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地方分社改革创新和转型发展的探路者

2024-01-12 05:53田宜龙
新闻爱好者 2023年12期

【摘要】一个省委机关报的地方分支机构应该是个什么样子,尤其是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中需要是个什么样子,河南日报社洛阳分社的回答是:坚持新闻立社,主动作为、积极探索,加快融媒转型,做强平台、聚合资源,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通过分析洛阳分社的实战做法和实践经验,为省级党媒的地方分支机构建设提供有益探索。

【关键词】分社建设;新闻立社;融媒实战;平台思维

地方分社作为省级党报的派驻机构,是密切联系地方党委政府和群众的桥梁纽带,是服务地方、深耕市县的突击队,是做好新闻宣传、拓展事业的重要平台和载体。

近年来,省级党报地方分社建设既有自身转型发展的压力,也有新媒体“移动化、视频化、娱乐化”的冲击,互联网商业平台不断跑马圈地,以及央媒“一竿子插到底”的深耕竞争。同时,传播媒介多样化,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对省级传播平台的外宣需求减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方分社建设。过去那种“一个人、一支笔,搞定一座城”的“躺赢”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2019年12月,河南日报社洛阳分社由记者站转社揭牌,正式拉开了地方分社建设序幕。河南日报社党委、編委会提出“洛阳分社要打样、做示范”的明确要求。四年来,洛阳分社坚持新闻立社,做强融媒传播,做大分社平台,加快转型发展,在省级党报地方分社建设上进行了改革转型、探索突围。

一、坚持新闻立社,提升核心竞争力

党媒作为主流媒体,其内容主要以原创为主,是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一直以来都是网络信息的重要来源,而且是网上权威信息的主要来源,具有很强的权威性。

面对纷繁复杂、众声喧哗、真假难辨的舆论环境,作为党媒,要充分发挥主流媒体拥有的权威地位和优质资源优势,主力军全面挺进互联网主战场,坚决守住、守稳、守好主流舆论阵地,不断扩大主流媒体的现实影响力,让党的声音传播得更广、更远、更深入。

无论媒介形态如何变化,优质内容始终是新闻传播最核心、最基础的要素。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所作的重大主题报道,是党报的宣传优势所在,更是地方分社倚重的“压舱石”。

什么是“重大”?作为省委机关报,《河南日报》要对“国之大者”“省之要者”“民之盼者”了然于胸,这是我们各项工作的着眼点、着力点、着重点。[1]

新闻采编是地方分社的主责主业,是做好各项工作的牛鼻子。近年来,洛阳分社强化新闻立社,把新闻采、编、发作为分社工作的牛鼻子抓紧抓牢,聚焦国之大者、省之要者、民之盼者和报之重者、市之特者,主动担当作为,以高质量的新闻采、编、发不断提升分社核心竞争力。

分社社长要做业务上的行家里手,既能指挥全局,又能扛枪打仗。我们坚持做到,市里重要会议要力争参加,重大报道要参与谋划,重点稿子要到现场、要上手,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胸有大局、眼里有活。

洛阳作为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是一个自带流量的历史古都、文化名城,有着红色基因的工业科技城。洛阳分社立足洛阳实际和特色,提出“大时政、大民生、大文化、大企业”的报道思路,着力打造“时政综合、文化旅游、工业科技、民生视频”四大记者品牌,让记者有主攻方向、一专多能,更好深耕。

坚持“上接天线、下接地气”,“吃透两头”策划报道。洛阳分社实行“每周一课”学习机制,关注中央、学习省委、研读市委,主动策划、精心采写,洛阳分社每年在《河南日报》重要版面、新媒体平台刊发推送的重大报道位居河南日报各分社前列。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并提出了“建强副中心、形成增长极”的重要要求。2022年7月,洛阳分社结合省委要求和洛阳市委“三项重点工作”,精心策划了洛阳“建强副中心、形成增长极”见闻系列报道《向“风”而行产业兴》《城市提质焕活力》《乡村振兴新画卷》,全部在头版位置刊发,并通过新媒体平台广泛传播,得到地方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

隋唐洛阳城,曾经是世界最繁华的国际化大都市。其中,洛阳城的中轴线建筑群是举世闻名的建筑珍品。“十四五”期间,我省将全力推进隋唐洛阳城历史中轴线复原展示。为落实省委主要领导调研洛阳的讲话精神,今年“五一”期间,洛阳分社以“聚焦千年古都洛阳探访洛阳中轴线”为题,在《河南日报》头版重要位置,图文并茂、融媒传播,全媒体持续推出《定鼎门 中华文明的现代注脚》《天街 古老文明焕发青春活力》《天津晓月 期待美景重现》《应天门 “隋唐第一门”融贯古今》《天枢 丝路友谊之花的见证》《明堂天堂沉浸式“穿越”大唐盛世》《天阙 见证一脉相承的华夏文明》等系列报道。顶端新闻、河南日报客户端同步刊发,并汇集成专题,仅两个客户端的阅读量就达20多万,同时设置微博话题、剪辑短视频传播,成为假期宣传洛阳古都历史文化的一大亮点。

