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历史经验研究的回顾与述评

2024-01-03 02:38郝胤舟
关键词:中华民族经验中国共产党

李 贽,郝胤舟

(1.中央民族干部学院干部教育研究中心,北京100094;2.中国人民警察大学政治工作系,北京100073)

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经验,是党自成立以来为成功解决中华民族复兴进程中的民族问题而积累的民族工作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总结。认真研究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经验,对于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两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努力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对党的文献中关于民族工作历史经验的梳理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的重要文献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对民族工作成就及经验总结的内容,主要体现在该时期党中央对民族工作的相关批示、党的民族工作机构的专门报告等党的文献中,以及毛泽东、周恩来、李维汉等党的民族工作开创者和领导人的相关讲话和文章中。1953年的《关于过去几年内党在少数民族中进行工作的主要经验总结》,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全面系统地对党的民族工作历史经验的总结。该《总结》由中央统战部起草并经毛泽东亲自改定,成为“文化大革命”之前指导全国民族工作的重要文件。(1)参见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科研管理部,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中心《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历史经验研究》(上),中共党史出版社2009年版,第285-293页。1957年,周恩来在青岛民族工作座谈会上作的《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的著名讲话,纠正和解决了民族政策执行情况大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在总结民族工作经验基础上,对民族政策的原则性问题进行全面系统地阐述。(2)参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0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第495-518页。1961年,李维汉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对党领导和团结各族人民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民族解放道路的成就与经验、把握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的民族关系性质与特点的基本要求等重要问题进行了总结和探索。(3)参见李维汉《统一战线问题与民族问题》,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592-598页。

(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重要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几代中国共产党人都高度重视对党的民族工作经验教训的总结和探索,形成了新时期以探索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为主题的一系列重要成果。1979年,乌兰夫在全国边防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从民族工作的思想路线、民族问题的特点、民族纲领原则和促进民族发展等方面,总结了新中国民族工作的经验教训,(4)参见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科研管理部,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中心《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历史经验研究》(上),中共党史出版社2009年版,第863-870页。该报告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第一个全面系统总结党的民族政策,对民族工作拨乱反正、正本清源的重要文献。江泽民、胡锦涛在1992年、1999年、2005年党中央召开的3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及胡锦涛在2009年国务院召开的“第五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从思想路线、工作原则、基本制度等方面,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及丰富经验进行了充分总结,肯定了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根本经验。(5)参见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民族工作文献选编(1990-2002)》,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28页、第210页;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央文献研究室《民族工作文献选编(2003-2009)》,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69页、第68-85页以及第401页。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重要文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2014年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回顾和总结了新中国成立65年来党的民族工作的成就与经验。会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意见》提出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八个坚持”的基本内涵。[1]在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用“九个坚持”对新中国成立70年民族工作宝贵经验进行了深刻总结。[2]3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指出,党的百年民族工作的最大成就,“就是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习近平出席此次会议并强调,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积累了把握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宝贵经验,形成了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十二个必须”的重要思想。[3]这是站在党的百年民族工作成就与经验基础上,对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重要任务、工作主线、价值立场、立国之本、根本制度、生命之线、精神家园、社会基础、法治途径、国家意识及领导保障等方面基本要求的全面把握,是指导新时代民族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指南。

二、对党的民族工作历史经验多方面研究的回顾

党的民族工作历史经验,既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总体目标指向,又体现为党在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服务具体中心任务开展民族工作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总结。在时间跨度上具有长周期的特征,历经了百余年以来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全过程;在涉及内容上具有全视野的特征,研究视野和内容涉及当代中国民族工作的方方面面。对该主题的研究过程本身与民族工作进程基本保持同步发展,研究成果积累相当丰厚。特别是在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之际,对党的民族工作历史经验的研究,达到了近年来相关研究的高潮。在中国知网(CNKI)上以“百年、民族”作为篇名关键词搜索全库(2022年1月28日),总共可以得到658篇成果,其中仅2021年全年发表的相关期刊论文就达到了228篇,占相关文章总量的1/3强。

(一)以民族工作时间跨度为考察单位的综合研究

根据民族工作时间跨度的分期标准与要求的差异,一般可以将研究类型分为以阶段性或者单元性的时间跨度为考察单位开展的综合研究和以考察对象发展历程的整体性时间跨度为目标开展的综合研究。以民族工作时间跨度为考察单位的经验研究中,代表性成果有:

