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翻译学“四生”理念下文化负载词的英译

2024-01-03 21:50李君
校园英语·上旬 2023年8期
关键词:文化负载词生态翻译学翻译方法

摘 要:文化负载词的准确传译是保证政治语篇翻译准确性的重要一步,研究文化负载词的英译可以使社会主义文明大众化,并深入人心。文章以生态翻译学为指导,从“四生”观分析《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梳理书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方法,以期为我国外宣翻译实践和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建设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文化负载词;生态翻译学;“四生”观;翻译方法

作者简介:李君(1983-),女,江西抚州人,江西科技学院,副教授,博士在读,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一、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外宣翻译作为对外传播中国声音、树立中国形象的有力手段,其翻译效果将直接影响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对外宣传的效果。外宣翻译中时事政治文本是中央政府的“喉舌”和“窗口”,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政治敏感性。这类文本有着丰富的文化负载词,承载着深厚的中华民族文化内涵,给政治语篇的翻译加大了难度。基于此,本文选取《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这本翻译水平高、出版时间新、传译效果好的权威著作作为主要语料,以生态翻译学为指导,分析语言、文化和文化负载词之间的关系,梳理文化负载词的英译方法,以期为我国外宣材料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研究提供参考。

二、文化负载词的概念及特征

文化负载词,亦称作语义空缺词,是民族文化在语言中直接或间接的反映,表现形式有成语、谚语、古语、典故、惯用语等。胡文仲、廖七一和包惠南、包昂等学者分别对文化负载词的定义做了进一步解释,肯定了文化负载词与民族特征的关系,明确了文化负载词承担着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

文化负载词是世界各国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但由于地域文化与民族意识的差异,许多文化负载词在其他语言中找不到相对应的表達,从而增加了翻译的难度,使得一些译文缺少文化内涵。结合文化负载词的概念和相关文献可知,文化负载词通常具有以下三个特征:特有性,即是特定文化范围内的词;陌生性,即是其他民族不熟悉、不了解的;不对等性,由于文化差异,很难或无法在目的语中找到对等涵义的词汇。结合文化负载词的特有性和翻译的不对等性在翻译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源语词汇含义的准确表达比形式对应更重要。文化负载词的表现形式通常相对简单,但内涵丰富,译者不能被文化负载词的表达形式所限制,应尽可能简洁地表达出词汇的深层含义。译者应充分结合源语词汇的语境,不能夸大或背离源语表达的语境。文化负载词所处的语境有着鲜明的地域特征或时代特点,译者应充分结合语境,考虑译文传递出的思想和文化,采用语义表达更接近的翻译。

译文应充分保留源语的语言特征,减少文化形象的流失。对文化负载词中成语或者歇后语的翻译,应有意移用原语中的语言形式、表达习惯和文化形象,突出原语的异国情调,保留其语言特征,增强异域文化特色。

三、生态翻译学的“四生”观

生态翻译学是对发现和解释翻译本质的一种新研究范式的探索,其核心理念和显著特征是“一生”本、“二生”译、“三生”相、“四生”观。“一生”本是生态翻译学的根本,是指生命、生存和生态的“生”。“二生”译来自“生生之谓译”,是生态翻译学对翻译本质的一种认知,认为翻译是译者在原语和译语两个翻译生态环境里移植文本生命的活动。“三生”相是指生态翻译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文本生命、译者生存和翻译生态。“四生”观是翻译研究的一种生命视角,认为:翻译即文本移植,包括“尚生”“摄生”“转生”“化生”。“尚生”是指崇尚生命、重视生命,是生态翻译的总则;“摄生”对应翻译中的理解过程,是指维持、把握生命;“转生”对应翻译中的表达层面,指再造、复活生命,就是把原作的生命移植、转换到译作中去;“化生”是一种相对静态的生命状态的呈现,即变化、转世、再生,通过生态翻译让译作独立存活。生态翻译学的“四生”观体现了生态翻译的理念、过程、效果和目标,概括了生态翻译学的核心思想。

四、基于生态翻译学解析文化负载词的英译

(一)文化负载词的类别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对时事政治文本的分析,笔者将这类政论文中的文化负载词分为以下几类:

