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剩余空间可持续更新研究
——以通济桥桥下空间为例

2024-01-08 02:54谢宇锋李路XIEYufengLILu
城市建筑空间 2023年11期
关键词:城市更新空间

谢宇锋 李路 XIE Yufeng LI Lu

当前城市由增量扩张阶段进入存量优化阶段,城市中大量未被合理利用的剩余空间亟待更新。同时,资金渠道单一、空间运营维护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往往导致更新项目面临不可持续的困境。为兼顾公共空间的公益性与微盈利性、探索城市更新的新模式,以成都天府新区通济桥桥下空间为例,研究合理的设计方案和微盈利模式,以可持续的方式实现经济平衡,推动城市剩余空间可持续更新与发展。

城市更新;剩余空间;公共空间;多元筹资;微盈利

0 引言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建设快速发展,经济增长迅速,城市原有布局结构和空间功能受到冲击,迫使城市空间进行调整和重组,进而产生城市剩余空间[1]。同时,我国城市公共空间更新主要依赖政府投资,但其盈利能力有限且与市场短期逐利的目标存在矛盾,导致更新项目陷入不可持续的困境。基于可持续视角的城市剩余空间更新缺乏符合时代特征的系统研究。高架桥桥下空间作为典型的城市剩余空间呈现数量大、类型多、辐射范围广的特点,存在功能闲置、车辆违停、设施单一、空间品质较低等问题,难以激发片区活力。

本文以成都天府新区通济桥桥下空间为例,反思传统更新模式,对城市剩余空间基础理论进行深化研究,重点关注城市剩余空间更新的可持续性,以探索城市公共空间更新的新模式。

1 城市剩余空间定义与分类

1.1 定义

1961年,简·雅各布斯在著作《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中公开质疑传统的城市更新模式,提出城市剩余空间的相关概念,如城市“死角”“死寂地带”等[2]。这些空间大多处于不易被人关注的区域交界处,是城市繁荣景象后被荒废和遗弃的真空地带。1975年,芦原义信在《外部空间设计》中提到“消极空间”和“积极空间”概念,“积极空间”具有收敛性,“消极空间”具有扩散性,换言之,“积极空间”具有边界或框架,可产生向心性,而“消极空间”是离心的,无外围框架[3]。“剩余”相较主体部分而言,是被遗留下来、未被充分使用的部分,结合国内外学者对城市剩余空间的学术研究及国内外优秀剩余空间更新实践,本文将城市剩余空间定义为:城市建成区中临街(河)属性较强,未被充分利用,缺乏合理设计引导的点状或线性空间。

1.2 分类

结合现场调研及国内外大量优秀案例的总结,综合考虑城市剩余空间与交通系统、城市街道、建筑、公共绿地、自然河道等要素的依附、隶属及围合限定关系[4],将城市剩余空间划分为街角空间、低效绿地、低效广场、低效建筑附属空间、桥下空间、街旁空间及滨河空间7种基本类型(见表1)。

表1 城市剩余空间分类

2 城市剩余空间可持续更新原则

现阶段城市更新应重视可持续性,力求在保持低债务率的同时实现城市更新升级与可持续发展。如何提高适应性和灵活性,有效保障可持续性,成为现今城市更新项目有效推进的关键。

2.1 多元筹资

政府通过与社会资本建立合作关系将市场竞争机制引入城市剩余空间的更新模式,不仅可有效提高建设效率和质量,而且有助于积极探索多元化的筹资渠道,极大缓解政府在项目建设初期的资金投入压力,提高每一寸土地的“含金量”。

2.2 公益性与微盈利性兼顾

微盈利模式创造性地整合微盈利项目与非盈利项目,利用经营性资源的收益弥补公共性资源的支出,将城市剩余空间更新转化为可持续再生的整体过程。通过发掘剩余空间场地特点,重新规划场地道路,增设商业设施、休憩交流空间等二次开发方式,不仅可满足居民日常休闲娱乐的需求,而且可因地制宜地打造特色业态,形成商业微盈利,平衡公共设施的费用支出。

3 现状分析

3.1 天府新区城市剩余空间现状

通济桥位于天府新区华阳街道西侧,作为全国首个公园城市国家标准化综合试点,天府新区从公园城市的“首提地”逐渐发展为公园城市的“先行区”,着力打造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示范新区。但城市中仍存在大量剩余空间,低效利用的土地或空间需被激活并创造新的使用价值[5]。此类空间多位于开放空间边缘及城市线性空间两侧[6],通常被简单处理为绿地或铺装等形式,部分发展为杂乱无章、质量低劣的区域,对城市整体形象造成严重影响(见图1)。

