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震家风 艰苦朴素、爱党爱国

2024-01-25 12:35
今古传奇·人物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军衔孝感参军

开国上将刘震出身穷苦,从小立志要为天下穷人拼命。他以勇挑重担、敢打恶仗、敢啃“硬骨头”的顽强战斗作风享誉军内外。刘震教育子女严格,在他的言传身教下,子女不仅继承了父辈艰苦朴素、爱党爱国的优良作风,且个个成才。他的三个儿子皆为军人,其中,长子是中将,三子是少将。

父子将军

在大别山、桐柏山交会的湖北孝感小悟山下,有个叫刘家嘴的地方。1915年3月3日,刘震就出生在这里一个贫困的家庭,他原名刘幼安,是家中的独生子。父亲刘德显为人正直厚道、勤劳苦干;母亲汪氏,心地善良、贤惠勤俭。

刘家全家只有七分田,母亲汪氏操劳过度,在刘震五岁时去世了。刘家生活更加艰难,年幼的刘震成了父亲的助手,帮着父亲捡粪、拾柴、放牛……父亲对刘震要求很严,规定他每早得捡一筐粪。

刘德显很重视儿子的教育,刘震七岁时,便送他去读私塾,常教导他尊师重道、用功读书,一有空就督促他学习。但因家境困难,刘震只读了三年私塾便回家务农。

农闲时刘震跟着父亲上山砍柴,他们担着上百斤的柴火走30里的山路赶到火车站卖,刘震常常被沉重的担子压得直哭,父亲鼓励他咬牙坚持,这样一次又一次的坚持,塑造了刘震不屈不挠、吃苦耐劳的品质。后来,父亲给他找了一个木匠师傅,希望他有一技之长。种田、劈柴、担水、拾粪、做饭,给师母看孩子,刘震做学徒时吃了很多苦,还经常被打骂。

1926年,孝感各地建立起苏维埃政权,领导农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运动。刘震参加了儿童团并当上队长。他常常手持红缨枪在村口站岗、监视地主劣绅、给红军带路,忙得不亦乐乎,常常忘记回家吃饭。

1930年春,徐向前率领红1军1师来到孝感地区。刘震想参加红军跟着共产党干革命。母亲去世后,他与父亲相依为命,他担心父亲不同意他去参军,决定先试探一下:“您经常说共产党是为农民的,红军是农民的军队,是为农民打天下的。我也要为农民打天下,您说好吗?”父亲看出了刘震的心思,对刘震说:“你要为穷人当红军我不反对,红军是穷苦人的队伍,穷人是同情穷人的,你到了部队要和大家好好相处,打仗要勇敢,不要当孬种,要给我们刘家争气……你走了,家里剩我一人都好办,我也没负担了。我知道,为天下穷人拼命是件有功德的事,也是光耀我们刘家的事,我就是死了脸上也光彩!”父亲的话坚定了刘震当红军的决心。

1931年9月,乡苏维埃主席动员赤卫军和青年参加主力红军,刘震第一批报了名。

刘震刚参加红军,就赶上了第一次反“围剿”斗争,第一次参加战斗就抓了两个俘虏,缴获两支枪。从此,刘震南征北战,一生戎马。

1950年,刘震参军后首次回乡,父亲早已不在人世,当时与他一起参加红军的40多名同乡也大多牺牲了。

刘震对家乡的回忆始终是非常美好的,他常说:“我的家乡特别美,那真是山清水秀啊!山岗上是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林子里有豹子,有野鹿,有狐貍,有野兔、山鸡、斑鸠。”他在临终前仍对家乡念念不忘,用微弱的声音对子女们说:“一定要把骨灰埋在你爷爷奶奶的墓前……”

1955年刘震被授予上将军衔。他的三个儿子都参军报国,其中,长子刘卫东是中将军衔,三子刘卫平是少将军衔。

(责编/张超 责校/刘静怡 来源/《刘震回忆录》,刘震著,解放军出版社1990年10月第1版等)

猜你喜欢
军衔孝感参军
湖北孝感 一条短信让救助更暖心
兴安加油——致敬赴孝感医疗队
孝感令
唐代参军戏未更名原因考
杨参军
民企“参军”需要把握的问题
中国人民解放军大校军衔之概谈
好男儿,参军去!
漫话中国的军衔历史
再谈美国最高军衔是五星上将不是“元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