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画报画刊的兴盛、办刊特点及影响

2023-12-30 00:44王洪斌
关键词:画刊画报办刊

王洪斌

(湖南科技大学 齐白石艺术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晚清时期,图文并茂的画报画刊体式为以文字符号为主的报纸报刊提供了有益补充,画报画刊不仅是传播新知的重要途径,也是迎合市民趣味的主要载体。随着视觉文化的兴起,晚清画报画刊研究越来越受到学界的关注。但目前,学界研究视角主要聚焦于特定画报画刊的叙事内容、叙事方式、办刊特色等方面,关于晚清画报画刊出版的整体性研究相对匮乏。因此,本文欲通过梳理晚清画报画刊出版发行情况,分析其兴盛的原因,归纳其办刊特点,并就其历史影响进行评价,以期深化与推进画报画刊研究。

一、晚清画报画刊的兴盛及其原因

(一)晚清画报画刊的兴盛

通过查询、统计晚清期刊全文数据库、瀚堂近代报刊数据库、《中国画报画刊(1872—1949)》等资料可知,晚清出版的画报画刊达百余种,数量多且发行量不断增加,并于短时间内达到兴盛。

1.画报画刊办刊数量增多。晚清最早的画报画刊可以追溯到1875年于上海创办的《小孩月报》(1)1875年由美国长老会教士范约翰创办、上海清心书院编辑的《小孩月报》(月刊),历经两次更名,于1915年停刊,发行时间长达40年,虽不以画报画刊命名,但图文并重,可以说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儿童画报。参见郭舒然、吴潮《〈小孩月报〉史料考辨及特色探析》,《浙江学刊》2010年第4期第100-103页。。晚清画报画刊初创时期发展速度较为缓慢,1875—1899年新增画报画刊不足20种,年增加量不足1种。随着晚清传媒制度松绑、技术壁垒破解、办刊成本降低,画报画刊蓬勃发展,1900—1911年这12年间新增画报画刊近百种。

2.画报画刊发行量不断增加。在晚清画报画刊办刊的最初几年,由于成本较高、销售网络不健全、办刊经验不足等因素的制约,画报画刊发行情况并不乐观,如1875年创办的《小孩月报》平均发行量1 200份,最大发行量4 500份;1880年创办的《图画新报》(2)美国长老会教士范约翰于1880年创办《花图新报》,次年更名为《画图新报》,图版采用铜刻版,刊内附中外名人画像、照片以及国外风光等图片,通俗易懂。参见赵晓兰、吴潮《传教士中文报刊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21版第292-293页。最大发行量3 000份[1]。部分画报画刊由于出版周期长、内容陈旧很难受到大众青睐,如1877年创刊的《瀛寰画报》,在办刊的6年间,只发行了5期,因经营困难而关闭。而后,由于中法战争(1883—1885年)战事新闻剧增、情景绘画广受民众青睐,英国商人美查从中发现了商机,于1884年创办了《点石斋画报》。该画报由著名画家吴友如主笔,后有张志瀛、周慕桥、田子琳等20余名画师共同参与,除了使用传统绘画技法外,还多参用西方透视画法,插图构图严谨、线条流畅、简洁优美,形成了别开生面的画风。《点石斋画报》不仅是晚清画报中创办时间较早、影响最大,并将画报与城市文化精神特质契合得最成功的商业画报,还是近代中国最早、影响最大的新闻画报。画报选择新闻中可嘉可惊之事,绘制成图,并附事略,主要刊登列强侵略、民俗奇闻等社会热点话题。可以看到,《点石斋画报》内容兼及“美术”与“新闻”,贴近城市市民生活,在娱乐民生的同时也担负起了开启民智的责任,生动展现了晚清社会风貌,深受城市市民喜爱,因此首次发行便立即引起轰动性效果,创刊号几天内即被抢购一空,只得添印数千份再次发售。刊行期间,发行数量更是一直稳定在1至2万份左右[2]。不仅如此,1888年创办的《训蒙画报》,次年发行量就高达27 500份[3]。因此可以认为,《点石斋画报》出版之后,晚清画报画刊发行情况呈现向好发展的态势。