一是以党史重大主题作为时间断限基础的阶段性研究。比如《中国共产党与少数民族人民的解放斗争》《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问题(1921—1949)》都考察总结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解决民族问题的探索成就与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经验。(6)参见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与少数民族人民的解放斗争》,中共党史出版社1999年版;陈夕《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问题(1921-1949)》,中共党史出版社2014年版。而《中国共产党与少数民族地区的改革开放》则是以党在民族地区的改革开放史为主题和断限基础进行的阶段性实践考察与工作经验研究。(7)参见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与少数民族地区的改革开放》,中共党史出版社2001年版。此外,以改革开放为主题总结党的民族工作成就与经验的代表性成果,还有: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改革开放30年民族工作成就》,民族出版社2008年版。

二是以新中国史发展历程作为时间断限基础的阶段性研究。比如《十年民族工作成就(1949—1959)》《十年来民族工作的伟大成就》等,梳理了新中国成立10年来的民族工作成就和经验。(8)参见汪锋《十年来民族工作的伟大成就》,《民族研究》1959年第11期。《当代中国的民族工作》《民族工作四十年》全面考察与总结了新中国40年民族工作成就及经验。(9)参见黄光学《当代中国的民族工作》,当代中国出版社1993年版;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政研室,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经济司《民族工作四十年》,民族出版社1989年版。《中国民族工作五十年理论与实践》则既包括了王兆国、黄铸、龚学增、杨启儒、姚茂臣等学者对新中国50年民族工作成就与经验的整体性综合研究,也包括了江平、郝时远、金炳镐、王希恩等学者对某些具体民族工作发展成就的专题研究。(10)参见中央统战部民族宗教工作局《中国民族工作五十年理论与实践》,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正确的道路,光辉的实践—新中国民族工作60年》分11个专题全景式回顾与总结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党在贯彻民族政策、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和谐民族关系等方面的历史经验。(11)参见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研究室《正确的道路,光辉的实践——新中国民族工作60年》,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

三是以党的领导集体作为时间断限基础的阶段性研究。比如《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的民族理论与实践》《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理论与实践》都是把党80多年的民族工作作为整体考察对象,并对其以党的三代领导集体为断限基础进行的阶段性理论概括和综合性工作经验研究。(12)参见金炳镐,青觉《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的民族理论与实践》,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金炳镐《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理论与实践》,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科学发展的崭新篇章——十六大到十八大的民族工作》主要回顾和总结了这一时期党的民族工作的成就与经验。(13)参见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科学发展的崭新篇章——十六大到十八大的民族工作》,民族出版社2012年版。

四是以党史的发展阶段或者周年纪念期作为时间断限基础的阶段性研究。比如《团结进步的伟大旗帜:中国共产党80年民族工作历史回顾》是按照国内革命斗争时期、新中国、新时期(改革开放以来)的三个大发展阶段来把握民族工作总体发展历程与历史经验;《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史》则把党的民族工作史详细划分了九个具体时期并逐一进行综合性研究。(14)参见文精《团结进步的伟大旗帜:中国共产党80年民族工作历史回顾》,民族出版社2001年版;李资源《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史》,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2011年,由国家民委编著的《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九十年》《总结好、坚持好、发展好我们党民族工作90年的成功经验》从根本保证、根本方向、行动指南、制度保障、基本方法、力量源泉等六个方面概括了党的90年民族工作的成功经验。(15)参见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九十年》,民族出版社2011年版;国家民委《总结好、坚持好、发展好我们党民族工作90年的成功经验》,《求是》2011年第12期。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王延中、周竞红、宁亚芳与刘宝明等学者的研究成果,都结合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民族工作创新发展的时代要求,以新的考察视角对新中国70年民族工作取得的成就与经验进行了总结。(16)参见王延中《中国民族工作70年的巨大成就与历史经验》,《社会治理》2019年第10期;周竞红《新中国70年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贵州民族研究》2019年第9期;宁亚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民族交融发展的主要成就》,《云南社会科学》2019年第5期;刘宝明《新中国70年民族工作的守正创新》,《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9年第6期。与这些研究相呈接,2020年以党的百年民族工作经验为考察对象的研究成果也相继出现,比如:张世飞,王冰冰《中国共产党领导民族工作的百年进程与历史经验》,《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20年第6期;马荣《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大团结做出的历史性贡献》,《西部学刊》2020年第21期,等。这些成果也可以看成是对该主题建党百年研究的先声与准备。

