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劳动力组织化输出中相关主体的博弈行为分析

2024-01-10 03:15王泽敏王雾贵州大学重庆大学
农场经济管理 2023年12期
关键词:劳务输出组织化服务水平

王泽敏 王雾(.贵州大学 .重庆大学)

一、问题提出与文献综述

自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乡村振兴,关键在人。2021年《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要求政府、培训机构、企业等利用多方资源,建设高素质农村劳动力队伍,提高各地劳务输出的组织化、专业化、标准化水平。《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进一步要求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总体来看,2022年我国外出就业农民工达17190万人,在月均收入上,从事制造业、建筑业等技术性较高行业的农民工收入普遍高于其他行业。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规模庞大、流动性强的外出务工群体,各地面临劳动力技能和企业用工需求不匹配、劳务市场化运行不规范、就业不稳定等问题。

本文所论述的“农村劳动力组织化输出”是指政府部门自身或者政府向劳务公司(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购买服务,通过搜寻就业信息、提供技能培训、做好就业跟踪等途径,有组织地将农村劳动力运送至县外(省外)用人单位就业。[1]目前,学者们关于农村劳动力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探讨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培养、农民工流出就业的影响因素等方面。曹锐与钱海婷[2]认为,农村人力资源缺乏有效的劳动技能将直接影响农民收入水平,不利于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在以博弈论为视角的研究中,发现不同政策制度背景下的农村劳动力自身技能水平、输入地劳动力价格、政府人才引进等因素,导致农民工外出就业表现出“钟摆”式流动。[3][4]针对农村劳动力输出及其相关利益主体,张红宇等[5]主张政府综合有利于劳务输出的民间资金投入、信息服务机制、跨域输送平台等资源,将农村劳动力对外输出作为战略性产业发展。既往研究对农村劳动力组织化输出提供了思路与建议,但是,关于利益相关主体的研究仍然停留在对单一主体的分析来提出对策,并没有将多方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与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提升、乡村人才振兴的整体利益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劳务公司、农村劳动力等利益主体的行为选择和目标函数并不完全一致。因此,本文从利益主体角度出发,运用博弈论的研究方法,分析农村劳动力组织化输出过程中利益相关方存在的博弈行为及策略选择,进一步探寻多个利益相关方之间的激励相容机制,对我国各地区农村劳动力组织化输出提供理论支持和借鉴意义。

二、农村劳动力组织化输出中不同利益主体的博弈策略分析

(一)政府和劳务公司之间的博弈

政府为了推动农民收入增长,一方面需要向劳务公司或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购买劳动技能培训服务以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水平,因而需要支持劳务公司的发展与建设;另一方面,为保障农村劳动力基本权益及其就业质量,政府需要对劳务公司的违规操作进行监管。劳务公司作为市场经济的私人主体,在与政府的博弈中,其目标是付出最少的服务成本和机会成本来获得最多的政府技术帮扶或财政补助,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因此,政府和劳务公司之间就存在利益博弈。本文基于完全信息对称条件下的博弈模型,设定以下假设和参数。

1.政府和劳务公司均为理性的博弈参与方;劳务公司的“不提升服务水平(维持运营现状)”策略包含了不规范劳务服务行为的可能。

2.劳务公司提供劳务服务行为的单位成本为C1,价格为P,产出为Y,一般经济收益V0=Y(P-C1);提升服务水平在乡村人才振兴方面创造出社会效用,主要包括提升企业在劳动力市场中形象带来的效益X1、对政府组织化劳务输出带来的效益X2;同时,需要付出成本C2。

3.劳务公司不规范劳务服务(违规运营)带来的超额收益为V1,如果因政府监管而遭到处罚,其在劳动力市场中负面形象产生的额外劳动力吸引及雇佣成本为-X1;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劳务公司不提升服务水平、继续维持运营现状,一定程度上会被其他同类企业淘汰而退出劳务市场,对政府组织化劳务输出带来的效益为-X2。

4.政府对劳务公司监管的成本为C3,若发现劳务公司存在违规运营则对其进行处罚,罚款为F,当劳务公司提升自身服务水平,政府给予的一定补贴为R,政府因企业提升服务水平而在乡村人才振兴方面获得的社会效用为Y。

