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育人背景下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实践探索

2023-12-30 18:02王子薇娄峰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3年33期
关键词:生涯职业生涯育人

王子薇 娄峰

[摘           要]  随着社会就业环境和社会需求的改变,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越来越体现出其自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仍然存在各种问题和挑战,需要各有关方面通过多种教育手段,把握学生各个阶段的生涯规律,给予有针对性、实效性、个性化的生涯指导,帮助大学生有效提升职业观念和就业意识。明确自身定位,解决好从校园到职场的关键第一步。

[关    键   词]  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就业育人;教育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編号]  2096-0603(2023)33-0169-04

一、就业育人的相关理论

党的二十大明确指出,“人才是第一资源,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大学生是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大学生能否更好地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发挥出自身的聪明才智和学识优势,勇担时代重任,在真刀真枪的社会实践中干出一番事业、闯出一番天地,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发展,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就业育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是实现高质量就业的关键之举,是维护就业安全稳定的迫切需要。[1]应在就业各个环节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充分发挥就业育人实效,引导他们更好、更积极地在社会建设中作出贡献,明确自身的定位、了解自身的优势和长处,找准成长的发力点。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7月在吉林考察时勉励广大高校毕业生要“改变择业观、就业观,找到自己的定位,投入踏踏实实的工作中”,就业育人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职业素养和生涯发展能力,转变就业观念,克服“慢就业”“缓就业”“懒就业”的消极念头,在各方引导和帮助下构建积极的职业观、就业观、择业观。

教育部连续三年强调就业育人工作。从《关于做好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要求“强化就业育人实效”,到《关于做好2022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强调“建立健全就业育人支持体系”,再到《关于做好2023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要求“深入推进就业育人”。由此可知,毕业生就业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作为“三全育人”的重要内容,就业育人教育已被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重要位置。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面临的困境

职业生涯发展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个体规划自我职业生涯的意识与技能,提升个体综合职业能力,促进个体职业生涯发展的活动,是以引导个体进行并落实职业生涯规划为主线的综合性教育活动,可以总结为“知己知彼、决策行动”。在结合个人特质,充分了解外部环境的前提下,形成与自身实际情况及社会实际需要相符的合理职业生涯决策,通过采取有效行动实现自身职业生涯追求目标。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职业生涯规划、生涯辅导为主要内容的西方职业生涯发展理论传入中国,结合我国国情开始了一系列理论探索与实践探究。随着社会发展,人们愈发重视生涯发展教育,职业生涯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目前来看,生涯教育在理论指导方面停留在对西方早期经典理论的借鉴、引用上,未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生涯教育创新理论体系。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既要有本土特色,又要有全球视野,要用切实的举措建立本土化的生涯教育体系。

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应立足于当代中国大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价值定位,[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掌握正确的人生规划方法,探寻实现自身价值、服务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和实现高校服务社会职能的主要手段,对解决当前各高校普遍存在的就业问题具有明显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工作仍存在问题和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部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迷茫,缺乏职业认知和生涯意识

在“后疫情”时代,社会大环境和就业总体形势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对就业的目标导向更为保守,就业方向的选择上更加追求稳妥和有保障,挑战和开拓意识明显不足。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以及个人身边有关人员的殷切期盼中,可能出现“从众心理”。当前社会出现“考研热”“考公热”现象,一方面说明大学生趋向于通过学习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大学生在就业方面所选择的通道更加集中,创新性、创造性明显不足,择业方式更为保守。从另一个层面来说,可以看出大学生对自我的认识还比较模糊,职业生涯规划还不太清晰,自我个人评价和个人社会定位等方面都缺乏明确的目标性。不少大学生对于参与职业实践活动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目的和方向都呈现出更多的不确定性,从事职业体验的感悟和认识相对匮乏,对内与对外探索成效不够明显,导致对个人职业生涯意识和职业认识较为欠缺,不能精准定位职业目标,也不能寻找到有效的职业切入点,存在生涯规划迷茫。因为在学校的专业学习和社会实际需求之间存在差距,很多大学生在走出校园、走向职场的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做好统筹规划,不能解决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自身需求之间的矛盾,无法形成适合自己的择业和就业方案,在就业的过程中会出现方向犹豫、选择困难等问题,引发“有业不就”的结构性失业现象。

