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2023-12-30 18:02姜敏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3年33期
关键词:工匠校企院校

[摘           要]  探讨了在新时代工匠精神视域下,如何促进高职教师的专业发展。深入解读了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扎实专业知识、精益技术追求、高尚敬业道德和臻美品质境界。分析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包括提高教师自身成长、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以及促进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深入剖析了当前高职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困境,包括功利化的人才观、校企合作不充分、相关保障制度建设不到位以及高职教师专业能力不强等问题。提出了在工匠精神视域下的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对策,包括提高工匠精神的社会价值认同、构筑工匠精神品质的校企合作体系、培育工匠精神的教师专业发展制度体系以及塑造工匠精神个体成长空间。这些对策有助于为高职教育提供更高质量的教育服务,推动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关    键   词]  工匠精神;教师专业发展;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33-0089-04

高职教育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为培养具备实际技能和职业素养的人才提供了重要平台。高职教师作为这一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新一代工程技术和职业人才的使命。然而,目前高职教师专业发展面临一系列挑战和困境,这些困境不仅影响了教师个体的职业成长,还对整个高职教育体系的质量和效益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本研究旨在探讨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以工匠精神为视域,推动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希望本文能为高职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为高职教育体系的完善和提升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建议。

一、工匠精神基本内涵解读

工匠精神,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已经在新时代焕发出崭新的生命力。工匠精神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扎实专业知识

工匠精神强调深厚的专业知识基础,高职教师需具备坚实的学科知识体系,以此为学生提供坚实的知识基础。这包括对所教授学科的深入理解和广泛知识面的掌握。教师应不断更新自己的学科知识,密切关注学科前沿的发展,以确保他们能够为学生提供最新、最准确的信息和知识。

扎实的专业知识不仅是教师的教学基础,还是培养学生的关键。只有教师本身具备坚实的专业知识,才能够在课堂上深入浅出地传授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起牢固的学科基础。因此,工匠精神要求高职教师在专业知识上不断追求卓越,将其作为教育事业的首要任务之一。

(二)精益技术追求

工匠精神要求不斷追求技术的卓越和精益求精,高职教师应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和工具,不断提高教学技能水平。一方面包括不断更新、深化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能,以适应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教育环境。另一方面,精益技术追求包括教师不断自我反思和提高的态度。他们应该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了解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和提高。这可以通过定期的教育教学评估、同行评教、学生反馈等方式来实现。通过这种自我反思,教师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

(三)高尚敬业道德

工匠精神强调高尚的职业道德,高职教师应秉持诚实、负责、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为学生做出表率。这一要求体现了高职教师在教育领域中的特殊职业角色和社会责任。

在教育过程中,高尚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必不可少的品质之一。诚实是指教师应该真实、准确地传授知识,不夸大事实或者隐瞒真相;负责是指教师应当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负起积极的责任,关心每个学生的学业和生活,积极协助他们克服困难;爱岗敬业是指教师应对自己的工作充满热情,积极投入,不断追求教育事业的卓越。高职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品德,使他们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

(四)臻美品质境界

工匠精神倡导追求卓越和完美,高职教师应追求教育质量的卓越,不断提升教育服务的品质。这一理念反映了高职教师在教育事业中的追求,以及他们为学生提供更高水平教育的决心。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以卓越为目标,追求教育的最高品质。这包括不断完善教育教学方法,丰富教材内容,创新教育方式,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臻美品质境界要求教师不满足于平庸,而是不断追求卓越,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教育服务的品质。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更好地履行教育使命,为学生成长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这也是工匠精神在高职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重要体现。

二、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一)高职教师自身更好成长的需要

工匠精神的培养不仅仅是对学生的责任,也是高职教师自身更好成长的迫切需要。这一点体现了教师作为教育领域的从业者,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和能力,以适应日新月异教育环境的现实需求。

