为和恐怖主义认知、对暴力行为和恐怖主义可疑人员的判断、面对暴力行为和恐怖袭击的应对策略等方面,共发放500 份问卷,有效问卷488 份,问卷通过信度和效度检验。

2.1.1 吉林省青少年对恐怖主义和极端暴力的认知程度

在恐怖主义和极端暴力的认知程度方面(见表1),占45%的青少年表示对恐怖主义有一定了解,知道一些关于恐怖主义的定义和特征;占25%的青少年对恐怖主义非常了解,能够准确地描述恐怖主义的动机和手段;另外,占20%的青少年表示对恐怖主义的了解程度较低,对其认知有限,还有占10%的青少年完全不了解恐怖主义,对其知之甚少。

表1 青少年对恐怖主义和极端暴力的认知和关注

关于青少年对恐怖主义和极端暴力的关注程度,占37%的受访者表示其对恐怖主义和极端暴力事件持关注态度,认识到恐怖主义对个人和社会的严重影响。另外,占22%的青少年对恐怖主义和极端暴力事件非常关注,表示对恐怖主义和极端暴力事件高度关注。然而,还有17%的受访者表示其对恐怖主义持一般关注态度,而10%的受访者则表示对恐怖主义问题不关注。

大部分青少年对恐怖主义和极端暴力事件有一定的认知,但仍有相当一部分青少年对其了解程度相对较低,而在非常了解的群体中随机抽查青少年对恐怖主义和极端暴力的认知上看,缺乏正确的认知与理解。这些表明在青少年防暴反恐教育中,有必要加强对恐怖主义和极端暴力知识的传播和宣传,以提高其的安全意识水平和关注度。

2.1.2 吉林省青少年防暴反恐技能现状

对吉林省青少年防暴反恐技能的调查发现(见表2),占22.5%的受访者表示具备自我保护技能,对这些具备自我保护技能的青少年随机选取10 人进行实践检验,发现所有人其自我保护技能基本不实用;占20.8%的受访者表示其能够报告可疑活动,对基本的暴力袭击能够识别;占18.2%的受访者表示其知道逃生和躲避方法;占38.5%的受访者表示其不具备相关的防暴反恐技能。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青少年防暴反恐技能较为欠缺,在自我保护技能、报告可疑活动以及逃生和躲避方法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而且,有一部分青少年根本不具备相关技能,需要加强相关教育和培训,以提高其在应对暴力或恐怖袭击时的自我保护和应对能力。

表2 青少年防暴反恐技能现状

2.2 学校对防暴反恐的认识状况

学校是青少年防暴反恐意识与技能培养的主战场,对其重视程度代表着学校防暴反恐教育培训的投入情况。通过对学校对防暴反恐的重视程度调查发现(见表3),占12%的受访者表示其学校高度重视防暴反恐,占45%的受访者表示其学校一定程度上重视防暴反恐,占37%的受访者表示其学校一般重视防暴反恐,占6%的受访者表示其学校重视程度较低或不重视防暴反恐。结果显示,各学校对防暴反恐的重视程度存在较大差异性,一些学校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来保障学生的安全,而一部分学校在一定程度上重视,还有一些学校对防暴反恐的重视程度较低,可见占88%的学校对防暴反恐的认识相对不足,缺乏相关的培训资源和支持。

表3 学校对防暴反恐的重视程度

2.3 学校关于青少年防暴反恐意识与技能宣传与教育状况

宣传与教育是青少年形成正确思想的过程。通过对学校对青少年防暴反恐意识与技能宣传与教育状况调查发现(见表4),占37%的受访者表示其学校经常开展反恐教育,学校定期举行相关的讲座、活动或培训,向学生传授有关恐怖主义的知识、防范措施和应对策略;占31%的受访者表示其学校有时开展反恐教育,这表明学校在某些特定时期或场合,会举办一些针对恐怖主义和暴力行为的教育活动,但并不是经常性的,虽然频率较低,但这仍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关于反恐的知识和信息,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占20%的受访者表示其学校偶尔开展反恐教育;占12%的受访者表示其学校很少或未开展反恐教育。结果显示,一部分学校经常或有时开展反恐教育,但仍有一定比例的学校偶尔开展或很少进行相关教育,校园暴恐事件安全教育不到位[2],尤其有些学校开展的安全教育课程多数是交通安全、防火避险、地震应急等方面内容,缺少针对暴力袭击案件的安全教育和应急反应训练[3],极其不利于青少年对防暴反恐意识与技能的培养。