(二)部分大学生职业能力缺陷明显,缺少职业竞争力和应变能力

大学生具有丰富的文化和专业知识,有较强的自强意识、进步意识、成才意识、创新意识,但是部分大学生所学知识和自身水平与社会实际需求之间仍然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市场经济进入深层次发展阶段,社会就业方式日益多元化,就业需求日益精确化。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实践能力的不足被进一步放大,职业适应能力、职业韧性的薄弱被进一步凸显。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客观、科学地对自己进行价值定位,掌握实现自我价值的有效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职业竞争力,即“生涯之学及应变之学”。从专业角度来看,商业交往的辅助型、支撑型、服务型专业,其在就业、从业方面对其他行业的依附性较强[3],有关专业的大学毕业生面临就业的压力较之其他专业更加突出,加强对外部环境的敏锐性,在当职业目标与现实情况发生冲突时,与时俱进,因时而变,迅速执行预案调整规划,应当是做好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重点方向。

三、就业育人理念对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性

当前,各高校普遍把就业教育、就业引导等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着力建立健全就业育人支持体系,把就业教育和就业引导作为“三全育人”的重要内容,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就业育人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初步建立了全员化、全程化、全方位的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体系,就业育人理念对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发挥就业育人合力,推动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实践全员化

长期以来,就业育人被视为人才培养的最后一环,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从“人职匹配”的角度出发,倾向于提供“快餐式”的求职辅导[4]。但在新形势下,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要扮演好学生与就业单位间的引线人,帮助有就业意愿、目标和能力的学生解决求职择业。因此,党政负责人、专业课教师、辅导员、行政人员应全员参与学生生涯教育,当好学生职业生涯的引路人,解决学生在意愿、目标和能力等方面存在的深层问题。

(二)深化就业育人模式,推动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实践全程化

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不仅是就业过程中的育人,更是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育人。将职业生涯概念贯穿于学生进入高校到毕业离校的全过程,根据不同年级学生需求,立足求职择业目标,提升学生职业素养,挖掘职场潜力,增强职场适应性,助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三)完善就业育人体系,全方位推动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实践

就业育人不仅是基于学校人才培养需求的育人,更是充分结合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生发展需求的育人。因此,要完善就业育人体系,应形成校内校外、线上线下、课上课下的全方位就业育人大思政格局,引导学生将个人生涯规划主动融入“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主题中,从根本上解决“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引导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确保学生与国家政策同向同行,在职业生涯发展教育中将立德树人落在实处。

四、就业育人背景下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实践策略

近年来,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不断加大对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投入力度,不断完善分阶段、全覆盖的大学生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体系,将就业指导服务做实做细,确保有需要的学生都能获得有效的就业指导。

“理念—行动—成果”的学生生涯教育逻辑,对应着“课程—活动—咨询”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因此,面向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是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的重要一环,通过“学职探索”“生涯成长”“生涯规划”三方面开展活动,让学生在充分探索现实情况后,更加深刻地认识自我。在活动中引发学生思考,在探索中树立职业楷模,让学生在真切感受中关心现实世界,结合自身实际的职业规划和兴趣进行多元化选择,不断挖掘自身潜能。

(一)学职探索方面:依托沉浸式体验活动,唤醒生涯意识

高校生涯规划教育多以课堂教学为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可以使学生具备基础的生涯理论知识,然而生涯教育最终应促进学生的就业行为,只有引发学生行为才能促进成果的产生,所以加入沉浸式体验活动至关重要。我校目前开展了大学生生涯体验周、“洞见生涯”团体辅导两项体验活动,旨在达成就业育人目标,在课程理论的科学支撑下进一步唤醒学生的生涯意识。

