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中国钢琴作品的创作特征及演奏探析

2024-01-20 21:52吴吟音
艺术评鉴 2023年20期
关键词:中国钢琴作品创作特征钢琴演奏

吴吟音

【摘   要】作为舶来乐器的钢琴,在中国经历了民族化的萌生、发展和嬗变的进程后,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国风格特质的艺术形式。与西方其他国家作曲家相比,中国作曲家深受传统中华民族文化的影响,其风格往往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音乐曲调也更加质朴感人。纵观我国钢琴音乐艺术的百年发展史可以发现,与西方传统钢琴艺术相比,我国钢琴艺术在创作技法与演奏技巧层面表现为“和而不同”的特点,即我国钢琴音乐是西方钢琴音乐艺术的衍生,是外来音乐艺术“民族化”的外显。由此,本研究将基于“近现代中国钢琴作品的创作特征及演奏探析”这一主题,从中国钢琴艺术的发展历程、文化内涵、文化根基与文化认同几个方面展开论述,着重探讨中国钢琴作品的创作特征,分析中国钢琴作品声韵艺术的美感,进而了解中国钢琴作品的演奏理念与演奏技术。

【关键词】中国钢琴作品  文化特质   创作特征   声韵美感   钢琴演奏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3)20-0056-06

钢琴是器乐演奏中最为常见的乐器之一,长久以来受到大众的广泛喜爱。作为西方音乐中极具代表性的乐器,钢琴自清末传入我国以来,便与中国音乐与本土文化相融合,逐渐形成具有浓郁中国风格且极具审美性、音乐性和艺术性的钢琴艺术。随着越来越多“中国风”钢琴作品的涌现,中国钢琴的艺术形式被确立下来并不断发展,且其艺术形式、艺术风格逐渐呈现出多样性和多元化的态势。由此,也引发出一个非常值得当代学者深思的问题,即在音乐创作技术方面,作曲家们是如何对兼具“中国传统音乐和表演风格”的钢琴音乐作品进行构建的?运用了什么样的技法形式?形成了何种声韵的艺术美感?与此同时,中国钢琴艺术又形成了怎样的演奏理念与演奏技术?

作为一名钢琴演奏者,从中国钢琴艺术的发展历程、文化内涵、文化根基与文化认同方面解读近现代中国钢琴作品的创作特征及演奏技术,是非常有意义和价值的。这不仅是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钢琴艺术,更是演奏和把握中国钢琴作品的重要前提,是深刻理解中国钢琴音乐的必然途径,也是准确、完美诠释中国钢琴艺术风格的关键所在,对促进我国民族音乐艺术的发扬与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钢琴艺术的发展及文化内涵概述

在华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传统民间音乐以其交融、吸收和转化各种外来因素的功能,发展形成了具有广泛包容特性的“中国音乐”。因此,中国钢琴音乐可以说是传统音乐文化的延续,是中西方文化交流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型的、具有本土性质的艺术形式。作曲家们运用钢琴这一乐器,将文化的属性、民族音乐的元素与钢琴音乐相结合,来展现中国民族音乐艺术的特点与魅力。参照汪毓和先生著的《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和雷蕾著的《形成·传承·弘扬:中国钢琴艺术的发展探索》书籍,可以将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历程划分为形成(20世纪初—1948年)、发展(1949—1976年)和繁荣(1977年—21世纪初)三个时期。

自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现代钢琴开始传入我国。然而,直至“五四运动”以来,中国钢琴音乐文化才逐渐萌发。赵元任于1913年创作的《花八板与湘江浪》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钢琴作品,是中国钢琴音乐艺术的起源,也是中国钢琴音乐民族化进程的开端。此外,赵元任先生创作的另一首钢琴作品《偶成》通过对中国民族乐器小擦音色的模仿,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并成为中国钢琴音乐创作中重要的、极具特色的手段。这种通过借用节奏、民间旋律音调元素对民族乐器音效的模仿,直至现如今都是我国钢琴音乐创作手法中最鲜明的一点,也是中国钢琴音乐民族化创作的途径之一。尽管这一时期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正处于学习和模仿的初级阶段,但它对于整个中国音乐的发展却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在1930—1937年期間,中国的钢琴曲创作进入到一个活跃的阶段,钢琴音乐艺术初步形成了典型的风格,即在创作中借鉴中国传统民族音乐元素,遵循西方作曲理论,形成兼具欧洲音乐结构构建逻辑和传统功能属性的中国音乐色彩,代表性作品有贺绿汀的《牧童短笛》。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钢琴音乐艺术空前发展,钢琴曲目的数量逐渐增多,不同体裁、不同题材的作品也相继涌现,且部分钢琴演奏家对钢琴曲创作的探索直接推动了钢琴曲“中国式”演奏技法的出现,“标题性”的钢琴音乐也成了这一时期显著的特征。

