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教学中职前英语教师同伴反馈素养提升中的问题、归因与策略研究

2023-12-30 18:02李想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3年33期
关键词:同伴素养英语

[摘           要]  近年来,教育界对教师评估反馈素养关注度持续增加,“双减”政策的发布对教师反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前英语教师这一特殊高校学生群体的反馈素养是其专业能力非常重要的一项组成部分。尽管学生反馈素养的概念在高等教育中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关于这一问题的实证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在同伴反馈方面,少有研究调查同伴反馈在职前英语教师学习教育技能方面的实践现况与影响。指导此批学生的高校教师在专业课教学中使用同伴反馈方法时,该如何对其进行跟踪反馈,从而提升学生的反馈素养?通过半结构式访谈形式收集了三位高校英语教育专业教师在专业课程(针对职前英语教师群体)教学中使用同伴反馈的实践与理解情况,结合混合式教学背景,分析混合式教学中线上开展的学生互评、同伴反馈有何特点,并针对同伴反馈中反映出的职前英语教师的反馈素养问题提出解决方法与改进措施。

[关    键   词]  职前英语教师;同伴反馈;高校英语教师教学;学生反馈素养;线上反馈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33-0129-04

一、引言

教学反馈与评估作为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研究职前教师(学生)反馈素养对于现今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全国教育教学大规模改革中的广泛应用与优化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为了保证线上教学的教学质量,结合英语语言类学科的教学特点,高校英语教师的反馈方法与质量对于本科生,尤其是英语教育专业学生(职前英语教师群体)的学习至关重要。结合过去的研究成果,职前英语教师群体在同伴反馈这一教学实践中收获极大。职前英语教师在本科期间需要学习具备的两项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英语语言能力、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而同伴互评反馈这一教学实践可以同时培养这两项能力。第一,研究表明同伴反馈在二语学习中有着显著推动作用,例如2012年发表的研究中,李旭奎论述了二语写作教学中同伴反馈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积极性,学习效率及效果明显提升[1],由此可以提高职前英语教师的语言能力。第二,由于学科教学知识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反馈素养,而在本科期间专业课学习中同伴反馈实践可以尽早训练学生的反馈技能,学会如何科学高效提供反馈,打下坚实反馈素养基础,为其将来的职业发展与从教生涯做好准备。

在教育技术高度发展的背景下,当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盛行,线上教学活动越发常见,甚至有时在教学形式中占主导地位。在此期间,同伴反馈的形式也逐渐从传统的线下课堂内学生互相批改纸质作业、小组会议、课堂互动交流转向了在线上教学平臺论坛交流,通过Word等文件编辑工具进行电子批注或是通过社交媒体分享信息。混合式教学带来的同伴反馈形式变化也为职前英语教师在今后中小学时积极使用信息工具提供反馈奠定了基础。

二、文献回顾

(一)学生反馈素养与教师反馈使能构念(enabling construct)

2012年,有学者将学生的反馈素养定义为“阅读、解释和使用反馈的能力[2]。在此基础上,学界2018年更新此概念定义为“快速理解并充分利用信息以促进工作学习的能力”[3],描述了具有反馈素养的学生的四个特征:欣赏反馈、作出判断、管理影响、采取行动。最近,学者许悦婷首次将此概念放在书面纠正性反馈(Written Corrective Feedback:比如对英语写作中语言错误的书面反馈)的情境下,丰富了学生反馈素养的含义,将学生的反馈素养具体为“认知能力、社会情感能力,以及为他们参与书面纠正性反馈做准备的社会情感倾向”[4]。所有以上框架都强调学生为了提高未来表现而获得、理解和使用反馈的能力意愿,以及学生自我调节的学习能力。

然而,在学生反馈素养概念框架的建立之后,相关领域的实证研究并不充分,尤其是针对职前英语教师这一特殊的学生群体,他们的反馈素养培养之所以非常重要,是由于职前教师群体的双重身份。作为语言专业学生,反馈素养的重要性体现在其可以充分运用教师外部给予的学习反馈以改进学习表现,提高第二语言(英语)能力。作为未来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反馈素养是其职业教育能力水平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对上岗后正式教学的质量产生巨大影响。

因此,指导这批特殊学生群体的高校教师需尤其重视反馈能力培养,积极将高效的相关教学实践纳入备课方案、教学大纲中。在课堂中,教师培养学生反馈能力的过程便是教师反馈使能实践。教师实现反馈使能的策略分为认知与情感关系两部分:在认知上,要帮助学生制定评价标准、帮助学生分析使用示例,明确学生作为积极参与者的角色;在情感关系上,教师要表达关心、建立信任、创造安全的心理环境、维护动机与自尊。[5]基于对混合式教学背景下的全球性教育改革,线上教学与反馈实践愈发常见盛行,而在此时此刻大变局下的教师反馈使能实践有何变化与调整,学界并没有详细的研究分析。本文将学生反馈素养使能实践放在混合式教学背景下,补充分析变局之下的新实践、新方法、新问题、新思路。

