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实践路径研究

2023-12-27 11:37刘广东
中国军转民 2023年21期
关键词:建党中国共产党思政

刘广东

伟大建党精神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还蕴含着丰富的育人价值,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活素材和重要内容。思政课是高校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要途径、主要阵地。当代高职学生多为“00 后”青年,个性独立、思维活跃、朝气蓬勃,相较于普通高校学生,高职学生有着更为鲜明的职业性与实践性,需要更加生动鲜活“接地气”的思政课。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实际,将伟大建党精神创造性地融入思政课教学中,引导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塑造正确的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更多的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一、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和传承的宝贵财富。2021 年7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庆祝大会上首次提出了这一重要命题并阐述了其科学内涵。他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1]。”

(一)坚持真理,坚守理想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信仰。近代以来,中国饱受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欺凌,无数仁人志士为改变民族命运而苦苦思索,但始终没有找到科学的理论、正确的道路和可依靠的社会力量。十月革命的爆发为中国带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也为探索救国救民之道的先进人士指明了方向。在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和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过程中,在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一百多年艰辛的立党、兴党、强党过程孕育出了伟大建党精神。

(二)践行初心,担当使命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信仰。初心代表着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忠诚和对人民群众的关怀,使命则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强烈的责任担当,它深刻阐释了“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从哪里来、往哪里去”的重要问题[2]。一百多年来,无论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中国共产党都始终围绕“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一初心使命前进,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巨大跨越。

(三)不怕牺牲、英勇斗争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的意志品质。中国共产党人坚信,社会变革是一场阶级斗争,需要付出艰辛努力和牺牲,才能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与进步。在这一信念指引下,他们秉持着为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谋福祉、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初心,愿意冒着风险、面对困难和挑战,为实现目标而奋斗。不怕牺牲、勇于斗争的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特征,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对党忠诚、不负人民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怀。从建党初期的先驱者们到如今的新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他们时刻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和责任,时刻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关心人民的疾苦,倾听人民的呼声,努力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甘祖昌、杨善洲等许多共产党人舍小家、顾大家,扎根基层,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二、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性

思政课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观念、人生态度、价值观体系和引导其按照正确政治方向前行的重要航标,必须强调“因势而新”[3]。伟大建党精神蕴含丰富的思政资源,将其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有助于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思政课铸魂育人实效。

(一)有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伟大建党精神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高尚道德品质的培养,将其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意识和价值导向,激发他们追求真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内在动力。伟大建党精神突出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与忠诚,将其纳入思政课程内容,可以在潜移默化间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伟大建党精神鼓励人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锐意创新,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中融入伟大建党精神,有助于增强学生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理解和参与度。

(二)有助于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性

在高职思政课教学中引入伟大建党精神,学生能够深化对中国共产党历史地位、使命和价值的认知。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辉煌历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浓厚的时代感和感染力,介绍和讲授伟大建党精神中的英雄事迹和感人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增强他们对思政课内容的认同感和投入度。伟大建党精神注重实践和奋斗,与高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高度契合,二者相融合可以引导学生探索与自身专业和职业发展相结合的路径和方法,提升思政课的应用性。

三、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思政课将伟大建党精神有机地融入教学实践中,在拓展教学内容广度的同时,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迫切需要解决。

(一)对伟大建党精神时代价值的挖掘不够

伟大建党精神诞生于特定历史背景下,随着时代的发展,其表现形式发生了变化。高职院校思政课要读懂伟大建党精神的时代价值,以确保在新时代仍然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其时代价值需要通过思辨和讨论来发掘,在实际教学中,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过于注重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忽视了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也未能将伟大建党精神与当代社会问题联系起来,使学生难以准确全面把握其时代价值。

(二)对融入思政课教学的统筹谋划不够系统

思政课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既要传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还要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如何将伟大建党精神与其他内容有机结合,形成系统完整的教学体系,是一个挑战。目前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内容还不够全面,具体表现为教学内容未能充分包含伟大建党精神的相关内容和主题。伟大建党精神学习效果评估和考核机制也不够健全,学生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无法准确评估。