(二)晚清画报画刊出版兴盛的原因

1.媒介技术的发展及传媒制度的变迁为晚清画报画刊兴盛提供了契机。中国早在宋代就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沈括更是在《梦溪笔谈》中记录了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的经过。但由于封建制度束缚和市场需求不足,活字印刷术发展缓慢。至晚清,传统的雕版印刷依然变化不大,机械化程度非常低,不仅效率低,而且容易出错。反观西方世界,约1450年,德国人约翰内斯·古登堡在改进活字印刷技术的基础上,制造了第一台铅活字印刷机。而后,更是出现了由法国人恩格尔曼发明的彩色石印法(1837年)、美国霍伊发明的转轮印刷机(1847年)、美国鲁贝尔发明的胶版印刷(1904年)等一系列现代印刷技术。为此,晚清报馆积极引进西方印刷技术,报业也在短时间内出现了繁荣景象。如,1843年创办的墨海书馆是晚清上海第一家铅印出版机构,铅印机的应用使得印刷效率、质量显著提升;1884年创办的《点石斋画报》则采用了先进的石版印刷技术,因印刷的图像细腻、逼真,名噪一时,洛阳纸贵。从1888年5月28日《申报》上一则富文阁开业广告“上海富文阁专印中西颜色仿单、图画、新样铅板、石印书籍画谱法帖”中可知,此时中国已有彩色石印了[4]。1904年,文明书局也开始采用彩色石印技术;次年,商务印书馆聘请日本彩色石印技师和田满太郎、细川玄三等人来华从事彩印。可见,彩色印刷技术的应用为晚清画报画刊的兴盛奠定了坚实基础。

晚清没有专门关于新闻出版的法律法规,因此出版规范主要援用《大清律例》。清廷以“造妖书妖言”罪严厉整治没有经过批准的新闻出版,规定:“凡造谶纬妖书妖言,及传用惑众者,皆斩。(监候,被惑人不坐。不及众者,流三千里,合依量情分坐。)若私有妖书,隐藏不送官者,仗一百,徒三年”[5]。由于法律条文模糊,执法者的自由裁量权很大且具有较大随意性,报刊随时可能被查禁,办报者、主笔则随时可能被判入狱。正如戈公振在《清末报纸之厄运》中所说,“当时大吏之守旧者,常禁民间阅报;言论稍有锋芒,鲜有不遭蹂躏者。报律颁行以后,官厅益有所根据,凭己意以周内”[6]。因此,清政府新闻出版治理的弊病不断受到进步人士和有识之士的抨击。随着晚清社会的深刻变化,特别是晚清新政的实施,清政府颁布了《大清印刷物件专律》《报章应守规则》等5部报律,虽仍存在以舆论、言论入刑,抵制近代报刊等诸多弊病,但相对于“造妖书妖言”已经有了较大进步。20世纪初,得益于新闻出版制度的相对宽松,中国报业发展处于快速上升期,每年新创办的报刊不断增多。据不完全统计,1901年新办报刊34种,1905年新增报刊85种,1908年增加到118种,1911年达到209种[7]。可见,晚清报律相对松绑,为报刊业(包括画报画刊业)发展提供了契机。

