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素浓度和培养条件对丹参组培快繁的影响

2024-01-03 03:32李玉梅高玉民朱彦威毛伟芳赵文利吴云强王志芬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3年11期
关键词:培苗生根丹参

李玉梅,高玉民,朱彦威,毛伟芳,赵文利,吴云强,王志芬*

(1.济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山东济南 250316;2.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所,山东济南 250100)

0 引言

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干燥根及根茎,属于大宗常用中药材之一,其根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主要化学成分为丹参酮、丹酚酸等化合物,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和凉血消痈的功效[1]。随着丹参药用价值的不断开发利用,市场需求量增加,丹参野生资源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而人工栽培由于药田生物群落多样性差,病虫害的大量发生以及只种不选的生产模式,大大降低了丹参的品质和产量,严重制约了丹参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促使丹参组培快繁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2]。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组培快繁对丹参进行提纯复壮,提供优质无病虫害的种苗,为大批量生产丹参优质种苗奠定基础,对提高丹参产量及品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以丹参植株叶片为外植体,以6-BA、NAA和2,4-D三种激素不同浓度配比,优化配方和培养条件,研究不同种类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丹参叶片愈伤诱导、芽增殖以及生根的影响。丹参优选植株,由济南岳圣中药材种植合作社提供。MS培养基,购自石家庄纽春特组培科技有限公司的成品培养基。高压灭菌锅为江阴滨江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型号LS-150LD。试验用药品2.4-D、6-BA、NAA由济南普朗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纯度≥99%。

1.2 方法

1.2.1 外植体处理和愈伤诱导培养

1)愈伤培养基制备。根据丹参培养基配方配置培养基备用。培养基pH值灭菌前调制为6.2,灭菌后5.8~6.0。接种后,统计不同激素配比的培养基对丹参愈伤诱导的影响。

2)丹参叶片选取与处理。选取芽尖幼嫩叶片,放入三角瓶,用密纱布扎口。①用自来水流水冲洗15 min,除去外植体上的泥沙灰尘。②将初次处理过的外植体置于超净工作台,先放入无菌瓶,用无菌水摇晃冲洗2~3次;再用浓度75%的乙醇溶液晃动灭菌15~20 s,无菌水冲洗4次;然后用0.1%的氯化汞溶液灭菌处理(因丹参叶片密被绒毛,灭菌时,可加入几滴吐温-80,有助于彻底杀菌)。处理时间分别设置为5 min、7 min、10 min、12 min、15 min,共5个梯度,无菌水分别冲洗4~5次,其间一直晃动。③在无菌培养皿内,用无菌剪子把叶片剪成3 mm×5 mm大小,修掉叶缘,用无菌镊子放入目标愈伤培养基,进行愈伤培养。④1个培养瓶接种1个外植体,共50瓶。于培养室报纸遮光暗,培养7天后,定期观察外植体愈伤产生情况及污染情况,15天后开始统计愈伤诱导率和污染率。愈伤诱导率=愈伤产生数/接种数×100%,污染率=污染数/接种数×100%。培养条件:培养温度(23±2)℃。

1.2.2 芽增值继代培养

不同浓度的6-BA和NAA激素组合对丹参芽增殖的影响,采用双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别设置激素6-BA浓度为2.0、1.5、1.0、0.7、0.5、0 mg/L,对应NAA浓度分别为1.0、0.8、0.5、0.3、0.3、0 mg/L,组成6个试验处理,MS为基本培养基,配置灭菌处理待用。在芽增殖培养基的组培瓶内,1瓶接种愈伤块4个,1块大小0.3 mm×0.5 mm,1个处理20瓶,共160瓶。pH值为5.8~6.2。培养条件:培养温度(24±2)℃,光照强度为培养瓶外4 500 lx、培养瓶内1 500~2 000 lx,光照时间为12 h/天。培养20 天后,观察生长情况并统计芽增殖系数。芽增殖系数=芽增殖数/接种数×100%。

1.2.3 丹参组培苗的生根培养

将高约3 cm的组培苗,无菌操作条件下,剪成1 cm长节段,至少带一叶一芽,分别接种在含有不同NAA浓度的培养瓶中进行生根培养。1/2MS为基本培养基,NAA浓度分别为0、0.3、0.5、0.7 mg/L,共4个处理,1个处理接种20瓶,接种5 株/瓶,共100株,pH值为6.2。培养条件:培养温度(24±2)℃,光照强度4 500 lx,光照时间12 h/天。培养7天后,开始观察无菌苗的生根情况,40天后,统计生根率。生根率=生根数/接种数×100%。

