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质培优背景下专业协作体建设路径探索

2024-01-18 16:21裘荣鹏潘德文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职教协作校企

裘荣鹏,潘德文,周 旭

(1.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沈阳 110161;2.辽宁开放大学,沈阳 110161)

一、引言

2020 年9 月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了《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从11 个方面明确了56 项建设任务。其中,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部分“打造500 个左右实体化运行的示范性职教集团(联盟)”是建设任务之一[1-3]。为高质量完成提质培优三年行动计划建设任务,落实《教育部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整省推进职业教育实用高效发展 提升服务辽宁振兴能力的意见》有关要求,2021 年辽宁省教育厅在全国率先提出了“专业协作体”的理念,即以高职院校为核心,集合中职院校、应用型本科院校、行业企业和协会形成集团式办学、教学、专业建设联盟。有别于职教集团(联盟)的是,专业协作体在建设内容方面更加具体化,有明确的建设任务,是以专业的视角而非学校的视角去关注某个具体专业和专业群的高质量发展,更加体现学校和专业在整个联盟中的主体地位,去行政化。本文是在辽宁省汽车制造类职业教育专业协作体建设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提炼特色,形成可供借鉴和推广的典型案例,为兄弟院校开展同类工作和相关政策性研究提供基础性研究依据。

二、职业教育专业协作体与职教集团(联盟)

从某种意义上说,专业协作体是职教集团(联盟)的具体化和专业化。目前,在学术界对职教集团(联盟)还未形成统一共识,一般认为职教集团(联盟)是以1~2 所职业院校牵头联合其他有共同需求的院校或企业形成的具有非法人性质的合作组织。虽说职教集团(联盟)是由院校牵头、具有非约束性的教育组织,但在实际运行中往往是政府参与并起主导作用,具有较强的目的性,更多体现的是职业院校从社会需要、产业需求和企业渴求的角度如何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组织形式介于紧密型和松散型之间[4-6]。职教集团(联盟)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院校之间合作并不多,在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师资团队等方面还缺乏共建共享的理念,尤其在“中高本”一体化办学体系建设方面没有形成纵向贯通的职教体系,更多的是高职院校“一致对外”向企业“推销”毕业生,以实现就业率的提升。

实质上,无论是职教集团(联盟)还是专业协作体都是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尝试。有别于欧美国家实体化的职教集团,我国的职教集团(联盟)是以“联盟化”的形式运行,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也起到了示范效应。如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的职教联盟吸引了76 家职业院校参与,有效地为江浙地区提供了人力支撑。但从职业教育内涵建设和体系搭建方面来看,职教集团(联盟)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需要结合我国现阶段国情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协作体,突出专业或专业群的核心地位。

三、目前职教集团(联盟)存在的问题

(一)职教集团(联盟)稳定性不高

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院校之间形成的职教集团(联盟)中。因职业教育具有较强的区域适应性,通常一个地区同类性质的院校具有唯一性,导致不同发展定位的学校之间因专业属性不同、特点不一样,在专业设置、教学方式、师资和基地共享等方面难以形成有效的合作,因而无法面向同一类产业开展技术创新和服务。即使是存在着发展定位相同的院校组成的职教集团(联盟),因市场经济导致院校在招生就业、项目申报等方面存在着较强的竞争关系,院校之间真正合作的意愿不强,久而久之,职教集团(联盟)名存实亡。

(二)职教集团(联盟)持续性不强

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校企之间形成的职教集团(联盟)中。目前校企是我国绝大多数职教集团的合作主体,这种形式的职教集团(联盟)有效解决了学校学生就业和实习的问题,使得学校的人才培养有的放矢,为企业储备了高质量的人才,节省了企业入职培训经费,带动了技术合作和成果转化。但是,因合作企业受市场影响较大,一旦企业产品销量出现问题、效益变差或企业高层人事变动等,就会导致学生实习和就业机会大大降低。同时,个别企业对学校财政项目资金的觊觎也让合作变了味道,有的学生在获得保障性就业机会后会缺乏学习的动力和创新能力,导致职教集团(联盟)的持续性不强。