从1977年—21世纪初,随着改革开放的实施和经济的复苏,中国的音乐理念和文化艺术发生了转变,新的思想和观念开始流行。在此背景下,中国钢琴音乐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十二音创作技法以及无调性、多调性的创作技法形式,被广泛运用到钢琴音乐的创作中,形成风格色彩极具新意的钢琴音乐作品,如汪立三的《梦天》、赵晓生的《无极》等。

总而言之,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经历了从模仿学习到自我探索创新的民族化进程,它基于人民的审美特点,形成了具有典型中国气质与风味的艺术;它是根植于中华民族音乐基础上的衍生,也是我国民族音乐语言借助钢琴这一乐器推向世界的工具。与此同时,在中国钢琴作品的二度创演过程中,演奏者为了能够融入我国传统文化的思想与方法,往往会运用独特的演奏处理手段来突出音乐的色彩和音响效果,从而呈现出我国民族音乐独特的韵味。这也形成了相关的理论及规律——中国钢琴音乐作品演奏理论与演奏技巧。

二、中国钢琴艺术的文化根基与文化认同

(一)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土壤

钢琴音乐自传入中国以来,经历了三个时期、五个阶段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中国钢琴音乐文化,并对我国音乐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一百多年来,热爱民族文化的作曲家和钢琴家创作出众多的中国钢琴作品,其新颖的编创技法、独具特色的艺术理念、浓郁的民族风格赢得大众的一致喜爱。他们通过具有民族元素的音乐主题来表达自我的艺术思想,传播中华民族优秀的音乐曲调,展现本民族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和别具一格的审美特质。可以说,中国钢琴音乐作品是与我国语言元素、传统艺术形式紧密相融的结晶,是“中国化”的产物,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其中,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古典文学、古典诗词、传统绘画以及民间器乐等姊妹艺术,为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提供了灵感和动力。例如,萧友梅以白居易诗词《霓裳羽衣舞歌》创作了钢琴曲《新霓裳羽衣舞》、贺绿汀以中国水墨画所强调的“天人合一”思想创作了《牧童短笛》,以及汪立三巧妙地融合了传统书法和古琴韵味的特点创作了《他山集》。与此同时,汉语语言和方言的特征也对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汉字的四声和方言的多音构成了我国语言特色的体系,其中一字多音、一声多韵的语言腔调,使得音乐旋律具有无限且多变的特性,促进了我国钢琴音乐创作中横向线性思维的产生。如陈培勋创作的钢琴曲《平湖秋月》中,音乐与语言相互呼应,共同构成独特的音调逻辑,最终呈现出闽南地区的艺术风格。

(二)“天人合一”的文化认同

中国钢琴艺术融合了深厚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与西方音乐交融创新的结果。在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中,作曲家们常常借鉴古筝、古琴、笛子等传统民族乐器,通过融入中华民族民间音乐的旋律、调式、音阶、民间歌谣、舞蹈节奏等元素,运用乡土民族的题材,描绘出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人文景观和民族风情特色,由此呈现出我国民族音乐艺术多样性的特点。因此,可以说中国钢琴音乐是基于西方音乐理论体系下,对中华千年文化与传统艺术的传承、延续和弘扬。与此同时,中国钢琴家在保留中国音乐传统特色的基础上,还汲取了西方音乐的创作技巧和表现方式。这种融合让中国钢琴艺术别具一格,并在国际舞台上得到了认同与肯定,促进了中西方音乐跨文化的交流与对话,为世界钢琴音乐贡献了“中国声音”。中国古典文化强调和注重意境的表达,这也完美地在钢琴音乐中得以体现,例如作曲家崔世光在钢琴曲《山泉》作品中,通过民族化的创作理念、丰富的织体、虚实结合的演奏表现方式,呈现出空洞深邃的音响效果,描绘出一幅虚虚实实、泉水激荡的山水画作。这种对于抽象景色的生动表达,是中国古典哲学“贵和尚中,天人合一”思想的体现,表现出中国钢琴音乐文化的价值取向,也是构成“中国风”意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中国钢琴作品创作的技法特征

