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时尚产业学院高职教师队伍建设研究策略

2024-01-14 00:54曾绮云夏瑾仟
西部皮革 2023年24期
关键词:教师队伍专业企业

曾绮云,夏瑾仟

(邵阳职业技术学院 艺术创意学院,湖南 邵阳 422004)

1 教师队伍现状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现有教师12人,其中中共党员8人;硕士及以上学位6人;副教授5名,讲师5名,企业指导老师2名;35~50岁教师9名,35岁以下教师3名。团队专业结构、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合理,涵盖专业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1]。产业学院负责人兼服装专业专职教师,除承担教学任务外,主要依据非遗时尚产业学院特性进行教学团队的运营与管理、加强团队师德师风建设,优化调整团队结构,推进教师、教材、教法三项改革协同提升,强化技术技能创新服务,规划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项目有机结合,加大对社会人员的培训与认证。专任教师每人负责1~2门课程的模块化课程改革,建设精品课程资源、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2位企业导师主要负责企业文化行业资讯的宣讲,行业最新技术技能教学,指导本专业建设校企课程开发,指导实施现代学徒制试点、1+X证书试点等工作。目前从整体上看,教师队伍年龄相差不大,专业教师匮乏,专家型教师少的问题。从素质上看,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不能完全达到企业对员工培训的要求,部分教师还存在陈旧的教学能力,教学方法落后,应用现代教育手段不熟练,企业导师驻扎学校时间短,深入教学不彻底等现象。

2 教师队伍建设导向机制

教师是实施教育的主体,它与学习者共同构成了学校建设与发展的关键者。教师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要承担者,教师的任何一种教育行为都是在某种教育理念支配下实践的。因此,教师队伍建设具有其必须性和及时性。具有民族特色的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教师就是需要具有专业研究非遗文化与特色的传承人共同组成,在专业授课方面,更需要具有企业经验和企业工作任务的企业导师参与,将服饰行业的新技艺新方法新手段及时纳入课堂,让学生第一时间接触行业咨询,及时将学习成果转化为产品,这样在提高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校企双元育人,实现高质量人才培养奠定基础。教师队伍水平的提升是各类大学保持竞争与持续发展的根本,因此,教师发展问题,受到学院各层次领导的重视与关注,为促进教师发展,学校成立了教师发展中心、教学督导组,颁布了《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教师三年规划及诊改措施》等一系列文件,帮助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发展中心考评成员有返聘回来的优秀企业技术骨干、有教务处领导、有各学院专任教师、还有新进教师,考评成员来自各个不同阶层、不同领域和不同的年龄阶段,从而保证了考评的公平性与多元化[2]。考评组不定期进行听课与评课、组织共同备课、教学研究、产学交流、发展咨询等,经过两年的建设与培养,团队成员教育教学能力有明显提高,对核心课程都进行模块化课程改革,广泛实施“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线上线下混合翻转的教学方法,利用网络学习平台,引导学习者以岗位员工身份独立学习、小组探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职业教师教学能力竞赛中获得省级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指导学生参加技能竞赛获得省级二等奖8项,三等奖12项,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获得全省银奖1项铜奖1项。立项了曾绮云技能大师工作室、楚怡文化传承基地、楚怡工坊、人文素养科普教育基地等10余个重点项目,形成名师(大师)领衔,骨干成员、青年教师主要参与的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梯队化培养与成长机制,助推专业升级与数字化改造,带动教师文化育人能力、技能育人、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稳步提升。

3 教师队伍建设培养机制

制订《师资队伍建设规划》。通过科学有效的手段,首先深入挖掘现有师资的内在潜力,调动每一位教师的积极性,其次进一步加强兼职教师队伍的管理,招聘有实践经验、过硬的专业急速、较强授课能力的企业导师来校任教,进一步充实、壮大我们的教师队伍。按照“校内基地生产化,校外基地教学化”的理念,围绕学生技能培养和对接企业岗位要求,建立了非遗时尚产业学院、校内生产实训室、制版裁剪实训室、南有乔木工作室、云芳夕拾工作室、云瑾文化工作室,同时可以提供30个工位,在校外与新宁崀馆局、双清文化馆、邵阳市宝庆防护企业、金麟制衣等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行业企业等签订了共同育人协议,每学年可以接受100余人顶岗实习。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提升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教师队伍素质。

