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重庆三峡库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分析

2024-01-16 05:03庞海峰彭治衡
商展经济 2024年1期
关键词:涪陵区三峡库区区县

庞海峰 彭治衡

(哈尔滨商业大学金融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28)

1992年三峡工程批准建设以来,国家在三峡库区的移民安置、企业迁建、移民后期扶持、产业扶持及生态环保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尤其是在对口支援方面,国家先后出台了《关于开展对三峡工程库区移民工作对口支援的通知》《关于深入开展对口支援三峡工程库区移民工作意见报告的通知》《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移民工作五年(2008—2012年)规划纲要》《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库区合作规划(2021—2025年)》等政策,实现了三峡库区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升及经济水平的飞速发展。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提出,国家对乡村经济发展、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视程度逐渐加深,对三峡库区的支持政策与乡村振兴战略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形成了有机融合,进一步促进三峡库区的经济发展。重庆三峡库区作为整个三峡库区的主体区域,一面连接着重庆市乡村振兴发展成效,一面关系着重庆市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实现重庆三峡库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是重庆市政府面临的重要挑战。重庆市政府于2021年12月24日印发了《重庆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重庆三峡库区乡村振兴与经济发展。重庆三峡库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如何?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如何进一步实现重庆三峡库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是本文尝试回答的问题。为方便表述,下文以库区代指重庆三峡库区。

1 文献综述

在实现库区乡村振兴研究成果方面,张潆丹、张美全(2022)对库区人才引进提出了政策建议;李一丁等(2022)、王玲玲(2021)、于开红和黄云双(2020)、黄葵(2020)、冯林雪(2019)都从乡村振兴的背景出发,对库区农业、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建议;何志武、陈仙宇(2021)对库区脱贫农民如何融入乡村振兴发展提出了建议。

在实现库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成果方面,冉婷和苏维词(2021)、郑远芳(2021)、王小兰和王海娥(2020)用截面数据测度并分析了库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新型城镇化水平及空间差异;熊兴等(2019)、丁黄艳和黄了(2021)用面板数据测度并分析了库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基础设施水平及与经济发展的动态关系。

综上所述,(1)目前对库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研究偏少,且仅限于截面数据的分析;(2)还没有文章从乡村振兴背景出发对库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分析。因此,本文是对库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的一个补充,以期对库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有一些帮助。

2 指标体系构建

2.1 库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

根据现有研究理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至少包含“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五个方面,并充分考虑地区异质性,同时遵照数据可得性和简洁性,尽量避免数据的重复使用。因此,本文参考冉婷和苏维词(2021)、郑维伟(2021)、黄庆华(2019)、毕学成(2020)等的研究成果,构建了开放创新、绿色环保、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基础设施、风险防范6个一级系统、22个二级系统来评价库区经济发展质量。

其中,开放创新、绿色环保从“创新、绿色、开放”的角度对库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衡量,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则从“协调、共享”的角度进行衡量。同时,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控制经济运行的风险,因此本文将风险防范加入指标体系,具体指标体系及说明如表1所示。

表1 库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3 研究方法与数据说明

本文通过熵权TOPSIS法对库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评分,并将结果划分为三个层次,对每个层次的区县情况做出具体分析。熵权TOPSIS法是熵值法和TOPSIS法的结合,熵值法可以计算各指标的差异系数,并以此进行指标赋权,是一种客观的赋权方法;TOPSIS法是对多种决策方案进行评价的方法。

本文参考熊兴等(2019)、丁黄艳和黄了(2021)等的研究,将渝北区、万州区、涪陵区、巴南区、长寿区、江津区、巫溪县、丰都县、武隆区、忠县、云阳县、开州区、奉节县、巫山县、石柱县15个区县作为库区样本,并选取2007—2020年的各指标数据进行研究。各指标数据均来源于《重庆市统计年鉴》、各区县统计公报与统计年鉴、《重庆市环境状况公报》《重庆教育年鉴》、重庆市知识产权局,部分缺失数据用直线均值法补齐,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HQE)根据上文指标体系测度取得。

4 库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

4.1 权重确定

熵值法是根据指标数据的离散程度来确定其重要性,离散程度越大,表示指标在整体中越重要,权重也越大。本文通过熵值法确定了库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各级指标的权重,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库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各级指标权重

由表2可知,开放创新是库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权重达到了0.4,说明库区各区县开放创新程度差异较大,开放创新程度越高的区县经济高质量发展越好。具体而言,创新水平和开放水平在库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占据了最重要的角色,权重分别为0.1476和0.2437,其他二级系统占比都不足0.1,开放创新能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也是经济结构升级的直接推动力,各区县政府应鼓励创新活动,推动各产业“引进来”“走出去”。

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基础设施权重分列二、三、四位,三者权重差异不大,分别为0.1946、0.1781、0.1423。其中,经济效率、经济规模、经济质量在经济发展中合计占比超过96%,说明GDP的增长、增长的效率及政府最终能否形成收入是库区经济发展的重点问题;消费水平在社会发展中的占比超过47%,说明居民的消费水平对库区社会整体发展的重要性;交通设施和文化设施在基础设施中的占比分别超过34%和42%,说明在公路资源和公共图书资源方面,库区各区县差异较大,是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点工作。