1.中国古诗文。包括古诗、词、曲、赋等,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深厚文化积淀的体现。当古诗文进入政治话语语境后,不仅要了解诗文的意象、人物、典故等,而且还要结合当下的政治内涵和治国理念进行翻译。

2.中国民间熟语。包括成语、典故、俗语、谚语和歇后语等,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在形式上类似短语或句子,但与其他临时自由组合而成的短语或句子不同,它们的结构基本定型,一般不能随意改动组成部分。译者必须具备深厚的文化知识,弄清词语的比喻义,做到等效翻译。

3.现代汉语时新词语。包括中国特色政治术语,如政治口号、政治人物、称号、职官名称、军衔警衔名称等;还包括一些时代背景下产生的新词,如“一带一路”“五位一体”“四个全面”等。译者应结合时代背景解读新词新语的文化内涵,让读者感受到中国的变化和时代的变迁。

4.带有中国文化内涵的特殊字词。亦称为中国特色词汇,是中西方文化差异造成的语义空缺词,包括天文、历法、节气、婚嫁、饮食等方面的名词术语等,翻译时一般采用直译法、意译法、音译法、注释法、音译和意译结合法等。

(二)基于“四生”观解析文化负载词的英译

根据生态翻译学的“四生”观理念,胡庚申提出了生态翻译实践“十化”方法论体系,包括“一个原则”“二大策略”“三种方法”“四项技巧”。

1.“一个原则”——综衡化原则。“综衡化”注重生态理念语篇综衡,强调整体性和生态理念,从“文——人——境”关系论视角,对翻译活动的全过程进行整体性的统筹、综观、平衡、协调、检视和确认。

例1原文: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

译文:Only by solving the hardest problems can one achi-eve the loftiest goals.

例1属于书中文化负载词的第一种类别,即中国古诗文。该句出自宋代苏轼的《思治论》,原文为:“古之人,有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者,彼独何术?”意思是古代那些成功的人,他们能向最难处攻坚,追求最远大的目标,靠的是什么呢?习近平总书记引用该句话,意在说明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目标和任务,虽然很多是国家制度和国际治理体系建设中的空白点和薄弱点,应当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志在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译者在翻译时遵循了“综衡化”原则,在形式上尽量做到与原文对应,并综观文本内外的整体性。将“犯其至难”译作“solve the hardest problems”清楚地表达出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难度,通过“only”表达出解决问题的决心,将“图其至远”译作“achieve the loftiest goals”做到了与上句的对应,“lofty”修饰“目标”精准表达出全会提出的目标是最远大、最崇高的目标。

2.“二大策略”——“原生化”和“译生化”翻译策略。“原生化”翻译策略强调适应原语生态系统,注重原语文本和文化,从语言形式、文化内涵、行文风格等方面适应原语生态,通“异化”。“译生化”强调适应译语生态系统,注重译语文本和文化,通“归化”。

例2原文:以“赶考”的心态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译文:“satisfying the Party and the people with good perfor-mance.”

例2中的“赶考”是中国特色词汇,旧指前去参加科举考试。在庆祝建党一百周年大会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习总书记再次提到“赶考”。“赶考”,生动地展现出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勇毅前行的作风。英文读者因不了解中华文化和历史背景,对该词的隐喻指向会困惑不解,因而译者采用“译生化”翻译策略,注重适应译语文化,将“赶考”与“一份满意的答卷”含义整合,译为“with good performance”,采用适应译语生态的语言形式和行文风格,让读者理解原文含义。

3.“三种方法”——“自然化”“生机化”和“多元化”翻译方法。“自然化”强调保持“原汁原味”的翻译,保留原语的原始色彩;“生机化”时常采用适应译境的“拟人化”处理,侧重保留原语生态里的有机性;“多元化”重在突出译者的选择性适应和适应性选择,从语言、文化、交际、美学、传播等多维度、多模态、多视角进行译文处理。

例3原文: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发展方式走到了尽头,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昭示着未来。

译文:Development without thought to the future of the Earth is not a sustainable way to progress- like killing the goose that lays the golden eggs or draining the pond to get all the fish.

