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行政生态学的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路径探讨

2024-01-27 13:41周天淇蔡晶波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4期
关键词:建设路径电子政务

周天淇 蔡晶波

摘 要:本文主要讨论了在行政生态学框架下,如何从经济环境、行政环境、沟通环境以及人文环境4个维度优化电子政务的建设路径。论述了通过合理配置经济资源,增强服务型政府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意识,建立有效的政府与公众沟通渠道,以及统筹协调电子政务的平衡发展等措施,实现电子政务的全面优化。文章强调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倡导科技创新,旨在减少数字鸿沟,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关键词:行政生态学;电子政务;建设路径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04.009

0 前言

隨着信息科技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电子政务成为我国行政管理的重要手段。电子政务的实施,极大提高了公共行政效率,减少了冗余流程,提升了政府与公民的交流效率,带来了诸多好处。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也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和困境,如经济环境的影响、资源配置问题、公民与政府的交互阻碍问题,以及地域差异与数字鸿沟的困境。

基于此,本研究引入行政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对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路径进行深入探讨。文章从行政生态学的启示,到电子政务存在的问题与困境分析,再到基于行政生态学的电子政务建设路径策略,进行系统的研究与讨论。期待通过这种全面的方法,为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 行政生态学在电子政务构建中的启示与探索应用

1.1 行政生态学理论适用性与动态互动关系的探索

行政生态学是一个研究行政环境中各个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理论,强调行政体系内部的动态平衡和互动关系。这个理论的适用性在电子政务建设中尤为重要。

在行政生态学视角下,电子政务不仅仅是一种技术应用,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政府、公众、企业以及其他社会组织等在内的多方利益主体的需求和行为。同时,它也需要关注这些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以及这种相互作用对电子政务发展的影响。

电子政务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它的成功需要政府、公众、企业等多方利益主体的共同努力。在这个过程中,行政生态学的理念提供了一个理解和处理各种问题的新视角。例如,可以从生态学的视角出发,理解公众的需求和行为对电子政务发展的影响,从而更好地满足公众需求。从生态学的视角出发,理解政府、企业等利益主体的行为对电子政务发展的影响,从而制定更有效的政策。

1.2 电子政务建设视角下行政生态学的应用及其构建模型

在电子政务建设的视角下,行政生态学的应用具有显著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通过行政生态学的视角,可以更全面、深入地理解电子政务的发展过程和影响因素,更有效地推动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发展。第一,电子政务的生态化构建。在行政生态学视角下,电子政务被视为一个由多个元素构成的复杂生态系统,这些元素包括政府机构、公众、企业、技术、法规等。这些元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共同影响着电子政务发展。因此,电子政务的构建不应只关注单一的元素,而应关注所有元素的相互关系和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这种生态化的构建方式有助于提升电子政务的效率和效果。第二,电子政务的动态调整。行政生态学强调生态系统的动态性和不确定性,这为电子政务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电子政务应具有动态性,能够根据环境变化和公众需求变化进行调整。这种动态调整有助于电子政务更好地满足公众需求,提高公众满意度。第三,电子政务的公众参与。行政生态学强调生态系统内各元素的协同作用。在电子政务中,公众不仅是服务的接受者,也是服务的参与者和创造者。政府应鼓励和引导公众参与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发展,利用公众智慧和力量,提高电子政务效率和效果。

基于以上理论,可以构建一个行政生态学的电子政务模型。在这个模型中,政府、公众、企业、技术、法规等元素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这些元素之间通过相互作用,共同推动电子政务发展。同时,电子政务应具有动态性,能够根据环境变化和公众需求变化进行调整。此外,公众参与也是电子政务的重要部分,政府应鼓励和引导公众参与电子政务建设和发展。这个模型为我们理解和推动电子政务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工具。

2 基于行政生态学的我国电子政务问题与困境分析

2.1 经济环境影响及资源配置问题分析

经济环境是影响电子政务发展的重要外部因素。行政生态学强调考察整个生态系统中各种因素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在分析电子政务建设的问题和困境时,必须关注经济环境及其变化对电子政务的影响。一方面是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经济发展水平对电子政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公众接受程度两个方面。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可能由于缺乏必要的基础设施(如电力、网络等),而难以实现电子政务的广泛应用。同时,公众的经济条件也会影响他们接受电子政务的能力和程度,经济条件较差的公众可能无法负担上网费用,从而无法享受电子政务带来的便利。另一方面则是资源配置问题,在电子政务的建设过程中,如何合理配置有限的资源,是一个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在我国,由于地区发展不平衡,部分地区可能面临资源匮乏问题,这可能导致电子政务服务质量和覆盖范围不足。同时,由于缺乏有效资源配置机制,部分地区电子政务建设可能过于重视硬件设施投入,忽视了软件服务提升,可能导致资源浪费和电子政务整体效果不佳。