(三)职教集团(联盟)灵活性不足

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区域职教集团(联盟)中。区域职教集团(联盟)的主体由传统的学校或企业转变为政府或社区,因政府特殊的地位能够整合社会各方资源形成从需求到供给的闭环,降低了职教集团(联盟)未知风险的影响。但是限制这种模式进一步发展的是经济因素和资源合理分配,如何平衡区域职教集团(联盟)内各方的利益,尤其是对集团(联盟)中弱势实体的倾斜和保护是十分棘手的问题。在资金投入上,政府不能一味地投入,企业又不愿意持续大量投资,导致这种职教集团(联盟)很难平衡各方利益,灵活性不足。

综上所述,职教集团(联盟)因合作的主体是政府(社区)、学校和企业或行业组织,而非专业或专业群本身,导致形式上合作大于实质上合作。同时,职教集团(联盟)参与的主体基本上为高职院校,职业教育体系中的中职和职教本科院校参与较少,对纵向贯通的现代职教体系的建设较为欠缺,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新的合作形式对“中高本”一体化进行通盘考虑,进而开展专业内涵建设,通过共建共享形成不同层次职业教育之间的合力。

四、职业教育专业协作体的提质培优路径

国家提质培优三年行动计划是职业教育体系内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和举措,职业教育专业协作体如何发挥作用,建立何种体制机制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从教育部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遴选通知中可见,国家希望这种集团(联盟)在治理结构、资源共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质量、社会服务能力、政府保证措施和显著特色七个方面起到示范表率作用,在改革创新中探索新经验、新模式。因此,辽宁省职业教育专业协作体按照教育部示范性职教集团(联盟)的遴选要求并结合自身需求,经过研判,从六个方面贯彻落实提质培优相关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建立专业协作体机制

以国家职业教育方针为指导,以促进产业发展为需求,坚持面向产业、面向基层、面向市场、面向未来,秉承互信互惠、优势互补、共谋发展、共享成果的合作理念,由政府、行业组织、企事业单位、职业院校、研究机构等多方组成职业教育专业协作体。专业协作体具体工作开展由理事会负责,理事会成员由协作体各理事单位负责推荐,每三年改选一次。理事会是专业协作体最高决策机构,对协作体重大事项进行决策。在牵头院校设置秘书处,负责协作体日常运行、组织会议和学术交流、体制机制建设等工作。协作体下设“专业标准建设分委会”“培养模式改革分委会”“实习实训建设分委会”“教学团队建设分委会”“产学研平台建设分委会”5 个具体业务分委会,每个分委会设主任1名,副主任1 名,成员3~5 人。

健全协作体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明确理事单位职责,制定《职业教育专业协作体章程》《职业教育专业协作体工作规程》《职业教育专业协作体议事制度》《职业教育专业协作体工作方案》等一系列管理和运行制度。建立职业教育和行业企业对接协作机制和对话机制,加强职业教育专业协作体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积极推动成员单位在办学、育人、就业或企业生产经营、产品开发、员工培训等领域开展广泛深入的合作。

(二)联合开展专业标准体系建设

适应人工智能、新产业和新业态的需要,集合中职、高职和职业本科院校适时修订完善专业建设标准体系,构建“中高本”纵向贯通的专业目录体系,支撑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加强职业教育体系内各学段专业建设的宏观管理,凸显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通过顶层设计形成专业建设标准的基础逻辑与运行规律。明确各学段培养目标,完成包含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师资队伍、课程体系与课程改革、校企合作与国际交流、实践教学、教材与教学资源建设、创新创业与技能大赛以及教科研与社会服务等方面内容的“中高本”一体化专业建设标准,为中、高、本职业教育衔接提供基本条件。