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可被描述为一个“舶来、探索、融合、弘扬”的历程。通过使用西方钢琴这一乐器,中国音乐家们旨在展现本土民族音乐文化的内涵、精神以及意蕴,从而实现钢琴音乐民族化这一艺术实践。在民族化发展进程下形成的中国钢琴艺术,既符合了大众的文化审美需求,同时也延续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塑造了独特的审美文化特征。创作者们在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实践中,赋予了民族化钢琴音乐作品更加深刻的审美格调。

(一)“起承转合”的音乐结构

“起承转合”的音乐结构是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灵魂,在中国钢琴艺术风格的形成与确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中西方思维方式与审美认知的差异,中国作曲家们在钢琴作品的创作实践中常常强调突出民族化的艺术审美效果。因此,他们在音乐结构方面往往将“中庸”“统一”“和谐”作为音乐创作的目标,从而弱化西方音乐逻辑结构中的规整性。创作者们在借鉴“置换、对抗、互补”等欧洲古典音乐逻辑结构范式的基础上,严格遵从西方钢琴音乐创作中追求的严谨性与秩序性,形成了“起承转合”的中国式钢琴音乐结构。作为基本结构的“起承转合”,突出了“一分为二、合二为一”的哲学思想观,使得音乐间的音程、和弦、乐段均能够进行细腻的连接、过渡,进而呈现出内敛、意境深远悠长的钢琴音乐。此外,由于中国传统音乐曲体结构是一种多段式的散板形式,因而在以传统民族民间音乐为主题的改编钢琴曲创作中,作曲家常常依照音乐旋律的发展对整曲的结构进行设定与安排。

(二)线性化的旋律形态

在民族化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中,作曲家们都非常注重旋律的线性之美,以线性音乐线条之美来提升钢琴作品的审美意蕴①。作为音乐主题思想表达关键性要素的旋律,作曲家们一直以来都非常注重旋律的线性进行。在创作实践过程中,作曲家们受传统音乐文化的熏陶,以民族旋律构建方式为基础,运用钢琴丰富的艺术表现力来突显流畅的线性式进行旋律。在创作民族化钢琴音乐作品时,作曲家通常在民族五声性(五声、六声、七声)的旋律中,采用变奏的手法赋予钢琴作品以民族审美特质。例如,黎英海通过丰富的声部织体形式对中国传统民族器乐曲(琵琶曲)进行了改编,创作出《夕阳箫鼓》这一首钢琴曲。该作品以朴素无华的音乐语言和曲折的旋律线条,呈现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韵味。这种创作风格不仅是对传统的致敬,同时也是对中国文化的表达,从而为中国钢琴音乐注入了浓厚的“中国风”色彩。总之,作曲家们借用民族民间音调、器乐曲所创编的钢琴旋律曲调,为原本的音乐赋予了独特的韵律之美。其线性的旋律形态展现了丰富的音乐特点和文化内涵,反映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独特风格,并融合了现代创新,呈现出独具个性的音乐表达。

(三)民族化的节奏

作为音乐结构基础的节奏,决定了音乐的速度、动感以及风格。节奏不仅赋予音乐以律动感,还能够对情感的表达和音乐的整体感觉产生关键性的影响。节奏为音乐注入活力,可以传达节奏感、稳定感、变化和张力,为音乐增添层次和情感,创造出旋律与和声之间的动态关系。同时,节奏在音乐中扮演着连接乐曲各部分的桥梁的角色,让音乐更具有结构性和吸引力。它作为世界各民族音乐的共同元素,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表现也各不相同。许多音乐文化都有快慢的节奏和强弱的变化,并且在细节上有很大的差异。例如,非洲鼓乐强调复杂的多层次节奏、巴西桑巴音乐饱含活力的节奏、中国附点形式的节奏等,都呈现出各自独特的节奏特点。然而,中国音乐的节奏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通常以稳重、内敛和抒情为主要特色,强调的是“诗意的节奏”,注重内心情感的表达,而不是过于强调节奏的速度和复杂性,如切分的节奏型、重音的移位、弱起和跺板等节奏模式。在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中,众多的作曲家都运用了这些中国民族音乐所特有的节奏,例如在钢琴曲《牧童短笛》的中间部分,贺绿汀巧妙地运用了京剧中的跺板节奏,凸显了旋律的顿挫有力。