生涯体验周活动是高校生涯教育的一种新形式,也是对生涯教育课程的重要补充,它将职业生涯规划的元素系统地组合起来,并以开放性闯关活动的形式展现,体验周活动为期一周,现场共分设3个区域,13道关卡,学生通过亲身参与进行自我目标定位、自我探索、职业探索等,可以在游戏实践中了解并开展自己的生涯规划,具有開放性、现场性和趣味性的特点。学生通过参与多种寓教于乐的体验活动,可以直观地感受到生涯规划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校“青春飞扬,职梦起航”首届大学生生涯体验周参与人数5317人,参与学生对生涯周满意度较高(平均打分8.46分,10分满分)9.98%的参与学生表示会推荐其他同学来参与活动。

“洞见生涯”团体辅导由赵昂老师创始,团体辅导活动用逼真的情景模拟一生的发展,参与者可沉浸式体验青葱岁月、燃情岁月、峥嵘岁月与退休时刻,感受进入职场、职业转换、经济繁荣与大萧条,用“金币”代表硬通货、“筹码”代表经验、人脉与信息,体会生命中种种机遇与无常时刻,感受人生的浮沉百态,以娱乐的形式习得生涯智慧、启蒙生涯规划,帮助大学生感受职场发展、自我平衡等常见场景,获得重要的生涯理念,用于解决常见的生涯困惑,唤醒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活动反馈数据结果显示,与活动之前相比,学生在参加活动之后,更加认可了生涯规划对于自身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对于自身和外界职业世界有了更多的认知,对于大学生活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了更多的思考,也更愿意主动地规划个人未来发展方向,起到了生涯意识启蒙的作用。

(二)生涯成长方面:举办探究类实践活动,提升就业技能

在职场中,工作不仅会要求学生具备更好的专业知识、技能,还要有更强的可迁移技能和自我管理技能。麦可思研究在某校用人单位跟踪评价中发现,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个体是毕业生任职的主要用人单位类型。国有企业对“职业规范与职业道德”和“动手操作能力”要求高;民营企业/个体希望新员工具备更强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大学生在这些方面都要提高自身的能力水平。

学校为了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相关工作能力,提升毕业生的求职竞争力,开展就业能力提升相关活动。以就业指导中心为主导,举办探究类实践活动。学院面向大学四年生涯启蒙期、生涯积累期、生涯发展期、生涯反馈期等不同的生涯发展时期[5],举办职业生涯相关比赛,以赛促学。

面向启蒙期、积累期学生,开展职业生涯人物访谈展示大赛和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让学生立足专业,通过采访行业有工作经验的职场人士,增加间接职业体验,提前了解行业、职业信息。通过对未来的设想和实现设想的计划剖析,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目标行业,梳理生涯规划,强化职业认知。面向发展期、生涯反馈期的学生,举办简历设计大赛、模拟招聘大赛,在学生确立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下,切实提高就业竞争力。

职业生涯人物访谈大赛从结缘大咖、访谈内容、行动计划、访谈总结四个方面进行展示。通过谈话提纲让学生全方位了解访谈人物的工作内容、职责、发展前景,从访谈中获取行业最新的发展信息,为学生带来职业生涯的新视角、新思维,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观、择业观、创业观。[6]

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从自我认知、职业分析、职业定位、计划实施、评估调整五方面引导学生确定个人生涯发展路径。第一,在自我认知部分进行客观分析,明确职业兴趣、职业能力、个人兴趣、职业价值观。第二,在职业分析部分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对影响职业选择的家庭、学校、社会、职业等相关外部环境进行分析。第三,在职业定位部分得出适合自己的职业定位,根据自我和职业分析明确职业目标、发展策略及路径。第四,在计划实施部分制定生涯规划,需分析达到目标所需的条件,围绕具体目标量化实践计划。第五,在评估调整部分对已经确定的目标根据现实条件及时调整,是阶段性的自我反思。

简历设计大赛、模拟招聘大赛都是切实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最直接方法。以模拟招聘大赛为例,通过现场模拟招聘实训操作,让部分学生扮演HR,让学生从招聘单位的角度思考问题,了解招聘流程,初步掌握面试基本方法及技巧。启发学生勇于承担相应的岗位责任,为他们提供将理论同实际情形相结合的平台,培养学生的工作技能,帮助学生全面提升求职技能,完成大学阶段到求职阶段再到初入职场阶段的过渡,更好地适应职场的要求。

