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新品种冀围薯11号的选育

2024-01-03 03:32刘芳明满全财陈啸天林柏松王莉莉姚敏娜崔江慧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3年11期
关键词:株系种薯田间

刘芳明,满全财,陈啸天,林柏松,赵 强,王莉莉,姚敏娜,苏 婧,崔江慧,*

(1.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马铃薯研究所,河北围场 068450;2.河北省(承德)马铃薯种薯产业技术研究院,河北围场 068450;3.河北农业大学,河北保定 071000;4.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马市场监督管理局,河北围场 068450)

0 引言

马铃薯是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粮、菜、饲料和工业原料兼用,营养丰富,被誉为21世纪中国最具有发展前景的高产经济作物之一[1]。近年来,随着政府政策的有力支持,我国马铃薯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世界马铃薯生产和消费的第一大国[2-3]。河北省马铃薯常年种植面积20万hm2,是国内主要的马铃薯种薯繁育和商品薯生产、加工、储运基地,具有适宜的自然条件[4]、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优越的区位条件、丰富的文化内涵,已建立了脱毒苗、微型薯、原种以及一级种薯的整套种薯繁育体系,种薯质量得到国内业界的广泛认可,部分品种在价格形成上具有重要话语权。以承德、张家口为主的作区是河北省主要种薯繁育区,因此,选育适宜河北省作区种植的马铃薯新品种可为河北省马铃薯产业发展提供品种支撑。

1 选育过程

1.1 选育经过

2013年,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马铃薯研究所在承德围场以斯凡特为母本,与荷兰系(荷兰系:荷兰4号、14号、15号、806)多个品种混合花粉授粉得到F1代实生种子2 178粒。同年,通过组培瓶种植F1实生籽,并将每棵组培苗进行单瓶切繁。2014年,将单瓶切繁的组培苗种成F1株系,同年按株系收获马铃薯微型薯。2015年,在张北、围场两地按株系种植马铃薯微型薯,收获后通过考种数据,挑选出15个品质、产量、生育期等综合性状较好的株系收获,淘汰其他株系组培苗,后继续繁殖挑选出的株系。直至2021年,完成基本程序,将筛选的较好的株系607-1定名为“冀围薯11号”。2022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天马铃薯(2022)130103。

1.2 性状特征

2021年,由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马铃薯研究所对冀围薯11号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进行测试。主要测试性状(表1)。株型半直立,小叶边缘波状程度极弱到弱,茎翼形状微波形。花冠形状近五边形,薯块形状长卵圆形,薯皮颜色黄色,薯肉颜色中等黄色。芽眼浅,光发芽形状球形,光发芽基部花青苷显色中,根尖数量中,茸毛数量多。

表1 主要测试性状

2019~2020年,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马铃薯研究所对冀围薯11号和对照品种斯凡特进行田间记载。结果表明,冀围薯11号成熟期96天,属中熟品种,播种密度约3 550株,株高87.6 cm左右,茎绿色,花冠白色近圆形。冀围薯11号茎色、株高、花冠形状与对照品种斯凡特有明显差异(表2)。

表2 冀围薯11号田间记载

2019~2020年,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马铃薯研究所对冀围薯11号和对照品种斯凡特进行室内考种。结果表明,冀围薯11号块茎长卵形,黄皮黄肉,偏大,芽眼浅,结薯集中,平均单株结薯数7.2块,平均单薯重296.7 g。与对照品种斯凡特相比薯形、薯皮颜色、薯肉颜色相近,结薯集中,但平均单薯重显著高于对照品种(表3)。

表3 冀围薯11号室内考种汇总表

2 产量表现

2.1 品比试验

2016年种植挑选出的株系,在承德、张北两地继续进行种植选择,最终挑选出6个在产量、品质等综合性状表现较优的株系。2017~2018年在张北、承德围场两地种植选择出的6个株系,进行品比实验,其中,平均产量3 041.6 kg/667m2,比对照斯凡特增产14.8%。

2.2 区域试验

2019~2020年,连续两年在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县腰栈镇、新拨镇和张家口市沽源县进行区域试验。以斯凡特为对照,1个试验点均采取随机区组排列,设置3次重复,小区面积2 m2,全区收获计产。试验结果表明,2019年,平均产量3 003.5 kg/667m2,比对照斯凡特平均产量2 513.5 kg/667m2增产19.5%,3,试验点全部增产。2020年,平均产量3 165.7 kg/667m2,比对照斯凡特平均产量2 685.7 kg/667m2增产17.9%,试验点全部增产。两年平均产量3 084.6 kg/667m2,比对照平均产量2 599.6 kg/667m2增产18.7%(表4)。

