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支模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2024-01-29 22:00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23年23期
关键词:支模模板混凝土

黄 昕

1 高支模施工技术的特点

传统脚手架系统因无法满足特殊情况下的高空作业需求,逐渐被高支模取代。高支模技术解决了高空作业问题,在高层建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高支模施工技术具有灵活性,施工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调整、拆卸和安装[1]。

高支模的构件可以多次循环利用,能够满足建筑工程的节能环保需求。但是,此施工技术难度相对较高,前期需要投入大量成本。对于施工单位来说,想要在施工过程中充分发挥此施工技术的优势,需要深入了解施工方法并进行全过程管控,以此确保施工质量满足要求。

2 高支模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具体应用

本项目位于福建厦门翔安区,案例工程的总建筑面积87465.6 m2,地上部分共有26 层,属于高层建筑。传统的模板技术难以满足高层建筑对施工稳定性和质量的要求,因此该项目采用高支模施工技术进行施工。

2.1 施工前期准备

高支模施工的前期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安装支架。支架安装是高支模施工的基础步骤,影响着施工质量。为保证安装效果,在支架安装前要明确施工标准,严格筛选施工人员,确保他们具有充足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操作经验[2]。同时,要制订严格的管理和审查流程,要求施工管理人员和设计人员深入施工现场,了解现场情况和施工需求,并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确保支架的安装效果。此外,应重点检查关键部位的安装质量,如支架连接点和支撑部位等,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确保支架安装符合施工要求。通过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检查,能够提高整体施工质量,降低施工风险,确保严格按照要求和技术规范施工,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

2)材料准备。施工前要准备施工所需材料,如钢材、混凝土材料和木材等。此工程的施工条件较为严格,施工过程复杂且涉及工序较多,因此需要严格检测混凝土性能、钢筋强度、模板强度、抗压强度以及张拉度等,确保材料满足工程要求。

3)参数设计。高支模施工时应核实各项施工参数的精准度,避免施工过程中发生意外。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确定施工位置、安装面积和高度等,并借助数学模型推算施工参数,同时要确认模板荷载,确保施工的科学性和安全性。

4)测量放线是保证施工精准度的重要环节,是前期准备工作的重要部分。测量放线要根据施工图纸进行,如果放线误差较大会严重影响施工准确度,甚至产生安全隐患。因此,要精准把控放线位置,最大限度减少放线误差。测量放线可以采用曲线法或直线段法。曲线法主要通过纵横坐标进行定位,采用弧线、圆线或直线的方式进行测量。而直线法主要通过采用测距仪和经纬仪进行测量。施工人员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测量定位方式,尽量减少放线误差,确保工程质量[3]。

2.2 模板材料加工和制作

在高支模施工过程中,加工和制作模板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该环节要先确定模板的规格和型号并标注尺寸,然后按照特定的顺序剪裁和制作模板,确保模板连接部位的契合度。

为了保证模板的质量和强度符合施工质量的要求,要检测模板材料的性能,在确认无质量问题后,在模板表面涂刷一层脱模剂,保证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能够顺利拆卸模板。制作完成的模板被运输到施工现场后,应按照规格和类型堆放至指定位置并进行保护,避免外界因素影响模板质量。

2.3 模板安装方案设计

在前期准备工作完成后,应结合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设计模板安装方案。方案设计要遵循高支模施工的技术标准和参数要求,合理设计各项参数和安装步骤,确保模板安装后的牢固度。此外,应考虑施工过程的安全防护措施,以保障工程建设的安全性。

2.4 高支模的安装搭设

模板制作完成后,应按照相关技术标准检测模板的质量和性能,同时在安装过程中加强对模板安装的质量管控。安装人员应贯彻高标准和严要求的原则,严格控制模板标高,避免模板在安装过程中出现偏差,进而影响安装质量[4]。在确保标高和尺寸符合实际要求的基础上,要检查模板材料和配件的质量,重点检测它们的受力情况是否满足施工要求。