(三)生涯规划:开展启发性分享活动,树立生涯目标

大学生普遍对外部世界了解较少,根据有关调研数据统计显示,有30%的学生对就业政策基本不了解,甚至对比较关心的考公、考研相关信息了解较少。另外,部分大学生缺乏社会实践的意识、实习经历,没有足够的工作经验与社会实践经验,导致他们对真实的职场了解不多。因此,学校开展启发性分享活动,通过毕业生就业典型案例和短视频分享,帮助学生树立生涯目标。

学校为充分发挥优秀校友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分专业邀请就业、升学、创业等方面有代表性的毕业生,开展分享活动,通过案例和短视频等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授求职就业有关经验和心得体会,并在官方公众号、网站上广泛宣传。让在校大学生通过分享性的故事,更好地认识职场、了解新人在职场中遇到的困难以及解决办法,通过身边真实案例拓展对外部世界的认知,推动在校生提早做好生涯发展规划,树立职业发展目标。

为了更好地倾听学生心声,了解学生需求,及时解决学生问题,各学院也打造了各具特色的师生交流平台,严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围绕学生成长成才根本目标,紧密结合教学科研和学生管理工作实际情况,邀请院长、党委书记、专业课教师、班主任、辅导员等担任平台主讲人,为学生深入进行政策解读、经验分享和实践指导。

在分享活动中及时帮助学生确定未来发展方向,根据学生的不同状态“对症下药”。一是针对已有目标并开始准备的学生,积极介绍就业政策,通过中国公共招聘网、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平台等正规求职渠道,引导学生从招聘简章获取有效信息,为目标职位做准备。二是对阶段性目标不清的学生,继续引导进行自我职业探索,通过兴趣、性格、技能、价值观四种路径认识自己,做出选择;引导他们清清楚楚地了解自己,明确各种工作成功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和要求、优点与缺点、待遇、就业机会和发展前途等,实实在在推论事实之间的相关情形。三是对未来发展犹豫不决的学生,向学生澄清决策能力是生涯成熟度的标志,明确没有完美的决策,要勇于承担结果,通过行动降低决策风险。运用决策权、最晚决策时间、客观视角观点、跨过选项看目标“决策四步法”,帮助学生作出理性选择。四是对“躺平”不知毕业去向的学生,运用“人生价值清单”“我喜欢的生活方式”等科学量表,帮助厘清人生目标。引导学生合理规划职业生涯,了解就业形势和行业趋势,锚定人生航向。

五、结束语

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是就业育人主题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深入研究、把握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工作的规律,为大学生提供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帮助学生深入“知己”,剖析自己的职业兴趣、性格特征、能力特长。通过分享多种方法与策略帮助学生“知彼”,获取职业信息,建立挖掘职业信息内涵的意识,探索职业信息中非可视部分信息的方法。积极开展教育活动,唤醒大学生的生涯意识、树立生涯目标、提升就业能力。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外部世界,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就业观和择业观,提高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帮助大学生在社会大舞台上继续成长成才、进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慧慧.高校辅导员就业育人工作的思考[J].就业与保障,2023(5):157-159.

[2]方伟.构建中国特色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理论体系探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2(7):10-18.

[3]张云涛,陈晨.后疫情时代大学生就业挑战与应对之策:以法学专业为例[J].教育与职业,2021(16):110-112.

[4]任丹.论高校就业育人体系的构建[J].高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3(8):70-72.

[5]李云丹.就业育人视角下高校生涯发展教育的本土化路径探析[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3,42(6):27-29.

[6]刘慧,李晨希,高艳.研究型大学精準化生涯教育体系构建[J].江苏高教,2019(1):102-106.

◎编辑 马燕萍

作者简介:王子薇(1996—),女,汉族,山东济南人,硕士研究生,助教,辅导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生涯职业生涯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吐槽退役生涯
我的地下工作生涯
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及实施
生涯教育:未来已至,未来可期
一颗负责的心——我的班主任生涯
大学生职业生涯团体辅导对促进就业的研究
走近美国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
中日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