(三)学生对伟大建党精神的认识不够到位

学生的兴趣和接受度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伟大建党精神作为抽象的概念,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经验较远,思政课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和案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高职学生对伟大建党精神学习总体持积极态度,但受文化水平影响,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了解不够,对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理解模糊,无法认识到这一精神在当前时代的重要意义和应用价值。

(四)思政课教师能力素质亟需提升

思政课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同时还要有过硬的政治素养和道德水平,这样才能确保教学时能够准确理解和传达伟大建党精神。课堂教学中,思政课教师只是简单地背诵和宣讲党的理论知识和历史事件,缺乏对其深层含义和实际应用的解读和探讨。对学生个性特点和不同背景关注得也不够,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和关怀不足,学生学习兴趣难以激发。

四、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的实践路径

高职院校要遵循高职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规律和内在要求,分析思政课教学中融入伟大建党精神的契合点,提升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效果,使思政课更有温度、更有深度、更有感染力。

(一)抓好队伍建设,增强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的系统性

伟大建党精神有效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教师是关键。高职院校要通过持续的专业培训和教育,提高思政课教师的政治素质、学科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思政课专兼职教师要加强对伟大建党精神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的挖掘,围绕服务于可教学、可融入,推动伟大建党精神蕴含的丰富资源通过可视化、场景化、案例化、体验化等方式,转化为思政课鲜活教材。将伟大建党精神专题作为一个独立的模块纳入思政课程,突出重点,系统介绍党的历史、理论和实践,从多个方面全面展示伟大建党精神。充分挖掘和利用身边优秀的红色资源,把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革命教育基地等具有正向教育价值的优质资源有机融合到教学中去,作为理论教学的补充。

(二)注重学情分析,提高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

伟大建党精神有效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学生是中心。高职生虽然文化素养相对欠缺,但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设计更具吸引力和可行性的教学内容[4]。通过前置知识测试或简短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对伟大建党精神的认知程度、兴趣点和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时事热点,将伟大建党精神与相关话题相结合,例如与社会发展、职业素养、青年成长等联系起来,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参与度。建立科学的评估和反馈机制,通过测验、作业和课堂互动等方式,定期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收集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并根据反馈结果及时进行教学策略的优化。

(三)注重社会实践,丰富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的多样性

伟大建党精神有效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社会实践是重点。高职院校思政课要充分开展实践教学,组织参观红色文化资源,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历史场馆等,学生实地感受红色文化氛围,从而深入了解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贡献。邀请革命老战士、亲历者或其家属来校园,讲述他们的亲身经历和见证,帮助学生更加真实地感受伟大建党精神的力量和魅力。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如开展文明创建、环境保护、助老助残等,引导其通过实际行动体验伟大建党精神中的奉献精神和传承责任。设计校本课程项目,在思政课堂中引入伟大建党精神元素,让学生在理论学习中切身体验伟大建党精神。

(四)用好新媒体技术,增强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伟大建党精神有效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新媒体技术是保障。目前高职学生多为“00 后”,他们在技术和信息时代成长,善于使用数字工具和应用程序进行学习、获取信息和与人交往。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已然无法满足当代学生个性化的需求,高职院校思政课可以通过微博、微信、QQ 平台等新媒体,将有关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历史事件、英雄事迹展现给学生,加深他们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和理解。借助投影仪、电子白板等设备,生动形象地呈现党的历史、理论和实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创建具有互动性和沉浸式体验的场景,将历史教育和文化传承融入更具互动性和沉浸感的学习方式中,增进学生对伟大建党精神的感知。

高职院校要认真分析目前教学现状,充分挖掘伟大建党精神育人元素,积极探寻其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契合点和关键点,推动伟大建党精神相关内容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培养学生成为怀有一技之长,拥有较强动手能力和厚植家国情怀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猜你喜欢
建党中国共产党思政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建党百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建党百年
庆祝建党百年(五阙)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