(二)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同伴反馈实践

同伴互评反馈指学习者对同伴学习成果的数量、质量以及价值水平等进行评价分析或是提出建议的活动(Topping,2010)[6]。同伴反馈现已得到广泛认可,是大众高等教育阶段教学中师生互动的重要一环。同伴反馈引入了除教师以外的评价,可以丰富反馈来源渠道,提升同伴间的互动和合作。通过让学生参与评估和评价,同伴反馈可以扩大学生的自我调节和自我评价能力[7](Van Popta et al. 2017),这对课内学习任务之外的学习有持续性的影响(Carless et al. 2011)。

然而,收获这些以学习为导向的好处门槛很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在同伴反馈情况下取得成功所需的学生反馈素养是非常复杂的。学生需要在不同的角色之间不断转换,即写作者、读者、评估者,有时甚至是提供鼓励的“拉拉队”。学生提供高质量反馈的先决条件是反馈知识和评估能力(Pitt,Bearman,and Esterhazy 2019)[8],基于这些知识和能力,学生能够并愿意向同伴提供高质量的反馈并有效使用同伴的反馈。从本质上讲,提供同伴反馈对认知的要求很高,因为它超越了课程内容、特定任务和已有标准的知识范畴,需要更复杂的思维能力,比如解释、论证、比较和解决问题等能力。另外,对于使用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英语教育专业学生来说,他们的语言能力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同伴反馈的质量。

外语与教育学界已有系统性研究有力证明同伴互评反馈对语言专业学生的有益影响,但针对职前英语教師这一特殊学生群体的情境性讨论较为匮乏。针对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同伴反馈不仅能帮助语言能力提高,也可以通过培养反馈素养来提升其更深层次的思考能力与教学水平。因此,针对该特定学生群体的同伴反馈教学实践仍有讨论与改进的空间。

三、研究设计

本研究通过教师视角剖析线上英语教育专业学生互评的情境性和互动性,分析职前英语教师的反馈素养与教师利用同伴反馈形式时各有异同与特色的培养方法,因而采用质性研究路径。

本研究拟在高校英语教育专业讲师教授视角下探讨4个主要问题:

1.在高校教师视角下,当下专业课教学中是否有意识地运用同伴反馈培养职前教师(学生)的反馈素养?

2.职前教师(学生)素养的问题有哪些?

3.造成职前教师(学生)现有同伴反馈素养水平的原因是什么?

4.具体到教师这一角色,师范或教育相关专业担任教职的高校教师应该如何提高学生的同伴反馈素养?

围绕四个主要问题,笔者设计了较为详尽的问卷并通过半结构式访谈形式收集数据进行分析。本研究在我国东部某实施混合式教学的外国语211高校开展,该校广泛采用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各项教学活动经常以线上方式进行。三位受访者均为教授英语教育专业本科生专业课程的教师。三位教师T1、T2、T3均使用中文与英文双语授课,开展了各异的线上同伴反馈教学实践。

四、研究发现

(一)混合式教学背景下高校教师使用同伴反馈教学活动现状

三位受访教师都在教学中使用了同伴反馈这一形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谈到使用同伴反馈教学活动的目的,三位教师更着重强调学生巩固知识、互相学习增进交流、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三个方面,并没有有意识地强调该教学活动在提高反馈素养方面的作用。

访谈中三位教师的教学实践均反映了教育信息化改革对教学形式的影响——混合式教学替代了单一线下教学,线上教学活动比例不断提高,甚至占主导地位。在此背景下,三位教师的同伴反馈均在网上教学平台或其他信息工具(办公软件等)进行。T1使用了学校自主研发的线上师生同步学习的教学软件,T2使用了学校传统课程资源下载平台讨论版工具,T3使用了通讯软件钉钉与办公软件Word进行同伴反馈教学活动。首先,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校教师更多地参与到自主研发设计学生线上学术互动平台,开辟除微信日常交流、腾讯会议课堂之外的第二课堂,从而在无法进行线下教学时促进学生课后学业交流,增加更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与互动渠道,提升学生学习参与度,保证教学质量。其次,三位教师均采取不同且较为多样化的线上教学方法,利用的线上学习平台功能各有千秋,三位教师都谈及各自对所教授课程的教学大纲与课程教学目标在培养学生反馈能力的不同要求,并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利用符合需求的线上教学平台开展师生与学生同伴互动。与过去的全校师生使用统一教学平台进行教学资料上传与线上讨论版交流不同,教师更灵活、更主动地参与探索或优化线上教学互动平台,利用更多元化的渠道实现线上学习平台的多功能化。最后,三位教师的实践均反映出学生同伴互评在最终课程期末成绩评估中占比很低(从10%至20%不等),甚至不计入成绩,而只将同伴反馈作为形成性评价(平时成绩、课堂表现与参与成绩)的一项进行鼓励性评估。

