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绝经后女性肌少症形成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2024-01-09 08:43张海雄韩雪梅毛文博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3年22期
关键词:步速肌少症握力

杨 茜,张海雄,韩雪梅,毛文博

(1.兵器工业五二一医院内分泌科;2.兵器工业五二一医院泌尿外科,陕西 西安 710000)

肌少症是一种以广泛性、进行性骨骼肌量下降与功能减退为特征的老年综合征,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肌肉质量、力量及肌肉功能均呈现明显降低趋势,其是典型的肌少症症状,加之女性,尤其是绝经后女性雌激素分泌量大大降低,容易导致脂肪增多,肌肉质量降低,因此绝经后女性更易罹患肌少症[1]。肌少症可引发患者跌倒、骨折、肢体功能减退、关节损伤、感染等并发症,病情加重后可造成心、肺功能衰竭,甚至导致患者死亡。因此,需明确影响绝经后女性发生肌少症的相关影响因素,尽早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以预防疾病的发生。目前,已有不少学者认为,肌少症发病与遗传因素、营养状态、肌细胞生长情况及激素水平变化等相关[2-3];也有研究证实,肌少症与人体内骨量下降相关[4]。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影响绝经后女性肌少症形成的相关因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21 年3 月至2022 年9 月于兵器工业五二一医院行健康体检的210 例绝经后女性的体检资料。纳入标准:①所有入组研究对象均为女性,且均正常绝经,绝经期均至少1 年;②接受骨密度(BMD)检查;③生活可自理;④其中肌少症组患者同时符合亚洲肌少症工作组(AWGS)发布的肌少症的诊断标准[5],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ASMI)<5.45 kg/m2,握力<18 kg,步速≤ 0.8 m/s。排除标准:①存在四肢功能障碍、生活无法自理;②既往有骨折史或先天畸形史;③伴有神经 - 肌肉系统或骨关节疾病;④近期服用了可能影响本研究中检查结果的药物;⑤伴有运动禁忌证,难以完成肌力、 6 m 步速测试。兵器工业五二一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已批准本研究的临床实施。

1.2 研究方法①基线资料。收集两组研究对象的体检资料,包括年龄、身高、体质量、 BMI、基础疾病、受教育程度、绝经时间及生活习惯等。②握力。采用AMAR握力器(上海辉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型号:TZCS-3 型)进行评估,受试者取端坐位,上臂与胸平贴,双手用最大力握住测试器,各握3 次,取最大值并记录,单位为kg。③6 m 简易步速。使用6 m 步行测试法进行评估,先在平地上画一条直线,长度为12 m,然后分别在起点、 3 m、9 m 及终点处作出标识。嘱患者从起点处开始行走,当其到达3 m 处时开始计时,直至9 m 处停止计时,根据时间和距离计算步速,同样测试3 次,取最大值并记录,单位为米/秒(m/s)。④ASMI。使用双能X 线骨密度仪(北京威尔格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型号:XR-600 型)检测两组女性四肢骨骼肌质量(ASM),计算ASMI, ASMI(kg/m2)=ASM/身高(m)2。⑤血生化指标。体检时,采集所有研究对象空腹静脉血3 mL,经离心(3 000 r/min,15 min)取血清,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桂林优利特医疗电子有限公司,型号:URIT-8020A)检测血清钙(Ca)、磷(P)水平,另以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 D3]水平。⑥BMD。采用双能X 线骨密度仪检测两组女性腰椎L1~4、髋部、股骨颈BMD。

1.3 观察指标①单因素分析。收集两组研究对象基线资料、握力、 6 m 简易步速、 ASMI、血生化指标及BMD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②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以绝经后女性肌少症形成为因变量,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为自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模型,筛选影响绝经后女性发生肌少症的影响因素。

1.4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均首先经K-S 法检验证实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 例(%)]表示,用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筛选影响绝经后女性肌少症形成的危险因素。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肌少症组患者BMI 低于非肌少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研究对象握力、步速及ASMI 比较肌少症组女性握力、 ASMI 均低于非肌少症组,步速小于非肌少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研究对象握力、步速及ASMI 比较(±s )

表2 两组研究对象握力、步速及ASMI 比较(±s )

注:ASMI: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

组别例数握力(kg)步速(m/s) ASMI(kg/m2)肌少症组 2715.23±1.340.79±0.184.86±0.51非肌少症组18323.94±2.651.10±0.266.21±0.58 t 值16.7415.98111.454 P 值<0.05<0.05<0.05

2.3 两组研究对象女性血清Ca、P、25-(OH) D3水平比较肌少症组女性血清Ca、 25-(OH) D3水平低于非肌少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两组女性血清P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研究对象血清Ca、P、25-(OH) D3 水平比较(±s )

表3 两组研究对象血清Ca、P、25-(OH) D3 水平比较(±s )

注:Ca:钙;P:磷;25-(OH) D3:25-羟维生素D3。

组别例数Ca(mmol/L) P(mmol/L) 25-(OH)D3(ng/mL)肌少症组 272.32±0.15 1.18±0.1717.65±3.29非肌少症组1832.54±0.16 1.24±0.1919.48±4.16 t 值6.7211.5512.186 P 值<0.05>0.05<0.05

2.4 两组研究对象BMD 比较肌少症组女性腰椎、髋部、股骨颈BMD 均明显低于非肌少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表4 两组研究对象BMD 比较(g/cm2,±s )