2.晚清城市市民文化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为画报画刊兴盛提供了强大动力。晚清时期,在帝国主义坚船利炮的威逼之下,一些沿海、沿江城市如上海、广州等因交通便利,处于战略要冲,成为通商口岸。这些通商口岸是外国资本与本国商绅投资建厂、开设商铺、银行、酒店的重要基地,也因此成为中国最早的工商业中心、交通航运中心、文化中心。而城市的快速转型,不仅带来了经济社会生活的繁荣,也促进了市民文化的兴起与发展。在这些城市,不仅商贾、士大夫云集,而且聚集了诸多洋行、商行职员,这些中上层市民的职业相对稳定、收入颇丰,又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然而,面对陌生的城市环境,城市市民大到获取政治、军事、时事新闻,小到买卖、就业、租房、娱乐、寻人消息甚至茶余饭后的谈资都需要通过购买报刊杂志来现实。因此,通过新闻媒介获取资讯成为城市市民的内在需求和迫切愿望。

在商业发达的城市办刊,不仅能实现报人为时而著、宣传真理、唤醒民众的理想抱负,而且“有利可图”也能促进报业的持续发展。晚清时期,民众总体识字率低下,而画报画刊以图像为主,直观易懂、雅俗共赏,深受市民喜爱。很多出版机构和媒体从业人员从中发现了商机,将晚清画报画刊的创办地点设在经济实力较强的沿海城市,尤以上海最多。这是因为早在1853年,上海进出口总值就达到1 720万元,超过广州,成为晚清金融、贸易、文化中心,上海商业发达有助于画报画刊获得培植的原动力[8]。

二、晚清画报画刊的办刊特点

(一)聚集性

从出版时间来看,1875—1899年,晚清画报画刊不足20种。但是,在此期间,越来越多中国人通过留学海外、出国考察,或学习西方国家在华办刊经验等方式,开始掌握画报办刊的相关事宜,为晚清画报画刊业的发展作了较为充分的准备。因此,1900—1911年新增画报画刊近百种,除了1904年创办的《时报》挂日商招牌、1906年创办的《图画日报》为中日合办外[9]25-33,其他画报画刊都是由中国人所创办。如1902年,报人彭翼仲创办了北京最早的画报《启蒙画报》,致力于将科学新知、常识播植于儿童群体;1905年,岭南派画家潘达微、高剑父等在广州创办《时事画报》,以“开通群智、振作精神”为宗旨;1906年,报人张展云在北京创办时政画报《北京画报》。从出版地点来看,晚清画报出版地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开埠较早的通商口岸。其中,30余种画报画刊的出版地位于上海,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一。因此,无论是从出版时间还是发行地点的角度看,晚清画报画刊的出版都具有显著的聚集性。

(二)丰富多彩性

从出版类型来看,晚清画报画刊可以分为以下三种:一是以宣传宗教为主的画报画刊,即宗教类画报画刊。尤其是外国传教士创办的画报画刊,办刊宗旨更加鲜明,如《小孩月报》《图画新报》等。二是以时事新闻报道为主的画报画刊,即新闻类画报画刊,如《点石斋画报》《燕都时事画报》等。晚清以来内忧外患,报人通过报纸报刊揭露外国列强的侵略行径、清廷的腐败无能,报道反映中国人民抵抗外辱的英勇斗争事迹成为时代潮流。三是以介绍文化艺术、风俗习惯为主的画报画刊,即综合类画报画刊,热衷于记录奇闻轶事、闺秀名媛、书画艺术、诗歌、教育等方面内容。如,1909年出版的《醒世画报》以生动传神的图画、口语化的文字和嬉笑怒骂的风格,记述了清末京城的市井新闻和官场百态,向大众展现了一幅晚清社会生活的历史画卷。《醒世画报》不仅新闻内容脍炙人口,还因新闻图画的精道而成为流传京城的学画画谱。从外观形式来看,晚清画报画刊主要分为书册式和报纸式两类,如《点石斋画报》《飞影阁画报》《瀛寰画报》等均采用书册式,《民立画报》采用报纸式。从报刊幅面规格来看,有8、10、12、16等开本,如《点石斋画报》是16开本,《民立画报》采用10开本,《神州画报》则为8开本。从出版周期来看,画报画刊的刊期各不相同,如《图画日报》是日刊,《神州画报》是五日刊,《飞影阁大观画报》为十日刊,《飞影阁画报》《时事画报》等是旬刊,《滑稽画报》为月刊,还有一些画报如《瀛寰画报》则不定期出版,《启蒙画报》的出版更是分日刊、半月刊、月刊3种[9]20-25。通过上述介绍可知,晚清画报画刊的出版具有丰富多彩性。