在使用同伴反馈的动机方面,教师运用此方式的原因多是提高学生参与性、丰富评价体系、使评估与反馈更丰富科学。其中两位教师特别强调了同伴反馈对学生语言能力与思维能力的提升推动作用“多元的评价方式能够更全面地考查学生的能力,通过同伴互评,学生对于某些知识的掌握会更牢固,要去评判别人的作品,首先自己要对这一主题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同伴反馈也是同学间互相学习的一个好机会,通过阅读同学的作品,可以了解到对于同一个任务大家的不同解决方式和不同视角,是锻炼学生critical thinking的良机。”“实际上对自己的思维能力也是一个训练,同时能够把我们上课的一些知识内容进行落实。”

虽然教师均反映出了对反馈素养提升学生思维品质方面的理解,但并未体现针对英语教学专业学生反馈素养培养的考虑。反馈素养作为近年来的新兴教育话题,在教学实践与教师教学观念中的普及程度仍有待提高。

(二)职前英语教师(学生)同伴反馈中的问题

在访谈中三位教师都将同伴反馈及互评成绩在最终评估中占比较低,而提到此设计的原因时,T2、T3均反映学生的反馈素养有待提高,并不能提供具有信度、效度的同伴评分,只能从对同伴课业的分析、评论、建议等反馈形式做起。三位教师的反馈形式分别是:T1要求学生在学校开发的新线上学习系统上进行文献阅读,针对文章内容提问并解答同学的问题,在学习过程中互动互助,教师根据后台算法算出的学生参与度对学生在这一教学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估。T2要求学生通过Word文档批注功能,参照教师提供的反馈内容维度表对同伴作业进行批改,提出建议。T3要求学生通过课程主页讨论版发布的各个话题展开互动讨论,文字评价同伴作业或观点。

在上述的同伴反馈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同伴反馈实践反映了5种常见的问题:

1.学生学业水平的差异较大,有些情况下学业水平较低的学生会对学业水平高的学生进行误判,提供参考价值较低甚至有误导性的反馈内容。

2.学生评判标准不统一,个性等主观因素在同伴互评评分时影响较大,导致学生互评分数与实际内容质量不匹配,导致同伴评价活动无效,甚至给学生的学业水平自我认知与反馈素养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3.学生评价与反馈经验不足,在提供反馈时没有参照体系,缺乏对作业质量综合平均水平的准确认知,评分较随意主观,反馈内容更容易受到人际情感关系影响等情况。

4.学生反馈内容质量参差不齐,时有学生认真给他人提供反馈而未能收到等同有效有益的反馈内容的情况。此情况如果没有被教师及时发现及干预,会极大削减学生参与同伴反馈的积极性。有些学生对这种不对等产生极强的不满情绪,处理失当,引起人际交往上的矛盾冲突。

5.学生不熟悉线上反馈网站平台具体操作方法,在平台操作复杂或卡顿故障的情况下,学生参与反馈活动积极性与反馈质量都明显降低。

(三)职前英语教师(学生)同伴反馈问题的归因

综合以上同伴反馈实践中反映的问题,三位教师提出了职前英语教师提供的同伴反馈不够有效的原因:

1.认知上的困难。由于学生学术水平、认知水平差异较大,在作出同伴反馈时,学术及认知水平较低的学生在给予水平较高学生反馈时,很可能由于自身能力不足而无法指出同伴问题、提供有效的反馈内容。以英语写作课程作业的同伴反馈情况为例,部分学生由于语言水平不高,在随机分配到写作水平较高的同伴习作时,总因为看不懂或者无法提出有效的改进建议而不能提供高质量的同伴反馈内容,只能将同伴习作作为模仿学习的对象。

2.情感关系上的困难。由于学生個性差异较大,对同一个项目的评判会出现多个标准,在反馈知识基础不足的情况下,学生更容易被情感关系因素影响,从而给出不够合理客观的反馈。有时处理不当,同伴反馈甚至可能在同学间引起矛盾(比如有学生抱怨同伴恶意打低分)。除此之外,一些学生在同伴反馈过程发现自身能力并不足以优化优秀同伴的作业,同伴却提供了高质量的反馈意见,此时同伴反馈质量内容的不匹配容易引起学生自卑等负面情绪或不必要的冲突,导致学生情感上抗拒同伴反馈活动,认知上反馈素养提升效率低。