教师在不断培养工匠精神的过程中,会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的探索和改进。他们会主动关注教育研究的最新成果,融入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并将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这种不断学习和进步的态度使高职教师能够更好地应对教育领域的挑战,提供更高水平的教育服务。

此外,工匠精神也要求教师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他们需要审视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找出改进的空间,并愿意接受同行和学生的建议和反馈。这种反思和提高的过程不仅有助于高职教师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还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学生的需求,更好地塑造学生的品格。

(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培养学生成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高职教育的使命,工匠精神的传承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实现这一使命。在当今社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这些人才不仅要具备坚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实际操作技能、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多方面的素养。

高职教育旨在为社会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而工匠精神的核心价值之一是追求精湛的技艺。通过培养工匠精神,高职教师可以激发学生对技术和职业的热情,引导他们深入研究和掌握所学专业领域的核心技能和知识。工匠精神还鼓励学生不断追求卓越,追求在特定领域的专业高度,培养他们成为技术领域的精英。

此外,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需要高职教育与实际产业密切结合,工匠精神的传承也有助于加强校企合作。高职教师可以通过校企合作项目,将学生引入真实工作场景中,帮助他们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并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需要

工匠精神的注入对于高职院校实现内涵式发展至关重要,它有助于提升学校的学科实力、声誉和整体竞争力。如今,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质量和专业水平方面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和竞争。因此,借助工匠精神的力量,高职院校可以实现更加全面、深入、可持续的内涵式发展。

工匠精神的培养可以提高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高职院校的教师是教育教学的核心力量,而工匠精神要求教师不断追求卓越。通过激发教师的敬业精神和教育热情,高职院校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从而提升学校的学科实力和教育质量。

工匠精神的注入有助于高职院校加强校内研究和创新。高职院校应该成为技术创新和实践应用的重要基地,工匠精神的培养可以激发师生的创新潜力。高职院校可以建立科研平台,鼓励教师和学生开展应用型研究项目,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提升学校的声誉和社会影响力。

工匠精神也有助于高职院校与产业界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高职院校应该积极响应产业发展的需求,为企业提供优秀的人才和解决方案。通过校企合作,高职院校可以更好地将工匠精神融入教育和培训项目中,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三、目前高职教师专业发展困境

(一)功利化的人才观

一些地方和学校存在功利化的人才观念,这种观念偏向于追求短期经济回报和实用性技能,而忽视了深度的专业素养和综合发展。这种功利化思维是当前高职教育面临的一大困境,因为它可能导致一系列不利后果。

功利化的人才观可能会妨碍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快速培养实际操作技能的需求,可能会忽略学生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可能导致学生在职业生涯中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复杂的工作环境。

功利化的人才观可能会影响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过于注重实际技能的培养,可能导致教育过程中忽视深层次的学科知识和理论基础的建设。这将削弱高职教育的学术性质和知识传承功能。

功利化的人才观也会对高职教师的教育方法和教学目标产生负面影响。如果高职教师受到功利观念的影响,他们可能更倾向于教授“应试技巧”,而不是启发学生批判性思考和创新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将限制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未来职业发展的潜力。

因此,需要高职教育体系和政策制定者共同努力,纠正功利化的人才观,强调高职教育的综合性质和培养学生全面素养的重要性。只有这样,高职教育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培养出既具备实际操作技能,又具备深度专业素养和创新潜力的高素质人才,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二)校企合作不充分

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校企合作存在不充分的问题,这一问题对学生的实际技能培养和职业发展构成了严峻挑战。校企合作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将学生的学习与实际工作需求相结合,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职场的要求,但当前的合作模式和程度还需要进一步改进与深化。

一些校企合作可能仅仅停留在表面,形式化程度较高,实际的合作效益有限。校企合作不僅仅应该是简单的签署合作协议,更应该建立深度的、有机的合作关系。这意味着学校和企业需要更紧密地协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实际工作机会和真实项目实践,确保他们能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

