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健康管理”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024-01-04 11:53张寒冰
护理研究 2023年24期
关键词:函询胜任指标体系

杨 颖,李 慧,杨 琳,张寒冰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山西 030619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快发展健康产业;发展健康服务新常态,鼓励发展健康体检、咨询等健康服务,培育一批有特色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同时,推进卫生管理人员专业化、职业化,调整优化适应健康服务产业发展的医学教育专业结构[1]。健康产业的兴起和蓬勃发展将迎来“全民需求时代”,专业化人才需求激增[2-3],但是供给不足和能力不足现象十分突出[4]。然而,我国在健康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面面临着不少问题与挑战[5]。健康管理相关专业面临就业面向岗位不明确、招生吸引力小、健康管理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6-7]、管理不规范、就业渠道局限等问题[8],这与快速发展的大健康产业需求极不匹配。高职院校教育须主动适应健康产业的发展需求,梳理健康产业结构,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梯队,对接岗位需求[9-10]。护理专业人才作为医疗卫生战线的重要力量,有医学护理专业基础知识为支撑,更加契合健康产业岗位需要[11],应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知识和能力,并拓展健康管理专业知识和能力,提供健康服务,践行职业精神,在健康监测、评估和干预中发挥主导作用,建立系统、个性、动态和全方位的健康管理模式[12]。当前,国内大部分省市真正的健康管理岗位还未形成,健康管理形式单一,从业人员专业化有待加强,缺乏真正的实施、监督和评价标准[13-14]。

本研究立足高职护理专业,对接健康管理岗位需求,构建“护理+健康管理”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为具备健康管理能力的复合型护理人才的监督、评价提供依据。同时,“护理+健康管理”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可指导高职护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对接健康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下扩充的护理工作岗位。

1 研究方法

1.1 成立研究小组

本课题组由护理专业教师组成,均具有研究生学历,对护理教育、问卷编制及文献整理有较深的了解。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包括遴选行业专家、确定访谈计划、初步拟定岗位胜任力指标评价体系、数据统计分析等。

1.2 初步构建指标体系

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以“胜任力”“健康管理”“护理”“护士”“competence”“health management”“nursing”“nurse practitioner”等作为关键词检索国内外数据库。同时,筛选行业内专家进行半结构化访谈,包括三级甲等医院体检科主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及护士长、体检中心负责人、护理及健康管理专业教师等,全方位了解“护理+健康管理”高职护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养。在此基础上,结合《健康管理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和相关职业技能标准等,初步构建“护理+健康管理”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由3 个一级指标、18 个二级指标、87 个三级指标组成。

1.3 专家函询

1.3.1 编制函询问卷

问卷由3 个部分组成。1)致专家信:阐述研究目的、方法及意义;2)“护理+健康管理”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咨询表:采用Likert 5 级评分法对各指标的重要性进行评分,“很不重要”“不重要”“一般重要”“重要”“很重要”分别计1、2、3、4、5 分;3)专家一般情况调查表:包含专家基本信息、判断依据及对相关条目的熟悉程度。

1.3.2 确定函询专家

专家纳入标准:1)从事健康管理、护理教育、临床护理、护理科研或护理管理工作;2)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3)有较好的积极性,愿意接受德尔菲专家函询。

1.3.3 函询过程

本研究开展了2 轮专家函询,共收获24 条建议(第1 轮13 条,第2 轮11 条),经过分析梳理,调整了5 个条目,删除了1 个二级条目、19 个三级条目。指标筛选要求:必须同时满足重要性评分≥3.50 分、满分比≥10%、变异系数(CV)≤0.25,在此基础上根据专家的建议,进行筛选和调整。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EXCEL、SPSS 19.0 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使用问卷有效回收率反映专家积极系数;专家权威系数(Cr)体现专家权威水平;通过各指标的重要性、标准差、满分比、认可率分析专家意见集中度;通过变异系数、肯德尔协调系数分析专家意见协调度。

2 结果

2.1 专家基本情况

2 轮函询均纳入15 名专家,年龄为(47.27±7.08)岁,工作年限(22.93±10.50)年,副高级及以上职称10人,其中3 人为硕博士导师,覆盖护理教育、临床护理、护理管理、健康管理领域。函询专家一般资料见表1。

表1 函询专家一般资料(n=15)

2.2 专家积极系数

第1 轮发放问卷15 份,问卷回收率及有效回收率均为100%。第2 轮发放问卷15 份,问卷回收率及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专家对该课题兴趣较高,持积极态度。

