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三个务必”的生成逻辑、内涵意蕴和实践指向

2024-01-03 02:38魏淑琰简皎洁
关键词:三个务必牢记斗争

魏淑琰,简皎洁

(1.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300350;2.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200000)

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1]1-2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三个务必”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在新征程上对自身所处历史方位、面临的内外形势任务、党情发展变化所作出的重大论断,包含着中国共产党对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的深刻认识,回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和时代之问。

一、“三个务必”的生成逻辑:新赶考路上整体认识“三个务必”

“三个务必”是中国共产党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间节点得出的重大理论成果,为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和自我提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关于作风建设的高度凝练,是党员干部在价值和行动上的正确体现,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生活作风和奋斗方式的生动写照。因此,理清“三个务必”的生成逻辑是走好新赶考之路的首要前提。

(一)“三个务必”继承了“两个务必”的核心要义

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2]1438-1439可以说,“两个务必”是毛泽东对中国共产党全面执政后如何继续保持初心使命的思考,目的是更好地与人民群众保持紧密联系,确保党在夺取全国政权后保持清醒头脑,经受住执政考验。“两个务必”的提出,一是毛泽东充分汲取了中国兴衰治乱历史中的经验教训。纵观中国封建王朝史,秦因“骄”亡,隋因“奢”败,汉因“俭”兴,唐因“勤”强,充分揭示了“骄逸之端,必践危亡之地”的真理。对此,在延安整风运动时,毛泽东把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作为运动期间全党上下学习的重要文件,目的是警示全党同志要以史为鉴,严以律己。二是毛泽东十分重视汲取党的经验和教训。中国共产党曾因骄傲自满付出十分惨痛的代价。国民大革命的失败、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等严重的路线错误,导致革命力量损失惨重。这几次重大错误皆存在骄傲自满的因素。基于此,毛泽东强调:“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3]948“两个务必”是党对历史深刻反思的智慧结晶,在中国共产党“进京赶考”的关键时刻起到了重要的警醒作用。换言之,“两个务必”也是对中国共产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深刻忧思,是对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深刻认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全党上下要始终牢记“两个务必”。2013年7月,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如火如荼开展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西柏坡时强调,要在新形势下继续弘扬“两个务必”。党的二十大报告将“两个务必”高度概括为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并创造性提出“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和“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可以说,在恰逢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关键时刻,“三个务必”不仅高度概括了“两个务必”,且创造性地对“两个务必”进行了时代性的补充。

(二)“三个务必”是防范化解风险挑战的锐利武器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国内外形势朝夕瞬变,为党治国理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考验。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上告诫全党:“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1]63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党面临的各种斗争将长期而复杂。

就外部世界而言,全球进入动荡变革期,机遇和挑战并存。其一,全球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债务违约、全球供应链脱钩、产品供应短缺、地缘政治冲突加剧等风险问题极大削弱了全球经济增长的动力。其二,全球性疫情打破了固有的世界格局,逆全球化思潮抬头,新兴政治力量要求改变不合理的国际秩序,极力谋求创新构建国际新秩序。其三,部分西方国家内部治理混乱,民粹主义、极端主义、保守主义、分裂主义、排外主义、反全球化思潮不断涌现,社会撕裂严重,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中国发展需依托世界大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统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就国内发展而言,党经过长期努力,虽消除了绝对贫困,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涉及群众教育、就业以及社会保障等一系列民生问题一旦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社会不稳定和不公平现象加剧,甚至阻碍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进程。就党内而言,威胁执政安全的“四大考验”“四大风险”长期存在,尤其在一些党员干部中,“四风”问题屡禁不止。这些问题极有可能导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4]351的风险。但究其根本,出现这些问题主要在于广大党员干部初心使命不牢,谦虚谨慎不实,斗争本领不强。概言之,习近平总书记审时度势,提出“三个务必”,目的是告诫全党只有保持初心本色、传承优良作风、永葆斗争精神,才能行稳致远,阔步前行,才能提升党的长期执政能力。