以《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和《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为参照,从专业人才培养的逻辑起点——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要求出发,重置培养定位、重建课程体系、重配师资队伍、重塑管理机制等,形成职业本科专业建设范式,发挥职业本科在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充分调动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等多方力量,建设一体化核心课程标准,共同研发和编写一体化课程教材,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内容。持续推动适应一体化人才培养要求的精品在线开放共享课程建设,加快智能化教学支持环境建设,完善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的课程资源。坚持书证融通,促进“中高本”一体化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对接,创新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建立一体化校企双元育人机制,推进“中高本”教学团队分工协作的模块化教学,系统规划设计实训实习安排,强化实践性教学,协同建好用好各类校企实训基地,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将职业素养提升和职业技能训练贯穿整个人才培养过程。

(三)联合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全面深化推进专业与产业的深度合作,签署校企协同人才培养协议。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建设科研、国际合作、产业应用、创新创业等多种特色实验班,分层分类培养特色人才。职教本科层次试行高水平、小规模、重基础、研究型、国际化的精英培养模式。与区域内知名企业、龙头企业深度合作,在深化原有订单培养、定向培养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产业学院。将企业对人才的技能需求、素质需求与人才培养目标对接;将企业的实际问题需求,引入到教学及学生创新项目中,让学生了解产业技术发展动态,熟悉企业的工作场景。校企双方共同开发师资认证课程,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和质量保障体系,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以兴趣为导向将世赛、国赛项目作为课程的实践环节,以课赛相结合的方式,配合企业建设企业新型学徒制。

在强化现有专业实训基地的同时,与知名企业深度合作,协同开发数字化智能化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同时,在建设中要同时面向高职本科院校、高职专科院校和中职院校学生,满足从技术研发,到生产制造、使用维护、诊断修理等多方面需求,形成省内院校实训基地共享,以强扶弱,以老带新,全省相关专业共同发展的格局。汇集企业专家、技能大师、教学名师,共同开发新型专业教材。打破传统教材模式,引进活页式、沉浸式、体验式等技术手段,在人才培养中给予学生多角度、多模式、多方向的学习机会。将行业标准、企业技术手册融入教材,编写出与企业对接、与行业贯通、与1+X 证书融通的新型专业教材。校企双方共同建设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平台内容,共同打造网络核心课程。

站在智能化时代背景下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高度,以职业要求、行业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为依据,打破“普教化”人才培养体系和“单一化”人才培养方式,构建与职业教育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相符的多类型、多层次书证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促进职业教育体系功能多样化。以模块化为新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组建方式,将人才培养目标逐层分解,注重通识教育模块与专业教育模块之间、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之间的相互衔接和融合;强化合作共建课程模块,按照技术技能等级要求对学历教育课程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课程进行融合互嵌,形成完整的新专业课程体系。同时,将发展能力培养贯穿于整个课程体系,增加方法论课程,着力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动态适应能力、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创新创业能力、职场胜任力等。

(四)打造专业实习实训共享平台

制定《职业教育专业协作体专业实习实训共享平台管理办法》《职业教育专业协作体实习实训共享平台工作规程》《职业教育专业协作体实习实训共享平台经费使用制度》等管理和运行制度。健全共享平台组织机构和配套规章制度,形成以强扶弱、以老带新、共建共享、整体提升的协作机制。按照“整合、协同、开放、共享”理念,以高职专科专业为主体,高职本科相关专业积极参与,带动中等职业院校同类专业,广泛联系行业企业、科研院所,以成员内优势资源为依托,组建联合教学团队,以企业用人需求为导向,以实用性、先进性、科学性为原则,结合新工科理念,融入1+X 证书考核制度,联合开发和使用符合企业用人需求的实训项目和实训标准。

基于先进行业企业的生产环境和生产设备,吸收新理念、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标准,建设与实际职业情境对接的虚拟仿真实训环境,增强实训教学与行业企业岗位实践的吻合度。针对中职、高职专科和职业本科院校,分别建立大赛标准和大赛模式,与国家及世界技能大赛对接;轮流承建省内选拔赛,跨省举办邀请赛,获奖学生可优先在协作体内企业就业;共同承办省市级工会、教育部门、行业和人社部门等相关单位组织的专业大赛。