表4 冀围薯11号适应性试验产量表现

3 品质分析

3.1 成分鉴定

2021年,经农业农村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对冀围薯11号马铃薯样品进行品质测定。结果:粗蛋白含量1.90%,淀粉含量10.6%,还原糖含量0.83%,干物质17.2%,维生素C含量23.0 mg/100g。

3.2 抗性鉴定

3.2.1 病毒病抗性鉴定

采用田间接种鉴定法进行株系病毒病抗性鉴定,设置3个重复,1个小区株数45~60株。按照下列病毒病田间抗病鉴定分级标准进行鉴定。其中,2019年鉴定结果为重中抗、中抗、中抗,2020年鉴定结果为中抗、中抗、中抗。综合两年鉴定结果,冀围薯11号中抗马铃薯病毒病。

马铃薯病毒病田抗病鉴定病害分级标准如下。免疫:无任何症状。高抗:心叶明脉轻花叶。抗:心叶中部叶片轻花叶,有叶片现坏死斑。中抗:主茎侧枝花叶,少数叶片畸形皱缩,叶或茎部,现坏死斑,或茎现短条斑。感:全株重花叶,多叶片畸形、细长或茎秆、叶脉系统坏死,植株矮化。高感:严重花叶、畸形,严重系统坏死,植株明显矮化,甚至死亡。

3.2.2 晚疫病抗性鉴定

采用田间接种鉴定法对冀围薯11号进行抗病鉴定,设置3个重复,1个小区株数45~60株。按照下列晚疫病田间抗病鉴定分级标准进行鉴定。其中,2019年接种病原菌鉴定结果分别为高抗、中抗、中抗,2020年接种病原菌鉴定结果分别高抗、中抗、中抗。综合两年鉴定结果,冀围薯11号中抗马铃薯晚疫病。

马铃薯晚疫病病害分级标准如下。0级:无病,高抗。1级:植株叶片有个别病斑,高抗。2级:植株1/3叶片发病,中抗。3级:植株1/3~1/2叶片发病,中抗。4级:植株1/2以上叶片发病,且严重脱落,感病。5级:植株死亡,感病。

4 栽培技术要点

4.1 精细整地

选择地力均匀、水源充沛、pH值5~7.5的沙壤土为宜。前茬种植非茄科作物,且未使用残留较长对马铃薯生长有碍的除草剂,同时注意轮作倒茬。使用翻转犁、旋耕机进行翻地和耙地,最好是秋翻,深翻达到35~40 cm,做到地平、土细、地暄。

4.2 种薯处理

选择已经自然通过休眠或人工打破休眠的种薯,切刀。用高锰酸钾消毒后,把重量大于50g的种薯切块,1个芽块1~2个芽眼。之后,进行药剂拌种,主要用于防治地下害虫和土传病害。

4.3 播种

河北省承德、张家口一季作马铃薯种植区10 cm土层,地温稳定在8℃以上,一般播种期在4月中旬到5月中旬。种植密度,以3 500~4 000株/667m2为宜。

4.4 施肥管理

种植前重施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复合肥为辅,复合肥主要以氮磷钾配方。团棵期,及时追肥,以氮肥为主。发棵期,增施磷钾肥。特别是结薯期,要保持土壤一定湿度,以利于薯块膨大。

4.5 病虫害防治

田间病害主要防治马铃薯早疫病、晚疫病、炭疽病、黑痣病、疮痂病、粉痂病等病害,田间虫害主要有蚜虫、蛴螬等虫害。使用背负式拖拉机、无人机等打药机进行田间操作,喷洒低毒、高效的化学药剂、生物药剂,结合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保障马铃薯健康生长,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

4.6 杀秧和收获

收获前2~3天,使用杀秧机进行杀秧,锤刀底刃距离垄面10 cm以下。使用收获机收获时,做到不丢薯、不伤薯,作业过程尽量减少机械伤害。秋季,根据天气情况和市场需求,适时收获。

猜你喜欢
株系种薯田间
春日田间
过表达NtMYB4a基因增强烟草抗旱能力
马铃薯种薯退化的原因及预防
田间地头“惠”果农
“码”上办理“田间一件事”
田间地头有了“新绿”
嫦娥5号返回式试验卫星小麦育种材料研究进展情况
马铃薯种薯贮藏性能和贮藏技术分析
衢州椪柑变异株系—黄皮椪柑相关特性研究
脱毒马铃薯微型种薯繁育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