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新时代工匠故事的创新路径与价值建构

2024-01-12 05:53董天策刘畅赵葳
新闻爱好者 2023年12期
关键词:创新路径

董天策 刘畅 赵葳

【摘要】讲好新时代工匠故事,是媒体融合时代主流媒体弘扬时代精神、塑造工匠形象的关键所在。成都市广播电视台与成都市总工会以“大型季播综艺+系列工匠短视频”的方式,打造大型技能挑战融媒体节目《天府工匠》。该节目创新故事内容,突破既有形式,打造传播矩阵,内蕴助推人才强国的传播价值建构,是融媒体节目讲好新时代工匠故事的创新典范。

【关键词】《天府工匠》;融媒体节目;新时代工匠故事;创新路径;价值建构

劳动创造幸福,实干成就伟业。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1]。作为弘扬工匠精神、加强人才交流、引导人才爱党报国的重要阵地,主流媒体如何讲好新时代工匠故事,成为当前融媒体节目创作的时代课题。2022年12月,成都市广播电视台与成都市总工会联合打造大型技能挑战融媒体节目《天府工匠》,以“大型季播综艺节目+系列工匠短视频”的方式成功“出圈”。该节目立足新时代历史方位,注重观众体验、深挖工匠故事、坚守创作初心,在节目内容、节目形式和传播方式等方面突破创新,内蕴人才强国的价值建构,是融媒体节目讲好新时代工匠故事的创新典范。

一、明确节目立意,创新故事内容

(一)立足地域特色,讲本土工匠故事

成都以制造业为立城之本,加快推进工匠技能人才高地建设。基于丰富的本土工业与工匠资源,《天府工匠》节目立足成都、联动全省,利用其得天独厚的“地利”优势,先后走进双流航空产业、天府新区科技创新产业、德阳重型装备制造产业等地方特色产业,聚焦典型城市工业场景及产业地标,不仅呼应了我国工业实力逐渐壮大的现实,而且凸显了四川省产业创新所取得的骄人成绩,让观众在感受工匠精神的同时领略当地现代工业的神奇与技术之美,从而提升对城市工业发展的认同感、对本土工匠的敬畏感。

(二)坚守人文情怀,讲真实工匠故事

《天府工匠》摒弃工匠节目惯常的宏大叙事,以工匠真实的工作与生活为创作素材,通过“演播厅内采访交流■演播厅外挑战互动”的方式讲述工匠故事,塑造了生动立体的新时代工匠形象,激发人们在观看过程中的情感共鸣。节目中,年仅29岁的飞机大修电气技术员王宇奇,深受从事飞机维修行业的父亲的影响,从小便对修飞机产生浓厚兴趣。在节目的挑战过程中,节目组摒弃复杂炫技的镜头,直接对准王宇奇的专业项目挑战——规定时间内在100根乱麻似的电线里找到3个断点并完成修复,最大限度保证了内容的画面感和真实性,也将精细化维修等保障飞行安全的理念传递给观众。以王宇奇的故事为缩影,《天府工匠》精准把握时代脉动,将工匠个人故事与中国时代故事相结合,以日常工作和人文情怀为脉络反映工匠精神,生动具体地刻画了新时代工匠精益求精、攻坚克难的精神风貌。

(三)聚焦后浪时代,讲年轻工匠故事

《天府工匠》打破人们对于工匠年高德劭形象的刻板印象,邀请一批80后、90后的年轻工匠参与挑战,凸显出新时代越来越多年轻人正成为“中国制造”的中坚力量。年仅29岁的王宇奇已成长为公司最年轻的飞机大修电气技术员,在技术团队中挑起大梁;33岁的高精密模具制造工艺工程师吴锐仅用两年时间就成为部门的技术骨干,并开始培养公司学员,与学员一同破解技术难题;37岁的挖掘机手晏启红转战大江南北,参加了四川雅康高速、河北太行山高速、四川营达高速、湖南怀芷高速等十余项国省重点工程建设,2019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荣誉……数位年轻工匠以其精湛的技艺、创新的思维、求实的态度及蓬勃的面貌,构成了《天府工匠》第一季节目“年轻”的精神气韵。节目通过讲述新时代工匠“后浪”的故事,一方面吸引更多高素质青年技能人才入蜀从事新型制造业工作;另一方面激励更多年轻人投身职业教育,成为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促进中國实现从制造业大国到制造业强国的转变。

二、强化节目策划,创新故事形式

(一)“挑战+综艺”的新形态,演绎重大主题

作为当前我国电视生态中最活跃、也最具创新意识的节目类型[2],各类题材、各种形式的综艺节目层出不穷。其中,挑战类综艺节目以其趣味性及观赏性,既满足了观众的“猎奇”心理与娱乐需求,又助力参赛选手实现“明星梦”。为了让“工业与匠人”这个“高冷”的题材更好看、更可亲,《天府工匠》节目组将时代使命“讲好新时代工匠故事”与“竞技挑战类综艺”这种观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相结合,寓教于乐地展现大国工匠的超级技艺。与既往挑战类综艺不同,《天府工匠》不再以“比拼”的方式“造星”,挑战内容也不再是运动比赛或是智力考题,而是将工业场景中的“硬核”技术转化为极富趣味性与可视化的展示项目,展现工匠们不断超越自我、挑战极限的可贵精神,让观众在趣味性的挑战类综艺节目中感受大国工匠的精湛技能,体验工匠日常作业的真实场景。