5.政府对劳务公司不进行监管,其违规运营所引发的劳动力市场不稳定而造成的政府公信力损失为C4,政府因而在乡村人才振兴方面创造的社会效用为-Y。政府与劳务公司的博弈收益矩阵见表1。

表1 政府—劳务公司博弈收益矩阵

(二)政府和农村劳动力的博弈策略分析

政府是农村劳动力组织化输出全过程的主导者,可以选择进行就业信息咨询、劳动技能培训、“点对点”交通输送、后续跟踪服务的一系列组织化行动;而农村劳动力是组织化劳务输出的实际参与人。政府与农村劳动力之间存在委托—代理关系,因而为分析政府和农村劳动力之间的博弈策略,本文基于完全信息对称条件下的博弈模型,设定以下假设和参数。

1.政府和农村劳动力均为理性的博弈参与方。

2.政府对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进行组织化输出,需要提供就业信息咨询、劳动技能培训、“点对点”交通输送、后续跟踪维稳等四种服务,成本分别为C1、C2、C3、C4;农村劳动力经政府组织化输出后解决就业问题,政府创造的社会效用为Q,主要包括促进农村劳动力稳定就业的效用Q1、提升政府形象Q2。

3.政府对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不进行组织化输出,若农村劳动力并非因本人意愿而是由于政府不组织劳务输出而中断就业,则政府需提供失业补助S;因劳动力不配合政府组织化输出而造成的促进农村劳动力稳定就业的社会效用为-Q1;劳动力有组织化输出意愿,但因政府不进行组织化输出而影响的政府形象为-Q2。

4.假设无论农村劳动力是否配合政府进行组织化劳务输出,只要就业则具备一定的初始收入,设为W0。当配合政府的劳务输出组织化行动,农村劳动力获得收益的为W1,所付出的成本为C5;农村劳动力到达输入地企业后,对政府推荐岗位的薪资及适配度存在的风险所承担的成本为R1。

5.农村劳动力不配合政府提出的劳务输出组织化行动或者政府不进行组织化输出,则需劳动者个人承担外出务工全过程的成本,设为C6;对本人独立应聘的岗位薪资及适配度存在的风险所承担的成本为R2。政府与农村劳动力的博弈收益矩阵见表2。

表2 政府—农村劳动力博弈收益矩阵

根据以上两种博弈行为的分析,不难得知,利益相关者都有各自的需求动机和期望收益,并且存在交叉制约的冲突性需求。因此,建立农村劳动力组织化输出的激励相容机制能够使组织化劳务输出中各主体的博弈策略选择和目标函数趋于一致。

三、农村劳动力组织化输出中各主体激励相容机制分析与构建

詹姆斯·米尔利斯(James A.Mirrlees)和威廉·维克里(William Vickrey)在经济学领域的研究中首先引入“激励相容”概念。激励相容理论认为,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信息存在不对称与不确定性,交易中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可能为了私利而损害委托人利益。[7]为此,当存在一种将利益进行联结的机制,使委托人和代理人所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正好与集体利益最大化目标相一致,那么这一制度安排即是激励相容机制。政府的利益目标与社会总体的经济发展最大化利益目标相一致,意味着在农村劳动力组织化输出过程中政府是公共利益的维护者,也是农村劳动力组织化输出相关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因此,可以假设政府在“政府—劳务公司”和“政府—农村劳动力”两种博弈行为中总是倾向于选择“监管”与“组织”,并以主导者的身份构建激励相容机制。

(一)政府对劳务公司的激励相容机制

依据激励相容理论,基于前文“政府—劳务公司”之间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求解出混合纳什均衡,分析政府的激励措施对劳务公司的利益和策略选择的影响。劳务公司是否提升服务水平可能存在的情况为:如果政府选择监管(激励),则政府对劳务公司的行为选择具有制约和促进作用。这时,要使得纳什均衡解处于(监督,提升服务水平),则需要V0-C2+R+X1>V0+V1-X1-F,因为R>-F,X1>-X1,因此需要满足C2<V1。政府为了实现农村劳务输出的组织化,保障外出务工人员的高素质输出,进一步实现C2<V1,需要构建以下激励相容机制。