2021年学者们对党百年民族工作历史经验的整体性研究的代表性成果有:

一是围绕党的民族理论与政策百年发展的经验与启示的探讨。王延中、周辉归纳了党的民族理论政策遵循的五大基本理念,即坚持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国家观;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增进一体的民族观;以各民族共创中华(四个共同)为主要脉络的中华民族史观;人民至上的政权观以及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文化观。(17)参见王延中,周辉《中国共产党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百年探索与历史经验》,《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21年第5期。严庆认为党实事求是、解决实际问题的精髓与贯彻纲领、阐释政策、凝结理论的理路,体现了党的民族理论立足实际、品质实在、追求实用的特点。(18)参见严庆《探索与创新: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的百年发展管窥》,《湖北民族大学学报》2021年第1期。韩艳伟等认为,党的民族理论百年发展使得中国化的族体概念系统得到确立,对多民族国情的认识得到极大深化,基于中国实践的民族问题理论与时俱进,形成了体现多民族和谐相处的“中国之道”的民族理论体系。(19)参见韩艳伟等《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百年发展研究》,《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21年第3期。彭谦、程志浩认为,党的百年民族政策体现了从政治及民族关系政策为重,向经济及社会发展政策为重的演化,从群体政策向区域差别化政策的演化,凸显出公平、正义、均衡、发展、进步的主旋律。(20)参见彭谦,程志浩《流变与演化: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百年俱进》,《湖北民族大学学报》2021年第1期。赵新国、黎岩认为,党的百年民族政策的经验启示说明,党的领导、“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和以各族人民为中心,始终是民族政策创新发展的根本保证、目标要求及核心理念。(21)参见赵新国,黎岩《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百年演进与经验启示》,《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21年第3期。陈永亮、李思睿认为,百年以来党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共同繁荣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核心内容的民族理论政策体系在《党章》中的不断确立深化,反映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中国化进程。(22)参见陈永亮,李思睿《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一百年历程研究——以〈中国共产党章程〉文本修订为例》,《民族论坛》2021年第2期。

二是围绕党的民族工作实践成就与经验的探讨。国家民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从民族工作的全局站位、正确道路、工作主线、国情基础、制度保障以及发展钥匙、精神家园、法治战略、干部人才、体制机制等十个方面,全面系统地总结了百年来党领导开展民族工作的历史经验与启示。(23)参见国家民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党领导开展民族工作的历史经验与启示》,《中国民族报》2021年8月24日,第2版。卢成观等指出,党在百年民族工作实践中,从政治维度、经济维度和文化维度,找到了推动民族地区繁荣发展的道路。(24)参见卢成观,代金平《中国共产党百年民族工作的理论主题与发展道路》,《广西民族研究》2021年第4期。张世飞等总结党领导民族工作经验: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根据民族地区特点及具体情况因时因地制宜;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25)参见张世飞,王冰冰《中国共产党领导民族工作的百年进程与历史经验》,《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20年第6期。李资源等认为,党的百年民族工作史的经验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实施并不断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把发展作为解决民族问题总钥匙等;启示有: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领导、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加强民族工作法治建设等。(26)参见李资源,卢江《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百年历史回顾与经验启示》,《广西民族研究》2021年第4期。张学敏、柴然认为,党在不同时期对解决当时社会主要矛盾的把握,是其制定和推进民族政策发展及判定新时代民族工作走向的依据。(27)参见张学敏,柴然《中国共产党百年民族政策发展及新时代走向——基于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分析》,《民族教育研究》2021年第4期。另外,余文兵等还强调了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生产力标准以及普遍联系、矛盾、发展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等民族工作历史经验。(28)参见余文兵等《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百年发展研究》,《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21年第3期。