表4 两组研究对象BMD 比较(g/cm2,±s )

注:BMD:骨密度。

组别例数腰椎髋部股骨颈肌少症组 270.82±0.150.76±0.150.72±0.13非肌少症组1831.07±0.081.03±0.180.95±0.18 t 值13.2217.4196.392 P 值<0.05<0.05<0.05

2.5 影响绝经后女性肌少症形成的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以绝经后女性肌少症形成为因变量,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为自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BMI、 Ca、 25-(OH) D3水平及腰椎、髋部、股骨颈BMD 降低均是影响绝经后女性肌少症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OR=1.624、2.214、1.675、3.133、2.622、3.6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5。

表5 影响绝经后女性肌少症形成的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3 讨论

骨骼肌肉系统在参与运动、维持体态与机体内环境平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受神经、内分泌、免疫等多个系统调控。随着年龄增长,机体功能逐渐衰弱,人体骨骼肌的量逐渐减少、肌力逐渐下降,青年时期为最佳状态,40 岁后开始不断衰退,步入老年期后则更为明显。雌激素有利于促进钙的吸收、骨的合成,维持体内骨代谢平衡,但绝经后女性受年龄、雌激素水平下降等因素影响,难以维持骨代谢平衡状态,出现骨合成量远不及钙吸收量的局面,造成BMD 降低和骨量减少,若病情进一步发展,还会出现肌量和肌力下降的问题,最终发展成肌少症,增加跌倒和骨折的风险,影响其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因此明确绝经后女性发生肌少症的相关影响因素已经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问题。

年龄增长可引起骨量和肌肉量丢失,造成ASMI 下降,进而导致骨骼、肌肉活动强度不足,肌力下降,最终导致握力下降、步速减缓[6]。因此,本研究结果显示,肌少症组女性握力、步速及ASMI 均明显低于非肌少症组,证实与绝经后非肌少症女性相比,肌少症患者身体机能方面出现了明显衰退。BMI 是机体体质量除以身高的平方,若BMI 降低,则说明机体体质量小,对应肌肉质量也小,则机体肌肉力量与功能均会低于正常,更易患肌少症[7]。本研究中,肌少症组女性BMI 低于非肌少症组,且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降低是影响绝经后女性发生肌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但也有研究报道,BMI 并非越高越好,其与肌少症的发生呈U 型相关[8],因此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维生素D 是具有多种重要生理功能的脂溶性维生素,其可参与调节机体Ca、P 代谢,影响机体骨骼与肌肉代谢,因此,如若机体Ca、P 等微量元素缺乏,则会导致骨质疏松与肌少症的发生风险增大。另外,王垚等[9]在临床观察中发现,重症肌少症患者血清中Ca、P 水平低于肌少症前期患者,认为检测血清中Ca、P 水平可用于临床中重症肌少症的诊断,与本研究肌少症组患者Ca水平降低及Ca 水平降低是绝经后女性发生肌少症的危险因素的结论类似,但关于P 水平与肌少症相关性的结论存在不同,可能与地域性、个体性样本差异有关,也可能与本研究样本量偏小相关。绝经后女性表现为骨量减少、骨吸收增强,这一阶段代谢特征为血清25-(OH) D3与其他骨形成成分水平降低,影响机体骨代谢,导致机体各部位BMD 降低,因此更易发生肌少症。封建华等[10]在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肌少症患者时发现,血清25-(OH) D3降低可作为诊断肌少症的预测因子;何志翔等[11]在报道中指出,与单纯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相比,合并肌少症患者各部位BMD 及25-(OH) D3水平更低。本研究结果与上述报道结果相似,肌少症组女性血清25-(OH) D3水平及腰椎、髋部、股骨颈BMD 均低于非肌少症组,且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5-(OH) D3及腰椎、髋部、股骨颈BMD降低是影响绝经后女性发生肌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基于上述危险因素,对于绝经后女性,需进行营养干预、饮食结构调整,增加蛋白质摄入量,以保证机体蛋白质合成需求,提高肌肉质量。同时,可适度增加抵抗运动,提高骨骼、肌肉活动强度,防止肌力继续下降。另外,还可使用药物治疗,如使用维生素D 及钙剂提高血清中Ca、25-(OH) D3水平,有利于维持骨代谢平衡、增加骨骼密度,降低发生肌少症的风险。同时,对于绝经后女性,应定期监测BMI、血清Ca、25-(OH) D3水平,以尽早采取干预措施降低肌少症发生风险。

综上,BMI、血清Ca、25-(OH) D3水平及BMD 与绝经后女性肌少症形成密切相关,联合检测上述指标有助于防治肌少症。但本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如样本量偏小,受地域因素影响等,因此,未来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以证实本结论。

猜你喜欢
步速肌少症握力
巧练握力益康寿
两种握力计测量社区中老年人握力值的一致性评价
2019亚洲肌少症诊断共识下肌少症相关危险因素评估
肌少症对脊柱疾病的影响
运动预防肌少症
步速与住院高龄老年患者全因死亡的相关性
老年人步速与跌倒风险的研究进展
步速与住院老年高血压患者全因死亡的相关性
健康老年人舒适步速测评的Meta分析
双能X线吸收法在肌少症诊治中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