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职院校干部队伍高质量建设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和路径选择

2024-01-05 07:14密研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中层干部队伍高质量

密研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1483)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多次强调要切实抓好干部队伍建设[1]。2022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新修订的《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文件指出“健全能上能下的选人用人机制,建设德才兼备、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完善从严管理干部队伍制度体系[2]”。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有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3]”。2023年3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暨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指出“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职责使命,领导干部必须全面增强各方面本领,努力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4]”。综上所述,新时代的高职院校要以深化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己任,以“高素质”“专业化”为新标杆,建设堪担民族复兴重任的高质量干部队伍。

1 价值意蕴

近几年,在“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在大踏步迈进的同时离不开管理干部队伍的支持,高质量干部队伍必须是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专业素养优良、管理水平高超,能够熟悉高职院校教育规律、适应新时代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任务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刻理解高质量干部队伍建设的科学意蕴,着力构建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加快建设政治过硬、具有领导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干部成长环境,对于推动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高职院校,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向。

1.1 新时代干部队伍高质量建设是对新的时代特征的积极响应

“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是党的二十大报告对职业教育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更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高职院校干部队伍高质量建设要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积极响应新时代、新任务和新要求,研判新形势、分析新课题、解决新难题,构建符合职业教育特点和规律的干部队伍管理体系,形成干部工作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交流、文化传承与创新同步推进、相互促进的工作格局,促进高职院校整体水平提升,加快推进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

1.2 新时代干部队伍高质量建设是干部履行使命担当的内在逻辑

高职院校既有高等教育的特点,更有职业教育的特质,高职院校的干部队伍既要知晓高等教育的规律,又要具有职业教育的理念,更要有高超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新时代干部队伍高质量建设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党要管党,首先是管好干部”[5]的总要求,推动干部能上能下,强化干部的使命担当,提振干事“精气神”,激发全体干部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增强创造活力的重要举措,把干部队伍高质量建设的工作目标、任务、措施和考核机制落实到干部队伍建设全过程,以突出典型为引领,带动干部队伍管理模式全面提升,让每一个干部都深刻懂得当干部就必须付出更多辛劳、接受更严格的约束[6],让想干事、肯干事、能干成事的干部有更好用武之地。

1.3 新时代干部队伍高质量建设是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的迫切需要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高职院校干部队伍高质量建设事关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事关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迫切需要由规模型向质量型转变、由知识型向专业型转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好干部选用起来,需要科学有效的选人用人机制。”[7]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有助于推动广州高质量教育强市目标的实现,推动党的二十大宏伟蓝图在广州落地。

2 现实困境

中层领导干部是高职院校管理队伍的中坚力量,在贯彻落实学校办学理念、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推动学校改革发展中具有关键作用。近年来,高职院校在培养选拔德才兼备、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高质量推进新时代干部工作,更好地发挥党的组织优势上,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从实际情况来看,高职院校干部队伍的现状与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

以广东广州某市属高职院校为例,现有中层正职39名(男28名,女11名),其中中共党员34名,硕士及以上学历25名,具有副高以上专技职称30名;中层副职38名(男24名,女14名),其中中共党员31名,硕士及以上学历35名,具有副高以上专技职称34名。通过对数据的显性分析和对调研的隐形分析发现,中层干部队伍存在以下问题。

2.1 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与学校发展的速度不匹配

目前,高职院校发展迅速,竞争激烈,亟需具有拼搏精神、实干精神、创新精神的领导干部。通过对被调研高职院校中层干部队伍的年龄统计得知,该校中层正职平均年龄为53岁,中层副职干部平均年龄46岁,年龄结构明显偏大,干部队伍总体上缺乏活力,创新能力不够。如表1所示,51岁以上中层正职占64.1%,40~50岁占35.9%,40岁以下0人,中层正职的年龄结构呈现倒金字塔形态;51岁以上中层副职占18.4%,41~50岁占57.9%,40岁以下占15.8%,中层副职的年龄结构呈现橄榄形分布;均未形成老中青(2:3:5)梯次年龄结构。