(二)以民族工作构成内容为考察单位的专题性研究

与综合性研究不同,专题性研究是指对党的民族工作的某个或某些方面的特定内容所取得的历史经验开展的研究。比如,《新中国民族政策60年》对新中国成立60年期间党的民族政策工作发展历程进行了专题性研究。(29)参见金炳镐《新中国民族政策60年》,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史纲》对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史及其成就与经验进行了专题性研究。(30)参见张尔驹《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史纲》,民族出版社1995年版;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中共党史出版社2000年版。《中国民族工作历程》从政法、经济、文化、民族研究、民族干部等方面记述新中国成立50年来民族工作发展历程及取得的成就及经验。(31)参见张崇根《中国民族工作历程》,远方出版社1999年版。《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历史经验研究》以重大事件、重要活动为线索和聚焦点,对党成立以来的民族工作大事以专题总结形式进行经验教训的梳理和研究。(32)参见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科研管理部,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中心《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历史经验研究》,中共党史出版社2009年版。郝时远著的《中国的民族与民族问题——论中国共产党解决民族问题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共产党怎样解决民族问题》从民族国情探索、民族工作基本原则、民族问题发展趋势等民族工作的不同角度对党的民族工作成就和经验进行专题式研讨。(33)参见郝时远《中国的民族与民族问题——论中国共产党解决民族问题的理论与实践》,江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民族工作理论与实践研究》既包括了阶段性综合研究,如少数民族谋求民族解放道路、民族地区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等不同阶段的工作经验内容,还包括了构成内容的专题性研究,如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地区文化建设、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等不同方面的工作经验研究。(34)参见李资源等《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民族工作理论与实践研究》,广西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这些专题性研究,既为我们把握党的民族工作的某个或者某些特定方面的工作的成就与经验提供了观察视角和考察坐标,也为我们从整体上综合把握党的民族工作历史经验提供了具体支撑。

2021年,学者们对民族工作历史经验的专题性研究的代表性成果有:蒋彬、王胡林考察了党在四个时期解决少数民族民生问题的工作历程与成就,总结了该方面工作的经验启示。(35)参见蒋彬,王胡林《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少数民族民生实践历程与经验启示》,《民族研究》2021年第2期。董强、秉浩分析了党的百年民族区域自治理论与实践的探索成就,从基本政策、基本制度、道路内容、政治优势等方面总结了历史经验及坚持完善的基本要求。(36)参见董强,秉浩《中国共产党百年民族区域自治的理论探索和政策实践》,《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21年第3期。王云芳探讨了党百年来激励中华民族追求团结统一的理论观念、组织和制度保障等内生动力机制方面的经验。(37)参见王云芳《建党百年中华民族追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与发展历程》,《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21年第5期。张炜达、郭朔宁分析了百年来党的民族法制建设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时代表达、侧重方向与阶段特点,认为要将实践升华至理论,将民族政策与民族纲领逐步实现法治化与制度化,是贯穿民族工作始终的隐性逻辑和历史经验。(38)参见张炜达,郭朔宁《中国共产党百年民族法制建设:实践探索、历史经验、时代回应》,《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21年第4期。王立峰总结了党对少数民族权利保障探索的历史经验,认为党的少数民族权利话语有强烈的规范性价值考量,既注重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也追求各民族平等友爱。(39)参见王立峰《中国共产党百年少数民族权利保障的思想探索》,《人权》2021年第2期。张少春梳理了党在各时期反对“两种民族主义”的理论和实践脉络及工作重点和内容,总结了其理论政策体系及历史经验,阐明了其对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意义。(40)参见张少春《中国共产党反对“两种民族主义”的百年历程》,《民族研究》,2021年第4期。韩江华总结了党百年来民族语言文字政策从探索到成熟、完善与自信的发展历程,阐明了我国民族语言文字事业在自身持续繁荣发展基础上,积极促进民族地区教育文化事业发展、经济繁荣和社会和谐稳定方面的经验。(41)参见韩江华《千秋伟业正风华:中国共产党民族语言文字政策百年演进历程》,《民族学刊》2021年第8期。李斌雄、兰培坤考察了民族地区党的建设的百年史,总结了4条必须坚持的历史经验:与民族地区实际及其党情相结合;围绕党在民族地区的中心任务加强党的建设;把党的思想建设作为党的基础性建设;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制度。(42)参见李斌雄,兰培坤《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地区进行党的建设百年历史经验研究》,《贵州民族研究》2021年第6期。

