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higan Instruments,Inc.心肺复苏器进行心肺复苏的效果及并发症研究

2024-01-15 05:57史莹天津市环湖医院天津300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3年22期
关键词:心肺心脏实验组

史莹 天津市环湖医院 (天津 300000)

内容提要:目的:分析在实施心肺复苏的过程中Michigan Instruments,Inc.心肺复苏器的应用可以获得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本研究随机于医院接受心肺复苏的患者中选取56例开展实验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实现患者的分组,其中28例患者为实验组,所采用的抢救方法为Michigan Instruments,Inc.心肺复苏器,另外28例患者为对比组,所采用的抢救方法为徒手人工心肺复苏。结果:实验组患者抢救效果相对较好,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收缩压与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等指标更为理想,与对比组患者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实施心肺复苏的过程中想要获得更为理想的抢救效果对Michigan Instruments,Inc.心肺复苏器进行应用是非常重要的,在提高抢救效果的同时减少了并发症的出现,更好地改善了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

心脏呼吸骤停属于急诊科较为常见的一种情况,大多数患者的发病较急且病情变化非常快,如果不能及时、有效的实施治疗则可能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1]。对于心脏呼吸骤停的患者来说其最为主要的抢救方式就是心肺复苏,以往在这一操作中所运用的方法为徒手人工心肺复苏,操作效果受个人、外界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大,与医护人员的抢救经验、速度以及准确性有着直接的关系,往往无法满足实际临床抢救的需要。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在各项医疗操作之中对于仪器、设备的应用越来越多,在实施心肺复苏的过程中也是如此,心肺复苏器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2]。为了更好分析心肺复苏器在心肺复苏过程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本研究随机于医院接受心肺复苏的患者中选取56例开展实验研究,分析在实施心肺复苏的过程中Michigan Instruments,Inc.心肺复苏器的应用可以获得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现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研究随机在2018年1月~2021年12月于医院接受心肺复苏的患者中选取56例开展实验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进行分组,实验组与对比组各28例患者。实验组男性17例,女性11例,患者年龄22~74岁,平均(47.54±3.87)岁,其中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有6例,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有9例、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有10例,不明原因的患者有3例;对比组男性18例,女性10例,患者年龄21~72岁,平均(46.35±3.92)岁,其中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有6例,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有10例、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有10例,不明原因的患者有2例,对比分析实验组、对比组患者上述临床资料后可知其一致性较强,并不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可比性显著。

纳入标准:①患者入院前出现心跳呼吸骤停的情况;②急救120已经证实其需要实施心肺复苏操作;③均确定为超长心肺复苏患者。

排除标准:①临床资料不全的患者;②家属不同意参与本研究的患者;③中途退出本研究的患者。

1.2 方法

实验组患者借助Michigan Instruments,Inc.心肺复苏器实施心肺复苏抢救操作,具体的仪器型号为1007CCV型,在患者进入急诊后快速的为其安装好Michigan Instruments,Inc.心肺复苏器,具体的方法如下:在患者的胸背部置背板,并将Michigan Instruments,Inc.心肺复苏器的主机底板插入,使软贴紧紧贴附于患者胸骨柄中下段1/3的皮肤位置,将氧气接口与氧气插孔进行连接,并通过按压按钮做好具体按压深度的调整,具体按压深度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设置,氧气浓度为100%,呼吸频率为20次/min,并在心肺复苏5min之后给予浓度为5%的碳酸氢钠125mL。

对照组患者在实施心肺复苏的过程中所运用的方法为徒手人工心肺复苏,在患者进入到急诊之后需要参照相关标准实施胸外按压,控制按压的深度在4~6cm,并由两个医护人员轮流实施这一操作,每次的时间为5min,频率为100次/min,连续心肺复苏的时间为30min。同时,在实施心肺复苏的过程中也要借助呼吸机实施辅助呼吸治疗,设置呼吸频率为10~12次/min,氧浓度为100.0%。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本研究两组患者的观察、评价指标分别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抢救效果[3]:完成抢救工作之后患者恢复自主心律与呼吸,可以触及大动脉波动,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与指标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无相关生命危险指征判定为存活;患者恢复自主心律与呼吸,可以触及大动脉波动,在生命支持下可以存活的时间在24h以上判定为成功;患者可以恢复自主心律、呼吸,可以触及大动脉波动,在生命支持下可以存活时间在30min以上,但是未到24h判定为有效;在实施抢救工作后患者依然无法恢复自主心律与呼吸判定为无效;②并发症发生率:包括的并发症类型有骨折、气胸、胃胀气;③相关临床指标:收缩压、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相关数据资料的处理、分析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计数资料的表示方法为%,检验方法为χ2检验,计量资料的表示方法为±s,检验方法为t检验,P<0.05表示数据结果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抢救效果分析比较

与对比组患者相比,实验组患者的抢救效果更为理想,两组患者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抢救效果分析比较