(二)“悬念+冲突”的新情境,增添节目趣味

作为融媒体节目吸引观众的表现技法之一,悬念与冲突在打造节目看点、增添节目趣味方面举足轻重。不同于传统的挑战类综艺节目偏向简单的技能展示,《天府工匠》打破平淡叙事的藩篱,将悬念与冲突贯穿于节目制作与传播的始末。节目播出前,分阶段投放了大量精品短视频,通过正片镜头节选及同期声制造悬念,为吸引观众关注这档综艺节目营造氛围。节目伊始,工匠在并不知晓自己挑战项目的情况下来到现场,和观众一起等待主持人揭晓挑战规则。挑战开始后,主持人与工匠之间的互动问答、关键帧的定格转场镜头等,都为工匠能否挑战成功设置了悬念。随着挑战进入关键时刻,倒计时的紧迫与未完成的任务形成冲突,如工匠梁景波在进行肉眼建模配钥匙时,沉着冷静的他与面对即将爆炸的气球无比紧张的密室嘉宾形成鲜明对比,同时气球究竟是否会爆炸、工匠能否挑战成功也成为全场最大悬念。冲突积累转化为悬念,悬念又通过冲突表现,“悬念+冲突”的戏剧化情境设置,既增添了节目趣味性,又使观众在紧张与期待中获得沉浸式观看体验。

(三)“內场+外景”的新场景,营造对话空间

相较传统技能挑战类节目多为单一的实景技能展示,《天府工匠》实现工匠题材节目的场景创新,通过内外场景切换打造崭新视觉体验。节目在生产车间等一线场地设置实景外场,以轰鸣的机器或不断前进的流水线为展示背景,将工匠的硬核技术转化为趣味性、可视化的技能挑战,实现生产场景的舞台化与技能展示的艺术化。同时,节目设置大型综艺演播室内景,邀请各行业嘉宾做客《天府工匠》,打造“内场+外景”的对话空间。在双场景互动交流下,节目增强观众代入感,激发人们内心的情感共鸣,实现工匠精神的真正触达。

(四)“正片+番外”的新玩法,升级观众体验

作为电视节目衍生作品的一种,番外文本大多是故事主干外的分枝故事。[3]《天府工匠》在正片基础上,增加系列短片《天府工匠之超级学徒》《天府新匠人》作为补充,前者采用主持人向老工匠拜师学艺的方式,让普通人深度体验各行各业的苦辣酸甜;后者通过情景剧演绎的方式,展现新时代天府工匠的风采。借此,观众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工匠的高超技艺,加深观众对整档节目及工匠精神的认识与理解,同时也在观众对正片意犹未尽的心理基础上升级观众体验,满足观众对于剧情的自我想象和情感需求,双管齐下讲好新时代工匠故事。同时,《天府工匠》创新节目玩法,打造线上线下多重空间。在线下,成都台举办“天府工匠等你来战”海选活动,吸引超两万名各行各业的工人参与,形成“比拼技能”的热潮,实现节目从屏幕到生活的“出圈”,打破观众圈层,提升节目吸引力及影响力。

三、拓宽融合路径,创新传播方式

(一)多屏互动,扩宽观众圈层

媒介融合态势下,多屏互动是电视节目融合发展的创新路径之一。《天府工匠》采用多屏互动技术,以“电视季播综艺节目+系列工匠短视频”的大小屏融合方式,推动节目的多渠道立体传播。在内容方面,《天府工匠》依托大屏端的主流媒体平台优势,根据工业板块及工业区分布,设置不同主题极富趣味性的挑战环节;在小屏端打造系列工匠短视频,讲述工匠从学习技术到深入一线的平凡故事,结合高频、高强度宣发为后续内容传播蓄势。大屏宏观呈现与小屏温情叙事,共同展现工匠的高超技艺与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在分工方面,《天府工匠》利用大小屏打造全流程互动体系。在《天府工匠》汽车制造产业一集播出前,四位能工巧匠作为“天府车神”现身预热短视频,对即将开始挑战的项目进行介绍;节目播出时,四位天府车神再度碰面,挑战自己的技能极限;节目播出后,其奋斗故事的剪辑又以短视频的方式播出,实现多屏、多端、多轮传播的互动。同时,《天府工匠》借助社交媒体平台实现与观众的互动。节目组在抖音、微博等平台定制话题,并结合时下流行的网络热点、网络语言进行宣传。通过大小屏的互通融合,《天府工匠》实现传播范围的大幅拓展,不仅提升了节目影响力,还在互动中实现观众的情感共鸣。

