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二声部合唱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
——以小学人音版教材歌曲为例

2024-01-09 12:54张文娇
海外文摘·艺术 2023年11期
关键词:低声高声声部

□张文娇/文

本文对人音版一到六年级共十二册小学音乐课本中的合唱歌曲进行统计,除了一和二年级未出现二声部合唱外,三到六年级均出现不同形式构成的二声部合唱,分别为轮唱性二声部、完全和声性二声部、部分和声性二声部和伴奏性二声部等。本文以上述歌曲为例,谈二声部合唱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

1 轮唱性二声部

轮唱性二声部即两个声部由轮唱性质构成的和声性二声部合唱,又分为旋律完全轮唱构成的和声和模进轮唱构成的和声。

1.1 旋律完全轮唱构成的二声部

如人音版三年级上册欧美歌曲《美丽的黄昏》C大调,3/4,高声部前6小节旋律为第一乐句,是全曲的主导旋律,后两小节做了重复,低声部延迟6小节后进行轮唱,又与高声部旋律形成了三度模进的和声效果。此外,歌曲圆舞曲风格的3/4,加上优美的旋律线条,将歌曲所歌颂的绚烂多姿的黄昏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再如三年级下册《嘹亮歌声》(图1),F大调,4/4,低声部延迟1小节对高声部旋律作了轮唱,同时又与一直在进行的高声部旋律形成了和声性合唱,形成了你追我赶的轮唱形式。

图1 《嘹亮歌声》

旋律完全轮唱构成的二声部合唱,多出现于二、三、四等中年级学段,两个声部旋律几乎相同,呈现轮唱的演唱形式,对于三年级孩子来说简单易唱,不会因为和声的复杂而对合唱产生恐惧心态。在演唱此类二声部合唱时,可以让孩子们先唱会其中一个声部,并学着唱歌谱,用师生合作的方式进行两个声部轮唱,在学生初步感受到轮唱的和声效果后,再组织进行生生合作,最后达到全班分声部演唱[1]。

1.2 模进轮唱构成的二声部

五年级下册《迷人的火塘》(图2)G大调,4/4,高声部第一小节为全曲原始动机,低声部延迟两拍对原始动机做了模进,从高声部第三拍开始进行,跨小节形成的旋律线条,让歌曲听起来绵延悠长,由此也构成了轮唱性的和声二声部合唱。

图2 《迷人的火塘》

模进轮唱构成的二声部合唱多出现于五、六高年级学段,学生经过三、四年级基础性的二声部合唱训练后,对合唱产生的和声效果有了一定的感知,也形成了一定的演唱基础,因此可以适当加入两个不同旋律的二声部,但大多仅限于三度模进声部而已,两二声部在音程关系上相差不大,选取了最和谐的三度叠置,配合出来的和声效果最佳,难易程度孩子们也能接受。

在演唱模进轮唱时,可以让孩子们先简单做一些三度和声练习,如1-3,3-5,2-4,4-6等。这样不仅能让孩子们学会演唱歌曲,还让孩子们的和声听力得到了有效锻炼。

2 完全和声性二声部

完全和声性二声部即全曲都是二声部合唱,在人音版4-6年级高年级学段音乐教材中出现较多,两声部以三度叠置居多,偶尔也会有四五度关系出现。

2.1 三度叠置的二声部

四年级上册意大利歌曲《大家来唱》(图3),D大调,全曲由三度模进的二声部和声构成,歌曲3/4,整体舒缓优美。同样,五年级上册俄罗斯歌曲《晚风》也是一首三度二声部合唱歌曲。

图3 《大家来唱》

2.2 四、五度关系的二声部

四年级下册日本歌曲《红蜻蜓》,除了运用三度关系外,还出现了简单四、五度音程关系,让学生对远距离和声效果有一定的感知。

课上演唱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整体聆听一遍,然后让学生先学唱低声部旋律。与高声部主旋律相比,低声部旋律相对不突出,在两个声部一起演唱时,演唱低声部的学生往往跟着高声部旋律走,因此,先让孩子们打好低声部旋律基础,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此之后,教师可再进行师生、生生合作,试着让学生最终独立完成二声部三度和声演唱。

