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甘子的开发现状及其发展建议

2024-01-29 05:46黄莹星李桂华谢桂勉黄崇才
现代食品 2023年21期
关键词:甘子活性

◎ 黄莹星,李桂华,谢桂勉,黄崇才

(1.揭阳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揭阳 522000;2.广东因博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广东 揭阳 522000)

余甘子,又名油甘、滇橄榄等,是大戟科叶下珠属植物果实,在热带、亚热带地域广泛分布。我国是余甘子的主要产地之一,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云南、贵州、四川等省份。余甘子营养丰富,含有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研究表明余甘子维生素C 含量超过1.6 g·kg-1,超过柑橘类水果维生素C 含量的5 倍[1]。余甘子含有多种氨基酸,如谷氨酸、天门冬氨酸等,同时富含多糖、多酚等生物活性物质,具有一定的抗氧化、降血糖活性,开发前景较为广阔[2]。近年来,随着余甘子在茶饮业的飞速发展,已逐渐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关注及认可,具有较大的市场发展空间及产品开发潜力。

本文对余甘子发展情况、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简要总结,同时针对其产品加工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及建议,旨在为余甘子在食品加工领域的有效开发及综合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思路,推动余甘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余甘子产品的多元化、高值化发展。

1 余甘子的发展规模

余甘子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和热带地区,相关资料显示,世界上余甘子分布面积最大的国家为中国和印度。在我国,余甘子的分布面积广泛,自然分布面积约为13 万hm2,资源十分丰富。目前,余甘子在我国多为成片野生或半野生栽培,分布广,蕴藏量大,病虫害少,几乎不受工业污染,是名副其实的绿色食品的加工原料。

我国人工种植的余甘子面积约为3.8 万hm2,以广东为例,相关数据表明,截至2021 年上半年,广东余甘子种植面积超过6 600 hm2,集中于揭阳普宁、汕尾、汕头朝阳等地区,主要栽种品种有甜种、青皮种、玻璃种、狮头种以及凤珠等[3]。

2 余甘子研究进展

迄今为止,国内外现代药理学研究结果表明,余甘子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抗炎、抗菌、抗病毒、抗肿瘤、抗突变、降压、降低血脂血糖以及补益等多种生理功能特性,无明显的毒副作用。

2.1 抗氧化作用和防衰老作用

余甘子富含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如多酚、黄酮、有机酸、多糖等,大量试验表明这些活性物质均具有抗氧化功能。于丽娟等[4]对余甘子有效成分进行提取,并对提取物进行抗氧化性研究。结果表明,余甘子提取物富含多酚、黄酮类活性物质,具有极强的抗氧化活性。

2.2 抗肿瘤作用

余甘子含有独特的单宁和黄酮类化合物,具有非常强的抗氧化活性,其果实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抑制肿瘤作用[5]。有研究表明,余甘子中富含的酚类物质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可促进多种癌细胞凋亡,起到抑制癌细胞的作用[6]。

2.3 抗菌和抗炎作用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余甘子具有广泛抗微生物能力,具有一定的抗菌、消炎作用。大量研究表明,余甘子提取物具有很好的抗菌消炎作用,例如,王淑慧等[7]对余甘子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分离出14 种化合物,并分别评价其抗炎活性,结果表明余甘子的抗炎作用可能与所含的酚酸类物质有关。

2.4 降血脂、血糖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研究表明,余甘子作为一种天然药物,在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方面具有一定的功效,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孟达等[8]研究余甘子总酚对巨噬细胞源泡沫细胞的胆固醇代谢情况,结果显示余甘子总酚可以影响巨噬细胞源泡沫细胞的胆固醇代谢,起到一定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3 余甘子开发情况

