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文化作品教学的“四联结”策略
——以《七律·长征》为例

2024-01-27 17:31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海港小学
小学教学研究 2023年35期
关键词:七律长征路长征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海港小学 李 琳

2021年,教育部印发《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强调语文是落实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课程,在传承和弘扬革命文化中发挥重要作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也明确要求,要继承和弘扬革命文化,围绕伟大建党精神,确定革命文化内容主题,注重反映理想信念、爱国情怀、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顽强斗争和英勇无畏等革命传统,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继承和弘扬革命文化,建立文化自信。目前,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共收录革命文化作品49篇,占总课文数量的14.9%,足见革命文化作品在教材中的重要地位。但革命文化作品由于其年代久远,教学时常出现难以激发学生兴趣、难以把握作品深度、难以理解人物形象、难以发挥育人价值等实际问题。笔者以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一课为例,通过“四联结”策略来解决这些问题。

《七律·长征》是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革命文化主题学习的开篇之作,是长征诗词的集大成者。这首诗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它是中国革命的壮烈史诗,也是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的典范之作。

一、联结历史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革命文化作品反映的大多是在艰苦的自然环境、残酷的社会环境、惨烈的战争环境及重要的历史转折中涌现出的人或事,这些历史性与当代性并存的“红色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小学生的生活空间、认知情感、具体行动等与这些作品尚有一定的距离。在教学中,教师可联结历史背景让真实的人或事呈现在他们面前,通过对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政治等方面细节的描写,增加作品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激发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

(一)在阅读梳理中整体感知

“发现”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阅读、观察、分析、梳理等方式不仅可以感受语言文字的奥妙,而且可以将课内与课外、课本与生活有效联结,实现从意义走向发现、从浅层认知走向深度理解。基于此,笔者提前一个月布置学生阅读魏巍的《地球的红飘带》,并进行批注;提前一周引导学生主动搜集红军长征的背景资料,整体认识“长征”:了解长征的起因和开始、结束时间,绘制长征路线图,标注长征途中跨越的山脉、水域,统计长征途中的重要战役、伤亡情况等。

(二)在“望闻问切”中深度认知

革命文化作品背后的历史往往是复杂的,各种实物、文字、图片、影视资料也极为丰富。在教学时,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学段目标、单元要素等具体要求,对相关背景材料进行筛选,从而进行精准的呈现。如在读到“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时,笔者先问学生:“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答:“一冷一暖。”再相机出示“飞夺泸定桥”的图片和视频,并让学生听一听大渡河湍急的水声,深刻理解“寒”,又让学生自读“巧渡金沙江”的故事以进一步感受“暖”。最后,结合资料和学生一起激情诵读:“看,这就是汹涌湍急的金沙江!敌人封锁了江面,掠夺了所有船只,狂妄地说:‘一只鸟飞过去都是妄想!’但红军却在七天七夜的时间里与十万敌军斗智斗勇,靠着七条小船从容过江。这正是:金沙水拍云崖暖……”

二、联结文本内核,把握作品深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语言文字既是文化的载体, 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文化积淀与发展的过程。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选取的革命文化作品体裁丰富,如小说《金色的鱼钩》、记叙文《黄继光》、散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诗歌《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等。在教学时,教师要联结具体的文本内核,通过感受、理解、欣赏、评价不同文本的语言文字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发展个体语言经验。

(一)联结诗词形式,品味格律之美

作为一首标准的律诗,《七律·长征》对仗极其工整,格律极为优美,有极高的文学艺术价值。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联结律诗的格律特点,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学习七律的和谐韵律与严谨格律。如标注首颈颔尾四联,学习律诗格式;圈画韵脚字“难、闲、丸、暖、寒、颜”,感受清晰的韵脚、和谐的韵律美和音乐感;多种形式诵读,感受律诗明快的节奏;批注颈联和颔联中的工整对仗,发现作者用词的精准与高妙。通过这一系列的学习,学生感受到中国诗歌的独特美感,进一步加深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热爱,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与自信。

(二)联结诗词语言,学习表达之法

《七律·长征》气势磅礴、格局宏大,以凝练的语言呈现了长征途中的险山恶水、激烈战斗,把二万五千里征程写得惊心动魄,尽显伟人的豪迈之气,也体现了毛泽东诗词的独特魅力。在教学中,教师要联结诗歌的表达方式,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象、品味诗歌的语言、把握作品的精神内核。如通过寻找文眼感受诗歌所呈现的壮阔画面,对比长征路线图感受“万水千山”的高度凝练,通过品味“只等闲”感受红军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教学中,笔者还引导学生发现诗中丰富的比喻、夸张和象征等修辞方式,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既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长征路途的艰辛与困难,又让我们感受到了红军将士的顽强意志和革命精神。