另外,各具特色的地方性民族工作经验的专题研究,也是开展党的民族工作经验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内容。党的民族工作的地方性经验研究,就是以某个或者某些特殊民族地区的民族工作经验为考察对象开展的阶段性或者整体性、综合性或者专题性的相关研究。比如,对党在多民族省份及省级民族自治区的综合性民族工作经验的代表性成果就有:黄海坤主编的《当代广西民族工作》、(43)参见黄海坤《当代广西民族工作》,广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朱培民等著的《中共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与新疆》,(44)参见朱培民等《中共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与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以及2014年由贵州省委、云南省委、内蒙古自治区委的党史研究室分别编写,由中共党史出版社统一出版的《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的伟大实践》(贵州卷、云南卷、内蒙古卷)系列丛书等。(45)参见贵州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的伟大实践》(贵州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14年版;云南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的伟大实践》(云南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14年版;内蒙古自治区委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的伟大实践》(内蒙古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14年版;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的伟大实践》(广西卷),广西人民出版社2014版。对民族地区的专题性民族工作经验的研究成果也非常丰富,比如,《西藏民族的新生——民主改革亲历记》及斯特朗著,孟黎莎译的《西藏农奴站起来》主要关注的是西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进行民主改革的历史进程与历史经验。(46)参见中国西藏杂志社《西藏民族的新生—民主改革亲历记》,中国藏学出版社2009年版;斯特朗《西藏农奴站起来》,孟黎莎译,西藏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西藏的民族区域自治》则关注西藏民主改革时期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过程和初步实践历程。(47)参见岗日曲成《西藏的民族区域自治》,五洲传播出版社1996年版。《云南的民族团结与边疆稳定》主要从地方视角考察总结了改革开放至20世纪末云南民族团结工作的经验。《民族团结云南经验》则从国家示范区建设的高度,把对该项工作的考察视野扩展到新世纪与新时代。(48)参见郭家骥《云南的民族团结与边疆稳定》,民族出版社1998年版;中国社会科学院“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建设研究”课题组《民族团结云南经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云南省民族理论学会《云南民族团结工作的实践与经验》,《今日民族》2009年第8期。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当新中国或者省级民族自治区逢十周年大庆时,党报党刊上专门发表的相关纪念和庆祝文章大都是体现党在这些自治区民族工作成就及经验的最好的研究范例。比如2021年,结合建党百年的主题和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相关研究也有了许多新的成果。黄仲盈结合党的百年民族理论政策在广西的四个时期的实践历程和成就,阐明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和旺盛的生命力。(49)参见黄仲盈《中国共产党百年民族理论政策在广西的实践与发展》,《广西民族研究》2021年第5期。陈润儿阐述了党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宁夏的百年实践历程与经验,提出了新时代建设美丽新宁夏的基本要求。(50)参见陈润儿《传承党的百年光辉史基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国民族》2021年第6期。石泰峰结合内蒙古实践中华民族百年复兴目标的发展历程、成就经验,提出新时代推动内蒙古各项事业发展的工作原则。(51)参见石泰峰《立足百年奋斗新起点,书写内蒙古发展新篇章》,《旗帜》2021年第8期。这些研究为我们全面认识党的民族工作成就与经验的地方性特征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三)以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为主题的专题性研究

2021年民族工作的专题性研究中,比以往研究更引人注目的是,适应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主线要求,涌现出以对党的百年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成就与经验为考察主题和研究内容的大量成果。其中,代表性研究包括:

一是关于党构建中华民族复兴话语主题经验的研究。马成俊、方玮蓉把党的对中华民族百年复兴主题归纳为“站起来”“建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四个阶段,并从中探求党对促进中华民族意识从“自在”转向“自觉”“自强”的成熟的中华民族观。(52)参见马成俊,方玮蓉《百年梦想: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青海民族研究》2021年第2期。俞祖华、程慧荣以百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关于建党周年纪念的文献文本为依据,探讨了党对“中华民族”“民族解放”“民族复兴”等为核心术语的中华民族复兴话语体系的建构。(53)参见俞祖华,程慧荣《百年以来中共“中华民族复兴”话语的建构——以建党纪念文本为重点》,《人文杂志》2021年第5期。谢迪斌认为,党根据四个不同发展阶段的历史特征,建构了以独立、富强、振兴、圆梦为核心的具有不同时代色彩的民族复兴话语内容与表达方式,清晰表达了百年历程的根本主题。(54)参见谢迪斌《中国共产党民族复兴话语的百年建构与演进》,《求索》2021年第3期。贺新元认为,党领导中华民族走社会主义的复兴发展道路体现了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其实践逻辑体现为:遵循事物发展的辩证规律,精准把握并有效解决不断变化的社会主要矛盾,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地进行各种重要量变因素的长期累积。(55)参见贺新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主题的百年历程与逻辑进路》,《马克思主义研究》2021年第10期。

