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绘沪疆两地人民和美画卷
——杂技剧《天山雪》首演

2024-01-15 11:03李伯杨
杂技与魔术 2023年6期
关键词:舞台艺术雄鹰海派

文|李伯杨

图|上海杂技团提供

2023 年11 月5 日,历时3 年创排的杂技剧《天山雪》在上音歌剧院正式首演,这是海派杂技剧时隔4 年后再次亮相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

《天山雪》以杂技人的故事贯穿始终,以“逆风飞翔”的雄鹰精神作为几代人共同的精神引领,串联起70 年来新疆各族人民共同建设新疆、发展新疆的壮美历程,用杂技艺术语汇立体讲述各族人民携手奋进的故事。由于剧情时间跨度大,表现场面多且复杂,为了真实描绘沪疆两地的唯美画卷,主创团队9 度易稿,不断丰满剧目创作内涵,深化主旨立意,最终浓缩成一台包含12 场、时长100 多分钟的大型舞台艺术作品。

为了能更充分描绘70 年援疆的历史画卷、唯美表述两地人民的深情厚谊,体现杂技人奋勇拼搏、勇于攀登的雄鹰精神,主创团队从故事结构、人物设定、舞美、音乐、多媒体等方面进行了大幅度修改和调整。以多媒体为例,为了让观众能享受到沉浸式的视觉体验,主创团队不断改善多媒体设计方案,提高制作要求,从而让舞台画面拥有了电影的质感。虚幻引擎与数字演艺的创新使用,也为剧目增添了不少亮色:一只意象化的“雄鹰”始终贯穿全剧,让观众通过鹰的视角了解更加多元化的舞台艺术。

此次《天山雪》的序幕和尾声堪称修改的点睛之笔,聚焦于首尾呼应,主题贯穿,进一步体现了海派杂技剧在追求现代戏剧性和舞台统一度方向上的探索和尝试,通过一个个节目、一场场剧情的展开,将雄鹰精神贯穿始终,展现得淋漓尽致。当王雪峰回到新疆后,各族人民共同欢庆,载歌载舞,彰显着各民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让天山雪“雄鹰精神”与新时代紧密相连,实现剧目精神内核的再度升华。

在杂技节目的设置上,《天山雪》除了提高整体的节目技巧水平,更聚焦于将表演、舞蹈和人物设定充分融合,进一步体现戏剧与杂技的相辅相成。演员们需要在训练杂技技巧的同时打磨演技,增强人物的刻画能力,在修改的几十天中,演员们始终高强度、高负荷、高难度地完成着自我挑战。

修改提高后的《天山雪》剧情更加紧凑、脉络更加清晰、情感更加充沛,在充分展现杂技艺术的同时,又能让观众更快地进入故事情节。此外,节目难度的提高大幅提升了观众的“燃点”,无论是千佛洞神女展现的吊环顶技,还是修建中巴公路,在高空钢丝上艰难通过的表演,均堪称“全程高能”。

图1、2 为《天山雪》剧照

据介绍,《天山雪》是国家艺术基金、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中国文学艺术发展专项基金、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资助项目及上海文化润疆重点项目,其创作灵感来源于真实的事例。2010 年,上海市马戏学校受新疆文化厅和新疆艺术剧院杂技团委托,在上海各级政府部门和上级主管单位的关心指导下开设了新疆班,多年来,新疆班培养了50 余名来自新疆的杂技学员。就在《天山雪》首演前两周,剧中的《雄鹰——抖杠》节目在第19 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上荣获金狮荣誉奖,再一次证明了沪疆两地通过文化教育合作,为杂技事业培养了优秀人才,为沪疆携手、文化润疆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战上海》到《天山雪》,海派杂技工作者一直在努力探索杂技艺术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断突破自我、迎难而上,奉献艺术佳作,力求通过一部部优秀的综合舞台艺术作品,探索当代杂技发展之路。

猜你喜欢
舞台艺术雄鹰海派
融汇、重构、创新:论海派滑稽与海派艺术
严凤英舞台艺术整理研究及当代意义
清末民国戏曲票友舞台艺术摭论
海派剪纸
海派赏石概述
郐振明 (国画)《雄鹰》
康巴雄鹰
海派绘画中的金石重彩大写意
舞台艺术闪耀“文华”
电子音乐在舞台艺术中交互思维模式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