(五)培育无界化专业教学团队

建立职业院校之间的互聘互选交流机制,完善企业培训讲师和行业协会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兼职机制,协调好学校与学校、学校与行业协会、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专业协作体关系,为教师与技术人员互换角色、更好地发挥其能力和水平提供空间,实现服务薪酬等级统一化、标准化和无界化。完善兼职教师聘任制度、工作制度及规划目标,优化教学管理机制、校企合作机制,强化兼职教师培训机制,共建开放型、共享型的兼职教师管理服务平台。定期举办协作体联合师资专项技能培训,明确培训对象、培训周期、培训内容、培训评价考核体系。联合开展省级职业教育教师示范培训项目,包含专业带头人领军能力提升、“双师型”教师专业技能培训和优秀青年教师跟岗培训等。开展创新培训项目,包括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1+X 证书制度试点院校教师培训、新教师岗前综合能力提升培训、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等。

开展省级和国家级教师工作站建设工作,进一步推动校企合作,促进学校专业建设与企业发展,在人才培养、师资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成效。组建企业教师工作站,完善工作站规章制度,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研究审定校企合作方式,引领专业建设。建立实训教学与生产教学结合的体系,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开展技术项目研发,提供相应的技术咨询服务。联合校企、校校开展教学和科研项目,推动校校联合开展专业教学,建立联合教学团队,不断开发引领专业技术前沿的教学资源。联合开展教学,形成教学技术团队,吸收一线工匠型的技术人员、专项技能大赛获奖人员、副高级职称以上人员,在协作体院校内联合建立相应的技术研发中心,致力于相关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共同开展技术攻关、科研课题的研发、工厂精益生产革新、一线返修技术难题等工作,进行国家级、省级课题申报及专利产品开发等。

(六)搭建产学研合作服务平台

本着平等自愿、互惠互利、充分信任的原则,适时在协作体院校内建设由企业人员担任技术研发中心主任、学校专业教师担任副主任的校企合作研发中心。协作体辅助学校与企业共同商定合作的方式和内容,包括双方资源互补和共享、相关仪器设备、人力资源等,联合制定科研项目,共同开展科研成果的产出和转化。经过重点建设,使研发中心成为区域内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职业院校和企业间深化资源共享、加强专业建设与发展、开展技术升级与开发、促进科技成果转移与转化、培养和聚集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和管理人才、组织科技合作与交流的重要基地和平台。

协作体联合开展科研合作,及时解决成员企业遇到的技术瓶颈和研发设计难题。校方的科研成果也可通过平台寻求企业合作,校企联合面向社会承接技术研发项目,发挥各成员单位的优势,以科研项目为纽带,探索产学研合作之路。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联合协作体各理事单位与职业院校共同开发在线课程平台。企业和学校各自发挥在信息化领域的技术优势和教育优势,共同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进程,以优势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面向学生和社会人员提供定制化、终身性的信息化教学与服务。合作开发网络课程平台、社会培训远程学习平台,以及泛在学习移动学习平台。

四、结语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肩负着我国教育高质量发展,实现教育强国的时代使命。在职业教育发展和建设过程中,通过集团化办学整合各方资源,既符合职业教育改革需求,也能够充分体现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内涵和特点。专业协作体作为一种新型的职教集团化办学形式,是站在专业或专业群本身的角度,以问题为导向,从自身需求出发,以提质培优为目的,进行专业自我内涵建设,是我国职业教育提质增效微观落实的具体措施。辽宁省通过专业协作体的建设,形成了典型案例,可为相关研究提供基础性研究依据。

猜你喜欢
职教协作校企
团结协作成功易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中英越洋握手 职教领跑未来
协作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协作
可与您并肩协作的UR3
职教要做好迎接“慕课”挑战的准备
职教中心“被托管”带给我们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