2.4.1 模板定位

工作开展之前,需提前设置好施工位置并设置控制线,严格按照交叉控制线引出偏轴上方的控制线。在位置确定后,可运用经纬仪对定位进行核对与改正。对中间的轴线与其他轴线的测量方式存在一定差异,通常情况下采用随机抽查的方式进行检测,而其他轴线的检测则需要重点关注外侧轴线。在调整好偏轴的控制线后,应严格按照相关的工作程序引出柱和梁的控制线,为后续的施工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2.4.2 满堂脚手架搭设

开展该项工作的施工人员需要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出色专业能力。在工作开展之前,需要提前设置纵向扫地杆,固定好扫地杆的底部并提前安装立杆,每侧设置的立杆数量应不少于3 根。该项工作结束后,安排相关人员严格按照施工标准进行检查,确保检查合格后再进行后续横向和竖向平杆的固定。在第一个支撑架完成交圈后,方可进行下一项工作。

2.4.3 柱模板安装

开展该项工作时,需要先全面清理内部的杂物,确保清理干净后方可将模板吊上去。随后拧紧固定模板,逐步完成后续安装。在模板安装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工作顺序,一项工作安装结束后,需要设置临时支撑体系并进行加固处理。如果2 块柱模板之间存在空隙,则需要及时处理,确保拼缝严密方可进行后续施工。在安装施工时,可采用连接螺栓进行固定。在所有柱模板安装结束后,需要专业人员详细检查模板的对角线、横截面以及垂直差,以保证安装效果符合施工要求。

2.4.4 墙模板安装

该项工作是整个施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主要按照以下施工流程开展:第1,施工前期应加强对墙根的清理工作,标注轴线并利用砂浆找平,然后对接缝部位进行处理。第2,开展门窗模板和预埋件的安装工作,根据墙体的整体厚度进行钢筋的焊接,整个安装步骤需要严格按照顺序开展,即先安装墙体外侧,再进行内部施工。只有严格按照施工流程,才能保证墙体的尺寸、形状等各项参数符合施工标准。第3,在完成一侧的模板安装后需要调整对拉螺栓,并固定另一侧的模板。安装工作结束以后,可对接缝进行填补处理,并全面检查墙模板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对存在问题的部位进行处理,以防止后续使用过程中出现漏水问题。

2.5 混凝土浇筑环节

混凝土浇筑是高支模施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进行混凝土材料配比实验,并严格按照材料配比要求配置混凝土,同时应控制混凝土的振捣速度和浇筑顺序。在混凝土浇筑环节,应严格按照技术标准浇筑混凝土,并精准控制浇筑质量,浇筑完成后要及时采取混凝土养护措施。

2.6 施工后期验收环节

相较于其他施工技术,高支模施工技术具有更强的专业性和复杂性,对施工质量要求较高,因此在施工完成后要进行工程验收。在高支模施工期间,项目管理人员要全面且详细地记录材料的使用情况和施工进度,并及时提交给上级部门。在施工结束后,需安排专人根据施工档案进行工程验收,应重点关注杆件和结构撑的水平度和精准度,检查施工误差是否符合标准,测试支撑体系的承载能力,检查节点部位的安装质量。通过严格验收可以检验工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标准,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保证工程质量。

在验收环节要及时报告质量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在验收时,要及时向上级部门和相关责任方反馈验收情况和质量问题,促使施工方采取解决措施。要建立档案并留存数据信息,一方面记录施工情况,另一方面为后续工作提供依据。通过这些档案总结施工经验,有助于改进施工工艺,提高工程质量,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避免问题重复出现。

2.7 拆卸高支模

高支模施工结束后,应及时拆除支架。根据设计要求,拆卸梁底模和其他模具时,混凝土强度应100%达到设计强度。在拆除模板前,要测试混凝土强度,评估测试块的性能,确保其满足设计要求。只有在评估结果显示混凝土达到预定强度后,方可拆卸模具。

在拆除之前要清理现场,并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第1,安排专人分析现场的施工进度和钢筋混凝土的强度,以此为基础确定拆除时间,模板拆除要严格按照施工顺序进行。保证模板拆除的规范性。第2,拆除模具边框部分。拆除边框应采用合适的工具,如抽脱器、锤子和撬棍等,以便有效解除边框与混凝土之间的粘附力。移除边框时要小心谨慎,避免破坏混凝土结构。第3,拆除支撑边框上的横梁。此过程要选择专业的拆除工具,并确保横梁拆卸不会给混凝土结构带来额外压力导致其变形。