校企合作的范围和领域需要进一步扩展和多样化。一些高职院校可能将合作局限在特定行业或企业中,这限制了学生的职业选择。校企合作应该跨足多个领域和行业,涵盖不同职业领域,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和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迈向各种职业发展道路。

校企合作需要更加积极的双向沟通和互动。高职院校和企业应该共同参与合作项目的规划和设计,确保培训计划与实际职场需求紧密匹配。同时,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让企业能够及时评估学生的表现,提供建议和反馈,以帮助学校不断改进培训计划和教育模式。

(三)相关保障制度建设不到位

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缺乏完善的工匠精神培养机制和评价体系,这一问题影响了工匠精神的深入培育和教师的职业成长。在高职教育领域,建立健全的保障制度对于激发工匠精神至关重要,但目前的机制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工匠精神的培养机制需要更加全面和系统。高职教师的工匠精神不仅仅包括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的提高,还包括职业道德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等多个方面。因此,高职教育机构应该制订全面的工匠精神培养计划,为教师提供各类培训和资源支持,以帮助他们在多个方面不断成长。

评价体系需要更加科学和有效。目前,一些高职教育机构缺乏明确的工匠精神评价标准,导致评价过程不够公平和透明。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和流程,可以帮助高职教师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发展需要,激励他们积极参与工匠精神的培育。

职业发展路径和机会也需要更加明确和多样化。高职教育机构应该为教师提供不同的职业晋升途径,鼓励他们在教育领域中不断进修和深造。同时,提供多样化的职业发展机会,如教育研究、教育管理等,可以激励教师更加积极地投入工匠精神的培育。

(四)高职教师专业能力不足

部分高职教师在专业能力上存在不足,这一问题需要被认真对待,以确保高职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教师作为教育领域的从业者,其专业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教育质量和职业发展前景。高职教师应具备坚实的学科知识。他们需要深入研究自己的专业领域,不断更新和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以保持在学科知识上的领先地位。同时,他们还应该关注相关领域的最新发展和前沿技术,将这些信息融入教学中,使学生能够跟上行业的发展趋势。

四、工匠精神视域下的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对策

(一)提高工匠精神的社会价值认同

工匠精神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性需要得到更广泛的社会认同和重视。为此,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提高工匠精神在社会中的认同度,将其视为高职教育的核心价值。

媒体宣传是提高工匠精神认同的有效手段之一。各类媒体可以通过报道成功的工匠精神典范、展示高职教师在教育领域的卓越贡献等方式,弘扬工匠精神的正能量。这样可以引导社会舆论,让更多人认识到工匠精神对于高职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育政策引导也是提高工匠精神认同的关键措施。政府和教育部门可以制定政策,明确工匠精神在高职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将其纳入教育教学的评价体系中。这可以激励高职院校和教师更加注重工匠精神的培育,将其融入课程设置和教学实践中。

社会各界也可以积极参与工匠精神的弘扬。企业可以与高职院校合作,设立奖学金和工作实习项目,鼓励学生培养工匠精神。社会组织和行业协会可以举办工匠技能比赛和研讨会,促进工匠精神的传承和交流。

高职教育机构和教师自身也需要积极行动,亲身践行工匠精神,成为学生的榜样。高职院校可以制订工匠精神培育计划,鼓励教师参与实际工作项目,提高他们的实践经验和技能水平。同时,教师应该积极参与工匠精神的培育,将其融入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发展工匠精神。

(二)构筑工匠精神品质的校企合作体系

为了培养工匠精神,建立一个稳健且深度合作的校企合作体系至关重要。这样的体系可以为高职教师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他们深入實际工作场景,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实践性,培养出更具工匠精神的教育者。

校企合作应该具备长期、稳定的特点。建立持续性的校企合作关系可以确保高职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参与实际工作项目,并深入了解行业需求和趋势。这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将最新的实践经验和知识传递给学生,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

