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球蛋白血症相关性肾病1例

2024-01-24 11:09贾红彦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3年12期
关键词:丙肝补体双下肢

林 萍,贾红彦,张 瑜

(1.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肾病内科,吉林 长春130021;2.吉林大学第二医院 老年病科及全科医学科,吉林 长春130041)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62岁,因“双下肢水肿1个月”入院。患者缘于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水肿,就诊于当地医院,辅助检查提示尿蛋白4+,予以保肾、补充白蛋白及对症治疗后未见明显好转,患者及家属为求进一步诊治就诊。病程中1周前有发热,体温最高达37.8℃,给予物理降温后体温降至正常,后未再发热。既往有高血压史1个月,血压最高达199/104 mmHg,口服替米沙坦 40 mg每日1次及吲达帕胺 2.5 mg每日1次口服,血压控制尚可。18年前因乳腺癌行左侧乳腺切除术,15年前因胆囊结石行胆囊切除术。

入院查体:体温36.3℃,脉搏88 次/min,呼吸18 次/min,血压158/98 mmHg,腹部针尖大瘀点,下肢甲面大瘀斑,皮损压之不褪色。

辅助检查:类风湿因子1 019.00 IU/mL,超敏C反应蛋白4.78 mg/L,免疫球蛋白G 0.99 g/L,补体C3 0.45 g/L,补体C4 0.04 g/L,总蛋白36.7 g/L,白蛋白23.3 g/L,球蛋白13.4 g/L,尿素15.33 mmol/L,肌酐125.4 μmol/L,尿酸437 μmol/L,胱抑素C 1.84 mg/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24 mmol/L,钙1.97 mmol/L,无机磷1.59 mmol/L,eGFR 39.66 ml/min,丙肝抗体(发光法) 9.22S/CO,丙肝病毒定量:7.42E+006 IU/ML,丙肝基因分型:2a,尿微量白蛋白测定(24 h) 2 240.82 mg/24 h,尿蛋白定量(24 h) 3.292 g/24 h,尿α1微球蛋白(24 h) 26.03 mg/24 h,尿免疫球蛋白G(24 h) 119.36 mg/24 h,尿λ轻链(24 h) 26.29 mg/24 h,尿κ轻链(24 h) 46.15 mg/24 h。类风湿因子分型(A.G.M):类风湿因子RF-IgG 267 U/ml,类风湿因子RF-IgM >300 U/ml。免疫固定电泳(血清):免疫球蛋白κ轻链 阳性,免疫球蛋白IgM 阳性;冷球蛋白沉积实验阳性。便常规查到真菌孢子。心电:窦性心律,正常心电图。US:双肾实质弥漫性病变,左肾囊肿伴囊内结石。

肾脏穿刺病理报告:穿刺肾组织见肾小球24个,其中1个球性硬化,其余肾小球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弥漫中-重度增生伴系膜基质弥漫轻度增生,节段性足细胞肿胀伴轻度增生,增生基质节段性向毛细血管壁插入,肾小球基底膜节段性轻度增厚,节段性不典型双轨征形成,部分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内见明确微血栓样结构,部分肾小球内明显炎细胞浸润。肾小球上皮细胞明显空泡颗粒变性,少部分小管轻度扩张,小灶状轻度肾小管萎缩。肾间质小灶状淋巴、巨噬细胞浸润伴轻度纤维化。小动脉未见明显异常。刚果红特殊染色:阴性,冰冻切片见肾小球4个,无硬化。免疫荧光:肾小球4个,IgA(-)、IgM(+)、IgG(-)、C3(-)、C4(-)、Clq(++)、F(+/-),IgG1(-),IgG2(-),IgG3(-),IgG4(-),Kappa(++),lambda(++)在部分毛细血管袢内沉积,诊断:符合肾小球膜增样病变,伴肾小管内微血栓样结构,结合临床符合冷球蛋白血症肾病。

2 讨论

冷球蛋白血症(cryoglobuliemia)是一种以血液中出现低温下凝固的免疫球蛋白(冷球蛋白)为特征的系统性血管炎疾病,通过免疫复合物(主要是IgG-IgM型冷球蛋白和补体)沉积血管引起白细胞碎裂性小血管炎,主要累及皮肤、肾脏、周围神经等[1]。临床多表现为血尿、蛋白尿、紫癜、溃疡、关节痛等。中国是全球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HCV作为一种外来的抗原,持续激活B淋巴细胞可导致B细胞淋巴增殖性疾病,包括混合型冷球蛋白血症(MC)和淋巴瘤[2]。据报道,约1/3的HCV相关性混合型冷球蛋白血症患者存在肾脏损害,主要为Ⅱ型冷球蛋白血症,肾脏受累提示预后不良,其中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PGN)是最常见的肾脏病变[3]。冷球蛋白血症是HCV感染患者发生肝硬化的高风险因素,明显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所以对合并冷球蛋白血症的HCV感染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是必要的。利妥昔单抗(RTX)是首个被批准用于治疗肿瘤的单克隆抗体,是通过基因合成的结合抗CD20的人鼠嵌合型单克隆抗体,可通过抗体依赖和补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导致B细胞溶解消除[4],近年来多项研究证实RTX可有效清除扩增的B细胞从而改善冷球蛋白血症血管炎症状,有效缓解MPGN的尿蛋白水平,稳定肾功能,不良反应少[5]。RTX治疗冷球蛋白血症相关肾炎国外研究不少,国内关于RTX治疗冷球蛋白血症及相关MPGN的研究仅有个案报告[6-8]。血浆置换可清除血液中异常免疫球蛋白,降低循环免疫复合物,2013年美国血浆置换协会制定的血浆置换指南[9]中指出,治疗性血浆置换术为冷球蛋白血症的一线治疗方案。

本例患者因双下肢水肿,蛋白尿入院,病程中检查发现丙型肝炎抗体和病毒定量均为阳性,血清冷球蛋白沉淀阳性,肾穿刺活检病理为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考虑为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性冷球蛋白血症。请肝病科教授会诊后,建议应用维帕他韦抗病毒治疗,口服1周后丙肝病毒定量:<30 IU/mL。患者入院后一直有恶心、腹部不适症状,双下肢凹陷性水肿,应用静点药物后全身不适,停用药物。由于患者血液中异常球蛋白较多,占血清1/3,行颈内静脉置管进行血浆置换2次,单纯超滤透析1次,2 d后给予利妥昔单抗1 g静点,患者恶心腹痛症状消失,水肿情况明显好转。患者出院后规律口服抗丙肝病毒药物,降压药物,纠正贫血药物,根据复查结果确定下次利妥昔单抗静点时间,目前患者规律随访中。

猜你喜欢
丙肝补体双下肢
急性脑梗死致发作性双下肢无力1例
补体因子H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抗dsDNA抗体、补体C3及其他实验室指标对于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肾损伤的临床意义
人-人嵌合抗丙肝抗体检测阳性对照品的研制及应用
流感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的检测意义
双下肢静脉曲张单侧术后对对侧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临床研究
请您诊断
miRNA-122与丙肝病毒感染及肝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以呼吸困难、双下肢不对称性水肿为首发症状的主动脉夹层1例
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与慢性丙肝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