1 天府新区城市剩余空间现状

3.2 通济桥桥下空间现状

通济桥横跨府河,是连接东、西片区的重要通道,毗邻南湖公园北门,是南湖公园的门户空间,人流量较大(见图2)。西侧为高层住宅区,是项目使用人群的主要生活区域。周边设有大量停车区域,交通便利,可达性强。使用人群主要为老年人和儿童,通过现场调研和访谈,发现存在以下问题:①采光不足,由于高架桥的遮挡,即便在阳光明媚的晴天,身处桥下也会感觉昏暗;②噪声问题严重,桥上不断有车流穿行,致使桥下声音嘈杂;③美观度不足,混凝土营造的粗犷氛围和风吹日晒后产生的斑驳痕迹影响视觉效果;④绿化混乱,主要采用被动的处理手法,缺乏整体规划。由于存在上述问题,桥下空间使用率较低,逐渐被人们遗忘,沦为城市剩余空间。

2 项目区位

4 可持续更新设计

4.1 设计方案

为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亟需打破单一功能基础设施对城市公共空间与社区空间的阻隔,重新审视城市剩余空间与城市发展及周边环境的关系[7]。通济桥桥下空间可持续更新设计方案保留桥下空间结构,尊重居民生活习惯,以生动活泼、亲和友好的形象融入城市,改变以往隐蔽、暗淡的形象,从而提高空间利用率,提供更多具有活力和品质的城市开放空间。

基于空间潜在的使用需求,以“桥下驿站”为主题,因地制宜地构建蔬菜直通车、坝坝饮茶区、运动器械区、智能足球场、休闲草地区、商业外摆区、家长等待区等活动区域(见图3)。其中道路西侧的蔬菜直通车和坝坝饮茶区不仅补充周边地块功能短板,而且展现了具有生活休闲特色的坝坝茶文化场景,坝坝饮茶区设置观影演奏区,加强人与桥下空间的联系,日间可作为周边居民的演奏舞台,使居民获得归属感,夜晚可通过露天电影的活动方式,丰富周边居民的业余生活,提升区域文化底蕴。道路东侧为运动器械区和智能足球场,设有2张乒乓球桌、多款智能休闲类健身器材及智慧足球乐园,解决城市中健身场所缺失的难题。

3 桥下空间更新效果

4.2 融资模式

通济桥桥下剩余空间更新选择“工程总承包+运营维护”模式。政府方引入优质社会资本,建立合作关系,并全程参与设计、采购、施工、运营及后期维护,国有企业与社会资本合资成立项目运营公司,三者发挥各自所长,聚合资源,实现高度市场化的运作[8]。同时,制定鼓励政策并大力宣传,以激发全社会参与的热情,增加资金来源和方法路径,有效缓解政府在更新中的财政压力[9]。

4.3 微盈利模式

在微盈利和可持续视角下,可通过对“微资源”进行梳理,引入经营实体,增设社区服务功能[10]。其中运营内容包括社区足球教育课堂、儿童体能培训服务及全年不间断举办的社区赛事活动,运营内容以微盈利、可持续的方式实现资金平衡,确保运营的可持续性。为充分利用可移动商业零售设施的灵活性优势,积极推动坝坝饮茶区、智能售货机及蔬菜直通车等小型商业设施的发展。改造原有停车区域,采用立体停车的方式提高空间使用效率,实现微盈利的可持续模式。

5 结语

针对当下部分城市公共空间闲置、废弃,空间肌理碎片化,资金渠道单一、现阶段盈利能力有限的问题,本文提出城市剩余空间可持续更新概念,扩展多元筹资渠道,搭建政企合作平台,在满足周边居民日常生活需求的基础上,适度引入盈利性项目,构建微盈利模式,以微利润、可持续的方式实现资金平衡与空间更新可持续,旨在为城市公共空间未来发展探索新模式。

猜你喜欢
城市更新空间
防止大拆大建!广州正式发布城市更新5个指引
定调!广州城市更新由国企主导!
城市更新,让生活更美好
创享空间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城市更新,时空“生长”
TOD/城市更新
创享空间
台湾城市更新中非营利组织的作用及其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