第一,对劳务公司给予实质性优惠政策或技术扶持,降低其提升服务水平的成本。政府针对于劳务公司在政策、技术等方面进行一定的激励,能够帮助劳务公司优化就业信息搜集渠道、提高职业技能培训水平。第二,提升劳务公司之间的横向竞争力,加大对违规运营企业的处罚力度,提高在劳动力市场中负面形象产生的额外劳动力吸引及雇佣成本,将违规运营产生的超额收益最小化。第三,适当加强精神型激励,以非经济因素的奖励引导劳务公司增强社会责任感,自觉提升服务水平。对提高劳务服务水平的企业,除了给予财政补贴,政府可以对劳务服务行为符合规范、社会形象较佳的企业进行文化熏陶,使其不断提升自身服务标准,在此基础上培育公益性劳务输出机构,这种激励机制重点需放在对企业价值引导和荣誉制度设计上。

(二)政府对农村劳动力的激励相容机制

农村劳动力到劳务公司或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购买劳务服务的利益目标是能够最大限度地获得就业信息、劳动技能培训、提高薪资待遇等效能。依据激励相容理论,基于前文“政府—农村劳动力”之间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求解出混合纳什均衡,分析政府的激励措施对农村劳动力的利益和策略选择的影响。农村劳动力是否配合政府进行组织化劳务输出可能存在的情况是:如果政府选择对劳务输出进行组织化,政府对农村劳动力的行为选择具有制约或促进作用。要使得纳什均衡解处于(组织,配合),则需要W0+W1-C5-R1>W0-W1-C6-R2,因为+W1>-W1,因此需要满足C5+R1<C6+R2。政府为了实现农村劳务输出的组织化,保障外出务工人员的高素质输出,实现C5+R1<C6+R2,需要构建以下激励相容机制。

第一,在就业信息提供方面:一是通过利用大数据平台共享用人单位岗位需求信息、劳动者个人基本信息,实现企业与员工之间的信息对称、资源共享;二是根据农村劳动力个人特点与技能情况,及时更新和推送企业优质岗位,实现人力资源与岗位信息精准匹配;三是各地方政府可通过建立驻外劳务协作站(点),搭建员工余缺调剂、信息共享平台,精准掌握农村劳动力到岗就业信息并灵活做出调整。第二,在就业技能培训方面:一是政府需要加大政府机构专业队伍建设或激励合作企业提升服务水平以精简培训时间、提高技能证书“含金量”,降低农村劳动力参与组织化劳务输出的时间成本;二是对技能要求较高的专业技术职业培训,以选择性激励方式给予农村劳动力免费培训机会,降低其参与组织化劳务输出的经济成本;三是政府需要提高就业资格证书在本地区以外的公信力和认可度,扩大其参加培训后的就业面,进一步引导农村劳动力关注未来发展与长期利益。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乡村振兴战略下,高素质农村劳动力队伍的培育与发展是推进实现乡村人才振兴的关键一环。政府作为农村劳动力输出的倡导者和组织者,需要构建平衡多方利益博弈者的激励相容机制,运用激励型政策与规制型工具对劳务公司、农村劳动力的策略选择进行引导,在个体内部形成利益均衡,能够帮助农村劳动力高质量就业和提升劳务公司服务水平,使个体利益行为与社会总体的经济发展最大化利益目标相一致。仍需注意的是,劳务输出过程复杂、环节繁多,博弈主体之间很难存在理想的完全信息对称。但由于研究所限,文章运用的是完全信息下的静态博弈方法来对农村劳动力组织化劳务输出过程分析,不能完全反映多种主体之间的动态博弈行为的演化过程。因此,在该主题的未来研究中,需要寻找动态博弈中不同主体之间的演化稳定策略,以便更真实地反映农村劳动力组织化劳务输出过程中的各主体行为选择。

猜你喜欢
劳务输出组织化服务水平
遂宁市:提升社保服务水平 夯实保障民生基础
亚临界芝麻蛋白粉挤压组织化工艺研究
加强图书馆管理 提高服务水平
劳务输出 职业农民 有序分流劳力 促进乡村振兴
添加剂对高水分挤压组织化复合蛋白理化性质的影响
山西临猗:开展订单式培训 打造劳务输出品牌
提升粮食流通社会化服务水平的举措构思
挤压工艺参数对高水分组织化小麦蛋白产品特性的影响
Vipersat升级版
——HeightsTM用高效率和智能化提升服务水平
劳务输出导向:民族地区职教扶贫模式的理性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