1.2.4 温度对丹参组培苗生长的影响

将高0.5 cm左右的带腋芽茎段接种在芽增殖培养基中,置于不同温度的光照培养室中进行培养。培养温度分别为19℃、21℃、23℃、25℃、27℃、29℃,光照强度4 500 lx,光照时间为12 h/天。培养10天后观察生长情况,统计丹参组培苗生长情况。

1.2.5 光照强度对组培苗生长情况的影响

将高度1 cm左右的带腋芽茎段或幼苗分别接种在芽生长培养基中。设定光照强度分别为1 500 lx、3 000 lx、4 500 lx、8 000 lx,设定光照时间分别为12 h/天,培养温度为(23±2)℃。培养10天后,观察丹参组培苗生长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0.1%氯化汞溶液灭菌时间对丹参叶片污染率和愈伤诱导率的影响

可以看出,0.1%的氯化汞溶液给丹参叶片灭菌,最佳灭菌时间10~12 min。在一定时间段内,随着灭菌时间的增加,污染率降低,愈伤诱导率增加。当灭菌时间超过12 min,出现褐化,随着灭菌时间增加,褐化增加,诱导率降低(表1)。

表1 不同消毒时间对污染率和愈伤诱导率的影响

2.2 不同激素配比的培养基对丹参愈伤诱导的影响

可以看出,配方①愈伤产生率高,愈伤组织生长状况良好,芽分化时间早,适合丹参叶片愈伤组织培养(表2)。

表2 不同激素配比的培养基配方对丹参愈伤诱导的影响

2.3 6-BA和NAA激素的不同浓度组合对丹参芽增殖的影响

可以看出,6-BA 1.0 mg/L和NAA 0.5 mg/L激素组合配方,为最佳组合,增值倍数高达12.6倍,芽叶生长正常,无玻璃化现象(表3)。

表3 6-BA和NAA激素的不同浓度组合对丹参芽增殖的影响

2.4 NAA的不同浓度对丹参组培苗生根的影响

可以看出,NAA浓度为0.5 mg/L时,生根率98%,根长4~6 cm,基部根粗0.1~0.2 mm,单株根条数4根以上,适宜丹参组培苗生根培养(表4)。

表4 NAA的不同浓度对丹参组培苗生根的影响

2.5 培养温度对组培苗生长的影响

可以看出,培养温度在(23±2)℃范围内,叶色、株高、茎粗及节间长度都符合丹参试管苗的生长需要(表5)。

表5 培养温度对组培苗生长的影响

2.6 光照强度对组培苗生长的影响

可以看出,光照强度为4 500 lx时,丹参组培苗生长指标正常(表6)。

表6 光照强度对组培苗生长的影响

3 结论

丹参组织培养技术可以使选育的丹参良种在短时间内大量快速繁殖,也可解决因长期营养繁殖导致的品种退化和携带病毒等问题,而确定适合的组织培养条件是关键。实验在前人研究[2-4]基础上,研究了激素浓度和培养条件对丹参组培技术的影响。

1)用0.1%的氯化汞溶液给丹参叶片灭菌,最佳灭菌时间10~12 min。

2)丹参组培最佳培养基:叶片诱导愈伤培养基为MS(40 g/L)+6-BA(3.0 mg/L)+NAA(0.5 mg/L)+2.4-D(0.01 mg/L);丛生芽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6-BA(1.0 mg/L)+NAA(0.5 mg/L);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0.5 mg/L)。

3)丹参组培苗的最佳生长温度为(23±2)℃,光照强度4 500 lx左右,组培苗株高、叶色、茎粗及节间长度符合丹参组培苗生产要求,移栽炼苗成活率高。丹参组织培养只有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强度下,组培苗才能生长正常。

4)对温度与光照影响丹参组培苗生长进行了观察,温度与光照对生根的影响则有待进一步研究。建议要考虑丹参品种间差异的影响,以使丹参组织培养技术进一步优化,建立指导性强的丹参组织培养技术体系,提高丹参组培育苗技术要领,节约成本且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培苗生根丹参
丹参“收获神器”效率高
洮河流过生根的岩石(外二章)
丹参叶干燥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
丹参叶片在快速生长期对短期UV-B辐射的敏感性
国外的微水洗车模式如何在本地“生根”
“增城蜜菊”组培苗有机栽培管理技术
不同组培方法对香蕉组培苗假植阶段生理特征的影响
温暖在严寒深处生根
马铃薯组培苗蓟马污染防治试验
影响蝴蝶兰组培苗生长的因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