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背景下文化艺术产业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
——以黔西南州为例

2024-01-16 05:03金黛彤
商展经济 2024年1期
关键词:黔西南州文旅文化产业

金黛彤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贵州兴义 562400)

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统计局等十家单位共同对中国文化产业统计体系展开深入研究,介绍了中国文化的基本理论,并提出了文化商品的制造交易和从事文化服务行业的经营性行为的服务行业统称为文化产业的概念,意味着文化产业不仅包括传统的文化制造业,还包括文化服务业,这种定义扩大了文化产业的范畴,更全面反映了文化产业的实际情况。因此,文化产业包括文化商品的制造交易和文化服务行业的经营性行为,以生产和提供精神产品为主要活动,并以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为主要目标,包括文化制造业、文化批发和零售业、文化服务业等行业,以及艺术创作、演出、展览、传媒、动漫游戏等领域。

文化艺术产业在当前国家发展战略和区域发展的大背景下逐渐成为文旅融合消费升级的重点项目。文化艺术产业的融合发展不仅可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还能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在国家战略布局新思想、新理念、新论断的引领下,文化艺术产业将会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同时行业技术的不断升级也将为文化艺术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支持和保障。因此,探索黔西南州文旅融合背景下文化艺术产业发展的差异化道路,对驱动本地区的文化创新、经济发展、科技发展的生态构建具有重要的可行性实践价值。

1 黔西南州文旅融合背景下文化艺术产业的发展现状

1.1 黔西南州丰富的文化艺术资源

黔西南州是布依族文化的故乡,两市六县文化艺术方面各有优势、各具特色。例如,隶属黔西南州的兴义的布依族八音坐唱、查白的歌节;望谟的布依古歌、儿歌和布依语言;册亨的转场舞、竹鼓舞、刷把舞、布依戏、哑面戏和服饰贞丰的传统民宅建筑和节庆;安龙的布依山歌与武术;等等。从学科专业角度对各类文化艺术的门类进行审视和再认识,民族服饰文化、文创产品开发等属于设计学,民族音乐文化属于音乐学,饮食文化、节日文化、互动体验等属于社会学,以上对文化艺术的表述可将其分为民居、民俗、语言、服饰、音乐、戏剧、舞蹈等文化产业融合,使之成为黔西南州的微缩景观,成为吸引人们到黔旅游的亮点,从而推动“文旅兴州”战略的实施。

1.2 黔西南州文化艺术产业的发展现状

贵州省对文化产业的重视和发展计划及连续多年举行的“多彩贵州”系列活动都是积极的举措,然而省内各地区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性是不可否认的现实,也导致贵州文化产业尚未形成完整且有竞争力的产业体系。为解决这个问题,贵州省可考虑以下几点意见建议:

第一,加强文化交流和合作。贵州省内各地区和民族之间可以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共同开发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文化产品与活动,形成品牌效应。

第二,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贵州省可通过技术创新、创意设计、品牌营销等手段,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提高文化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第三,打造特色文化品牌。贵州省可以通过挖掘和保护本地区的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打造具有特色的文化品牌,提高文化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第四,加强政策支持。贵州省可以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鼓励企业投资文化产业,提供财政、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综上所述,贵州省文化资源既未被充分挖掘,又未能有效整合,依然处于浅层次、低水平的发展阶段。新时代背景下贵州文化资源的巨大潜力和价值尚未转化为产业优势,也未成为发展旅游经济、文化经济的动能。从2020年贵州省文化产业业态布局变化来看,内容创意生产、创意设计服务、文化投资运营等方面营业收入呈负增长,社会资本投入投资文化产业的渠道还未建立健全。从黔西南州宏观数据库可以发现,文化事业机构人员2021年来呈断层式缩减,文化部门艺术剧团演出及收支2020年以来均为0(见图1、图2)。目前,黔西南州的文化产业单位体制仍存在许多不足,业态分布不均,经营方式、运行机制、管理模式等层面尚未与市场有效接轨。

图1 文化事业机构人员

图2 文化部门艺术剧团演出及收支

从黔西南州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见表1)可以看到,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方面的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2021年负增长33.5%,可见文化艺术产业的资源生存面临困难危机。

表1 2022年黔西南州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速度

1.3 黔西南州文化艺术产业作为个案研究的重要意义

黔西南州文化艺术产业对少数民族团结、繁荣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自从进入文明社会之后,文化艺术作为人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一种手段而出现并蓬勃发展。在工业社会之前,它是人类精神领域重要的生产方式,在如今以内容为主的文化产业潮流中处于原发地位。无论是文化经济学家大卫·索斯比的“同心圆体系”理论,还是我国统计指标体系的“三个层次”,文化艺术作为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生产力,总是处于文化产业链条中的最核心层。从产业 特性来看,文化艺术产业具有创意性、高辐射渗透性及高附加值性。文化艺术产业是黔西南州的城市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策略中最关键的选择,应融入黔西南州经济发展大局中通盘考虑,打造黔西南州“文旅兴州”战略的重要特色。