3.线上反馈形式带来的技术困难。在线的反馈过程中,因为线上学习平台开发不够成熟,限制了反馈形式(如无法同时多人批注学习材料),或是偶有系统故障,影响学习体验与学生积极性。除此之外,由于学生对线上平台使用的熟练度不够,加之线上平台的优化升级速度较慢以及教师在平台操作方面的指导不足,所以学生参与度与积极性可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四)高校英语教师在反馈使能过程中的教学策略

高校教师在教育职前教师学生群体学科教学知识时需运用到反馈素养中的使能构念(enabling construct):第一要提供高质量的反馈,第二要让学生投入到反馈中,利用收到的反馈,学会给他人提供有效反馈,从而提升反馈素养。[9]

1.三位教师均强调了反馈使能构念过程中教师帮助制定或使用评价标准的重要性。在开展同伴反馈活动之前,教师需提供给学生可供参考的反馈形式,例如提供同伴互评时的评分标准、同伴文字反馈中必须包括的内容(优点、缺点、建议)或者评价维度(形式是否正确、内容是否充实、主题是否深刻)。

2.在反馈使能过程中,教师需针对学生互评反馈进行评估与反馈,及时发现学生反馈认知方面的不足并提供个性化指导,对学生提供的反馈内容进行有效反馈,从而指导学生为同伴提供有益的反馈内容,避免学生冲突、建立师生与学生之间的信任、引导学生对同伴反馈的正向情感,有效利用同伴反馈的同时,不仅提升学科知识水平,更提高反馈素养水平。

3.在使能构念过程最后一步,教师提出应在个性化指导之后给予整个班集体以反馈,对班级同伴反馈总体完成情况进行评价与分析,并展示优秀同伴反馈案例,对积极认真参与同伴反馈的学生给予鼓励,并为其他学生提供参考,引导其模仿范例改进自身反馈。

五、讨论:如何运用同伴反馈提高职前英语教师反馈素养

1.在认知上,高校教师应通过提供评价标准、积极提供对学生反馈实践的反馈及展示讲评示例来协助学生建构起牢固的反馈知识,学会如何提供高质量反馈。

2.在情感关系上,高校教师应通过提供充足关心、个性化指导、鼓励性反馈来建立学生对同伴反馈的积极认知,鼓励学生互信互助,共同提高学科知识能力与反馈素养。

3.在技术工具上,国家应大力推动高校教育信息化改革,鼓励更多教育技术人才与高校教师合作,共同投入到研发成熟的、高效的线上教学讨论工具,为学生群体的线上同伴反馈实践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持。

六、结束语

在全球教育信息化改革浪潮中,职前教师的教学能力培育至关重要,对未来我国义务教育教学质量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从近年来反馈素养这一备受关注的教育话题出发,对职前教师群体在高校内接受的教育实践进行分析,通过半结构式访谈了解职前教师(学生)反馈素养现状与同伴反馈教学实践情况,针对高校英语教育专业教师提出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运用同伴反馈提高职前教师群体反馈素养的策略与建议。

参考文献:

[1]李旭奎,魏新锋. 同伴反馈在二语写作中的作用研究: 回顾与启示[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04-109.

[2] Sutton, P. Conceptualizing Feedback Literacy: Knowing, Being, and Acting[J].Innovations in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nternational,2012,49(1): 31-40.

[3] Carless, D., Boud, D.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 feedback literacy: enabling uptake of feedback[J].Assessment & Evalu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2018,43(8):1315-1325.

[4] Han, Y.,Y. Xu.Student Feedback Literacy and Engagement with Feedback: A Case Study of Chinese Undergraduate Students[J].Teaching in Higher Educa-tion.2019.

[5] Xu, Y.,Carless, D.‘Only true friends could be cruelly honest’: cognitive scaffolding and social-affective support in teacher feedback literacy[J].Assessment & Evalu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2017,42(7):1082-1094.

[6] Topping, K. J. Methodological quandaries in studying process and outcomes in peer assessment[J].Learning and instruction,2010,20(4):339-343.

[7] Van Popta, E., Kral, M., Camp, G.,etal. Explor-ing the value of peer feedback in online learning for the provider[J].Educational Research Review,2017(20):24-34.

[8] Pitt, E., Bearman, M.,Esterhazy, R. The conu-ndrum of low achievement and feedback for learning[J].Assessment & Evalu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2020:239-250.

[9] Carless, D.,Boud, D.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 feedback literacy: enabling uptake of feedback.Assess-ment & Evalu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2018,43(8):1315-1325.

◎編辑 鲁翠红

作者简介:李想(2002—),女,山西太原人,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英语(教育)在读学生,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同伴素养英语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寻找失散的同伴
相约钓鱼身亡 同伴应否赔偿
读英语
酷酷英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