二是关于党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经验的研究。励轩考察了党的民族话语从中华诸民族到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百年演进史,指出党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认知是随着历史与社会的发展逐渐清晰的,在肯定多元性的同时,也因国际国内形势发展需要越来越意识到共同性的重要。(56)参见励轩《中国共产党的中华民族话语百年演进历史》,《民族研究》2021年第3期。李华霖、田钒平以“个体认知——群体实践——整体重塑”三个维度为分析框架,考察百年党史中党如何成为引导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展的核心领导者和主要推动者的历史进程。(57)参见李华霖,田钒平《百年党史视域下中华民族共同体建构的三维透视》,《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21年第6期。俞祖华、江洋认为,百年来中共对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阐释,与时俱进地经历了革命时期的“以国聚族”、建设时期的“以家喻族”和改革以来的“多元一体”的演变。(58)参见俞祖华,江洋《百年来中共中华民族共同体观念的演进》,《东岳论丛》2021年第7期。张淑娟认为,党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百年培育史可划分为初步尝试、局部开展、全面铺开、再次被强调与成为民族工作主线等几个阶段,历史经验可概括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原理和中国民族问题的实际相结合;持续推进意识培育,同时保持理论与政策的持续性与稳定性;坚持意识培育与反对“两种民族主义”相结合;用中华民族所处的历史方位和意识培育目标从两端框定意识培育机制。(59)参见张淑娟《中国共产党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百年历程:话语、成就与经验》,《民族学刊》2021年第11期。鄂崇荣、毕艳君结合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百年探索历程,提出并阐明了要坚持正确发展道路、大家庭各民族成员共同发展、整体性关照中华文化、创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五个方面的工作经验与时代要求。(60)参见鄂崇荣,毕艳君《中国共产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百年探索与时代创新》,《青海社会科学》2021年第2期。

三是关于党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经验的研究。郑文宝认为,共同体是党的百年民族关系史的核心与根本。党通过百年民族关系思想史、政策史、生活史将民族共同体由过往的潜意识状态升华为显意识形态,中华民族共同体作为一个话语范式和学术范式从历史事实和观念现实中被抽象、升华出来,成为世界民族语境中的中华民族标识。(61)参见郑文宝《中华民族共同体百年建构史论纲——基于中国共产党民族关系史的分析》,《青海社会科学》2021年第1期。曹为认为,党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百年历程贯穿着兼顾统一性和多样性,将建设既有凝聚力、又具包容性的超大现代国族的主线,党因时制宜地采取不同方略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和丰富经验。民族复兴战略全局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形成新的历史形态,要开拓国家、民族、国民、国际关系四个维度。(62)参见曹为《中国共产党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百年历程》,《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21年第4期。袁琳、袁银传系统总结了党领导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四个始终坚持的宝贵经验: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是根本保证,与国家前途命运相结合是根本方向,以各民族人民群众为依靠是力量之源,中华民族大团结是基本方法。(63)参见袁琳,袁银传《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百年探索与历史经验》,《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21年第6期。国家建构是现代民族建设的政治载体与前提条件,王磊提出该重要经验在于:始终顺应历史潮流,满足人民期待,积极应变,主动求变;坚持独立自主,走符合自身实际的建国和兴国之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实践中检验并创新理论。(64)参见王磊《中国共产党民族国家建构的百年历程和重要经验》,《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2021年第2期。代洪宝、杨扬认为党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百年构建的理论逻辑体现为马克思“真正共同体”理论与传统“自然共同体”文化的统一,历史逻辑体现为救国、兴国、富国、强国的百年历史探求,实践逻辑表现为党的领导的实践保障、价值共识的实践基础和交融整合的实践路径。(65)参见代洪宝,杨扬《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共同体百年构建的三重逻辑》,《江苏大学学报》2021年第3期。