表4 学校开展防暴反恐教育情况

2.4 学校防暴反恐演练情况

实战化演练是培养青少年防暴反恐能力的重要手段。对校园防暴反恐演练情况调查后发现(见表5),占17%的受访者表示其学校经常进行防暴反恐演练,表明这些学校高度重视校园安全,并定期组织学生和教职工参与防暴反恐演练;而占14%的受访者表示其学校有时进行防暴反恐演练,这些学校意识到防暴反恐演练的重要性,并会定期组织一些演练活动;占43%的受访者表示其学校偶尔进行防暴反恐演练,占26%的受访者表示其学校很少或未进行防暴反恐演练,可见占69%的学校在防暴反恐演练方面有所欠缺。

表5 校园防暴反恐演练情况

2.5 学校安防与公安部门联动情况

“校警”互动是校园安全防范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学校与公安部门联动情况调查发现(见表6),占21%的受访者表示其学校与公安部门之间存在高度的联动,占51%的受访者表示其学校与公安部门有一定程度的联动,占20%的受访者表示其学校很少与公安部门联动,占8%的受访者表示其学校与公安部门没有任何联动,在高度联动和一定程度联动的样本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青少年了解联动的内容,发现联动内容一般集中在交通安全教育、防电信诈骗等,针对青少年防暴反恐的安全教育很少,学校缺乏与公安部门合作机制。

表6 学校安防与公安部门联动情况

3 吉林省青少年防暴反恐意识与技能培养的优化策略

3.1 加强宣传教育,使学生对防暴反恐有正确的认识

加强宣传教育是提升青少年防暴反恐意识的重要策略之一。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4]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教育,提高青少年国家认同感和荣誉感[5],并掌握防暴反恐的常识:一是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宣传教育,发布相关的防暴反恐资讯、宣传视频、案例分析等内容,传播具有教育性和启发性的信息,可以广泛覆盖到更多的青少年受众,并增强其对防暴反恐的认知。二是在学校、社区和公共场所设置宣传板和海报,展示防暴反恐知识、安全提示和应对策略,形成三方联合时空预防[6]。这些可视化的宣传材料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供简明扼要的信息,增加其对防暴反恐的关注和理解。三是开展防暴反恐相关的主题活动,邀请专业人士、警察、安全专家等讲解和互动。通过多种生动形象的方式,使学生深入了解恐怖主义和暴力事件的背景、影响以及如何保护自己和他人的方法。四是需要注意宣传教育的持续性和系统性,通过多次、长期的宣传活动,逐步加深学生的认知和意识。

3.2 建立防暴反恐意识与技能的系统培训体系

校园作为青少年技能学习的主要场所,应对校园防暴反恐的培训足够重视,建立安全预防机制[7],适度开设防暴反恐意识与技能相关课程,形成系统的培训课程。在意识培养方面,可以将防暴反恐教育纳入学校教育的显性课程体系。设计专门的课程内容和教学计划,向学生传达防暴反恐的重要性、恐怖主义的危害以及应对策略等知识。通过系统的教学,学生能够全面了解恐怖主义的本质、目的和手段,增强对其的警惕性。通过教学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深入了解真实的恐怖袭击事件和暴力行为,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通过教学视频、多媒体资料等形式,生动地展示恐怖主义和暴力行为的实例,使学生在视觉和听觉刺激下,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和认识防暴反恐的重要性,引起青少年重视和关注。在技能的培养方面,注重自救技能的培养。学生需要学习基本自卫技巧,例如自我保护、紧急避险和求救等。通过实际训练和模拟演练,使学生熟悉并掌握这些关键技能,提高其在暴力威胁下的自我保护能力。学生需要学习如何观察和辨别可疑行为,并及时向相关人员报告。这种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等训练方式进行,帮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掌握相关技巧。学生还需要了解逃生和躲避的方法。他们需要学习如何安全地逃离暴力威胁的现场,并掌握躲避威胁的技巧。这种技能的培养可以通过实地训练来进行,帮助学生在紧急情况下做出正确的应对。