(三)雅俗共赏性

从出版内容看,晚清画报画刊的出版具有雅俗共赏性。晚清时期,大部分出版机构与报人都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其主要办刊目的是为了启迪民众,学习西方强国富民之术,以促进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进步。很多出版机构、报人为了保持公正之立场,并不接受官方款项和外资资助,但为了保证画报画刊持续发行,盈利成为他们办刊办报的重要前提。正如1909年于右任在《民呼日报图画》发刊宗旨中所言,“本报实行大声疾呼为民请命之宗旨;不受官款,不收外股,故于内政外交皆力持正论,无所瞻徇”[9]47,但要让画报画刊更好地生存与持续发展,就必须把握市民社会、市民文化的向度,尽可能满足各类民众的读报需求,即内容必须贴近生活、雅俗共赏,如此才能吸引更多读者购买。因此,《民呼日报图画》出版内容涉及文化、娱乐、教育、腐败等多方面话题(见图1),不仅揭露了清廷的腐败无能,还深刻反映了市民的社会生活,深受市民关注和喜爱。而前文提到的《点石斋画报》亦是如此,虽然主要报道中法战争中帝国主义的侵略行为和中国人民的反抗事迹,但是内容包罗万象,既刊登经国大事、闾巷琐闻,也有商贾贸易、民俗风情,可以说内容上贴近市民生活,形式上图文并举、精美时尚,吸引了不少读者翻阅和购买。

图1 《民呼日报图画》之《清华女学运动会》(3)图片来源:陈平原《图像晚清〈点石斋画报〉之外》,东方出版社2014年版第304页。

(四)灵活多变性

从运作与销售策略上看,晚清画报画刊的出版具有灵活多变性。在运作策略上,晚清是中国画报画刊的初创期,为了求得生存,报人采取灵活多变的策略,将晚清画报画刊作为副刊进行经营。究其原因,一是画报画刊办刊成本、投资风险、技术要求高,依托现有报业的印刷设备、销售渠道、技术人员等资源,能在一定程度上规避办报风险;二是一部分报业机构或者报人为了招徕顾客,获得长远的商业利益,往往将颇受欢迎的精美画报画刊作为礼物赠送给主刊的读者,从而实现整体利益最大化。如,英商美查于1872年在上海创办了极具影响力的商业报纸《申报》,而后在此基础上创办了《点石斋画报》,《点石斋画报》每期画页8幅,主要随《申报》附送。而1909年创办的《民呼日报图画》是《民呼日报》的副刊,随日报附送读者;1911年创办的《民立画报》也随主刊《民立报》附送读者,主刊销售2万多份,画报随之附送2万多份[9]58。当然,也有独立创办的画报画刊,如光绪十六年(1890年)农历九月初三,吴友如在上海创办《飞影阁画报》,自任主编;1905年潘达微、高剑父等人在广州创办《时事画报》。《飞影阁画报》的销售渠道主要通过《申报》馆及分售处批发零售。而脱离报刊创办的独立画刊很难建立起快捷的新闻采集渠道,因此《飞影阁画报》在内容上主要以文化艺术、闾里传闻为主。随着中日甲午战争爆发,读者对时事的关心程度骤增。为了吸引读报者,《飞影阁画报》进行了改革,但因画报新闻时效性不强,读者需求难以满足,该画报于1895年停刊。不难发现,《飞影阁画报》停刊与其运作方式有很大关联[10]116。同样,《时事画报》主要刊登绘画,由于受众范围较为狭窄,销售渠道不畅,最后因财力不支于1910年被迫停刊。

