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万君心心专一艺 事事在一工

2024-01-14 01:54尹云风李万君
知识就是力量 2024年1期
关键词:电焊工复兴号焊枪

尹云风 李万君

李万君,吉林长春人,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首席操作师,当选2016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2018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从焊接绿皮火车饮用水水箱的普通焊工到高铁焊接专家,李万君用一双手和一把焊枪连起钢铁龙、焊出中国梦。

2017年1月14日,李万君当选2016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1968年,李万君出生在吉林长春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其父母都是勤劳、朴实的工人。春节前,父母常常将获得的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的荣誉证书、奖金和大红花带回家,这些成了他童年最难忘的记忆之一,也成了他职业道路的指路明灯。

李万君的父亲是长春客车厂的工人,在父亲的影响下,19岁的李万君在职高毕业后进入长春客车厂的水箱工段焊接车间,成了一名电焊工。但车间工作并不如他想象得那样有趣、有激情、有挑战,“一进入车间,火星子乱蹦、烟雾弥漫。夏天,焊枪的火焰有近2300摄氏度,烤得人上不来气。冬天在水池子里作业,脚上穿着水靴子,身上挂一层冰。”这便是李万君对当时工作状态的描述。

工作条件太过艰苦,和他一同参加工作的同事纷纷打起了退堂鼓,28个人很快便只剩下了3个。面对高温、严寒、烟雾,李万君也动摇过,但父亲对他说:“啥活儿都得有人干,啥活儿干精细了都会有出息。”听了父亲的话,李万君踏实了下来。

不论寒冬酷暑,李万君都没放下他的电焊枪。他勤思考、多练习,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从普通的钢板焊到仅有几毫米的焊条,仅听声音,就能判断出焊接的技法和质量。

2007年,中国铁路迎来第6次大提速,中车长客(原长春客车厂,现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试制生产时速250公里的高速列车。列车的车轮每4个分为一组,被转向架固定在一起,它是高速列车的核心技术。转向架承载着几十吨重的车体,在焊接质量上要求极高。李万君迎难而上,用一个多月的时间摸索出了“构架环口焊接七步操作法”,一气呵成,一枪焊住了周长600毫米的转向架环口,获得了关键技术的突破。

2015年,中車长客试制生产中国首列标准化动车组(后被正式命名为“复兴号”),其转向架的焊接难度又上了一个新高度。当时,中国正从高速列车的跟跑者逐步跨越成领跑者,已经没有可借鉴的国外技术了。李万君带领团队攻坚克难,反复论证、多次试验,尝试结合不同的焊接操作技法,又一次攻破了难关。他们给一辆辆列车装上“脚”,送它们“跑”向四面八方。

这个穿着厚重帆布工作服、扣着封闭焊帽的电焊工,带领团队完成技术创新成果150多项,其中31项获得国家级专利,制定了30多种转向架焊接规范和操作方法,参与中国几十种城铁列车和高速列车的转向架焊接工作。不仅如此,他还带领团队拿到了海外项目,为美国纽约地铁焊接的转向架,即使专家用超声波探伤仪和X射线技术探伤,也瞧不出一点缺陷。

“一把焊枪,一双妙手,他以柔情呵护复兴号的筋骨;千度烈焰,万次攻关,他用坚固为中国梦提速”。李万君亲眼见证了中国的高铁和城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在这背后,离不开他这双“大国工匠”的手,也离不开他为国奉献的初心。

(责任编辑 / 牛一名  美术编辑 / 周游)

猜你喜欢
电焊工复兴号焊枪
复兴号
基于Solidworks 的蓝莓采摘车焊枪夹持机构设计
电焊工安全培训策略研究
电焊工
我的“复兴号”
可调整焊枪姿态直线摆弧路径算法研究*
复兴号
“复兴号”提速
马龙县总工会:基层工会举办电焊工技能竞赛
基于改进型神经网络的焊接机器人焊枪控制算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