2.3 专家权威程度

专家权威程度由Cr 体现,是判断依据系数(Ca)与熟悉程度系数(Cs)的算术均值,即Cr=(Ca+Cs)/2,Cr≥0.7 时可认为研究结果可靠。本研究2 轮专家函询权威系数分别为0.91,0.82。详见表2。

表2 专家权威程度

2.4 专家意见协调度

专家意见协调度由肯德尔协调系数体现,肯德尔协调系数越大,说明专家意见协调程度越高,专家意见越趋于一致。经过2 轮专家函询,二级指标的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309,0.499,三级指标的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157,0.137,P<0.001。详见表3。

表3 专家意见协调度

2.5 专家函询结果

经过2 轮德尔菲专家函询,最终确定了“护理+健康管理”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由3 个一级指标、17 个二级指标、68 个三级指标构成。详见表4。

3 讨论

3.1 “护理+健康管理”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与可靠性

本研究在半结构化访谈、Delphi 法基础上进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筛选,具备客观性、严谨性和科学性。研究结果显示,问卷回收率及有效回收率均为100%,第1 轮函询共获得13 条建议,第2 轮函询共获得11 条建议,专家参与度高,能给予积极反馈。函询专家涵盖护理教育、临床护理、护理管理、健康管理领域,具有丰富的临床、教学经验,能够立足岗位需求提出建议。2 轮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1,0.82,研究结果显示权威性良好。2 轮专家函询肯德尔协调系数为0.137~0.499(均P<0.001),各维度重要性为3.80~4.87 分,变异系数为0.07~0.25,表明专家意见集中度良好,趋于一致。以上结果均保障了本研究的科学性与可靠性。

3.2 构建“护理+健康管理”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意义

3.2.1 为健康管理人才培养提供了一条可行途径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管理的需求日益增长,但是当前我国健康管理人才培养存在培养体系尚未完善、培养方向未与时代特色相结合、继续教育和转岗教育尚未建立、社会培训现状混乱、管理不规范、就业渠道尚未打开等问题与挑战[8]。高职院校健康管理专业存在招生规模小、对口就业率低、教学方向不明晰、教学方法不合理、评价模式不公平等问题[15],“护理+健康管理”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为构建“护理+健康管理”护士培养模式提供了依据,为健康管理人才培养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途径。

3.2.2 为“护理+健康管理”护士的岗位准入、考核评价等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表明,国外的健康管理体系早已规范化,护理专业广泛深入健康管理的全流程[16]。护士直接参与健康管理的各环节,直接面对各群体的健康问题,具备专业基础知识、临床护理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养[17-18]。而我国健康管理仍停留于起步阶段,缺乏真正的实施、评价标准[19]。此次,“护理+健康管理”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整合护士在健康管理中需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养,符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为“护理+健康管理”专业人才岗位准入、考核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培养新型全方位护理人才。

3.2.3 为构建“护理+健康管理”课程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欧美国家健康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成熟,且专业领域精细化程度高,如美国由实践护士(nurse practitioner,NP)、高级实践护士(advanced practice nurse,APN)主导健康管理[20]。日本有涵盖博士、硕士、学士以及职业教育等各学历层次的健康管理人才培养体系,课程设置完善[21]。我国可借鉴其健康管理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依托护理专业优势资源,培养具有特色的“护理+健康管理”专业化人才,充分发挥其能动性和积极性,加快健康管理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3,22]。“护理+健康管理”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为课程体系的确立提供了理论依据,从健康管理角度拓宽了护理专业职业路径,可促进护理专业多样化发展,更好地与“健康中国”战略接轨。

3.3 研究局限性

本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本次函询专家仅有15名,且多为省内专家,这与在健康管理岗位且具备较长工作经历的人员较少有关。后续会进一步扩大专家范围,并将该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到教学医院、社区、体检机构中,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更新动态,使其更加实用。

4 小结

本研究立足健康产业发展趋势和高职护理专业人才教育教学及就业现状,通过文献研究、半结构化访谈和Delphi 法,构建了“护理+健康管理”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为健康产业发展提供有效的专业人才培养支撑。下一步将在此基础上确定高职护理专业“护理+健康管理”模块化课程体系。

猜你喜欢
函询胜任指标体系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函询岂是走过场
函询岂是走过场
新形势下如何增强会计从业人员职业胜任性
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
发挥谈话函询『百分百』作用坚决防止『浅谈(函)辄止』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嫩江县“广、严、实”做好组织函询工作
基于胜任力生成过程的组工干部培训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