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与DR片检查股骨头密度改变的关系探究

2024-01-15 05:57林璐琦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福建厦门361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3年22期
关键词:股骨头X射线髋关节

林璐琦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福建 厦门 361000)

内容提要:目的:分析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与DR片检查股骨头密度改变的关系。方法:选取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影像科2021年1月~2023年3月接收的60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纳入研究组,同期选取非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采用DR影像进行检查。比较两组股骨头密度、屈服载荷,分析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与DR片检查骨密度改变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DR股骨头密度值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31~40岁、41~50岁、51~60岁、61~70岁患者DR片股骨头密度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不同股骨头坏死分期患者DR片股骨头密度值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与DR片检查股骨头密度改变呈正相关(P<0.05)。结论:DR片检查股骨头密度改变可预测股骨头坏死,准确评估患者坏死病情程度。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骨科常见的一种难治性疾病,据统计,我国股骨头坏死每年新增病例高达30万,好发于30~50岁人群,由于股骨头血液供应中断,使骨细胞凋亡,随后组织修复,导致病灶结构改变或骨头塌陷,引发髋关节功能障碍、疼痛症状[1,2]。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症状不典型,当股骨头塌陷后,可出现髋关节活动障碍,局部压痛,患肢肌肉萎缩。若不及时诊断和治疗,可进一步加重病情,一经诊断,需对其进行分期,指导治疗。目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诊断需要根据病史、临床症状、X射线摄片、CT扫描等多项检查进行综合判断,其中X射线、CT对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容易出现漏诊,诊断效果欠佳,而磁共振对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敏感性较高,但价格昂贵,患者接受度较低,应用具有局限性[3]。组织病理学检查虽是诊断金标准,但属于侵入性检查。如何尽早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已成为临床重点研究的课题。随着数字影像技术的发展,数字化X射线摄影(Digital Radiog raphy,DR)在普通X射线摄影机基础上增加强大的后处理程序,不仅可以清晰观察股骨头坏死病理改变,还能测量平片上股骨头的骨密度,操作简单,无创伤性,价格低廉,易于普及。本文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与DR片检查股骨头密度改变的关系进行分析,旨在寻求一个早期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安全、可行诊断方法,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影像科2021 年1 月~2023年3月接收的60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纳入研究组,同期选取非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34~70岁,平均(47.63±7.58)岁。研究组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35~70岁,平均(47.18±7.86)岁;股骨头坏死国际骨循环学会分期(ARCO分期):Ⅰ期12例,Ⅱ期22例,Ⅲ期17例,Ⅳ期9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厦门第一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已审批此次研究,患者及家属已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研究组患者具有髋关节外伤史、髋关节内旋转受限、股骨头MRIT1加权相位呈带状低信号或T2相位呈双线征;对照组患者髋关节活动良好、影像学检查正常、实验室检查正常;年龄>18岁;具有正常交流能力。

排除标准:合并甲状旁腺疾病;合并恶性肿瘤;有影响骨代谢的慢性疾病史;近3个月内服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

1.2 方法

对所有受检人员进行DR摄片检查,检查方法具体如下:指导患者进行标准骨盆正位DR摄片,若DR片无异常,则给予双髋关节磁共振检查,扫描髋关节,若DR髋关节平片无明显异常,而磁共振显示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征象,需进一步采用DR图像后处理工作站测定患者股骨头的密度,观察其密度改变。股骨头密度的测定:手动划分感兴趣区(Regionofinterest,ROI),选择股骨头圆心与各45˚角上距离股骨头软骨面3~5mm的九个点,采用DR后处理功能测量DR骨盆平片上的股骨头九点密度,计算出平均值,以此作为其股骨头密度值,得出各股骨头的密度值,并记录密度值,分析患者股骨头密度分布情况。

1.3 观察指标

比较对照组与研究组的DR片股骨头密度值,并对比两组31~40岁、41~50岁、51~60岁、61~70岁患者DR片股骨头密度值。比较研究组中不同股骨头坏死分期患者的DR片股骨头密度值,分析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与DR片股骨头密度改变的相关性。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分析研究数据,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分别以%、±s表示,并分别行χ2检验、t检验。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对DR片股骨头密度值改变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检验水准为α=0.05,r值范围[-1,1],r<0表示负相关,r>0表示正相关。P<0.05说明两组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 两组DR片股骨头密度比较

研究组DR股骨头密度值小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DR片股骨头密度、屈服载荷比较(±s,g/cm3)

表1.两组DR片股骨头密度、屈服载荷比较(±s,g/cm3)

组别n DR片股骨头密度对照组60 1449.24±38.77研究组60 1204.38±57.23 t 27.438 P 0.000

2.2 两组不同年龄患者DR片股骨头密度比较

研究组31~40岁、41~50岁、51~60岁、61~70岁患者DR片股骨头密度值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两组不同年龄患者DR片股骨头密度比较(±s,g/cm3)

表2.两组不同年龄患者DR片股骨头密度比较(±s,g/cm3)

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年龄n DR片股骨头密度值对照组31~40岁15 1510.45±39.33 41~50岁21 1479.02±35.63 51~60岁12 1367.53±37.54 61~70岁12 1245.18±36.88 31~40岁19 1301.23±32.97*41~50岁20 1240.06±40.77*51~60岁11 1152.54±36.09*61~70岁10 1063.44±38.91*研究组