四、中国钢琴作品的声韵美感

作为享有“乐器之王”美誉的钢琴,以其宽阔的音域、丰富的音色、便于跨调和转调的律制、多声性的思维构建方式,以及良好的兼容性与可塑性,得以与世界各民族的音乐文化相融合,从而推动了音乐的多样性和创新性。中国传统音乐形式借助钢琴这一乐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自身的发扬,也推动了传统民族民间音乐艺术化、大众化及其国际化。在具体的实践创编过程中,作曲家们通过模仿旋律装饰音、传统乐器演奏的技巧(刮奏、颤音、滑奏等)和丰富多彩的音色,展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神韵美和声韵美。例如,在钢琴曲《牧童短笛》的旋律声部中,贺绿汀通过颤音的装饰音手法模拟笛子的演奏声效,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中国著名音乐家黎英海就曾指出,钢琴在乐器里音色单一,不够丰富,但是如果运用不同的演奏法、触键力度、踏板用法以及音区、音量等手段,完全能够实现演奏者对于不同音色的联想,创造出丰富多彩的音色。在储望华创作的钢琴曲《筝萧吟》中,低音声部的左手触键模仿出乐器箫圆润的色彩;在赋格曲《书法与琴韵》中,汪立三通过两个八度内的旋律模仿出古琴的音响,并在尾声部分的演奏中用快速离键的演奏方式模仿古琴乐器的颤音。这种对于洞箫、古琴乐器的模仿,不僅体现出古代文人雅士的儒雅之风,而且也借钢琴这一乐器呈现出中国传统乐器的“古朴之音、古香之色”。与此同时,作为有着悠久历史的弹拨类乐器,古筝、琵琶的作曲家借助钢琴宽广的音域、纵向多音叠置的织体、音乐的“颗粒性”以及准确下键离键等演奏技巧进行模仿。如在《黄河》这首钢琴协奏曲的第三乐章中,作曲家借鉴古筝的刮奏技巧形象地表现出黄河由西向东、川流不息的奔腾之景。古筝、琵琶所具有的粗犷与高雅,在作曲家和钢琴家的艺术表现手段下,呈现出“清脆之音”的效果。

总而言之,我国传统民族乐器的种类繁多,音色与音效也丰富多彩。老一辈音乐家在大量的创作实践中,将我国传统民族器乐曲的气韵、风韵以及多样民族乐器的音响和声音之美融入钢琴中。这些民族化的实践促进了钢琴在我国本土化的发展进程,呈现出迥异于西方传统钢琴的独特声音效果,展现出中国钢琴艺术的声韵美感,并成为中国钢琴艺术中最为显著特征之一。

五、中国钢琴作品的演奏理念与技巧

自钢琴传入我国以来,在作曲家和演奏家们的努力探索下,钢琴与传统音乐紧密结合,逐渐成为我国音乐演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这种融合之下,形成了具有高度一致性和统一性的中国钢琴艺术,并被打上了“本土化、民族化、中国风”的标签。与此同时,中国钢琴艺术也发展、形成了极具个性化的演奏体系,展现出与西方钢琴演奏截然不同的理念和技术特色。因此,作为一名钢琴演奏者,也需要从演奏理念和演奏技巧这两个层面进行认真考察与分析。

(一)演奏理念

1.把握作品的独特性

音乐是对声音特质的感知,其音色能够触发听觉感官,激发强烈的吸引力。音色在音乐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将乐曲的视听融为一体。作为音乐基本属性的音色,是音乐完整作品的重要构成元素,能够展现音乐的独特魅力,同时对乐曲中情感的表达与变化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中国钢琴音乐艺术的创作中,通常以中国民族音乐为基础,因此需要演奏者演奏时准确分析音乐的类型与内涵,把握作品独特的艺术属性。因此,在具体的实践演奏过程中,演奏者需要针对不同作品的主题内容、情绪、意境、韵味、风格以及所刻画的形象,运用合适的力度和触键方法。例如,丁善德创作的钢琴曲《第二新疆舞曲》,是一个两小节为一个单位的二拍子律动,所以演奏者需要把握好舞蹈音乐节奏与节拍的本质特征,描绘出维吾尔族姑娘在手鼓伴奏下翩翩起舞的场景。