(四)外国学者对本课题相关的研究

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解决民族问题的独特道路与做法也引起了国外学者们的兴趣、关注和研究。由于时代背景和学术条件的限制,国外学者们对该主题的相关研究明显体现出了一定的时代特征和话语定势。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外学者们对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的研究,主要聚集于中国共产党如何实践民族平等、团结、自治为主题的民族政策来吸引吸纳少数民族融入统一多民族国家建构的问题。其中影响较大的代表性成果有:《中国的四千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少数民族和民族融合》(66)参见Dreyer,June. China′′s Forty Million-Minofity Nationalities and national Integration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6.《马列主义理论和战略中的民族问题》(67)参见Conner, Walker. The National Question in Marxist-Leninist Theory and Strateg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84.《中国的少数民族:20世纪中的融合与现代化》(68)参见MacKerras, Colin.China’s Minorities: Integration and Modernization in the 20th Centur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中国及其少数民族:自治还是同化》(69)参见Heberer, Thomas.China and Its National Minorities——Autonomy or Assimilation? .M.E.Sharp,1989.《中国穆斯林——人民共和国的族群性民族主义》(70)参见Gledney, Dru C.Muslim Chinese——Ethnic Nationalism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Council on East Asian Studie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1.以及《周边的中国——民族问题与国家》(71)参见毛里和子《周边的中国——民族问题与国家》,东京大学出版会1998年版。等著作中相关章节和主题内容的论述。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的稳定上升,国外学者的关注点逐渐更多地转移到中国持续高速发展刺激国家整体性民族意识高涨带来的治理和引导问题。其中代表性成果有:《中国的民族主义、民族认同和民主》(72)参见He Baogang&Guo Yingjie. Nationalism, National Identity and Democratization in China.Ashgate, 2000.《中国的新民族主义:自豪、政治和民主》(73)参见Peter Hays Gries.China′s New Nationalism:Pride,Politics and Diplomac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4.《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民族主义》《后列宁国家自由民族主义者的前景》《有缺陷的视角:中国民族主义研究的内在局限性》(74)参见Allen Carlson.A Flawed Perspective:The Limitations Inherent within the Study of Chinese Nationalism.Nations and Nationalism,Vo1.15,No.1,January2009.《强力爱国者:中国外交关系中的民族主义抗议》等。(75)参见Jessica Weiss. Powerful Patriots:Nationalist Protest in China′s Foreign Relations.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4.这些成果对本专题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意义。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和影响,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中的观点与看法并非都客观公正、正确无误,有些甚至存在严重的偏见与错误。只有积极吸取国外学者们相关成果合理内核,才能更有效地对其中的谬论进行勘误。这也应该是国内学者们进行该专题研究的基本职责之一。

上述是对党的民族工作历史经验研究的一个粗线条的框架式的勾画,其中挂一漏万、未能提及的有价值的相关成果还有很多。学者们在不同时期对党的民族工作进行历史回顾和历史经验总结的研究,使得我们在党的民族工作历史经验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上都有了极大的拓展和创新。这些能够反映党的民族工作实质特点和时代要求的理论成果,为新时代创新和发展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和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同时,适应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总体要求,还需要继续从民族工作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上加大对历史经验体系的理论化建构和集成性总结。

三、全面系统地推进党的民族工作历史经验研究

党的百年民族工作历史经验作为党探索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实践整体,需要我们从长历史周期发展历程与全视野内容结构两个方面来加强研究的整体性与全面性。这也是促使该研究走向成熟的基本标志。为此,结合学者们对党的百年民族工作历史经验研究的现状,未来研究或可更多尝试以下理论探索:

(一)研究主题的概念规范

根据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对党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事业发展历程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历程与成果的总结概括精神,我们认为,党的百年民族工作的历史经验,就是党在团结和带领中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复兴进程中,解决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相关民族问题而进行的民族工作探索的历史经验,是党在中国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内实践和创新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行动原则和理论总结,是党在领导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以及开辟、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实践中正确解决民族问题的实践成就与工作经验的理论结晶。

(二)民族工作经验纵向发展历程的历史逻辑考察体系

以中华民族复兴进程中解决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民族问题为历史坐标,对党的民族工作进行纵向阶段性历史考察:首先,以毛泽东民族工作思想为指导,实现中华民族“站起来”的历史阶段。该历程跨度包含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两个阶段,[4]其历史经验构成了毛泽东民族工作思想的主要内容,也为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形成奠定了历史基础和实践前提。其次,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工作理论为指导,实现中华民族“富起来”的历史阶段。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对民族工作的探索成就和经验,尽管也表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点,但都是围绕着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民族工作如何服务小康社会建设,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这个民族问题的核心问题展开的,为中华民族在整体“站起来”的基础上实现各族人民共同“富起来”的复兴目标提供了民族工作的支撑,其历史经验凝聚于邓小平民族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民族理论、科学发展观的民族理论,其中邓小平民族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形成的思想基础,而后两者则是对该理论的进一步的丰富、发展和完善。最后,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实现中华民族“强起来”的历史阶段。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探索并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实现中华民族冲刺“强起来”的复兴梦想提供了正确的民族工作道路遵循,是保障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在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上行稳致远的经验总结和最新成果。