在销售策略上,画报画刊通常采用投放广告、赠送礼品、打折等方式,以增加画报画刊的销售量。如,《花图新报》(后更名为《画图新报》)的经营者在《小孩月报》上不仅投放了“本馆今有外洋新到五彩花图四张,颜色鲜丽,可作褂镜。价值甚贵,拟赠于买《花图新报》者。诸君欲买速来购取,或转托各处外国牧师亦可,迟恐消(销)完不能应命矣。

计开每年报价,买一本价洋五角,五本价洋二元,十本价洋三元,二十本价洋五元,三十本价洋六元。欲得此花图者,祈先付报价以便寄上”(4)参见《小孩月报》1881年第11期第8页。等一系列出售告白,还将画谱画册、装饰画、地图、插图等赠送给顾客。《民呼日报图画》也在本社启示中表示,“本报自发起以来,组织备极艰辛,而内容益求精美。故取价不得不独高(全年九元,半年五元,邮费在内,零售一分八厘)。本报除第一日送阅外,第二日特备福引券一千张,如有至本社购报三份以上者,均有赠彩。第三日,除本报四大张外,附送世界社精印之六十名人画像一张。出报一月内,订阅本报全年者,特送六十名人一册(原价两元),半年者送书券一纸(值洋一元)”[11]。再如创办于光绪庚子年(1900年)的《求是斋画报》,其经营方法既托名“德商”所办,又饵以“赠彩”[12](根据彩票中奖号码发奖)。这种“加量不加价”的促销方式为顾客带来了心理上的实惠感,有助于获得顾客的长期支持[13]。

三、晚清画报画刊出版的影响

(一)图文并举的画报画刊体式开启了图像阅读的序幕

商业报刊在晚清蓬勃发展,其中包括以图像叙事为主要形式的画报画刊,而晚清画报画刊获得发展也证明了晚清图像消费市场悄然兴起。我国古代一直有文字配图的传统,特别是晚明以来,插图小说广为流行。只不过限于印刷技术、制作成本等因素,图像只占书籍篇幅很少一部分。

如前所述,1875年创办的《小孩月报》是晚清最早出现图文并举的画报。由图2可以看到,刊物中的《闸坝图解》以图文形式解释了船只如何通行水坝,强调了阅读的直观性和视觉形象性。这也是报史学界将《小孩月报》视为晚清画报画刊起源的重要佐证之一。到了1884年创办的《点石斋画报》,由于石印技术的引进,图像更为精美,特别是一改图文分割的做法,将文字直接印刷在图的空白处(见图3),类似中国传统文人画上的题款作诗。这种图文并举或图像压倒文字的样式,不仅改变了画报画刊的出版体式,开启了晚清图像阅读的序幕,也使画报画刊更具娱乐性和观赏性,深受读者欢迎。

图2 《小孩月报》之《闸坝图解》(5)图片来源:《小孩月报》1876年第14期第6页。

(二)雅俗共赏的画报画刊内容提供了精神食粮与史料价值

部分画报画刊为了吸引读者眼球、供人消遣或者由于新闻采编渠道不严谨,往往刊登了一些低俗甚至反科学的图文,这是时代的局限性。但总体来说,画报画刊丰富多彩的内容生动展现了晚清社会的诸面相,雅俗共赏的审美趣味为读者提供了精神食粮,贴近生活的时事报道也为中国近代史研究提供了史料价值。以《启蒙画报》为例,其读者对象为蒙童,采用白话文,办刊目的在于传播新知、开启民智,分为“伦理”“掌故”“舆地”“杂论”“动物”“格致”“浅算”等栏目,大部分以西学为基础,介绍新知识、新风俗、新观念,以使儿童达到博物多闻的目的。此外,也有一些画报画刊关注时局发展,揭露了社会的黑暗面和社会恶习,充分发挥了媒体传播正能量和针砭时弊的功能。如,《图画日报》除开设有“大陆之景物”“社会小说”“续海上繁华梦”“新智识之杂货店”等栏目外,还开设了“鸦片烟毒之现象”“庚子国耻纪念画”等栏目,以写实的画法、简明的文字多层面地反映了清末时局变化、社会生活、社会恶习、官场黑暗等现象。