3.1 “校内教师+非遗传承人”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相对于其他专业,更具有特殊性,我们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服饰和文化,有些少数民族的服饰是通过母亲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其中的文化内涵和技艺特点不是用单一的教学手段就能赋予给学生,但是这种靠家族传承,毕竟收益面积有限,也不利于推广,所以最好的解决方式就是传承人以“师傅带徒弟”的形式,将非遗传人请进学校,与广大学生面对面,让学生直接感受民族文化、体验民族特色、提升民族自豪感,进而提升爱国情怀。再结合专业教师的模块化教学,将专业核心课程重组为一个个教学模块,每一个教学模块对应一个真实的工作任务,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促进民族文化与课程内容的融通与传递,促进学习成果转化,提升教学质量。目前,我校已经签约国家级非遗传承人2位,如图1所示,市级非遗传承人5位,但还远不能满足日常教学需要,因此,高职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教师队伍需要更多的非遗传承人的加入,构建“校内教师+非遗传承人”模式,直接传递民族文化,共育具有民族特色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图1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奉雪妹、张宗凡引领队伍

此外,组织团队成员到沿海地区学习取经,开展专业教学能力、课程开发技术、信息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标准、职业技能标准制订,更新教学理念,完成“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教师怎么教”向“学生怎么学”转变,“教会了学生什么”向“学生学会了什么”转变,将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变为学生的“悟道授业释惑”[3]。

3.2 “校内教师+企业导师”

校企合作,共同育人机制,是指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是当下职业教育的趋势,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让课堂教学和实践操作有机结合,全方位提高学生适应岗位能力。由于校方教师存在企业经验不足、人才层次偏低和职业能力偏弱的缺陷,因此,必须加强企业介入,加强产学结合,创新融合机制,导师从学生入校开始直至毕业,深入课堂、深入教学,建立导师班,导师制度,帮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实习计划,监督其实施过程,考评其实施成效,指导其改进修正,帮助学生取得学业上的进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让学生承担实际工作任务,提高职业能力,如图2所示。这种导师制可以有效弥补课堂教学环节中的不足,并且通过深度开展校企合作,减少了实训设备的投入,可以有更多的资金用于提高企业主动融入的积极性和教师队伍培养上[4]。

图2 师生参与各类展览等真实任务

4 教师队伍建设鼓励机制

完善教师队伍建设激励机制,稳定教师队伍。建立健全多方位多层次的教师表彰制度,引用增值评价,及时对教育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取得突出成果或有突出进步的老师进行表彰,在绩效工资、评优评先、职称评定中享受一定程度的倾斜。鼓励教师下企业,凡下企业的教师并取得结业证书可以报销享受带薪,获得优秀学员可以享受奖金津贴。外出教学交流可以适当补助课时,鼓励教师向中小学开展课后服务、向社区层面开展技术培训,传授非遗文化和非遗技艺[5]。

5 教师队伍建设预期效果

实施青年教师3年为一周期的全员轮训,探索建立新教师为期1年的教育见习和累计企业实践锻炼每年不低于3个月的制度,让团队成员主动承担企业项目,与企业联合攻克解决技术难题,及时掌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最新发展技术,增强实践能力,将取得的实践经验紧密融入到教学过程中。

5.1 开展职业教育研究,推进教学团队建设

组织团队成员积极申报教科研项目,通过项目研究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关注职教领域最新信息和技术,提高团队成员教研科研能力,建设期内在中国知网发表高水平论文10篇以上,申请实用新型专利5项,立项省级课题5项以上,制作新型活页式教材5门,至少一门获省级十四五规划教材,实现国家级课题零的突破。

5.2 开展产教融合,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依托非遗时尚产业学院,联合区域内优势企业,如宝庆防护等企业,共同建立服饰研究中心、手工文创产品研发中心,组织团队成员面向邵阳市中小微制造类企业开展设计服务、制版服务,助力产业升级并降低企业产品开发费用。每年开展技术服务项目5项以上,到中小学开展课后服务不低于1 000小时每学期,到老年大学授课不低于100课时每学期,组织开展农民工培训不低于1 000人次每年,如图3所示。

图3 开展指尖上的非遗技艺之非遗剪纸手工培训

6 结语

自实施教学改革以来,建立了“职业基础模块+专业通用模块+岗位方向模块”的模块化课程结构,构建了适应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成长规律的“模块化、层次化”专业课程体系;核心课程都进行了模块化课程改革,依据制造业发展趋势动态调整课程内容,将课程教学内容重组成多个模块,每个模块对应一项典型的职业能力。立项湖南省楚怡文化传承基地,成立了非遗时尚产业学院,形成名师(大师)领衔,骨干成员、青年教师主要参与的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梯队化培养与成长机制,助推专业升级与数字化改造,带动教师育人能力、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稳步提升。为全面实现企业和学校双向育人奠定坚定的基础。

猜你喜欢
教师队伍专业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