2.2 行政环境中的功能实现问题及形式主义现象分析

行政环境是电子政务建设中的核心环节,其状况直接影响电子政务的实现效果。在当前行政环境中,电子政务面临功能实现问题和形式主义现象,这两个问题是在行政生态学视角下分析的重点。第一,功能实现问题。电子政务的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政府服务的便捷化、高效化和透明化,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往往出现各种功能实现的问题。电子政务有望提高政府服务透明度,在实际操作中,由于信息公开不充分、数据保护不到位等问题,电子政务透明化功能往往难以实现。第二,形式主义现象。电子政务的实施过程中,形式主义现象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些地方在电子政务推进过程中,过分追求形式,忽视了实质,导致电子政务变成了一个“摆设”。例如,一些地方在建设电子政务系统时,过分追求系统规模和技术含量,忽视了系统实用性和易用性,导致系统在实际使用中效果不佳。

2.3 通信环境中的公民与政府的交互阻碍问题分析

电子政务运行的通信环境至关重要,决定了公民和政府之间的交互效率和效果。在实际的电子政务运行中,存在一些影响公民与政府交互的问题和障碍。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第一,技术接入难题。电子政务的实施,依赖于公民能够接入和使用网络。在一些地区,由于网络基础设施不健全,网络覆盖不足,或者网络质量低下,使得公民无法顺利接入网络,影响了他们与政府的在线交互。另外,一些公民可能因为缺乏必要的电子设备或者网络使用技能,也无法有效地使用电子政务服务。第二,信息理解难题。电子政务服务的有效使用,需要公民能够理解并操作相关的电子信息。然而,部分公民可能因为教育水平低、电子信息素养不足,难以理解和操作电子政务服务,影响了他们的使用效果。第三,反馈响应难题。在电子政务运行中,公民的反馈是提高服务质量的重要途径。然而,一些电子政务平台的反馈机制并不完善,无法及时收集和处理公民的反馈信息,或者对公民的反馈没有及时和有效响应,阻碍了公民与政府有效交互。

2.4 文化环境下的地域差异与数字鸿沟困境分析

在电子政务实施过程中,文化环境和地域差异构成了一大影响因素,主要表现为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之间的数字鸿沟。其中地域差异是由于我国地域广大,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环境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这种差异直接影响了电子政务推行和接受程度。在经济较发达、信息化水平较高地区,电子政务的推广和使用情况较好;在一些经济较落后、信息化水平较低地区,电子政务推广和使用则面临较大困难。在数字鸿沟方面,由于经济、教育、地域等因素,导致不同群体在获取和使用信息技术方面的不平等现象。在电子政务领域,数字鸿沟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经济条件较差的群体,可能无法承担上网和购买电子设备的费用,无法享受电子政务带来的便利;二是教育水平低、电子信息素养不足的群体,可能无法有效地理解和使用电子政务服务,在享受公共服务的过程中处于不利地位。这些问题不仅限制了电子政务的普及和应用,加剧了社会不平等现象。如何在尊重地域文化差异的同时,缩小数字鸿沟,是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3 基于行政生态学的电子政务建设路径策略

3.1 电子政务发展的经济环境适应策略

行政生态学的核心理念是关注环境与行政系统的关系,因此,适应经济环境是电子政务发展的重要策略。为了在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中实现电子政务的持续发展,以下4点策略是必要的。第一,灵活配置资源。电子政务的发展需要大量资源支持,包括资金、技术、人才等。政府应该灵活配置这些资源,以适应经济环境变化。第二,优化投资结构。政府应该根据经济环境变化,优化电子政务投资结构。对于新兴信息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政府应该增加投资,促进这些技术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对于传统信息技术,政府应该适当控制投资,防止资源浪费。第三,提升服务效率。政府应该通过优化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等手段,降低电子政务运行成本,以适应经济环境压力。第四,引导公众参与。政府应该鼓励公众参与电子政务建设和使用,降低电子政务运行成本,提高服务效果。