(二)先网后台,建立传播矩阵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变革与移动终端的普及,我国媒介传播环境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原先的社会传播格局被打破,新的传播现象和传播业态层出不穷,电视节目的传播不再局限于电视媒介,而是积极拥抱新媒体,进行融合传播。《天府工匠》设立网络宣传部门,从组织架构上加强网络宣传意识,一方面发挥自身传统媒体资源优势,另一方面积极创新表达形式。在节目正片未播出时,节目制作方打造全网传播矩阵,在视频网站、APP、短视频平台、社交平台上进行台网联动的规模化宣传,通过今日头条、抖音、微博等各大平台的推动,打造预热短视频、节目精彩集锦、人物故事短片,实现了节目曝光量与话题度质的突破。其后,《天府工匠》在CDTV2首播,成都广播电视台全媒体矩阵联动播出,并在抖音、微信视频号、爱奇艺、看度四大网络平台同步上线,实现节目的台网联动。

四、内蕴价值建构,助推人才强国

(一)塑造新时代工匠群像

《天府工匠》第一季以41位工匠为新时代工匠群像的集体缩影[4],集中体现了中国制造的高超水平及追求卓越的大国气魄,刻画出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大国工匠形象。节目通过瞄准工业生产场景、关注工匠日常工作,一方面将综艺挑战和系列短视频相结合,涉及航空产业、科技创新产业、重型装备制造产业等20余个制造业领域,几乎实现了中国新兴产业的全覆盖;另一方面运用个体肖像和集体群像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在讲述典型个体事迹及描摹工匠爱岗敬业、追求完美、心无旁骛、勇攀高峰的个体形象的同时,辐射整个工匠团队作业常态和集体形象,从而形成观众对新时代工匠群像及中国制造形象的整体认知。

(二)培育新时代工匠队伍

《天府工匠》中所呈现的工匠群像,特别是投身梦想的青年工匠为新时代技能人才队伍注入新的活力,他们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青年人树立榜样,感染并号召更多青年积极投身中国制造事业,为培育新时代工匠队伍提供精神引领。例如,节目在搭建技能展示平台的基础上,通过打造《天府工匠之超级学徒》系列,邀请主持人跟随天府工匠学习技能。此外,《天府工匠》的“出圈”营造出年轻人学习技能、争当专业人才的舆论氛围,有利于引领青年就业取向,有助于我国培养更多新时代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

(三)礼赞新时代工匠精神

作为讲好新时代工匠故事、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重要载体,《天府工匠》不仅促成新时代工匠群像的社会认知,打造出新时代工匠的培育渠道,还通过礼赞敬业、精湛、专注、创新的新时代工匠精神,形成崇尚劳动、敢于创新的社会风尚,助推人才强国战略的全面实施。《天府工匠》以“大型季播综艺+系列工匠短视频”这一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在项目挑战、嘉宾总结、观众互动中将新时代工匠精神呈现于众。譬如,在钳工肖雨豪挑战“生鸡蛋上钻字”这一模仿其工作场景的任务过程中,观众能明显感受到他平日工作中的严谨、专注与认真;在其挑战成功后,嘉宾进行点评,感慨“工匠精神就是孜孜以求不断追求极致的精神”,进一步加深了观众对于工匠精神的认知;节目播出后,社交媒体平台通过话题引导工匠教授生活中的趣味绝技,吸引观众互动体验,亲身感受成为工匠所需要的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等精神,从而激活隐藏在普通人身上的工匠基因。

总之,《天府工匠》所弘扬的新时代工匠精神,既是我国广大匠人群体执着坚守所从事职业的内在动力,又激励广大群众爱岗敬业、不断磨练,努力成为各行各业的“能工巧匠”,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续写新时代工匠故事新篇章。

[本文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大众传媒在文化建设中的功能和作用机制研究”(12JZD020)、横向课题“全媒体传播体系与社会治理研究”(项目编号:H20200185)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N].人民日报,2022-10-26(001).

[2]安珊珊,刘紫霖.科技类综艺节目的叙事创新与模式融合[J].中国电视,2020(10):62-67.

[3]张建敏.媒介技术驱动与粉丝文化表达变迁[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9(4):34-39.

[4]李军辉.《大国工匠》:话语空间与纪实高度[J].中国电视,2018(3):106-109.

作者简介:董天策,重庆大学数字媒体与传播研究院院长,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400044);刘畅、赵葳,重庆大学新闻学院硕士生(重庆 400044)。

编校:赵亮

猜你喜欢
创新路径
浅谈新形势下高校行政管理的创新路径
丽水网“问政直通车”:网络媒体问政平台的创新性发展路径
出版企业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创新路径选择
出版企业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创新路径选择
非遗视角下鲁中地区民间文学的生存现状与创新发展路径研究
基层医院工会工作的创新思考
“互联网+”时代经济新闻宣传工作的发展路径探析
极致新闻:回归受众本位的创新路径
以网络为载体的政府管理模式创新路径分析
新形势下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创新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