(三)“三个务必”是创造新的历史伟业的行动指南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务必”,在新的历史环境下有利于党实现更加崇高的使命。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为奋斗目标。新中国成立后“四个现代化”的提出,成为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目标,中国式现代化拔锚启航。经过新中国成立后数十年的发展和改革开放以来持续探索和实践,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跨越性发展,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各个领域,是一项系统科学而又十分艰巨的伟大事业。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力量,无论是在过去还是现在,都要始终牢记初心和使命,始终就初心和使命是什么这一根本问题时刻保持绝对清醒。当前,伟大事业充满机遇与挑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仅是我们党的精神支柱,更是我们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灯塔”。只有铭记初心,坚守使命才能确保党在制定决策中不偏离正确轨道;只有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才能时刻保持政治清醒,不被胜利冲昏头脑;只有保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政治品格,才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破浪前行。

新征程上,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无论是对全体人民还是中国共产党,都提出了更高标准与要求。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创造新的历史伟业势在必行,这就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牢记为了谁、依靠谁,决定了中国共产党要以更加昂扬的奋斗姿态开拓创新,决定了中国共产党要始终敢于和善于同各种风险挑战作斗争。

二、“三个务必”的内涵意蕴:新赶考路上系统理解“三个务必”

“三个务必”诠释着中国共产党人自警自励的政治智慧,践行着不惧困难,勇于挑战的斗争哲学。新征程上,“三个务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高度概括了党的宗旨使命、优良作风和政治本色,展现出了作为世界大党的精神风貌。

(一)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理想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集中体现了共产党人的责任与担当,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的政治理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从实践和价值追求方面明确指出:“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5]431“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6]4111925年,毛泽东在《政治周报》创刊号中明确指出:“为什么要革命?为了使中华民族得到解放,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为了使人民得到经济的幸福。”[7]21一百多年来,党在任何时候都矢志不渝地践行初心使命,带领全国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更是深入贯彻人民至上的理念,多次强调,全体党员干部要始终与广大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要不断筑牢全体党员的理想信念。党的百年史就是一部坚定理想信念的发展史。延安时期,毛泽东曾对斯诺讲道:“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8]147邓小平强调:“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9]110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一个政党的衰落,往往从理想信念的丧失或缺失开始。”[10]34正因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定理想信念,才能在百年征程中经受住考验,取得一次又一次胜利。

归根结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奋斗实践中的理想追求,是中国共产党实现长期执政的现实需求,更是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然要求。新征程上,我们要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和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基,只有始终相信人民、依靠人民才能永葆党的执政地位。

(二)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生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是对“两个务必”核心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风雨形成的优良作风,更是我们党永葆纯洁性和先进性,团结带领人民群众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重要法宝,体现了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忧患意识和政治传统。

一个民族、国家和政党若没有“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作为精神支撑,是难以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深刻认识到“谦虚谨慎、艰苦奋斗”这一优良传统对于我们党的至关重要性。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创造奇迹正是因为能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毛泽东在党的八大上指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当永远记住这个道理”。[11]52改革开放后,邓小平要求全体党员干部要继续发扬吃苦耐劳的奋斗精神。1980年1月,邓小平指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不能不提倡和实行艰苦创业。”[12]113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要求在全党大力提倡“谦虚谨慎、崇尚先进的精神,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12]674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要求做到“三个坚持三个反对”(1)“三个坚持三个反对”具体指:坚持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坚决反对脱离群众、以权谋私;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弄虚作假;坚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坚决反对骄傲自满、铺张浪费。,其中之一就是“坚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坚决反对骄傲自满、铺张浪费”。[13]37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不同场合反复告诫全党:“一切贪图安逸、不愿继续艰苦奋斗的想法都是要不得的,一切骄傲自满、不愿继续开拓前进的想法都是要不得的。”[14]397总而言之,“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行动准则,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成功的必备条件。

回溯党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深知要想取得胜利,只有不断地坚持奋斗,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才能不断创造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光辉业绩。这就警醒我们,在新征程上,只有始终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才能不断迎接挑战和克服困难,才能不断开拓前进,实现个人和国家的跨越式发展。

(三)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鲜明凸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