3.3 常态化开展暴力恐怖袭击实战化演练

学校定期组织防暴反恐袭击演练,可以使教职员工牢固树立“学生安全第一”的观念,明确各自的分工与职责,熟悉防袭的方法与步骤[8]。通过实际的演练活动,可以使学生在模拟的场景中学习和应用防暴反恐技能,增强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在实战化演练之前,需要明确演练的目标、内容和步骤,制定详细的计划,这样能够确保演练活动的设计合理,并且有利于评估学生在应对暴力威胁时的表现。为了增加演练的真实感和紧迫感,需要选择合适的场地进行模拟。学校的教室、走廊、操场等可以作为演练场地,也可以借助模拟设施和装备来打造出更加真实的恐怖袭击场景。这些场景应该能够模拟出各种可能的暴力恐怖袭击情境,包括袭击者的行为、学生的反应和逃生等。在演练中,可以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模拟应对,每个小组担当不同的角色,包括袭击者、被袭击者和逃生者等。这种分组演练能够让学生更加真实地体验到紧急情况下的应对和决策,增强其的应变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在演练中可以邀请安全专家、警察或安保人员等专业人士,指导学生在演练中的行为和决策,确保演练的安全和有效进行。重要的是,开展暴力恐怖袭击实战化演练应该是学校常态化实践活动,定期的演练能够帮助学生保持对防暴反恐技能的熟练度和记忆,并且能够在演练后进行总结和反思。

3.4 强化“校警合作”,专项攻关

公安部门作为维护社会治安和反恐怖主义的专业机构,能够为学生提供专业的知识和指导,学生近距离的接触防暴反恐的真实案例,加深其对防暴反恐的理解和认知。一是,邀请公安民警到学校进行讲学宣传。公安民警可以向学生介绍恐怖主义和暴力行为的背景、危害和防范措施,并可以通过真实的案例和真实的经历,向学生展示恐怖袭击事件的严重性,让其认识到应承担起防范和举报的责任。此外,公安民警还可以提供相关的应对策略和自我保护技巧,帮助学生在紧急情况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二是,公安部门还可以与学校合作开展案例研究活动。通过分析真实的恐怖袭击案例,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恐怖主义的手段和模式。公安民警可以对案例进行解读,帮助学生理解案件的发生原因、制定相关的防范措施,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三是,在强化“校警合作”的过程中,学校和公安部门之间需要建立紧密的合作机制。学校可以与公安部门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职责和义务。公安部门应定期派出专业人员到学校进行相关的讲学宣传和教育活动,并提供及时的指导和支持。

4 结论与建议

在当前全球范围内恐怖主义和暴力行为日益增加的背景下,青少年防暴反恐意识与技能培养迫在眉睫。本研究以吉林省青少年为例,调查结果显示,青少年对恐怖主义的认知程度和关注度有待提高,大部分青少年缺乏防暴反恐意识与技能,这需要加强宣传和教育。首先,通过网络、自媒体、宣传板和主题活动等多种形式向青少年传达正确的反恐认知。其次,通过加强意识的培养,如教育课程、案例分析和多媒体资源的运用,提升青少年应对暴力恐怖袭击的能力。再次,培养其相关技能,如自我保护技能,报告可疑活动、逃生和躲避方法等,提高学生的实际防暴反恐技能。最后,开展暴力恐怖袭击实战化演练。为了进一步提高青少年的防暴反恐意识与技能,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和公安部门加强合作,共同培养青少年的防暴反恐意识和技能,为青少年的安全和社会稳定做出积极贡献。

猜你喜欢
防暴恐怖主义演练
首次演练
防控跨国恐怖主义犯罪的困境及应对
统计知识综合演练B卷
未雨绸缪演练忙
恐怖主义背景下跨文化传播面临的挑战
基于可靠性模型的防暴弹储存策略分析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防暴弹综合作战效能评估
恒量动能打击防暴枪内弹道仿真研究
略论当代恐怖主义问题的社会根源
国产新型18.4mm单管防暴手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