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BCT评价反伴单侧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颞下颌关节骨性结构及关节间隙改变

2024-01-15 05:58倪焜岳志鹏盐城市口腔医院影像科江苏盐城224005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3年22期
关键词:斜度患侧骨性

倪焜 岳志鹏 盐城市口腔医院影像科 (江苏 盐城 224005)

内容提要:目的:探讨基于锥形束CT(CBCT)评价反伴单侧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患者颞下颌关节骨性结构及关节间隙改变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112例反伴单侧TMD患者,均进行CBCT检查,按反牙位分为前后牙均反组(观察组,n=23)和非前后牙均反组(对照组,n=89)。对比患者健患侧、不同反牙位的下颌关节骨性指标、关节间隙差异,并分析骨性结构相关指标、关节间隙预测TMD的价值及TMD患者的骨性结构相关指标、关节间隙与反牙位的关系。结果:反伴单侧TMD患者的患侧前间隙及关节结节斜度均大于健侧,关节后间隙小于健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反患者患侧关节前间隙及关节结节斜度均对TMD有预测价值(P<0.05),其AUC分别为0.849、0.638。观察组的患侧关节前间隙、关节上间隙均大于对照组,健患侧的关节斜度均大于对照组,骨密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反伴单侧TMD患者患侧关节前间隙、关节上间隙、关节结节斜度均与反牙位呈正相关(P<0.05);骨密度与反牙位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反伴单侧TMD患者存在骨性结构改变,最明显的是关节前间隙增宽和关节结节斜度增高,且关节间隙及关节结节斜度改变与反牙位存在一定相关性,临床诊断与病情评估中应结合CBCT影像结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112例反伴单侧TMD患者。按反牙在口腔中的位置(以口角线为界)分为前后牙均反组(观察组,n=23)和非前后牙均反组(对照组,n=89),其中观察组23例,男8例,女15例;年龄18~43岁,平均(31.06±4.28)岁;主诉:疼痛20例;下颌运动受限12例;下颌运动时有杂音13例;病程3~11个月,平均(7.20±1.34)个月。对照组89例,男21例,女68例;年龄18~42岁,平均(29.83±4.06)岁;主诉:疼痛76例;下颌运动受限42例;下颌运动时有杂音56例;病程3~10个月,平均(7.59±1.13)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确诊为单侧TMD,且伴有反[6];②颌面部发育良好;③年龄≥18岁;④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存在明显颌面部骨畸形;②既往有颌面部外伤或手术史;③已接受过或正接受治疗者;④合并面部神经性疾病;⑤合并严重脏器功能障碍或其他器质性疾病;⑥合并重度牙周炎等炎症性疾病;⑦合并牙颌面严重磨损或牙冠断裂;⑧除第3磨牙外有牙体缺失;⑨合并如对刃 、锁 等其他错 类型;⑩合并精神类疾病。

1.2 方法

患者取坐位,采用头颅固定装置固定后,采用西诺德口腔影像系统(GALILEOS型)于牙尖交错位进行扫描(扫描参数为:管电压85kV,管电流5mA,加载时间2~6s,电流时间积调节范围10~42mAs,扫描时间18~38s,层厚0.3mm,3D模式)整个颅颌面部,获取矢、冠状位及轴位三断面的颌面部图像。采用Mimics 22.0软件进行踝突-关节窝重建,对双侧关节间隙、关节窝深度、关节结节斜度及骨密度进行测量。其中关节间隙测量方法为:取关节窝最高点作垂线,并在过关节前间隙最狭窄处作与垂线呈45˚的直线A,其交点为O点,经O点作直线与垂线呈45˚的直线B,直线A、B及垂线与踝突相交所得的长度即前、上、后间隙大小。关节窝深度测量方法为:经外耳道最低点与过关节结节最低点作直线,关节窝深度为关节窝最顶点到此直线的垂直距离。关节结节斜度:经过关节结节后斜面作切线,关节结节斜度为其与冠状水平线所构成的锐角。骨密度采用Mimics 22.0软件中的VV值评估。所有患者的影像资料及影像测量由同一位医师完成。

1.3 观察指标

①患者的颞下颌关节紊乱侧与健侧的骨性结构及关节间隙差异,包括关节前、上、后间隙,关节窝深度,关节结节斜度等指标;②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关节前、上、后间隙,关节窝深度,关节斜度及骨密度等指标差异;③可复性组与不可复性组的关节前、上、后间隙,关节窝深度,关节斜度及骨密度等指标差异。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反患者关节前间隙、关节后间隙、关节结节斜度预测TMD的价值分析采用ROC曲线分析;反伴单侧TMD患者患侧关节前间隙、关节上间隙、关节结节斜度及骨密度与反牙位的关系均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健患侧骨性结构指标及关节间隙比较