“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形成的优秀政治品格。党曲折而光辉的历史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生于斗争中,长于斗争中,发展于斗争中。可以发现,中国共产党与斗争如影相随,究其原因,我们党面临的多数局面都是为人民谋幸福的逆境,这要求我们党在身处艰难中要不屈不挠,面对困难要敢于迎难而上。可以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斗争意志,彰显了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改革开放、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都是在斗争中诞生、在斗争中发展、在斗争中壮大的。”[15]225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发展也不是敲锣打鼓就能轻易实现。毛泽东在革命年代指出:“斗争,失败,再斗争,再失败,再斗争,直至胜利。”[16]101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把斗争精神深深地镌刻在党的肌体中,使其成为党员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信仰和追求。无论是进行革命斗争,还是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以斗争作为思想路线和行动指南,在斗争中获得成长、化解矛盾、取得胜利,充分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不惧挑战的勇气和意志。党的十八大以来,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局势,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发扬斗争精神,应对了一系列重大挑战,抵御了一系列重大风险,克服了一系列重大阻力,解决了一系列重大矛盾。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又将斗争概括到“三个务必”之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注重斗争的一贯性。

新征程上,“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作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十四亿多中国人民的重要利器,是成功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重要政治品格。未来我们党要高度警惕,防患于未然,在做好应对风险挑战的准备上下足功夫,采取主动措施,化解困难,转危为机,更好地维护国家安全、稳定和长期发展。

三、“三个务必”的实践指向:新赶考路上全面践行“三个务必”

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以“三个务必”作为行动指南,不断指引全体党员,能够始终保持大党独有清醒和练就过硬执政本领,确保中国共产党走好新的“赶考”之路。

(一)“三个务必”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法宝

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奋斗,带领全国人民经历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转变。但是,党面临的“赶考”之路远未结束。进入新时代,国内外形势日益严峻复杂,“三个务必”的提出,为把中国共产党锻造成坚强的领导核心指明了根本方向,明确了只有始终坚持“三个务必”才能淬炼成坚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才能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坚强领导力量。

具体而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党初心使命的实践镜像。“三个务必”反映了党面对新形势、新挑战的政治清醒,是基于历史经验的深刻认识,为我们党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提供了精神支撑。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中国式现代化并非简单复制西方现代化模板,而是充分结合我国自身国情和特征,旨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致力于推动中国实现全面现代化和国家的繁荣富强。新征程上,我们面临更加复杂的任务和挑战,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党要为其做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这就要求我们党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韧的意志和持之以恒的拼搏干劲,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助力。因此,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不仅需要先进的发展理念,更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品格和执政能力提出新的要求。这就需要中国共产党人勇于担当历史责任,投身于各种斗争中,始终坚持并发扬“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政治品格。可以说,“三个务必”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底色,是推进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纯洁性和先进性的基础性要求,确保了党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能被锻造成具有超强执政能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能充分确保党始终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坚强领导力量。

(二)“三个务必”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武器

“三个务必”充分体现了党的政治本色和优良作风,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走向纵深的重要指导思想,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必须在管党治党上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全体党员干部的行为代表着党的形象,影响着广大人民群众对党的认识和评价。目前,在党的执政过程中,侵蚀党的肌体的各种病毒无处不在,比如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依旧突出,各种违背初心使命的现象偶有发生,骄傲自满,作风不纯的风气时有出现。

就全面从严治党的视角而言,“三个务必”的任务就是要从思想上筑牢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和斗争信念,在作风建设上严格要求党员干部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艰苦奋斗的品格,在行动上锤炼斗争本领。一是持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务必要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牢记初心使命作为激励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动力,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本前提。初心映照历史,使命呼唤担当。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必须将人民至上的理念贯穿于党的执政过程中。实践证明,丧失初心使命,不仅不能更好地遵守和执行党的相关规章制度,更为严重的是容易引发违反党纪党规的严重现象。二是持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务必要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这是新时代党的建设中进行自我警示的重要内容。全面从严治党旨趣之一是形成良好的作风,在群众中塑造良好的形象。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着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全党同志必须时刻保持清醒,自我反思,深刻审视自身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适应新形势,抓住新机遇的同时,注重提高自身素质,筑牢思想防线,以脚踏实地的心态艰苦奋斗。三是持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务必要坚持“敢于斗争、勇于斗争”。当前,党内存在担当意识不强、斗争本领不强以及危害党内健康的毒瘤,全面从严治党任重道远。因此,党员干部要坚决同一切破坏党内政治生态的现象作斗争,始终做到“严”字当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腐败是社会的毒瘤。”[4]468反腐是最大的斗争,这是新时代推进伟大斗争的重要面向。对此,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始终坚持“三个务必”,既要在思想上牢记初心使命,又要在作风上艰苦奋斗,更要在行动上敢于斗争。