2 黔西南州文化艺术产业资源发展的困境

2.1 行政主导性强,市场机制较弱

黔西南州现有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管理体制仍采取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对文化企事业人、财、物的管理模式仍处在旧有制度多头管理的情况,行政部门交叉重复、条块分割、多头管理,很难做到高度和谐。

2.2 产业结构不合理,整体规模小

2022年全球文化艺术产业的工业增加值占GDP比例达5.26%的平均值,约3/4的经济体在4.0%~6.5%,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近年来这一比重已超过10%。同为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占GDP比重的10.19%,可见黔西南州的文化艺术产业内部结构偏向初级利用,文化艺术产业的生产深加工能力并不充分。

2.3 优秀文化资源被漠视,文化发展不足

文化产品、艺术商品、文创产品均处于自发状态,没有统一指导,特别是黔西南州属于我国的偏远地区,虽受现代科技和文化的影响,但至今仍没有一个独具自身魅力的IP形象。

2.4 省内地域间经济发展差异大,文化艺术产业发展不均衡

2013年,贵阳市高新区获批全国文化产业与技术融合示范基地,已形成贵阳市高新区的国家数字文化产业园、贵州青年文化创意产业园等重要平台与载体,并汇聚了贵州省广播电视信息网络集团有限公司、贵阳市朗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支柱性企业,文化产业已成为贵阳市规划的重点。2021年,遵义获批建设全国文化产业与技术融合示范基地,围绕遵义世遗文化、红色文化、茶文化与现代科技进行融合创新,形成文化旅游新型产业和新型消费产业聚集区,推动产城景一体化发展,带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智能终端、物联网、大数据服务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但是,这样的示范基地在贵州省还太少,在黔西南州这样的示范基地为零,因此繁荣黔西南州文化艺术产业需要省政府和国家给予更多的政策与财力支持,利用文旅融合的大环境、“文旅兴州”战略的优势,打造一个创新、示范研发基地,形成融培训、研发、制作、营销为一体的完整文化产业群。

3 “文旅兴州”背景下大力发展文化艺术产业

3.1 发展文化艺术产业相关理论依据

Christen M.Rogerson(2006)以南非为研究对象,指出文化创意促进城市旅游发展;李羚(2018)认为,文化创意产品能够促使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因此,立足黔西南州文化优势,借助文旅融合带来的深加工和多元化发展资源机遇,争取建设文化产业基地,宣传文化艺术资源,创建属于黔西南州自己的文化产业是“文旅兴州”战略下必要的选择。

3.2 发展文化艺术产业相关实际案例

深圳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多年来坚持举办文博会的努力,“七彩文”LOGO和吉祥物“小水滴”成为深圳文博会的重要品牌形象,这个品牌形象不仅是一个符号,还代表了深圳文化产业的特色和优势,具有较高的辨识度和美誉度。除了在文博会等活动中的广泛应用外,深圳市还在文化产业的其他领域积极推广和使用“七彩文”LOGO和吉祥物“小水滴”。例如,在文化产业园区、文化企业的商标和广告宣传中都可以看到这个品牌形象。通过多年的品牌建设和推广,“七彩文”LOGO和吉祥物“小水滴”已成为深圳文化产业的重要代表和象征,不仅有助于提升深圳文化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还为深圳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22年,深圳文化产业增加值达2600亿元,占全市GDP的8%,文化企业数量超过10万家,从业人员逾百万,总体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再以日本为例,2006年日本动漫产业产值已超过声名显赫的汽车工业。具体来说,布吉版画村和大芬油画村都是以当地的传统文化为基础,通过引进国际先进的版画和油画技术,打造具有国际水平的文化艺术创意空间,不仅吸引了大量艺术家和文化爱好者,还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和购买作品,从而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798艺术产业园和田子坊艺术基地则将传统艺术空间和现代文化产业相结合,打造出具有独特魅力的文化艺术空间,不仅为当地的文化艺术产业提供了展示和推广的平台,还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和购买作品,从而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在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文化艺术产业打破了传统的单一传播方式,突破内容、平台、产品、地域之间的限制,可见黔西南州文化艺术产业迫切需要打破发展不平衡的局面,提高第三产业在其GDP中的占比,全面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与进步。