晚清时期,鸦片泛滥给个人、社会、国家带来巨大危害。从个人层面看,吸食鸦片不仅造成经济损失,人的精神与身体亦惨遭摧残;从社会层面看,鸦片泛滥,社会道德沦丧、世风日下;从国家层面看,鸦片贸易造成大量白银外流,国家财政危机加剧。《图画日报》从不同层面揭示了吸食鸦片、鸦片贸易所带来的危害,如“鸦片烟毒之现象”栏目中的《无地可容》(图4)就是《图画日报》从个人层面出发描绘的吸食鸦片者无路可投之悲惨境地。而“庚子国耻纪念画”栏目创立原因在于,1900—1901年西方列强组成的八国联军,践踏了中国京津大地,肆意抢劫、血腥杀戮,清廷丧权辱国,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国人称为庚子国耻,《图画日报》专门开设了与之相关的主题栏目,对这一痛断肝肠的耻辱进行了图文并茂的记载,以此警醒国人当自强。《武库失守》(图5)不仅用图像展示了武库战斗的激烈场景,更是在图中配以文字,对图像所展示的内容进行补充,充分表达了报人的立场与态度。正如画报文字所言,“天津城北之武库,为存储军械之地……遂为洋军占领。可携者携之,不可携者毁之,积二十年之军械,一朝丧尽,呜呼痛哉”。这是报人站在民族主义的立场上,从国家层面出发,对列强入侵行为进行的强烈谴责、对清军昏庸无能表达的强烈不满、对军备要地丢失发出的扼腕之叹,代表了中国人的良知和大多数人的呼声。

图4 《图画日报》之《无地可容》(7)图片来源:《图画日报》第8册第383号第5页。

四、结束语

晚清时期,媒介技术的发展、传媒制度的变迁、市民文化的发展与城市商业的繁荣,为画报画刊的发展提供了契机。早期的画报画刊由外国传教士和商人创办,因其印刷精美、内容丰富且贴近市民生活,深受中国城市市民的喜爱。受此启发,中国士人和知识分子也开始兴办画报画刊,画报画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内容涉及晚清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不仅记录了晚清社会的诸面相,还出现了不少开启民智、思想进步的刊物。而晚清报人为了秉持公正立场,不接受外资和官方资助。但报业想要持续发展,必须开拓市场。为此,晚清画报画刊采用了灵活多元的运作与销售策略,在运作策略上,主要依托商业报刊而生存;在销售策略上,广泛采用投放广告、附送增刊、赠送礼品、打折等方式增加销售量。研究发现,除了在运作与销售策略方面具有灵活多变性外,晚清画报画刊的出版还具备其他鲜明特征:从出版时间、发行地点来看,晚清画报画刊出版具有聚集性;从出版类型、周期以及外观形式来看,晚清画报画刊出版具有丰富多彩性;从出版内容来看,晚清画报画刊出版具有雅俗共赏性。

晚清画报画刊是一种以图像为主、文字为辅的媒介形式,不仅开启了中国图像阅读的序幕,为晚清市民提供了精神粮食,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社会进步,为中国近代史研究提供了重要史料。

猜你喜欢
画刊画报办刊
小猕猴学习画刊
小猕猴学习画刊
《粮油食品科技》办刊理念视觉表达
与幼儿画报一起读绘本
与幼儿画报一起读绘本
论蒙古语内部期刊办刊难题及解决方法
陕西画报航拍
欢迎订阅2017年《中国画画刊》
坚持开门办刊,讲好行业故事
春的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