2.2 并发症

实验组与对比组各有患者28例,气胸这一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0(0/28)、10.7%(3/28),两组患者存在显著差异(χ2=11.075;P=0.031);骨折这一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0(0/28)、7.1%(2/28),两组患者存在显著差异(χ2=15.514;P=0.043);胃胀气这一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3.6%(1/28)、14.3%(4/28),两组患者存在显著差异(χ2=12.695;P=0.042),相对于对比组患者来说实验组患者气胸、骨折、胃胀气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较低,P<0.05。

2.3 相关临床指标分析

实验组患者收缩压、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等指标水平与对比组患者均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相关临床指标分析比较

3.讨论

心肺复苏指的是在患者出现心跳呼吸骤停时所采取的一种紧急抢救措施,通过胸外按压的方式以形成暂时性的人工循环,目的就是帮助患者恢复自主心律与呼吸。在以往实施心肺复苏的过程中所运用的为徒手人工心肺复苏,在实施这一操作时可以到达心脏和脑部的血流是非常少的,一般仅有10%~20%的血流给到心脏,20%~30%的血流给到脑部,导致大多数心脏呼吸骤停患者的最后结局依然是死亡。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仪器、设备在临床上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为了更好为心脏呼吸骤停患者实施心肺复苏,心肺复苏器逐渐走进临床,其使用可以获得更为理想的心肺复苏效果,可以达到提高患者心脏、脑部血液灌注流量,避免心脏与脑部进入不可逆死亡状态的目的,有助于心脏、脑部等相关器官工作机能的逐步恢复,为后续治疗工作的开展争取了时间,奠定了基础[4]。与徒手人工心肺复苏相比心肺复苏器的应用可以改善抢救人员的疲劳状态,避免因为人为操作失误、心肺复苏水平不足等情况所导致的不良抢救事件的出现,可以通过快速且压力恒定的按压操作达到抢救的目的。目前,临床上可以应用于心肺复苏的器械品牌、种类越来越多,其基本工作原理可能相同,但是整体性能方面是存在一定差异的,也就是说科学、合理对心肺复苏器的品牌、型号等进行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Michigan Instruments,Inc.心肺复苏器属于临床较为先进的一种心肺复苏器类型,其适用于医院所有需要实施心肺复苏的科室与救护车,其具有两种模式的心肺复苏支持,一种为执行不间断的体外心脏按压,另一种为通气模式执行与呼吸同步的体外心脏按压,且两种模式可以通过控制面板上的开关进行转换[5]。Michigan Instruments,Inc.心肺复苏器是几分钟就可以安装好的机械自动心肺复苏器,可以完全实现气动、电缘,可以同时实现心肺复苏与患者监测、除颤,且可以测量出患者的后胸直径,并将其作为参考基础计算出合理的按压参考值。同时Michigan Instruments,Inc.心肺复苏器采用的为“气动高能量冲击”技术,实现了心肺复苏指南之中所强调的用力按压、快速按压以及使得胸廓快速回弹的高质量胸外按压,且胸外按压的过程中加速度可以达到5g,与人工徒手胸外按压的1.2g指标相比存在显著优势,有助于心脏排血量、冠状动脉灌注压的有效提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总体来说Michigan Instruments,Inc.心肺复苏器在实际临床应用的过程中具有以下独特性能:①可以实现快速且有力的按压,实现了按压之后胸廓的快速回弹;②可以根据患者胸部厚度的20%精确提示患者所需要的按压深度,保证了机械胸外按压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③Michigan Instruments,Inc.心肺复苏器上配备了时间/容量型呼吸机,可以在实施心肺复苏的过程中完成机械通气,且有多种按压通气比可供选择;④具有较大的胸外按压深度调节范围,在0~8cm内可以根据实际临床需要自主调节,符合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中的相关要求;⑤在实施心肺复苏的过程中具体按压深度可以随时实施人工干预与控制,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胸外按压操作的安全性;⑥Michigan Instruments,Inc.心肺复苏器可以连续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工作,且在使用的过程中无专用耗材[6]。Michigan Instruments,Inc.心肺复苏器在实际临床应用的过程中还具有以下优势:①可以保证按压频率与幅度均匀;②可以控制相同的按压与放松时间,使得舒张期、收缩期保持相同比例;③可以实现垂直、固定位置按压;④更好协调了按压与通气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二氧化碳排出体外;⑤在实施心电图、电除颤与心电监护时并不会影响心肺复苏操作;⑥永远不会产生疲劳感,可以实现高质量且不间断的胸外按压[7]。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抢救效果相对较好,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收缩压与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等指标更为理想,与对比组患者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说明Michigan Instruments,Inc.心肺复苏器的应用既可以获得相对较为理想的抢救效果,同时也减少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具有相对较高的安全性,且患者相关生命指标的改善效果更为理想。

综上所述,运用Michigan Instruments,Inc.心肺复苏器进行心肺复苏可以获得相对较为理想的效果,在减少并发症的同时更好地改善了患者的相关指标。

猜你喜欢
心肺心脏实验组
Bone palsy eliminates granules to regulate Wnt/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 and intervene in hormonal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in rabbits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小象接受心肺复苏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无抗养殖典型案例分析
心脏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
团体辅导对中职护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有八颗心脏的巴洛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