4 “文旅兴州”背景下文化艺术产业发展对策

4.1 建设文化艺术产业基础平台

对于文旅融合及附属规划来说,在“文旅兴州”战略背景下,依托数字技术创新营销模式,优化游客感知,促进文旅融合,推动黔西南州旅游数据产业化发展,加强黔滇桂三地协同,强化流量引入,高速传播价值正确的文化信息是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产业融合的基石。因此,需要加快推进满足文化旅游服务需求的智慧城市建设,加快建设智慧服务工程基础设施,优先推进实现5G基站重点景区全覆盖,加快建成城市免费Wi-Fi。引导旅游城镇、街区、景区等加快开发数字化体验产品,在重点景区推行“人工智能”服务,集成电子地图、线路规划、虚拟导览等智慧化服务模块,实现信息化、智能化全面赋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加大与主流线上旅游平台的合作力度,推动传统旅行社向电子商务化转型。然而,上述发展战略及阶段性成果有些停留在设想、准备和实验层面,其顺利完成需要贵州省或东部地区的大力支持。

4.2 避免文化艺术产业同质化发展

德国社会学家赖纳·特茨拉夫曾经说过,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与发展中民族、欠发达和不发达地区似乎都将成为“全球化的消极接受者,他们毫无保留地听任边缘化命运的摆布”,这反映了社会学中“优胜劣汰”现象,即各省份、地区驰名中外的文化在传播性强、代表性强势地位上最终会对弱势文化进行侵蚀,严重的甚至会把弱势文化同质化,至此弱势文化将会默默无闻,甚至销声匿迹。黔西南州文化资源丰富多彩,为催生具有竞争力的文化品牌奠定了良好基础。然而,贵州文化产业至今缺乏有影响力的知名文化品牌,黔西南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艺术形式多样、底蕴深厚,民歌、舞蹈、银饰、蜡染、刺绣等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亮丽风景。

4.3 高校科研成果的普及化

高校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黔西南州而言是相互衬托发展、紧密相连的。众多研究表明,地方高校能否办出教学优势,关键是立足本地区各方面发展情况作出具有合理性、前瞻性、批判性、严肃性的研究成果。高校在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而地方政府部门则是高校发展的重要支持者与合作伙伴,只有通过相互协作才能实现高校和政府部门的良性互动,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体而言,高校可通过开展科研和技术创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撑。政府部门可通过政策支持和资源投入,为高校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条件。此外,高校和政府部门还可以通过建立合作机制和共享平台,促进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从而实现共同发展。

然而,对于黔西南州来说,高校研究成果并未很好地与社会相结合,这也是导致本州文化艺术产业整体发展较差的重要原因。以兴义市万峰林旅游集团推出的文创产品“胖胖龙”为例,同步推出的还有“胖胖龙”冰淇淋,其产生的经济效应在黔西南州兴义市取得了一定市场,多方调研和考察发现,“胖胖龙”的影响力仍微不足道。近年来,兴义民族师范学院设计专业师生在全国、全省的设计类比赛中屡有斩获,但并未收到州政府、市政府关于文旅、文创产品、品牌战略相关的邀请,说明黔西南州政府拟定“文旅兴州”战略时缺乏对文化艺术方面的考量,也未充分利用社会多方面优势共同推进文化产业发展。一方面,黔西南州地方高校参与的积极性较差,缺乏社会竞争力;另一方面,反映出地方高校与本地经济发展的脱节现象。地方政府应在提高城市文化品位、建设方面应与地方高校携手同进,促进城市文化内涵和外延发展。同时,引导校内文化向校外转移,用高校良好的学习研究氛围、奋发向上的品质,塑造学习型和文化型城市。

因此,为了推动黔西南州社会发展,促进“文旅兴州”战略进一步发展,地方高校需将自身优势与社会相结合,发挥自己的文化底蕴优势,将现代化的高校文化融入地方文化特色,打造地方文化新亮点,为提高地方民众整体素质和文化品位作出贡献,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从而促进地方经济快速发展。

5 结语

综上所述,文旅融合对文化艺术产业的发展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也促进了文化艺术产业跨领域、跨学科、跨地区、跨产业的构建。对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而言,文旅融合既给黔西南州文化艺术产业成长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竞争与威胁,对于黔西南州这种经济相对落后,但拥有丰富文化艺术资源的地区而言,文化艺术产业的良好发展使其可能成为文旅融合的“催化剂”。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充分利用文旅融合带来的机遇,将文化艺术资源引入市场,黔西南州的文化艺术产业才能实现真正实现跨越式发展,从而推动“文旅兴州”战略进一步落实。

猜你喜欢
黔西南州文旅文化产业
黔西南州安龙县“十四五”石材产业发展内部环境分析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黔西南州旅游示意图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文旅照明的兴起
“四在学校·幸福校园”活动推进会在贵州省黔西南州贞丰县召开
文化产业
黔西南州烤烟化学成分可用性评价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