近年来,余甘子广泛应用在茶饮领域,其知名度及消费者认可度迅速上升,余甘子相关产品具有较大的消费市场。

目前,我国余甘子产品已有一定的开发基础。相关研究显示,我国余甘子产品形式较为丰富,具体如下。①余甘子鲜果。市面上不少余甘子以鲜果销售的形式直接进入市场,鲜果以鲜食、原料加工为主。②余甘子果汁。大部分余甘子鲜果汁被直接供应到各大茶饮、奶茶店,受到消费者的热捧;部分余甘子果汁被用来调配果汁茶等,形成余甘子饮料产品。③余甘子果脯。余甘子作为蜜饯果脯的加工原料,具有独特的风味。④余甘子果干(果茶)。余甘子经干燥加工成品,形成余甘子代用茶,具有一定的功能性,且风味独特、口感回甘。⑤余甘子果酒。余甘子经过微生物发酵,形成余甘子果酒。⑥余甘子颗粒剂。例如余甘子冲剂等。⑦余甘子含片。例如余甘子喉片、余甘子压片糖果等[9]。

4 余甘子产品发展问题

当前我国余甘子产品开发处于初级阶段,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①食品领域科研支撑较为薄弱。余甘子在食品领域的相关研究较少,相关研究统计,我国与余甘子相关的专利技术中,医用领域、化合物活性研究领域的相关专利约占70%,而食品领域的相关专利占比不超过20%,可见余甘子在食品领域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9]。②余甘子精细化深加工程度较低。在我国,大多数余甘子以鲜果形式进行销售,部分则直接被加工成果汁、含片等产品,精深加工程度较低,总体产值不高,在保健食品领域有待进一步开发。③余甘子产业标准化体系有待完善。相关研究报道,目前我国有明确标准要求的余甘子产品主要有果粉、糖果含片、饮品等类别,缺乏余甘子产品分级相关标准,且不少余甘子品种有待审定[10]。④余甘子种质资源保护力度有待提高。我国是余甘子产业大国,具有丰富的余甘子资源以及良好的开发条件,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十分丰富[11]。有数据表明,我国余甘子大多处于野生、半野生状态,人工栽培占比较少。余甘子野生种植面临丢失的困境,有待进一步保护[12]。

5 对策及建议

针对以上难点问题,本文对余甘子产业发展提出如下建议。①增大余甘子在食品领域的科研投入。面对余甘子在食品行业发展的巨大空间,着眼于余甘子主产区,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增强科研技术团队支持力量,加大余甘子食品开发力度,推进更为深入、持续的余甘子产业科学研究。②突破瓶颈问题,强化余甘子精细加工,优化产业链。结合最新科研成果,突破余甘子口感苦涩、果汁易沉淀、果肉(果汁)易褐变、维生素容易损失以及活性物质难保留等瓶颈问题,带动余甘子在食品加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同时,拓宽研发思路,开发新型余甘子产品,促进余甘子产品多元化、高值化发展。③完善配套标准。充分发挥产业联盟、学会组织等团体的力量,共同带动余甘子产业标准化发展,完善余甘子相关配套标准,如分级标准、质量标准、各类余甘子产品标准等。④重视余甘子野生资源的保护。根据余甘子分布区的地理、气候因素,可以划分为干热区、半湿润区和湿润区,这3 类区域分别以云南元谋、四川西昌、闽南为代表[13]。各地区可开展余甘子资源调查工作,掌握当地余甘子种质资源信息,重点保护特色优良品种,提高余甘子品种品质,为产业发展做好种质资源储备[14-15]。

6 结语

本文结合国内外余甘子研究进展,对余甘子及其发展情况进行简要分析。余甘子产业发展迅速,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如科研支撑较为薄弱、精细化深加工程度较低、标准化体系待完善、种子资源保护力度不高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随着余甘子研究的不断深入,在后续的产品研发中,应突破余甘子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实现更全面、高值化利用,推动余甘子产业多元化发展。

猜你喜欢
甘子活性
Labor Is the Most Glorious
骨碎补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阳桃根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
简述活性包装的分类及应用(一)
金丝草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HBV 活性
余甘子化学成分及其抗炎作用的研究进展
余甘子不同溶剂提取物抗炎活性的研究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余甘子中的没食子酸
藏药余甘子茶的生产工艺及高血压的临床应用
PTEN通过下调自噬活性抑制登革病毒2型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