表1.健患侧骨性结构指标及关节间隙比较(±s)

表1.健患侧骨性结构指标及关节间隙比较(±s)

关节结节 斜度(˚)健侧 112 3.15±1.01 3.36±1.05 2.47±0.75 8.99±1.29 51.78±10.88患侧 112 4.58±1.23 3.17±1.03 2.26±0.73 8.84±1.11 47.34±15.69 t 9.509 1.367 2.123 0.933 2.461 P 0.000 0.173 0.035 0.352 0.015组别 n 关节前间隙(mm)关节上间隙(mm)关节后间隙(mm)关节窝深度(mm)

表2.反患者关节前间隙、关节后间隙、关节结节斜度预测TMD的价值分析

表2.反患者关节前间隙、关节后间隙、关节结节斜度预测TMD的价值分析

项目最佳诊断临界点AUC 95%CI敏感性(%)特异性(%)Z P约登指数关节前间隙(mm)3.708 0.849 0.795~0.893 80.36 75.00 14.0.17<0.001 0.554关节后间隙(mm)2.125 0.519 0.452~0.586 37.50 72.32 0.492>0.05 0.098关节结节斜度(˚)42.610 0.638 0.571-0.701 50.00 83.04 3.617<0.001 0.330

2.3 不同反牙位患者的骨性结构指标及关节间隙比较

观察组的患侧关节前间隙、关节上间隙和健患侧关节结节斜度均大于对照组,观察组的骨密度(3022.43±111.25)VV小于对照组(3073.21±100.31)V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不同反牙位患者的骨性结构指标及关节间隙比较(±s)

表3.不同反牙位患者的骨性结构指标及关节间隙比较(±s)

组别n关节前间隙(mm)关节上间隙(mm)关节后间隙(mm)关节窝深度(mm)关节结节斜度(˚)患侧健侧患侧健侧患侧健侧患侧健侧患侧健侧观察组23 6.85±0.78 2.96±0.93 5.63±1.33 3.01±0.96 2.13±0.67 2.34±0.69 8.95±0.31 8.82±0.35 59.12±12.63 55.63±5.88对照组89 4.86±1.05 3.17±0.91 3.85±1.02 2.89±0.87 2.05±0.64 2.44±0.81 9.21±1.41 8.73±1.04 50.16±8.55 49.62±6.31 t 8.492 0.982 6.987 0.509 0.914 0.543 0.876 0.408 4.029 4.127 P 0.000 0.328 0.000 0.612 0.362 0.588 0.383 0.684 0.000 0.000

2.4 反伴单侧TMD患者骨性结构相关指标及关节间隙与反牙位的相关性

3.讨论

TMD是由于关节盘结构错乱引起的颞下颌关节区疼痛、异响、下颌运动障碍等症状表现的一组疾病。

关节间隙是指踝髁与关节窝的间隙,常用以评估关节窝-关节盘-踝三者间的结构关系。本研究中反伴单侧TMD患者的患侧前间隙及关节结节斜度均大于健侧,关节后间隙小于健侧,且ROC曲线分析显示,反患者患侧关节前间隙及关节结节斜度均对TMD有预测价值,这表明TMD的发生发展必然伴随颞下颌关节结构改变,其中关节前间隙及关节结节斜度对TMD有较高的预测价值。TMD的发生与关节解剖结构存在相关性,而关节间隙的改变反映踝突结构发生位移。陶珂金等[6]研究表明关节间隙可用以辅助诊断关节盘移位。这进一步证实关节间隙的改变与颞下颌关节结构改变相关。但关节积液、踝突骨赘等也会导致关节前间隙增宽,因此在临床诊断与病情评估中需结合临床症状。关节结节斜度决定了盘踝复合体在关节窝中的运动路径和程度,其增高会导致盘踝复合体滑动增加,引发骨改建,改变骨性关系,随着病情进展发生踝突移位,造成TMD发生,导致关节前间隙增宽。

猜你喜欢
斜度患侧骨性
更 正
肩盂骨性Bankart损伤骨缺损测量研究进展
大斜度井偏心双管高压分注工艺技术
脑卒中康复操患者常做好
大庆油田大斜度定向井录井油气显示识别方法
中药治疗踝关节骨性关节炎
大斜度井中套管磨损机理研究
偏瘫病人良肢位摆放的秘密
克氏针张力牵引固定法治疗骨性锤状指
乳腺癌术后患者患侧上肢置入PICC导管的临床应用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