2.3 不同股骨头坏死分期患者DR片股骨头密度比较

在比较研究组中不同股骨头坏死分期患者DR片股骨头密度值中,Ⅰ期患者的股骨头密度值最高,Ⅳ期患者股骨头密度值最低,随着分期不断提高,DR片股骨头密度不断降低(P<0.05),见表3。

表3.不同股骨头坏死分期患者DR片股骨头密度比较(±s)

表3.不同股骨头坏死分期患者DR片股骨头密度比较(±s)

分期n DR片股骨头密度Ⅰ期12 1296.66±37.08Ⅱ期22 1217.53±36.46Ⅲ期17 1104.32±35.51Ⅳ期9 984.77±41.32 tⅠ期与Ⅱ期/PⅠ期与Ⅱ期6.012/0.000 tⅠ期与Ⅲ期/PⅠ期与Ⅲ期14.109/0.000 tⅠ期与Ⅳ期/PⅠ期与Ⅳ期18.172/0.000 tⅡ期与Ⅲ期/PⅡ期与Ⅲ期9.724/0.000 tⅡ期与Ⅳ期/PⅡ期与Ⅳ期15.5362/0.000 tⅢ期与Ⅳ期/PⅢ期与Ⅳ期7.724/0.000

2.4 股骨头坏死与DR片股骨头密度改变的相关性分析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与DR片检查股骨头密度改变呈正相关(P<0.05),见表4。

表4.DR片股骨头密度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相关性分析

3.讨论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造成青壮年髋关节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主要由髋部外伤、糖皮质激素引起,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尽早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对预后改善尤为重要,及时确诊和治疗,有利于预防骨组织坏死,降低骨坍塌率,降低治疗难度,提高治疗后的生活质量[4]。以往,采用X射线摄影检查,可以观察股骨头密度局部变化,但密度分辨率较低,对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缺乏敏感性,且骨组织与盆腔软组织结构前后重叠,准确率较低。因此,X射线摄影适用于中晚期股骨头坏死诊断中。CT检查可以增强分辨率,清晰显示病灶,能发现股骨头血流量减少,了解股骨头坏死进展,但仍存在漏诊和误诊情况。磁共振检查可以发现和诊断出无明显症状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但价格昂贵,普及难度较大。

DR中的探测器直接接受X射线,只用较少的照射量,就能扩大探测范围,提高摄片效率和灵敏度。相比于X射线摄影技术,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具有强大的后处理功能,可以放大局部图像,增强病灶组织对比度,还能翻转影像,测量密度,增强影像边缘,丰富形态医学诊断层次,提高影像学诊断质量[5]。本研究将DR片检查应用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诊断中,测量其股骨头骨密度值,并与非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进行对比,发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DR股骨头密度值小于非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由此提示,DR片检查中的股骨头骨密度值对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具有积极作用。同时,在本研究中,研究组不同年龄阶段患者DR片股骨头密度值低于对照组(P<0.05)。分析原因,当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后,韧带中心血管阻断,骨小梁供血不足,会促进骨细胞坏死,影响骨吸收,使股骨头骨密度发生相应的变化,故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股骨头密度值较低。通过采用DR摄影检查,根据一维或二维的X射线探测器扫描,将影像信息转变为数字信号,可以减少患者的照射剂量,还能降低背景噪声,同时也保证高对比的敏感度与高空间分辨率,清晰显示微小病灶,有利于观察出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密度改变与形态异常[6]。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中Ⅰ期患者的DR片股骨头密度值高于Ⅱ期、Ⅲ期、Ⅳ期患者,Ⅱ期患者的DR片股骨头密度值高于Ⅲ期、Ⅳ期患者,Ⅲ期患者的DR片股骨头密度值高于Ⅳ期患者(P<0.05)。由此提示,DR片检查有利于临床评估股骨头坏死分期与指导治疗。究其原因,Ⅰ期、Ⅱ期为骨塌陷前病变,其中Ⅰ期患者X射线表现正常,而磁共振检查或骨扫描呈阳性;Ⅱ期患者采用X射线和磁共振检查会出现局灶性骨质疏松、骨硬化、股骨头囊性改变等表现,但无软骨下骨折或股骨头扁平表现。Ⅲ期患者X射线片表现为软骨下或股骨头坏死区骨折、塌陷,可细分为2个亚型,即早期与晚期。Ⅳ期患者表现为关节间隙变窄、骨关节炎、关节破坏、髋臼改变。不同分期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对于塌陷前期,需采用髓芯减压术预防股骨头塌陷,延缓手术时间,减压后刺激封闭骨髓腔,促使骨小梁形成,改善骨内静脉回流,恢复血液供应,使股骨头再生,进而避免骨密度持续降低。因此,通过采用DR检查测量股骨头密度,可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分期评估提供可靠依据,有利于指导临床治疗,快速控制病情发展。本研究结果显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与DR片检查股骨头密度改变呈正相关(P<0.05)。有研究表明[7],骨密度变化可反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进展,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度、敏感度。此外,刘荟娟等[8]报道,骨密度值还可以评估股骨头坏死治疗效果。由此提示,股骨头密度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具有密切关系,可作为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诊断的主要依据。

综上所述,DR片检查股骨头密度改变可以预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反映不同分期坏死情况,为临床准确评估病情和指导治疗提供准确数据。

猜你喜欢
股骨头X射线髋关节
“X射线”的那些事儿
实验室X射线管安全改造
髋关节活动范围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虚拟古生物学:当化石遇到X射线成像
股骨头坏死的中医治疗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
易于误诊为股骨头坏死的股骨头内病变的鉴别诊断
不同粗细通道髓芯减压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比较
8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CT与核磁共振诊治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