2.2 干部队伍的专业结构与承担的任务不相适

“高素质”体现了干部“软实力”,“专业化”体现了干部“硬实力”,高职院校中层领导干部的政治素养和知识结构是支持与巩固学校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资源。通过对被调研的高职院校中层领导干部所学的专业进行统计得知,如表2所示,大部分中层正职和中层副职都是理工类专业;对所学专业与岗位进行匹配分析得知,教学单位中层领导干部的岗位与专业对口率为66.7%,行政教辅单位中层领导干部的岗位与专业对口率为44.4%。因此,由于专业受限,在理论联系实际过程中,如果对专业知识更新不够及时,就容易导致开展工作束手束脚,落实工作“慢半拍”。

2.3 干部队伍的任职背景与角色的定位不对等

中层领导干部需要在不同环境、多种岗位中全面锻炼,开阔视野,增长才干,丰富经验,增强履职本领、防风险、迎挑战、抗打压等方面能力。根据统计分析,被调研的高职院校大部分中层领导干部的任职背景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来校工作时间比较长,来校10年以上的占84.4%(见表3),说明大部分干部都是“土生土长”,缺乏校与校之间的干部轮岗交流;二是任现职级时间比较短,任现职3年以内的占77.9%(见表4),说明该校近三年新提拔干部较多,干部队伍初具模型;三是现职级岗位经历基本为1~2个,有多岗位历练的中层领导干部偏少。

表3 来校工作年限中层领导干部人数统计表

表4 任现职级年限中层领导干部人数统计表

2.4 干部监督保障机制不健全

采取访谈和问卷的方式对该校中层领导干部队伍进行调研分析,了解其政治素质、履职本领、防风险、迎挑战、抗打压等方面能力。通过访谈得知,中层领导干部由于上升空间有限,学校缺少相应的激励机制、管理监督机制,导致个别岗位上的干部存在思想上求“稳”、观念上求“守”、心理上求“躲”等慵懒现象,以及“不求有政绩,但求无过失”的懒政心理。如图1所示,用0~10分测评中层领导干部在“干事创业精神状态饱满”“以人民为中心,工作思路获得人民群众的认可”“具有大局意识,能够把握方向大势”“大是大非面前能够保持政治定力”“具有主动防范政治风险的意识”“责任心强,敢于担当”“厘清干部公私关系”“政治理论知识过硬”方面的自评分数,可得知大多数干部认为自己能够在大是大非面前能够保持政治定力,能够厘清干部公私关系,但对自己所掌握的政治理论知识信心不足,工作中最大的问题是动力、活力不够,创新能力不足,沟通协调不畅等。

图1 干部自评结果分析图

3 路径选择

新时代高职院校的干部队伍高质量建设是为了更好发挥干部的关键服务作用与支撑功能,提高干部管理服务效能,提升助推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实效,推动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高职院校的坚强组织保证。基于广东广州某市属高职院校的实证分析,在充分反思干部教育管理的目的、职能、手段的基础上,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结合干部队伍现状,对干部工作相关业务流程和规章制度进行梳理,坚持科学性、可操作性、可执行性和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原则,科学构建“1+3+4”干部教育管理体系(见图2),即一个系统、三支队伍、四项机制。

图2 “1+3+4”干部教育管理体系导图

3.1 科学引领:优化干部队伍结构

(1)政治引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落实各级党委(党组)主体责任,提高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3]。在高职院校高质量干部队伍建设过程中,始终要把政治素质放在首位,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8],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时代好干部选人用人标准,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强化政治领导,提高政治能力,确保干部队伍政治信仰坚定,把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主体责任牢牢“扛在肩上”,把握学校改革发展正确方向。

(2)业务引领。教育部职成司下发一系列文件落实职业教育提质升级攻坚战和“争先计划”,对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和学校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了明确要求。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包括高职院校干部队伍的日常规范管理。通过开发干部信息管理系统(见图3),能够充分整合高职院校的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建立干部信息资源库,优化干部任用、培训、考核和监督等流程,以数字化推动干部队伍日常管理工作提质增效,实现科学引领干部队伍业务的宏观管理。