三、联结相关作品,理解人物形象

二万五千里征途漫漫,红军战士穿越天然险阻,从敌人的重重包围中杀出一条血路,在祖国的壮丽山河中树立了一座座精神丰碑。这期间涌现出了许多伟大的文艺作品。在教学时,教师可进行适度联结,有效拓展学生认知,丰富其语言运用及审美能力,有助于学生对革命先辈人物形象的感知与理解。

(一)联结相同作者的作品,横向比较

作为伟大的革命家,毛泽东一直用他的如椽大笔记录着中国革命的风雨征程,长征期间就是其创作高峰期。纵观毛泽东长征时期的11首诗词,记录了红军辗转曲折的长征路线,再现了中国革命从艰难困苦走向光明的伟大历程,极富时代意义。

在教学时,笔者选择了《清平乐·会昌》《忆秦娥·娄山关》《清平乐·六盘山》三首长征诗词。先出示三首词的题目,请学生在长征地图上圈出与这三首诗相关的地点,并在旁边标注上写诗的时间。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这三首词分别对应着长征的开始、转折及结束。接下来,通过创设情境,以读代讲,学生在一次次诵读中回顾长征之艰难,也真切体会到了毛泽东长征诗词中所洋溢的积极、执着、坚定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联结不同作者的作品,纵向拓展

在教学中,教师也可联结不同作者关于长征的作品。当读到“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时,笔者出示李可染的国画《长征》:“同学们,你们看:巍峨耸立的群山间,红军战士打着火把不断前行,这星星之火不仅照亮了漆黑的夜空,也照亮了中国革命的道路……”课后拓展阅读《丰碑》《倔强的小红军》《半碗青稞面》等短篇故事,这些具体的故事既是对《七律·长征》的补充,也让学生在心中建立起长征英雄群像,从多重视角感受长征的艰苦历程、红军将士的坚定信念及不屈精神。

四、联结现实生活,发挥育人价值

要使革命文化在新时代继续焕发活力,更好地发挥其育人价值,教师还要将革命文化教学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结,让学生明白革命文化作品所记录的事件虽年代久远,但承载的精神却历久弥新。

(一)联结时代,继承发扬革命精神

以《七律·长征》为例,新时代的少年生活条件优渥,对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艰苦历程缺乏共鸣。如何让学生通过语文学习来继承革命精神?教师要联结时代发展,让长征在学生心中从一个名词升华为一种信念。

在教学时,笔者从“长征”二字出发,拓展延伸学生非常感兴趣的“长征”系列火箭内容:

1958年,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成立,钱学森出任院长。科学家们有感于红军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长征精神,将我们自主研发的火箭命名为长征。学生了解到几十年来,一代代长征火箭载着北斗卫星、载着神舟飞船、载着嫦娥探测器、载着天宫空间站……一次次摆脱地心引力,奔向星辰大海。这正是红军长征精神的延续。

Different serum fibrosis markers ar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as diagnostic and prognostic markers.

这样的联结让学生明白:虽然长征已过去近90年,但红军战士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长征精神却从未远离。

红军的长征路是万水千山只等闲

科学家的长征路是奔赴星辰大海

戍边将士的长征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衣天使的长征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师的长征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的长征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此基础上,笔者又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路”,从红军到科学家,再到学生自身,通过学习单拓展写作,逐级联结,打破时空,让长征精神变得鲜活而生动。学生在言语表达中理解长征精神的内核,引起内心共鸣,更好地发挥育人价值。

(二)联结生活,多重践行革命文化

革命文化教学还应注重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体验相结合,通过优化学习实践活动,让革命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达到知行合一的学习效果。课后,笔者组织学生观看电影《长征》。当学生看到红军凭着一双铁脚板克服无数艰难险阻时,不禁热泪盈眶。笔者还发动学生通过书籍、网络、影视作品了解革命先辈的故事和事迹,组织召开长征故事会;引导学生实地采访身边的英雄人物、模范人物、先进人物,深入挖掘身边的革命文化资源;鼓励家长在假期开展长征主题亲子研学活动,带领孩子探访革命旧址、参观革命圣地等,加强对长征精神的理解,深化革命文化的育人功能。

从《七律·长征》一课教学可以看出,“四联结”之法不仅有助于深入学习革命文化作品,也是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路径。教学中,教师通过联结历史背景、文体特征、相关作品和现实生活等要素,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把握作品深度、理解人物形象,更好地发挥革命文化作品的育人价值,并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七律长征路长征
我们为参加“七大”走了一次“小长征”
回望长征路
追忆长征路
追寻长征路
拜石(七律)
七律三首
走好新的长征路
长征五号首飞成功
“翱翔之星”搭长征七号顺利入轨
七律·“五老”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