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托管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影响
——以广州市增城区为例

2024-01-02 03:05何静茵黄妙君
山西农经 2023年22期
关键词:城区劳动力农户

□何静茵,黄妙君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广东 广州 510550)

农村劳动力转移关乎城乡统筹协调、农业现代化和人民福祉,是实现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历来受到众多研究者的热切关注。农业生产托管的出现与发展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积极作用,能够实现劳动力要素的优化配置。国内大部分有关农业生产托管的文献主要聚焦在粮食安全与增产[1-2]、风险机制[3-5]、农业现代化[6-8]以及发展模式、成效、问题和对策[9-10]这几个方面,而关于农业生产托管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的文献较少。

农业生产托管可简单概括为资源集约化、服务规模化和作业机械化。资源集约化是指农业生产过程中统一购买农资、统一机耕机播机收、统一飞防、统一加工销售。服务规模化是指整合小农户分散的服务需求,形成规模化农业经营。作业机械化是指使用农机设备或新型农业技术完成农业生产。

从资源集约化角度分析,农业的集约化会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需要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扩大第三产业规模,引导农户转向非农生产,并鼓励小规模自主创业[11]。从服务规模化角度分析,农机社会化服务通过提高小规模农户的机械化水平进而促进了小规模农户劳动力的转移。但是,不同环节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农户劳动力转移的作用效果存在差异,收获阶段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农户劳动力转移的促进作用最好,其次为耕整地阶段农机社会化服务,而播种阶段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农户劳动力转移没有表现出显著影响[12]。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技术生产和加工培训能够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内化转移,让更多年轻人加入到农业行列中[13]。从作业机械化角度分析,农业机械化与农村劳动力存在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能够推动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但具有滞后性[14]。农业机械应用不但通过降低农业生产单位土地农业劳动力投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而且可有效降低农业生产劳动强度,通过改善农户健康状况进而推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转移[15]。

文章明确了农业生产托管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去向、职业转变、收入水平、自身素质以及转移规模等方面的影响,有助于把握农业生产托管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内在机理,进而推进农业生产托管全产业链发展,最大化转移利用劳动力要素,推动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

1 增城区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

就业不仅是民生之本,也是社会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为进一步强化基层就业服务力量,重视农业生产托管带来的转移就业问题,提升就业服务水平,增城区建立健全就业保障体系,支持重点行业、重点人员,特别是困难群体的就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政策补贴力度,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据广州市增城区就业中心相关消息,增城区13 个镇街共建设13 个就业驿站,2022 年12 月已全部完成挂牌并投入服务。结合本地实际,增城区将就业驿站建设作为促进农户转移就业增收“五大行动”工作之一,力争以更大决心、更有力举措推进就业创业工作,帮助更多群众解决就业问题。

受经济下行压力,部分行业企业用工需求减少,企业稳岗压力加大。同时部分劳动者知识技能不能适应现代产业发展变化,求职和就业难度加大。从总量上看,就业压力持续增大。2017—2021 年,增城区新增就业人数、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曲折上升。城镇失业人数和登记失业率也有所上升,涨幅较大,并在2021 年达到峰值。增城区举办各类职业技能培训班次数和组织职业技能培训人次波动幅度较大,在2018 年和2019 年处于低谷,但在2021 年由于政府加大稳就业、保民生政策落实力度,职业技能培训班数量翻了不止一番。农村转移就业人数总体较为平稳,呈稳健上升趋势,具体如表1 所示。

表1 2017—2021 年增城区就业情况

2022 年一季度增城区就业形势较好,就业人数持续增长,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全区共有企业2 158 家,比2021 年同期增加228 家,同比增长10.27%。从业人员人数共19.98 万人,比2021 年同期增加1.75 万人,同比增长9.6%。重点行业就业持续增长,建筑业、制造业、卫生和社会工作三个行业的增员占增城区增员总量的70.86%。从业人员工资收入增长达到近三年最高,平均工资为7 634 元/月。