除了做深做透重大主题报道外,洛阳分社还聚焦“市之特者”,抓地方特色写精品。如反映二里头文化重大进展的《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开馆》、洛阳牡丹基因破解的《洛阳牡丹甲天下 花形花色任由人》、“东方红”无人拖拉机的《“汗滴禾下土”有望成历史》、洛阳中小学校长职级改革的《37名校长摘掉“官帽子”变身“教育人”》等新闻报道,以及栾川县域经济发展的智库作品《生态作画 钼都蝶变——来自栾川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调查》、理论探讨“云赏洛阳牡丹直播”的《抢抓直播风口 壮大主流舆论》新闻论文等,分别获得河南新闻奖一、二等奖。

二、坚持直播实战,提升融媒传播力

移动互联网、新技术新业态的快速发展,对纸媒等传统媒体而言既是严峻挑战,也是变革机遇。

党媒长期以来形成的根深蒂固的思维定式和工作方式,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表现出采编发慢半拍、宣传腔、只重视内容忽视传播运营、产品结构单一、创新乏力特别是缺乏用户意识等痼疾。[2]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洛阳分社把握“移动端、视频化、交互性”的互联网传播规律,以实战来提升融媒能力,借助新技术和第三方平台实现“破圈”传播,提升优质内容的表现力、到达率、美誉度。

2022年4月,洛阳牡丹盛开,但当时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为了满足游客欣赏牡丹的需求,洛阳分社策划了“云赏洛阳牡丹全媒体直播”活动。最初设计报道方案时,为了便于发稿、多挣工分,就列进去了一些想要见报的稿子题目,报社主要领导提醒:要摒弃纸媒思维,重视移动端传播。分社及时调整思路,八场共10个小时直播,从移动端、视频化主导,到“直播+视频”传播;从主持人+专家学者访谈,到“线上+线下”互动,全媒体、多平台、多方位展示了“洛阳牡丹甲天下”及河洛文化的特色文化品牌。对此,洛阳市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活动是成功的,要认真总结经验,更好地把握互联网传播规律。

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洛阳拥有1500多年建都史。沿洛河一线从东到西排列着偃师商城、二里头、汉魏故城、隋唐洛阳城和东周王城“五大都城遗址”,如此密集的都城分布举世罕见,被称为“五都荟洛”。今年4月洛阳牡丹文化节期间,又适逢世界古都论坛举行,洛阳分社聚焦“一条洛河贯通五大都城”这一世界奇观,集中最优质资源组成最专业直播团队,多次现场踩点、视频推演,反复打磨、细化方案,在全省率先开展了“行走河南 读懂中国之‘五都荟洛探寻全媒体直播”活动。河南日报记者与专家学者、网红讲解员一起,通过全媒体直播镜头,共同探寻五大王朝“密码”、古都沧桑巨变。

同时,《河南日报》《大河报》等微博大V主持的话题及子话题“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洛阳一条河流贯穿五大都城”“当最美人间四月天邂逅国色牡丹”“洛阳是全球客家人的祖源地”“宇文愷同时设计了古都洛阳和西安城”等,话题阅读量超过1000万人次。为举办第四届世界古都论坛,建设“五大都城遗址博物馆群”等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这两次大型直播,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技术支撑强,除了河南日报社所属新媒体平台积极参与,央媒、洛阳报业、洛阳广电及县区融媒等也主动响应、同步直播,实现中央、省、市、县四级联动共20多家新媒体平台直播。直播总收看量达到50万人次。

实战是最好的课堂。从一些具有较强传播力的产品来看,包括剪辑、叙事等,无不是遵循、契合互联网传播规律。所以,一定要下水多尝试。推进媒体融合,需要实操手而非纵横家。我们要在具体新闻实践中转变、锤炼我们的媒体融合意识,要在事上练,才能见真章。[3]

这两次直播实战,分社把主题创意与形式创新结合起来,通过技术赋能提升优质内容的表现力、到达率、美誉度,实现宣传效果最大化和最优化。实战收获的不仅是越来越好看的数据,更重要的是让互联网传播理念更加深入人心,锻炼了年轻队伍,使之提笔能写、对镜能讲、举机能拍、伏案能策,收获了成长和进步。目前,洛阳分社基本实现了“报道视频化、直播常态化”,塑造了全媒体报道品牌。

三、树立平台思维,做大做强影响力

地方分社作为省级党媒的派驻机构,最大的优势在于有总部的新闻资源、技术资源、平台资源、管理资源为依托。但也存在传播平台少、采编人手缺、技术设备落后等现实问题。洛阳分社以“分社建设年”为抓手,树立平台思维,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强化队伍建设和技术支撑,致力于打造一个优质信息聚合分发、融媒党建于一体的平台型分社。