3.2 构建以公民为中心的服务型电子政务体系

电子政务服务的最终目标是为公民提供方便、高效的公共服务,因此,必须将公民置于电子政务核心位置,构建以公民为中心的服务型电子政务体系。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入手:第一,服务需求导向。政府应积极收集公民的需求,以此为依据制定电子政务服務政策和计划。这可以通过在线调查、社区论坛、公民咨询会等方式实现。政府需要确保电子政务服务符合公民实际需求,而非技术推动的结果。第二,界面友好化。公民的电子政务使用体验至关重要。政府应努力提供友好、直观的用户界面,使公民能够轻松地获取信息和使用服务。政府还应提供适合各类用户(如老年人、视障人士)的界面设计,确保电子政务服务的普遍可用性。第三,提供多元化服务。政府应提供多元化的电子政务服务,以满足不同公民需求。这包括提供各类信息查询、在线申报、远程服务等多种形式的服务。应提供多种语言版本的服务,以适应我国多元文化的特点。第四,数据保护与隐私权。在提供电子政务服务的同时,政府需要尊重和保护公民的数据和隐私权。

3.3 提升电子政务中公民与政府沟通效率

在电子政务体系中,公民与政府的有效沟通非常重要。为了提升沟通效率,以下4点策略值得采用:第一,简化流程。在处理公民请求或者问题时,政府应尽量简化流程,提高处理速度。这可能包括简化提交请求的表格、减少需要填写的信息、提供在线提交等方式,以节省公民时间和精力。第二,提供实时反馈。政府应在收到公民请求或者问题后,提供实时反馈,让公民知道他们的请求已被收到并正在处理。政府还应及时通知公民处理结果,让公民感到他们的声音被重视,增加对政府的信任。第三,提升政府回应质量。政府在回应公民请求或问题时,应尽量提供详细、准确信息,避免含糊不清或推诿的答复。这符合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群众路线教育,即“一切从实际出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政府官员应进行相关沟通技巧培训,提升处理公众问题的能力。第四,利用大数据技术。政府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分析公民的需求和反馈,以改进服务和政策。例如,政府可以根据公民在社交媒体上的讨论,了解他们对特定政策或服务的意见和建议。

3.4 公平与包容理念融入电子政务全程

公平与包容是现代社会的重要价值观,这些理念同样适用于电子政务各个环节。为了确保所有公民都能公平地享受电子政务好处,且不会因为种族、性别、年龄、身体状况、经济地位或者居住地点不同而被排除在外,提出以下策略:第一,提供普遍接入。政府应确保电子政务平台普遍可接入性,无论公民居住在城市还是乡村,无论他们经济地位如何。这可能需要政府投资在互联网基础设施上,特别是在农村或者偏远地区。第二,设计包容性服务。政府应当提供适应不同用户需求的电子政务服务,包括为视障人士、听障人士、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提供特别设计的服务。第三,提供培训和教育。政府应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教育,帮助公民了解和使用电子政务服务。这对于那些缺乏电脑技能或者不熟悉互联网的人来说尤其重要。第四,推行公平的政策。政府应当确保在电子政务中实施的所有政策都是公平的,不偏袒任何群体。

4 总结

电子政务建设不仅是技术的挑战,更是对现有政府管理机制的深度适应和转型。这需要在经济、行政、沟通和人文等多个层面进行综合性思考和优化。政府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努力缩小区域差距,进一步加快国家数字化政府建设,全面开创数字政府建设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杨昕煜.行政生态学视角下我国移动政务建设路径优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2,25(23):180185.

[2]关姝姣.我国地方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的思考与实践——以绥芬河市政府电子政务为例[J].牡丹江大学学报,2022,31(08):1015.

[3]尹培培.基于电子政务的政府网站建设优化设计研究[J].中国新通信,2023,25(05):5254.

[4]洪富艳,孙靖然.地方政府电子政务建设问题及对策[J].办公室业务,2023,(04):5455+71.

[5]熊枫,吴雪吟,杨惠茜,等.我国基层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研究[J].互联网周刊,2022,(20):1618.1.

[6]叶先宝,王震东.行政生态学视角下我国政府效能建设的优化路径[J].发展研究,2019,(06):6672.

猜你喜欢
建设路径电子政务
论基于云的电子政务服务平台构建
我国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分析与防范
从依法行政浅谈法治政府的建设路径
试论《弟子规》与校园文化建设路径
浅谈高校后勤管理的制度建设
行业特色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探析与研究
电子政务工程项目绩效评价研究
电子政务中安全问题的相关研究
试论基于Petri网的电子政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