“杀鸡取卵”与“竭泽而渔”意思相近,同是成语,都有只顾眼前利益,而不考虑长远利益的意思,均含贬义。“杀鸡取卵”,最早出自希腊《伊索寓言·生金蛋的鸡》,是外来成语,是指为了要得到鸡蛋,不惜把鸡杀了,原英文用“goose”而不是“hen”,但是中文却翻譯为“鸡”,这是“生机化”翻译方法的体现。这不仅是因为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鸡的国家,还因为鸡是中国农户家常见的家禽,鸡蛋也是平常农户人家容易吃到的蛋,汉译为“鸡”更符合中国读者对寓言故事中男女主人“贫穷”人设的接受。“竭泽而渔”,出自秦·吕不韦《吕氏春秋·义赏》,指把池塘里的水抽干了捉鱼,考虑到读者和译者对于这一行为的理解相对统一,译文采用“自然化”翻译方法,保留了原语生态里的自然元素,保持原色。习总书记引用这两个成语意在批评对大自然无序开发、粗暴掠夺的行为,强调应合理利用、友好保护大自然,维持地球生态整体平衡,让子孙后代也能享受大自然的慷慨回报。

4.“四项技巧”——“仿生化”“延生化”“简生化”和“补生化”翻译技巧。“仿生化”强调仿生和形似,通过模仿自然界中动植物的形态特点,对特定文本做艺术化处理;“延生化”注重内在的意义引伸和替代转换,将原语生态中特定的生物或事物适应性地延申扩展、替代转换到译语生态中;“简生化”通过简化译语生态环境要素,减少译语语量的翻译;“补生化”通过增加译语语量填补读者文化空缺,主要针对原语中出现成语典故、缩略词语、信息浓缩等词。

例4原文: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译文:We should improve means of communication and create new means to promote our Party's innovative theories among the people.

“飞入寻常百姓家”,出自唐朝刘禹锡的《乌衣巷》,原诗句为“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意思是过去的燕子停留在王导、谢安等豪华宅第人家,而如今却已飞到了普通的百姓家中。习总书记引用该诗句的下半句,意在强调让党的创新理论家喻户晓,让社会主义文明深入人心。译者在翻译该句古诗时,若将其直译,西方读者不清楚其文化意象,不免会感到一头雾水,因而采用了“延生化”翻译,通过内在的意义延展替代来处理,可以将其译为“promote sth. among the people”通过“显化”翻译,更加清晰准确地传递文化信息。

五、结语

生态翻译学的“四生”观高度概括了生态翻译学的内涵,将翻译理念细化为“尚生、摄生、转生、化生”的“四生”观,将翻译过程看作是文本生命循环变化的过程,从独特的生命视角诠释了翻译文本、翻译群落和译语生态的有机性、生物性和系统性,为探讨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开辟了新的认识论视域与方法论路径。本文笔者基于生态翻译学的“四生”观,归纳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文化负载词的主要类别,并通过生态翻译实践“十化”方法论体系分析书中翻译方法的选择,以期为外宣翻译实践提供一定的启示。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21年度青年项目“《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文化负载词的生态翻译研究”(项目编号:YY21204 )、江西科技学院习研中心专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研究”(项目编号:XYZX2001)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2]胡庚申.生态翻译学:建构与诠释[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3]胡庚申.以“生”为本的向“生”译道:生态翻译学的哲学“三问”审视[J].中国翻译,2021(6):5-14,190.

[4]胡庚申,孟凡君,蒋骁华,边立红,李素文.生态翻译学的“四生”理念:胡庚申教授访谈[J].鄱阳湖学刊,2019(6):26-33,125-126.

猜你喜欢
文化负载词生态翻译学翻译方法
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的内蒙古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景点翻译
生态翻译学视阈下汉语网络流行语英译的三维转换
浅谈日语翻译的方法与策略
生态翻译学研究简述
中医语言隐喻分析及其翻译方法研究
基本层次范畴理论与词汇翻译的越级策略
结合语境翻译文言文方法举隅
浅谈汉语歇后语的翻译方法
生态翻译学角度下的中日影视作品片名翻译分析
释意理论观下的文化负载词的口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