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型糖尿病发生动脉硬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4-01-03 09:19曹长春
中国医药导报 2023年33期
关键词:宿迁内脏脂肪

吴 利 朱 红 曹长春 马 建 李 茜 叶 梦 周 文 王 双

1.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内分泌科,江苏宿迁 223800;2.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超声科,江苏宿迁 223800;3.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临床营养科,江苏宿迁 223800

2 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是全球最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发病率逐年增加。动脉硬化(arteriosclerosis,AS)通过血管系统重塑,导致左心室肥厚、心功能不全、心肌灌注减少、肾脏和大脑等关键靶器官损伤[1-3]。糖尿病与AS 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AS 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病因,使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3 倍,AS 也是全球死亡的主要原因[4]。由于AS 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进展,糖尿病患者相关大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增高,因此,在糖尿病患者中,早期严格控制AS 相关危险因素对于预防大血管病变非常重要[5]。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9 年7 月至2021 年9 月于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 患者共120例,其中男70 例,女50 例;病程7~23 年,年龄20~76岁。纳入标准:①年龄>18 岁;②性别不限;③所有T2DM患者诊断符合1999 年世界卫生组织的诊断标准[6]。内脏脂肪面积(visceralfatarea,VFA)增多定义≥100cm2[7]。排除标准:1 型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严重感染、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使用糖皮质激素等。经患者本人同意。本研究经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2022001)。

1.2 研究方法

1.2.1 分组 动脉彩超采用飞利浦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5 MHz,测双侧颈总动脉近段、远段、分叉处、颈动脉球部、颈内动脉近段、颈外动脉等;下肢动脉彩超检测双侧股总动脉、股浅动脉、股深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及足背动脉。任意点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1.5 mm,凸出于血管腔内或局限性增厚,并高于周边IMT 的50%,定义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8-9]。根据彩超结果分为AS 组和非AS 组。VFA 采用Inbody770 人体成分分析仪检测人体成分,使用方法:连接好电源线,打开机器电源开关,测量者面对机身,双脚站到秤盘上,脚掌对准秤盘上的测量感应位置,双眼平视、挺胸收腹,开始测量,显示屏上显示数据,并传输到电脑体检管理系统。

1.2.2 一般资料及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糖尿病病程、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冠心病病史、脑梗死病史、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BMI=体重/身高2(kg/m2)。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法检测静脉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总胆固醇酶法检测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放射免疫法检测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insulin-resistance,HOMA-IR)=FPG×FINS/22.5,层析滤过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HbA1c)。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logistic 多元回归分析AS 危险因素,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判断VFA 预测AS 临界值,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AS 组患者60 例,非AS 组患者60 例。两组性别、病程、DBP、HbA1c、HDL-C、FINS、脂肪肝、冠心病、脑梗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SBP、BMI、VFA、TC、TG、LDL-C、FBG、HOMA-IR、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及高血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2.2 T2DM 患者发生AS 危险因素多元回归分析

以是否发生AS(1=有,0=无)为因变量,将“2.1”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自变量年龄、SBP、BMI、VFA、TC、TG、LDL、FBG、HOMA-IR、糖尿病微血管病变、高血压病史纳入logistic 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VFA、TG、年龄是T2DM 患者发生AS 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2。

表2 T2DM 患者AS 危险因素logistic 多元回归分析

2.3 VFA 预测AS 的临界值

ROC 曲线显示,VFA 预测AS 的AUC 为0.702,95%CI:0.609~0.795,P<0.001,临界值为114.7cm2,灵敏度为0.617,特异度为0.733,约登指数为0.35。见图1。

图1 内脏脂肪面积预测动脉硬化发病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

3 讨论

在T2DM 中,AS 是一种多血管和多灶性疾病,可以在没有明显症状的情况下进展,糖尿病患者的AS比非糖尿病患者更严重、更具侵袭性,通常涉及多支动脉[10]。

内脏脂肪是指分布在胃肠等重要器官周围,对人的内脏起着支撑、稳定和保护作用,是反映肥胖的直接指标。本研究显示VFA 是AS 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能机制如下:内脏脂肪比皮下脂肪具有更高的脂肪合成和降解活性,内脏脂肪通过门静脉向肝脏供应TG降解形成的游离脂肪酸和甘油,从而导致胰岛素抵抗,造成糖脂代谢异常和高血压[11-12]。内脏脂肪增加是肥胖患者发生胰岛素抵抗的主要原因,而减少内脏脂肪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和改善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13-15]。内脏脂肪除了储存能量还与慢性氧化应激、低度炎症状态有关,包括瘦素、脂联素、细胞因子等。瘦素是脂肪细胞产生的蛋白质,是一种饱足激素,肥胖者可能会对瘦素脱敏,饱腹感不明显[16];瘦素还通过T 细胞增殖和活化、减少凋亡,影响其释放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6 和肿瘤坏死因子-α;肿瘤坏死因子-α 是肥胖介导的T2DM 的关键分子,其可能通过增加胰岛素受体的丝氨酸磷酸化直接导致胰岛素抵抗[17]。脂联素是一种脂肪特异性内分泌因子,具有抗糖尿病、抗动脉粥样硬化和抗感染的特性,而内脏脂肪多的T2DM 患者往往出现低脂联素水平[10]。因而,内脏脂肪堆积过多与T2DM 密切相关,而T2DM 合并VFA 增多的患者更易出现血管内皮功能改变、AS 及心血管事件[18-20]。

本研究显示,除了VFA,年龄也是AS 独立危险因素。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患病率高于年轻人,与老年患者合并多种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如胰岛素抵抗、高血糖、高血压、脂代谢紊乱、慢性炎症、氧化应激等有关。有研究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内脏脂肪逐渐增加,DeNino 等[21]估计,在非肥胖女性中,VFA 随着年龄的增长以2.36 cm2/年的速度增加。绝经前妇女随着年龄的增长尽管总肥胖指数没有改变,但内脏脂肪增加了30%[22]。与绝经前女性比较,男性更倾向于积累更多的内脏脂肪[11]。随着年龄的增长,VFA 的增加进一步促进AS 的进展。

肥胖的T2DM 患者脂代谢异常主要表现为高TG血症、低水平的HDL。TG 是堆积在脂肪组织中的脂肪的主要成分,内脏脂肪与TG 呈正相关[23]。在高TG血症的情况下,VLDL 促进TG 分子转移到LDL 和HDL,成为肝脏甘油三酯脂肪酶的良好底物,以交换胆固醇酯分子,导致这些脂蛋白的脂质核心耗竭,从而形成小而致密的LDL-C 和HDL-C 颗粒,共同促进AS 的发生、发展[16,24-25]。

AS 与VFA 密切相关,涉及胰岛素抵抗、高血糖、高血压、脂代谢异常、氧化应激、慢性炎症等,机制复杂。因此,更好地理解T2DM 内脏脂肪与AS 关系的潜在机制,定期监测VFA,尤其是对于VFA 超过114.7 cm2的T2DM 患者,尽早采取生活方式、药物等干预措施控制VFA,使患者远离代谢风险高的内脏脂肪,从而降低AS 的患病风险及肥胖相关的共病。

猜你喜欢
宿迁内脏脂肪
减肥后脂肪去哪儿了
脂肪竟有“好坏”之分
东大街:宿迁人的清明上河图
脂肪的前世今生
江苏宿迁:为500余名农民工解“薪”事
反派脂肪要逆袭
空心猪
多发内脏动脉瘤合并右侧髂总动脉瘤样扩张1例
好吃的内脏
宿迁,宿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