2.突出音乐的线条性与立体感

作为舶来乐器的钢琴,演奏者在演绎时需要深入考虑如何运用演奏技巧来表现作品的思想、内涵以及意境。在我国丰富的传统音乐中,单声部横向思维发展而来的旋律线条,凸显着我国民族音乐的艺术特质。因此,在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演奏中,既要突出旋律的音乐线条走向,又要考虑钢琴音乐多声部织体呈现出的立体感,把握和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联。在储望华创作改编的钢琴音乐作品《翻身的日子》中,呈示部的主题旋律明亮起伏、风趣,其中小二度倚音与滑音的运用,突出了传统乐器板胡的旋律性色彩。而在作曲家陈培勋创编的钢琴曲《卖杂货》中,高音声部支声复调手法奏出的旋律,与低音声部严格模仿形成卡农式的复调音乐,给人一种线性思维与立体思维相结合的演奏思维特征。与此同时,在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演奏中,也要充分关注作品的速度与节拍②,突出强调作品的即兴性。

(二)演奏技巧

对于中国风格钢琴音乐作品的演奏,其技巧与西方钢琴音乐弹奏技巧(断奏、连奏、装饰性奏法等技术)基本一致。因此,演奏者扎实、全面、精湛的演奏技巧便成了作品呈现的基础。只有掌握好扎实的演奏基本功,才能更好地诠释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内涵,使演奏的效果更加符合作曲家的创作意图。演奏者对于传统演奏技法与特殊音色表现技法的掌握,成为中国钢琴音乐作品演奏中体现意境美和东方韵味的重要方式,也是塑造中国音乐形象、呈现民族风格的关键。

审视近现代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可以发现,作曲家们为表现民族风格,往往借用民族乐器的演奏技法,通过模仿这些技法营造出相似的音效,实现音画之间的联结。特别是演奏者演奏时触键的方式,直接影响着民族器乐音色与音响的呈现,并由此形成中国民族乐器独特的演奏技法。例如,在黎英海改编的钢琴曲《夕阳箫鼓》的第九段中,左手声部琶音和弦生动地再现了琵琶的轮指技巧,因此演奏者在演奏时需要集中触键点,运用指尖弹奏,左手的手腕要相对抬高。又如在演奏王建中创作的钢琴曲《梅花三弄》时,演奏者需要注重手腕与指尖力度的协调控制,通过左右手声部倚音结合的方式,展现古筝这一乐器深邃辽远的音色。

六、结语

在15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钢琴逐渐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涌现出众多具有中国特色的钢琴音乐作品。这些作品在语言表达方面,更加注重旋律的情感特点,强调线性化的旋律进行;在和声语言的构建与序进中,大胆采用非常规和弦与民族调式和声,在营造出鲜明和声色彩对比中突出中国音调;在音响效果的追求中,通过钢琴演奏体现中国民族乐器的个性特质,彰显我国传统音乐的丰富内涵;在演奏技巧与创作方面,不仅延续传统,而且更加注重创新,极大地提升了中国钢琴音乐的艺术风格。因此,从创作技法与演奏技巧层面深入探究近现代中国钢琴作品,有助于理解中国钢琴艺术的特征,为促进我国民族音乐与世界音乐的交流提供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姚雪冬.中国民族音乐元素在钢琴作品中的创作融合[J].艺术评鉴,2022(06):33-36.

[2]王紫菂.浅谈钢琴艺术的“中国化”[J].黄河之声,2020(10):135-137+139.

[3]张璇.中国钢琴音乐文化的价值取向与文化认同[J].音乐创作,2018(11):106-108.

[4]柳笛.谈中国钢琴作品的艺术形式及民族风格[J].艺术教育,2016(06):100-101.

[5]何上峰.立足鋼琴艺术之美  兼顾民族文化创新——中国风格钢琴作品创作发展与反思[J].当代音乐,2016(01):93-95.

[6]韩璐.近现代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特征[J].艺术科技,2014(07):10-11.

[7]周为民.新时期以来中国钢琴艺术理论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中国音乐,2011(04):156-162.

猜你喜欢
中国钢琴作品创作特征钢琴演奏
布赫宾德的贝多芬阐释对钢琴演奏的启示
钢琴演奏在声乐演唱中的作用探讨
浅析提高钢琴演奏技巧的有效途径
试论当代中国民族器乐作品的旋律创作
浅论中国钢琴作品演奏的音乐意象
西方音乐的魅力
中国钢琴作品中的民族音乐元素和戏曲音乐元素解析
浅谈中国钢琴作品中踏瓣的运用
中国钢琴作品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应用
国产中小成本电影的发展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