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就业带来的不利影响以及国外局势的不确定性,增城区政府加强就业保障服务,精准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强化失业人员技能培训,围绕粤菜师傅、南粤家政、广东技工三项工程带动农户创业就业。增城区政府积极组织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南粤春暖”招聘会等公共就业服务,加大毕业大学生、失业再就业人员、困难就业人群的政策补贴力度,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政府积极利用互联网大平台,举行线上教育培训班和招募会,借助“增城就业”微信公众号和“增城招聘易”微信小程序线上服务平台开办就业创业办事登记窗口,切实解决群众就业难题,促进便捷就近就业,有力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2017—2021 年,增城区举办现场招聘会230 场,进场企业8 243 家,提供就业岗位24.4 万个,促进5.5 万人次达成初步就业意向。

2 农业生产托管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影响

唐纳德·博格的“推拉理论”阐述了劳动力转移的机理。农业生产托管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经营方式,被注入了大量的资本、技术等现代农业要素,实现了从传统的人力耕种向机械化、规模化经营模式的转变,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机械化生产将部分替代农村劳动力,造成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产生,即使把这部分剩余劳动力从农业中分离出去,也不会影响农业发展,因此应将其转移到其他行业。同时内含“放心机制”的农业生产托管[16]也让农户敢于转移就业、想要转移就业,从而实现劳动力要素的优化配置以及个人收入的最大化。

2.1 农业生产托管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去向

农业生产托管通过农业分工推动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农业生产托管实现了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加快农业与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逐步形成以农业生产托管为核心的农业全产业链,助力农业内部分工的深化。农业分工具有节约劳动力的特征,但并不是必然会诱发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农业分工深化能够拓宽农村就业空间,为农村劳动力就地务工提供了可能性[17]。同时农业生产托管提倡机械化、规模化、绿色生态农业生产,促进农村的现代化建设与绿色发展,激发农村非农经济活力,特别是旅游服务业的发展,那么被机械化生产替代的农村劳动力将会向农村非农部门转移。

广州市增城区朱村街道龙新村和龙岗村成功地引进广州市兴农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广州科旺实业有限责任公司以及广州市容丰农机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当地农业生产托管采用“土地流转+种粮大户+第三方服务机构”的模式,村民通过村集体统一土地流转实现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生产,种粮大户将流转土地的部分作业环节委托给第三方服务机构完成。第三方服务机构就地招聘当地闲散劳动力就业,让传统农民摇身变成农机手、农事员、农产品加工销售员等,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农业生产托管使稻田集中连片,形成了别致风景,当地积极探索“农业+旅游”的发展新模式,目前已建成市级农业公园2 个,分别为七彩澳游世界和朱村水稻文化农业公园,还有丝苗米产业园文化展馆、增城朱村能记家庭农场网红景点等,打造农旅文共同发展综合体,展示现代农业发展成果,吸引游客前往观赏与游玩。当地旅游服务业的发展拓宽了农村劳动力就业空间。

农业生产托管是农村劳动力异地转移的推动力。刘易斯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将社会生产分为城市以制造业为中心的现代部门和农村以农业、手工业为主的传统部门[18]。机械化、集约化的农业生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将会实现对部分劳动力要素的替代。此时农村传统部门劳动力基于饱和,挤出来的这部分农村劳动力为了自身发展和家庭生计,不得不前往城市谋求新工作,最大化利用好劳动力资源。据增城区各村镇党群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当地大部分土地已流转给种粮大户,村里主要劳动力外出务工的比例超过60%。其中,派潭镇派潭村、朱村街道龙岗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人口占比高达80%,工作地点以增城区市中心及居住地附近镇街为主。

2.2 农业生产托管促进农村劳动力职业转变

政策具有导向性,是农村劳动力职业转变的重要因素。近年来,由于传统农业转型升级以及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增城区政府大力支持以农业生产托管为重点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大力发展农业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并鼓励大量年轻劳动力返乡创业,培育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农人”。农业生产托管的纵向全产业链发展以及政府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使得大量传统农民的职业也发生转变和迁移。