绿色环保和风险防范权重处在后两位,所占权重较小,分别为0.0238和0.0611,说明库区各区县在这两方面差异较小。库区处于长江上游,森林资源丰富,且出于库区安全发展的客观需求,政府一直在加强库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因此,库区绿色环保整体差异较小,风险防范权重较小,说明库区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和政府赤字水平都保持稳定。

4.2 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

在确定了指标权重的基础上,本文构建加权矩阵,并用TOPSISI法对2007—2020年库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及各一级系统进行测度。为了方便分析,本文参考冉婷、苏维词(2021)的做法,将得分划分为五个区间[0,0.2)、[0.2,0.4)、[0.4,0.6)、[0.6,0.8)、[0.8,1],分别代表低水平、中低水平、中等水平、中高水平、高水平,并选取2007年、2012年、2016年、2020年的各项评价结果进行展示,具体如表3和图1所示。

图1 库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平均趋势图

表3 库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及各一级系统得分

总体来看,库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稳步上升趋势,从低水平迈入了中低水平,但整体水平仍较低,尤其是在开放创新方面,还处在低水平区间。库区在经济发展方面进步最快,但仍处于中低水平,在社会发展和基础设施方面发展较为平稳,保持了稳定增势,并达到中等水平。风险防范方面,库区一直保持在稳定得分水平上。更重要的是,库区在绿色环保方面不仅起始分数高,还保持了稳定增长,到2020年已接近高水平区间。

从各区县来看,库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内部不协调,渝北区处于第一梯队,其经济高质量发展得分历年保持第一,且增速最快,在2014年一度达到中高发展水平,近几年回落至中等发展水平。渝北区在开放创新、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方面实现了高速增长,分别达到中等水平、中高水平和高水平区间,领先于其他区县。巴南区、江津区、涪陵区、长寿区、万州区处于库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的第二梯队,从低水平发展到中低水平,增速保持稳定。这5个区的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基本都达到中等水平,但开放创新方面仍处于低水平区间,反映了这些地区的产业发展动力不足,限制了其经济高质量发展。巫溪县、丰都县、武隆区、忠县、云阳县、开州区、奉节县、巫山县、石柱县处于库区发展进程的第三梯队,虽然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得到提升,但速度缓慢,部分区县甚至处于停滞状态,目前整体仍处于低水平状态。因篇幅原因,本文只列示渝北区、巴南区、江津区、巫溪县、丰都县2007年、2012年、2016年、2020年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得分情况,如表3所示。

5 乡村振兴助力库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库区位于长江流域腹地,森林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丰富,同时拥有大量文物景观,为库区发展农业和旅游业提供了天然优势。以涪陵区为例,2020年涪陵区榨菜产业产值达到120亿元,占GDP的比重为10%,旅游业产值达到194亿元,占GDP的比重为16%。

一方面,涪陵区地势以丘陵为主,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适合榨菜产业发展。当地政府一直大力发展榨菜产业的种植、加工,培育出了以榨菜为主导产品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创立了“农户种植+股份合作”的发展模式,农民增收效果显著。

另一方面,涪陵区成功开发出武陵山大裂谷、武陵山国家森林公园、大木花谷、青羊湖、御泉河等旅游景区,同时培育了许多以采摘果蔬、体验当地风俗为主的农家乐休闲旅游项目,既为地区经济发展增添了动力,又为农民增收创造了条件。农业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让涪陵区在库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处于领先地位,涪陵区的发展经验非常值得处于第三梯队的区县学习,因为其与涪陵区一样,拥有丰富的农业和旅游资源,现在只是如何开发的问题,当地政府要结合国家和重庆市提出的乡村振兴相关政策,抢抓机遇,努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库区资源丰富,为农旅发展提供了基础,但当前库区经济发展存在人才缺乏、农村居民收入低和城乡公共服务差距大的问题,尤其是处于第三梯队的区县,此类问题更加严峻。因此,库区必须从体制机制出发,打破城乡要素流动壁垒,制定激励政策,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首先,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劳动力要素的自由流动,尤其是鼓励返乡人员进行就业和创业,政府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同时加大农村居民和干部的教育培训力度,增加人才供给。

其次,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促进土地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增加农民土地收入,同时促进当地特色产业与改革农村居民的深度融合,适当给予农民股份,让农民充分享受改革红利。

最后,深入进行城乡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体制机制改革,促进农村教育水平、医疗水平、社会保障水平的提升,建立城乡教育、医疗、社保一体化机制,努力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综上,各区县应在充分理解国家和重庆市政府支持乡村振兴政策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以农旅发展为抓手,城乡融合为手段,充分利用乡村振兴各项支持政策,建立产业基础,夯实发展成果,从而更好、更快地实现库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涪陵区三峡库区区县
涪陵区农学会召开食用农产品合格证推广培训会
众志成城 迎着困难勇战疫情
——重庆市涪陵区中医院战疫窥斑
三峡库区万家坝滑坡变形区稳定性复核研究
区县电视台如何做好重大赛事报道
三峡库区产业培育及结构调整的思考
北京:上游水质不合格 下游区县将收补偿金
涪陵区阳光行政制度的实践与思考
天津市2013上半年各区县节能目标完成情况
立足区县抓创建 着力创新促提高
三峡库区生态环保成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