(三)民族工作历史经验理论体系建构的目标引导和层次结构

党的十八大以来两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探索形成和完善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集中体现了新时代党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的基本内容和重大关切。以之为研究蓝本和考察参照,结合党的几代领导人关于民族工作的相关思想论述,按照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相结合的原则,可以对党的民族工作历史经验的整体性构成体系分析如下:

第一层次是对民族国情的认知经验的总结。主要包含了对中国民族本体论和民族问题论的探索成就和历史经验。中国民族本体论的探索主要是党对中国民族国情的认识和分析,内容涵盖了党在不同时期关于民族概念及民族过程规律的论述、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多元一体基本族情的论述、关于民族识别的论述、关于民族主体的论述等方面的理论探索工作。中国民族问题论的探索主要是阐明民族问题与中国革命、建设和发展事业的关系。内容涵盖了关于民族问题的内涵和外延的论述、关于不同时期民族问题性质、定位和特点的论述;关于不同时期解决我国民族问题根本道路的论述、关于要统筹兼顾好民族问题各方面的论述等理论。上面两个层次的基础理论构成的理论基点,是党在不同时期回答什么是我们要建设的民族共同体与要解决好的民族问题的历史成果和历史经验,为探索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奠定了坚实的价值观和方法论基石。

第二层次是对民族纲领(也即民族工作基本原则)的把握经验的总结。主要是党探索如何在民族工作中把握好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的历史成就和历史经验,主要内容即对中国特色解决问题正确道路的内涵与经验的探索。这条正确道路的基本内容体现在百年以来党在不同时期对民族工作经验的历次总结中,是党解决不同时期民族与阶级、民族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之间相互关系问题及民族自身发展问题的探索成就和工作总结,其历史结论是对党如何解决好中国民族问题历史经验的正确回答和科学阐述,构成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理论的坚实支柱,又是联结民族国情探索工作与民族政策实施工作实践的桥梁。这个层次的历史成就和探索经验科学回答了怎么样走好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问题。

第三层次是对民族政策的实施工作(具体针对不同方面和领域的民族政策工作)经验的总结。这是关于解决我国民族问题具体政策实践方面的探索经验,主要涵盖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方面的工作经验;促进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方面的工作经验;党在民族区域自治方面的工作经验;铸牢各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的工作经验;做好城市民族工作方面的经验;加强党对民族工作领导方面的工作经验(包括了民族工作领导体制、民族政策制定完善、民族干部培养等方面内容)等相关内容。这些内容是针对不同时期与阶段、不同形势下遇到的具体问题和任务,民族工作要如何做才能破解面临困局与危机、化解复杂矛盾、完成伟大使命、达到事业目的的探索和回答,是第一层次的民族国情探索经验和第二层次的基本原则把握经验在不同时期具体民族工作层面的延伸和运用。

上述三个层次的具体内容逻辑严密,层次分明,内容丰富,联系密切,共同构成了党的百年民族工作历史经验研究体系的有机理论整体。其中某些具体工作原则和内容可能并不贯穿和体现于百年奋斗的全部历程中,或是只有阶段性特征的意义,但作为研究体系的整体逻辑结构上并不妨碍其从整体性上分期分层对党的民族工作历史经验进行理论总结和系统化建构提供可靠的体系支撑。

(四)民族工作历史经验的价值评判与意义分析

以世界眼光和历史思维来评判党的民族工作历史经验的价值与意义,就要充分认识到,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经验是党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当代中国民族工作实践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伟大成果,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在多民族国家民族工作实践中的成功运用,是指导中华民族实现“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复兴事业进程中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这些成功经验所代表的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为当代世界多民族国家解决好各自纷繁复杂的国内民族问题提供了具有积极参考价值的理论与实践范例。其倡导的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价值指向及团结进步的纲领目标,对新时代不同层次范围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也会形成有益的理论和实践启示。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经验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