农业生产托管增强了对农村青年返乡创业的吸引力。2020 年起,广东省政府大力支持农业生产托管发展,在财政资金补贴方面下足功夫,农户申请补贴流程简单,让返乡创业青年回得来、留得住、干得好。很多农村青年看到发展先机,大量年轻劳动力回流乡村,积极创新创业,从以前的白领、普工人等身份转变成为一名新型职业农民。例如,在省级政策支持的大背景下,广州石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沈女士毅然辞去深圳公司项目主管工作,返乡创业,升级优化传统农机合作社运作模式,用互联网思维和现代管理理念打响创业品牌,为农户以及农业公司提供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的全过程生产托管服务。

农业生产托管促使农村劳动力从农业职业向非农职业转移。农业生产托管凭借机器生产、科技进步等自身优势改变传统的劳动工具,是提高农业生产力和建设美丽乡村的关键,促使农村第二、第三产业纵向发展。劳动力分工细化,将会吸引愈来愈多的农村劳动力转向经济效益更高的农村非农职业,如乡镇企业加工工人、小商小贩、乡村快递员等。由于城市区位优势和未来发展前景,大批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从事制造业工人、批发零售个体户、餐厅服务员等职业。从农民的生存理性角度看,詹姆斯·C.斯科特在《农民的道义经济学》一书中指出,农民在面对强大的生存压力时,会首先考虑家庭和个人的生存需求,而不是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这也是农民职业转变的理论原因之一。农业生产托管的高效生产导致农村产生大量剩余劳动力,使部分农民处于失业待业状态,在面临家庭生计和生存问题时则需要通过职业转变和迁移来满足物质生活需要。据调研统计,增城区派潭镇派潭村、朱村街道龙岗村、龙新村以及中新镇南池村主要劳动力从事的职业覆盖建筑业、餐饮服务业、汽车制造业、农业服务业等劳动力密集型行业以及初级岗位工作,五六十岁的中老年劳动力由于年龄、个人技能限制,职业以杂工为主,工作时间和次数呈不稳定性。

2.3 农业生产托管提高农村劳动力整体收入水平

农业生产托管提高农村劳动力收入水平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分别为提高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19]。

从时间维度看,在商品经济不发达阶段,农村劳动力以耕地为主,以售卖农产品来获取收入,但种植农产品容易受自然条件影响,收入低且不稳定。随着农业生产托管市场的出现,农户可以通过托管服务或土地流转脱离原本农业生产环节,以就地转移农村非农产业或外出务工的形式获得更高的物质条件,从而提升农村劳动力整体收入水平。

从空间维度看,一是农业生产托管以降成本、提收益为要点增加农村劳动力经营性收入。一方面,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组织统一采购农资来降低生产成本,服务组织与小农户相比,在购买议价、谈判能力方面存在优势;另一方面,托管服务组织可以通过规模化、机械化生产提高农产品产量,借助科技提高农产品质量,利用统一销售和将农产品品牌化等手段提高农产品销售价格,增加农产品销售收入。广州石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沈女士介绍,农户参与农业生产托管至少能够创收1 500 元/hm2。二是农业生产托管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获得工资性收入。农业生产托管提升农产品生产效率,产生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基础条件。农村劳动力可以通过就地转移进入农村非农产业,或者异地转移参与城市工业以及服务业生产来获取工资性收入。据调研镇街数据统计,农村劳动力个人外出务工的月工资基本维持在3 000~6 000 元的水平。三是农业生产托管使农村劳动力取得财产性收入。直接参与农业生产托管的农户没有进行土地流转,而是支付托管服务组织相应的服务费用,因此没有相应的财产性收入。而间接参与农业生产托管的小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将土地出租或入股到当地种粮大户能够获得一定的租金和年末分红,从而获得财产性收入。在增城区调研镇街中,土地流转租金大都集中在每公顷15 000 元/年,最高租金仅达每公顷22 500 元/年和享有年末分红1 000 元。四是农业生产托管增加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性收入。主要形式为政府补贴。增城区农户转移性收入比较有限,覆盖面只针对种植面积连片的种粮大户,对于小农户则没有相关政策福利。但政府补贴的类型较多,基本覆盖农业生产托管的生产环节,具体有农机购置补贴、水稻机种作业补贴、农用无人机植保作业补贴、水稻机械化作业补贴、水稻机械收割碎秆还田作业补贴等。五是随着农村劳动力兼业化就业程度加深,通过土地流转参与农业生产托管的农村劳动力可以同时获得财产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进而提高整体收入水平。而直接参与农业生产托管的农村劳动力则同时获取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但这种情况在增城区比较少。