图3 干部信息管理系统框架图

(3)队伍引领。干部队伍是学校实施“双高计划”的中坚力量,完善干部队伍架构,推进干部队伍系统性重塑,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优秀人才梯队,能够在团队中形成良好的向心力,吸引团队成员投入到“双高计划”建设事业。同时,在处、科级干部队伍的基础上,以更高目标、更深资历、更广作用为原则,建立一支专业化后备干部队伍,从源头上补充干部人才数量,改善干部年龄结构不均衡的问题,逐步形成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高质量干部队伍[2]。

3.2 全面把握:深化体制机制建设

高职院校处、科级干部是学校建设改革发展的中坚力量,是落实国家立德树人任务的践行者,也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执行者,可以说处、科级干部的思想觉悟、胜任能力、道德修养、作风形象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决定学校高质量发展水平的高低。为了满足干部素质与能力提升的要求,在加大干部教育培训,筑牢理想信念根基的同时,还需要全方位构建干部管理机制,教育引导干部从思想到行为对党忠诚、知行合一。

(1)干部联系基层机制。建立处级干部与系(部)挂点联系工作制度,科级干部与班级挂点联系工作制度,每位处级干部按分工范围,挂点联系一个系(部),每位科级干部挂点联系一个班级,形成干部联系基层机制,定期了解基层重点、难点问题,实行“红黄绿”牌预警,已解决的问题亮绿牌,解决进度慢的问题亮红牌,解决进度快的问题亮黄牌。增强干部责任意识,强化各部门工作联动,确保基层问题得到解决,干部联系基层情况将纳入年度考核。

(2)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结合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双肩挑”干部标准,运用胜任力模型,在“德、能、勤、绩、廉”一级考核指标体系下进一步细分,从能力、专业、自我认知、价值观、行为等多种关键因素构建多层次、动态化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以评促学,双向提升干部“软实力”和“硬实力”,解决干部专业结构单一的问题。同时,把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作为衡量干部能力素质的重要标尺,作为及时发现干部、正确使用干部、客观评价干部的重要途径,作为激发干部积极主动、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重要手段。

(3)干部轮岗机制。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八个本领直接映射出干部的综合素养,直接影响干部的成长发展速度和空间,而提升综合素养需要历经不同岗位的实践锤炼。在了解干部专业背景、任职经历、岗位要求、培养目标等要素的基础上,合理构建干部轮岗机制,将具有发展潜力和培养前途的干部安排到不同岗位进行锻炼,丰富干部任职经历,使干部在多岗位历练中真正成长为优质“高素质”“专业化”干部人才。

(4)干部管理监督机制。坚持标本兼治、常抓不懈的原则,在干部日常履职尽责、监督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等方面形成从严从实管理干部监督机制,完善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检查、责任追究和结果运用等管理办法,构建立体监督“大格局”,从严从实管理监督干部,有力促进干部健康成长,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3.3 制度保障:强化干部执行力

在“1+3+4”干部教育管理体系导图最外层环绕的保护圈就是干部队伍制度。干部队伍制度建设既要注重实体性制度建设,也要不断优化程序性制度建设。实体性干部制度建设着重解决干部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体制机制、原则标准等规定性问题,程序性制度建设则着重解决干部队伍建设的流程科学性以及实体性制度的实现机制、实现方式等问题。通过强化干部队伍制度建设,克服干部队伍中的随意性、主观性和盲目性,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战斗性,保障干部队伍风清气正。

高职院校管理干部队伍高质量建设深嵌于新时代背景之中,既顺应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遵循,又承接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坚持“以本为本”,不断优化干部队伍高质量建设新途径,形成可复制可借鉴的工作方法,力争把管理育人的优势转化为立德树人的效能,力求为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贡献;提升立德树人对时代的贡献度,彰显职业教育的时代价值。

猜你喜欢
中层干部队伍高质量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双麦克斯韦分布下极区中层尘埃粒子带电研究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多措并举 建设高质量干部队伍
践行“三严三实”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企业中层管理团队在运营中的困境与作用
加强医院干部队伍建设的几点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