着眼于打基础、利长远,2021年,洛阳分社积极争取报社和地方支持,购置了一流的无人机、摄影摄像设备等,在河南省级媒体驻地机构中率先建起了技术先进、功能相对齐备的全媒体中心,让分社打大仗、打硬仗有了先进武器和操作平台。

2022年,通过内引外联,对分社进行了一体化完善提升,建成“出彩报业”融媒党建文化长廊,从一张报到一张网,从新媒体矩阵到智媒端,让洛阳各界更多地了解报社的红色基因、全媒体传播、新技术新业态。

分社全媒体中心和融媒党建文化长廊建成后,先后接待了20多批次报社和洛阳市、县相关单位以及四川日报、广西日报等同行的参观考察,成为在洛阳展示河南报业形象、擦亮分社品牌的窗口,成为相关单位与分社党支部联合开展党建活动的阵地。

制度建设是分社建设的重要保障。分社制定了河南日报客户端、顶端新闻客户端发稿“三审三校”制度,严格把牢政治关、政策关,严防出现低级红、高级黑。出台《融媒考核“洛八条”》,大幅提高融媒作品奖励比例,鼓励记者当网红、融媒作品出圈出彩。

对舆论引导来说,全媒体传播体系的建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力,更好地掌握舆论主动权,传播社会主流价值观,净化网络空间环境。[4]

洛阳分社研究制定《深化与县级融媒共融共建共享方案》,加强与县区融媒深度融合、联动传播,探索构建省市县一体化全媒体传播体系,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

一个单位的发展,能凝聚人心、形成合力的是壮丽的事业。洛阳分社以党建为纽带,以分社为平台,加强对报社驻洛系列媒体统筹管理、融合协作,形成了百花齐放、竞相出彩的景象。大河报洛阳中心策划发起的“万名青年随手拍洛阳”,分社主办、社长站台、全媒推送,话题阅读量过亿。分社策划的“诗画洛阳全国中小学生短视频大赛”,顶端客户端新闻制作专题及投票,举行隆重颁奖典礼,全媒体直播、推送,进一步扩大活动影响。分社握指成拳,一次次活动,打了一个个漂亮的团体战。

按照河南日报社“分社建设年”活动方案,洛阳分社落实“采编经营两分开”要求,今年实行全面转型,具体为“三化三全”,即新闻故事化、传播视频化、直播常态化,经营工作的全案策划、全员营销、全媒体推介。

洛阳分社以分社全媒体中心为依托,拓展摄影摄像服务,与一些县区、单位进行全案融媒合作。与洛阳工信局联合开展了“惠企纾困〓政策同行”洛阳万人助万企政策宣讲直播活动。与偃师区、大河全媒体合作,共同开发“走近最早的中国”二里头文创产品和数字藏品,让报纸版面变成文创产品,产品先后亮相深圳文博会、全省文旅文创发展大会,并成为洛阳偃师区对外交往的伴手礼,产生了较好的报社文创品牌效应。

正如河南日报社社长、党委书记刘雅鸣2023年4月在洛阳分社调研时指出的:一个省委机关报的地方分支机构应该是个什么样子,尤其是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中需要是个什么样子,洛阳分社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为分社建设打了样、作了示范。她要求洛阳分社要当好改革创新和转型发展的探路者。

2023年7月,在洛阳召开的河南日报社分社社长工作会议暨分社建设改革研讨会后,河南日报社出台了《地方分社建设若干意见》等综合改革系列方案,不仅解决了多年困扰和制约分社发展的关键问题,还从组织架构上、考核激励上、人员管理上、资源整合上进行了全面的厘清与界定,对地方分社赋权赋能赋责,最大限度地释放生产力,把地方分社建设成一线战斗堡垒。

日拱一卒无有尽,功不唐捐终入海!分社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转型之路上有阳光、鲜花,也有阴霾与荆棘。洛阳分社将认真落实河南日报社党委、编委会决策部署,以闯关夺隘披荆斩棘的勇气,挑重担啃硬骨头的担当,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干劲,全面提升新闻传播这一核心竞争力,当好改革创新和转型发展的探路者,加快各种新媒体平台、阵地和渠道有机整合、高度聚合、深度融合,让大流量澎湃正能量,让好声音成为最强音。

参考文献:

[1]刘雅鸣.周计划会上:一位党报总编辑的断想片语[J].新闻爱好者,2022(6).

[2]刘雅鸣.周计划会上:一位党报总编辑的断想片语[J].新闻爱好者,2022(6).

[3]刘雅鸣.周计划会上:一位党报总编辑的断想片语[J].新闻爱好者,2022(6).

[4]叶俊.重塑舆论中心:媒体融合在舆论引导中的运用与创新[J].新闻爱好者,2022(6).

作者简介:田宜龙,河南日报社洛阳分社社长(洛阳 471000)。

编校:郑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