2.4 农业生产托管提升农村劳动力素质

农业生产托管专业技能培训能够提升农村劳动力素质。农村返乡创业以及新进的新型职业农民往往缺乏务农经验和能力,特别是对农事“火候”的把握,分工和专业化不能完全替代,仍需要“干中学”“传帮带”的过程[20]。农业生产托管专业技能培训则能够发挥这种作用,着力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农事决策能力。增城区服务组织以及政府每年都会举办农技相关的培训会,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职业素养,以便其在转移就业过程中具有更大的竞争优势。据增城区种粮大户介绍,政府会不定期举行农业培训会,具体内容有无人机机械培训、农业技术应用、高素质农民培训、农业安全生产等,对提高农村劳动力自身科学文化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2.5 农业生产托管缺欠限制农村劳动力转移

从服务组织角度来看,增城区农业生产托管存在着资金不足、用地欠缺、销售渠道障碍以及培训、孵化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这些都会阻碍农业生产托管在未来的发展规模和深度,导致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的空间有限。

从农户角度看,增城区的小农户直接参与农业生产托管的程度低,大部分小农户都是通过土地流转间接参与托管服务,他们能够享受到的红利大大被削减,而农业生产托管的缺欠降低了农业生产和种粮大户的经济效益。种粮大户为节省成本可能会降低土地租金和分红,因此小农户宁愿自己耕地,自种自食,剩余的农产品则拿到市场上售卖,从而阻碍农村劳动力转移。

3 结束语

农业生产托管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具有正向作用,应将农业生产托管这一新型农业经营模式纳入到就业保障体系,作为农村劳动力高质量转移就业的重要突破口。政府要大力培育新型农业主体,利用政策优势以“补贴、金融、培训”三位一体为重要抓手,推进农业生产托管发展,激发农业生产托管市场的活力,发挥好农业生产托管市场容纳就业的优势,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增加就业机会,留住农村优质人才,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同时政府需要切实解决目前农业生产托管的发展问题,推进托管服务可持续发展和更多发展红利惠及农户,具体解决策略如下。一是建立完善的利益联结机制。采取生产保底、收益分配、就业等多元化方式,带动更多小农户积极参与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二是推动农业生产托管定制服务。发挥村集体“统”的作用,实施整村推进托管服务方案,大力推进农业生产全程式托管。三是引进金融机构支持托管服务。促进农业保险、农业生产托管贷、农产品证券化等金融产品的推广和创新,为服务主体解决融资问题。四是政府适度放宽农业生产托管生产用地要求。满足托管服务主体脱粒烘干、加工销售等用地需求,加快加深建设农业生产托管全产业链,提升托管服务组织整体服务能力。五是加强托管服务组织纵向合作。重点培育产后加工环节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和品牌化农产品营销,建立健全农业全产业链条。六是系统化完善行业培训与孵化机制。加强多方合作,加大力度扶持以高成长性服务组织为主导的孵化器建设。

猜你喜欢
城区劳动力农户
长沙市望城区金地三千府幼儿园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金霞早油蟠在保定满城区的表现及栽培技术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福田要建健康城区
相对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