3 部分和声性二声部

课本中的合唱歌曲最多以先齐唱后二声部合唱的形式呈现,二声部往往以三度音程关系出现。这类形式的歌曲多出现在中高学段,如四年级上册的日本歌曲《愉快的梦》、五年级上册《我怎样长大》(图4)、五年级下册美国歌曲《真善美的小世界》等,均是先齐唱后和声性二声部合唱。

图4 《我怎样长大》

教师可进行两步走教学,让学生先学齐唱部分,老师通过钢琴把握音准,再让学生进行二声部合唱。对于二声部的教学,最好采用文章之前的教学方法,学生先学唱低声部旋律,让孩子们加强对低声部的旋律的音高走向的惯性,如果顺序反之,在两个声部合唱时,大部分负责低声部的学生很可能会跟着高声部跑掉。必要时,教师可将高声部的教学放在第二课时进行。笔者在上课时发现,让五年级孩子多唱几遍低声部旋律,高声部便不攻自破,有时完全不用再刻意教唱,孩子们便已经能自己唱会、唱准[2]。

4 伴奏性二声部

4.1 固定低音构成的伴奏性二声部

合唱歌曲中,还有一类是二声部以固定低音构成的和声织体,如三年级上册澳大利亚歌曲《钟声叮叮当》(图5),D大调,6/8,二声部以主音为低音,与高声部形成五度音程关系,而低声部采用了分解的主和弦,上下形成四度关系,整体在音效上营造出和谐而又充满跨度和声效果[3]。

图5 《钟声叮叮当 》

五年级下册意大利歌曲《田野在召唤》亦是如此,低声部采用主音下方四度音程关系构成的伴奏性二声部,与高声部主题旋律遥相呼应,和声上也是完美融合。

4.2 特殊伴奏性二声部

如五年级上册新疆塔塔尔族民歌《丰收的节日》采用一种特殊的伴奏性二声部,高声部更像是女生在抒发感情,低声部具有动感伴奏效果的演唱则更像新疆男子劳动时所发出的号子,主和弦占据着强拍,让人听着更和谐[4-5]。

在教授此歌曲时,笔者在不同班级将两个声部的学习顺序进行对比后发现,对于二声部合唱效果并没有很大差距,两个声部更像是一种和谐的合作关系,既互不干扰又紧密地交织在一起。

5 结语

二声部合唱的处理应注重两个声部声音的协调性、统一性及和声性。而在平时的训练中,学生往往对低声部不感兴趣,且低随高跑的现象较多。因此,在二声部合唱教学时,教师要注意找出原因所在,对症下药: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教师要有驾驭合唱训练的能力,深度剖析合唱歌曲的内部结构,切实起到对学生的指导引领的作用;注重不同学段学生们识谱能力的培养,强调唱谱,教学中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指导训练。■

引用

[1] 温晓坚.小学音乐课堂情境教学的重要性及实践策略探析[J].戏剧之家,2021(6):83-84.

[2] 黄媛媛.让音乐课灵动起来——推动小学音乐课堂发展的策略研究[J].河南教育(基教版),2023(4):35-36.

[3] 於萍.小学音乐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研究[J].艺术评鉴,2020(6):115-117.

[4] 徐南京.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探究[J].北方音乐,2015(22):114.

[5] 陶守红.浅谈戏剧融入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新课程,2020(31):94.

猜你喜欢
低声高声声部
你有病吗
《蝉》:居高声自远,餐露心自洁
梅花
——为混声四声部合唱而作
金铜时代
高声诵读,文通字顺
小学中低段合唱中声部配合的有效教学
登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合唱的音响效果之我见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