(三)“三个务必”是确保党长期执政的内在要求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提出了“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17]26“三个务必”深刻揭示和科学总结了党的执政规律,是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确保党长期执政的重要理论武器。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中国共产党保持长期执政的最大秘诀。初心在民,使命为民,坚持人民至上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才能让中国共产党永远年轻。”[15]497党员干部要时刻增强忧患意识,时刻对标对表,坚定理想信念,将党的信念宗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学思践悟”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实现长期执政的优良作风。习近平总书记在同中央办公厅各单位班子成员和干部职工代表座谈时指出:“古人所推崇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第一位的。我们共产党人更应该强化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塑造。”[18]145“谦虚谨慎”是自我修炼的思想前提,“艰苦奋斗”是自我约束的内在要求。在新赶考路上,不断促进党员干部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是党革命性锻造的应有之义。党员干部只有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才能从容应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张“考卷”。“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中国共产党实现长期执政的重要武器。党的自我革命是党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是党在新时代下实现长期执政的重要法宝,更是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显著表现。这说明是否具有自我净化的过硬特质和能不能坚持不懈同自身存在的问题和错误作斗争是决定我们党成败的关键。

(四)“三个务必”是谱写新时代新篇章的重要指南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19]690“三个务必”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人民为中心,毫无自身特殊利益的无私精神,体现了共产党人谦虚谨慎、勇于挑战的奋斗精神,凸显了共产党人迎击风险挑战的斗争精神。可以说“三个务必”是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绚丽华章的精神力量。

新时代面临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全党凝聚新的更大共识,必须坚持初心使命。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20]512的执政理念,始终把人民的利益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在新征程上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提出:“全党要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把握历史发展大势,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始终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17]72这既是党中央对全体党员的激励号召,也要求我们始终保持初心使命并恪守党的理想信念。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征程中,党始终坚持共产党人的初心本色,不仅是凝聚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磅礴力量,也给全党以警醒和继续奋斗的动力。“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是党跨越百余年来在伟大实践中得出的制胜密码。这一优良作风是共产党人不能丢,也丢不掉的宝贵精神财富,深深融注在共产党人的血液之中。中国共产党向来“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无论是在革命年代还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各个时期,我们党以勇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勇气和智慧,在各种考验和挑战面前,迎难而上。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面临着复杂的形势环境,任务繁重艰巨,但正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以敢于斗争、勇于斗争的气魄和智慧,在斗争中谋得发展。总而言之,党和国家只有始终坚持“三个务必”,才能为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凝魂聚气。

“三个务必”具有深厚的历史意蕴,不仅重申了党的初心使命,回顾了党的优良作风,加强了党的斗争精神,而且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根本原因,又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旨在用“三个务必”严格要求党员干部,把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价值宗旨深入内心,激发干事创业的决心和勇气,为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只有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在伟大事业中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只有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作为根本保障,才能提升“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政治本领。总之,“三个务必”是中国共产党砥砺奋进的精神动力,安身立命的品质之根和开创新篇章的宝贵财富。

猜你喜欢
三个务必牢记斗争
“三个务必”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
“三个务必”的价值意蕴与实践指向
让“三个务必”成为新时代的思想引领和行为遵循
极高火险期,阿坝州如何防火?做到“三个务必”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安全知识要牢记
牢记使命担当 忠诚履职尽责
牢记初心使命,推进自我革命
朱允炆和叔叔们的斗争(下)
正当防卫正当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