在拆除范围内应设置警示标语,防止无关人员进入施工场地,避免发生安全事故。在拆除过程中要把控拆除力度,避免损害建筑物,影响建筑的质量和美观度[5]。拆除结束后要全面检查并妥善处理相关材料,去除损坏和腐蚀的材料并进行登记。此外,在高支模施工过程中,如果脚手架影响施工,则需要及时将其拆除,拆除前需要征得监管部门同意。拆除作业时要从内侧交叉杆部位开始,尽量避免蛮力拆除。拆除工作结束后,需要适当完善建筑工程主体,并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对完善后的情况进行判断。

2.8 安全管理

由于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工作难度大,对于管理人员的要求较高,在施工过程中对于安全管理工作的要求愈加严格,具体为:

1)施工的初期阶段,管理人员需要全面审核当前的施工方案,并检查场地的建设材料,确保严格验收各项材料后才可进入场地。在满堂脚手架搭设施工前,需要严格管控钢管、扣件质量,确保安装质量及现场的施工安全。

2)管理人员和相关技术人员应具备充足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通过制订科学完善的管理方案保证施工现场的工作秩序,并对重要环节加强巡查。现场工作人员及安全管理部门,应加强对相关人员资质的核查,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同时,制订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提前做好准备工作,以第一时间处理现场安全问题。

3 高支模施工技术应用中的质量管控措施

3.1 材料质量控制措施

在高支模施工过程中,材料质量会直接影响施工质量和使用效果,因此要加强对材料质量的控制:

1)应严格管控材料质量,全面检查材料的资质证明和合格证书,并根据施工标准充分检测材料质量,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确定材料不存在质量问题后方可进行施工。

2)在现场管理环节应重视对材料的安全保护,防止外力改变材料性能。通过采取适当的安全保护措施,保证材料的性能和质量。

3.2 施工期间的质量控制

高支模安装过程中,施工管理人员要严格把控施工质量。施工质量把控要点如下:

1)技术规范标准。施工过程中要按照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确定模板安装顺序以及具体安装位置,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规范和标准要求。

2)参数测量。在施工过程中要测量模板参数,例如尺寸、水平度和垂直度等相关参数,有助于确保模板安装的准确度,防止误差累积产生施工质量问题。

3)施工方案执行。模板安装要严格按照施工方案中的安装步骤执行,确保每个步骤的准确性。

4)异常问题处理。在安装过程中,如发现异常问题应及时上报给质量管理部门,并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避免问题扩大,确保施工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5)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浇筑应一次性完成,避免出现中途暂停的情况。如果无法避免停工,则应在上层混凝土初凝之前恢复施工,以便确保整体结构的质量和强度。

3.3 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高支模施工需要经过多方位的检测后才可正式投入使用,因此,相关管理部门应该提前制订科学且完整的施工方案,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对施工方案进行检测,以此有效规避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问题。在施工中出现问题时,施工部门应第一时间解决问题。

同时,设置监管部门,在施工前期全面检测材料、施工技术等方面,避免施工过程中因前期检查不到位而出现问题。施工过程中还需要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对现场的施工情况进行监督,监督施工人员的技术操作情况,保证各项工作完全按照工作流程和施工方案进行。对于各个施工环节进行划分,明确各部门的工作职责,确保责任落实到个人,以全面提升现场人员的工作热情和责任心,为施工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工作结束后,安排专业人员监测施工质量,并详细记录整个验收过程,为后续工作奠定基础。

4 结语

高支模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把控效果会直接影响建筑质量。相较于传统施工技术,高支模施工技术对施工标准和施工安全要求更高。因此,现场施工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严格把控各施工环节的质量,以便发挥出该项技术的最大价值。此外,建筑行业要加强对高支模施工技术的研究力度,不断提高该技术的应用水平。

猜你喜欢
支模模板混凝土
铝模板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高支模施工工艺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探析
混凝土试验之家
铝模板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关于不同聚合物对混凝土修复的研究
房建土建工程中的高支模施工技术探讨
高支模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房建土建工程中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应用
混凝土预制块模板在堆石混凝土坝中的应用
混凝土,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