校企合作体系需要具备多样性。不同行业和领域的合作项目可以满足不同教师的专业需求,帮助他们更好地培养工匠精神。高职院校应该积极寻找合作伙伴,开展各类合作项目,包括实习、项目合作、研究合作等,以满足多元化的教育需求。

校企合作体系还需要具备灵活性。随着社会和行业的不断变化,校企合作项目也需要不断调整和更新,以适应新的机遇和挑战。高职院校和企业应该建立灵活的合作机制,能够及时响应市场需求和教育变革,确保合作项目始终具有实际价值和创新性。

校企合作体系需要注重双向互动和合作共赢。高职院校和企业应该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充分了解彼此的需求和期望,共同制订合作计划和目标。这种合作模式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参与项目,学以致用,同时也有助于企业获得优秀的人才和解决问题的方案。

(三)培育工匠精神的教师专业发展制度体系

为了有效培养工匠精神,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教师专业发展制度体系,其中包括教师培训、评价体系等多个组成部分。这个体系的设计旨在鼓励和引导教师积极参与工匠精神的培养,并为他们提供发展的机会和支持。

教师培训是培育工匠精神的基础。高职院校应该制订持续性的教师培训计划,包括工匠精神的理念和实践培训。这些培训可以涵盖工匠精神的各个方面,如专业知识、实践技能、职业道德等。同时,培训应该具有多样性,满足不同教师的需求和兴趣。

评价体系应该客观反映教师工匠精神的发展情况。教育部门和高职院校可以制定明确的评价标准,包括教学效果、学生反馈、教育创新等多个方面。这些标准可以帮助教师了解自己的发展水平,同时也可以为教育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激励教师不断进步。

教师专业发展体系还应该包括职业晋升路径和奖励机制。高职院校可以设立不同级别的教师职称,鼓励教师通过不断提高工匠精神,积极参与教育创新和实践,获得职称晋升的机会。同时,还可以设立奖励机制,表彰工匠精神典范,激发更多教师的参与热情。

(四)提供工匠精神个体成长空间

为教师提供广阔的个人成长空间是培育工匠精神的重要一环。这个成长空间不仅鼓励教师不断追求卓越,还能够激发他们实现个人价值的动力,从而为高职教育注入更多活力和创新。高职院校可以与教师一起制订个人发展计划,明确教师的职业发展目标和路径。这个计划可以涵盖多个方面,包括教学改进、科研成果、职业晋升等。同时,学校可以提供资源和支持,帮助教师实现这些目标。高职院校可以鼓励教师参与创新项目、实践研究等活动,提供相应的资源和支持。这些机会可以帮助教师将工匠精神应用到实际教育教学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交流和合作也是个体成长的关键。教师可以参加学术研讨会、行业交流会等活动,与同行进行交流和合作。这样的交流可以帮助教师汲取他人的经验和知识,拓宽自己的视野,促进工匠精神的培养和发展。

个体成长空间也包括职业发展机会。高职院校应该建立明确的职业晋升路径,为教师提供晋升的机会和途径。同时,学校还可以设立奖励制度,激发教师积极参与工匠精神的培育,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五、结束语

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弘扬是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迫切需求,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才能实现高职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谭祥花,肖林根.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困境与对策[J].江苏教育研究,2022(Z6):109-115.

[2]吴培飞.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研究[J].计算机时代,2020(6):112-114,117.

[3]贺智慧.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路径探析[J].经济师,2023(8):150-151.

[4]陶英瑜,徐国超,赵纯.在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下运用“工匠精神”引领高职青年教师创新发展[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1(13):153-154.

◎编辑 马燕萍

①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新时代工匠精神视角下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1SJA1649)。

作者简介:姜敏(1975—),女,汉族,江苏高邮人,硕士研究生,副研究员,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

猜你喜欢
工匠校企院校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工匠神形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工匠赞
校企合作五反思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