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精益研发理论的高校双创教育数字平台“火箭”模式构建

2024-01-29 02:27李春梅冯启霞兰卫红
创新与创业教育 2023年6期
关键词:精益双创火箭

李春梅,冯启霞,兰卫红

基于精益研发理论的高校双创教育数字平台“火箭”模式构建

李春梅1,冯启霞2,兰卫红3

(1. 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430070;2. 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0;3 武汉理工大学创业学院,湖北武汉,430070)

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是助力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能。目前高校用于双创教育的数据平台主要分为论文期刊库、数字课程库、业务管理库和媒体资讯库,在大学生双创能力培养急需的项目、竞赛、团队和资源等方面存在数据顶层体系不实、数据主体协同不够、数据资源共享不畅和数据价值挖掘不深等痛点问题。基于大学生科技产品“低成本、快迭代、可持续”的精益研发理念,以高校双创教育数字平台建设为研究对象,通过程序化扎根理论方法,构建了高校双创教育数字平台的“火箭”模式,即以“学生→创客→创业者→企业家”阶梯递进的人才链为“头”,以“创新创意化→创意专利化→专利样机化→样机产品化→产品商品化”循序渐进的实践链为“体”,以“技术型数据+资源型数据”同频共振的数据链为“两翼”,以“物理层+通讯层+计算层+安全层+机制层”五层协同的保障链为“燃料舱”,以期为高校双创人才培养、双创教育数字化转型升级提供理论参考。

科技产品;“火箭”模式;双创教育;数字化转型

分别以蒸汽、电力为标志的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彻底解放了人类的“体力”,以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解放了人类的“脑力”,以元宇宙、无人驾驶、ChatGPT等为标志的人工智能技术将解放人类的“智力”。教育数字化转型、融合和创新的深度、广度和效度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内驱因素。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202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将“大力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写入《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创新创业教育深化改革作为新时代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对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就业创业、提升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助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根据创新创业教育深化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结合创新创业人才的时代需求和成长逻辑,探究数字化如何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智能化如何牵引创新创业教育,成为新阶段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高校用于双创教育的数据平台主要包括基于学术研究搭建的论文期刊数据库,基于知识学习搭建的双创课程库,基于行政管理搭建的业务流程库和基于宣传推广搭建的新闻资讯库,在大学生双创能力培养急需的项目、竞赛、团队和资源等方面存在数据顶层体系不实、数据主体协同不够、数据资源共享不畅和数据价值挖掘不深等痛点问题。

如何攻克上述难题,洞察政校企多主体自驱协同的需求点,锚定政产学研用共建、共商和共赢的支撑点,从技术逻辑、需求逻辑、实践逻辑三层互融的角度,构建底层共创体系是助力双创教育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核心。科技产品在教育层面具有知识、能力和学科的交叉性,在企业层面具有研发、生产和营销的内嵌性,在产业层面具有政校企协同的共创性,是实现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高质量融合发展的“牛鼻子”,对破解创新链、人才链、企业链、产业链、政策链和资金链协同创新的痛点、难点和堵点问题,助力政校企多主体自驱协同,促进双创教育深化改革,具有“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因此,充分考虑高校大学生学业、就业和创业的差异化诉求,时间、空间、环境以及知识、能力、资源等方面的边界约束,以大学生科技产品从0到1数字化精益研发为底层逻辑,研究高校双创教育数字平台建设新体系,对助力双创教育数字化转型升级走深、走细和走实,高质量推进数字教育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文献综述

教育数字化是数字时代民族复兴所趋、产业变革所需、人才供给改革所向,是解决人才供需矛盾,促进教育公平,优化教育治理,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必然选择。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21世纪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具有课程体系的交叉融合性、实践体系的创业引导性、能力体系的复合多元性和资源体系的产教融合性。随着国办发〔2015〕36号、国办发〔2018〕32号和国办发〔2021〕35号等政策文件的贯彻执行,“互联网+”“挑战杯”等双创竞赛的深入推进以及政产学研用等资源的协同攻坚,高校双创教育在办公桌椅、路演展示、数字智造、仪器设备等专业硬件基础设施方面得到了系统改善,但在基于数实融合技术实现双创实践平台的绿色化、智能化和“自造血”管理,基于大数据和机器深度学习动态精准呈现双创团队画像、双创导师画像以及基于学业、就业和职业发展差异性而实现跨域的智能推荐等方面相对较弱,在数字赋能双创教育的需求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价值逻辑和保障逻辑等方面的研究和探索任重而道远。

高校双创教育数字平台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为目标,以政校企协同共建、共商和共享为宗旨,以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为支撑,搭建全链条、全周期、全方位的一体化双创教育数字平台。目前,国外学者从机遇与挑战[1−2]、技术建设[3]、改变与影响[4]、应用效果[5−6]等方面展开双创教育平台数字化的研究,国外高校双创教育的数字平台主要有Sernode,Imperial College Advanced Hackspace,Wilson Student Team Project Center,i-lab。国内学者主要从平台建设[7−8]、实践模式构建[9]、人才培养[10]、思创融合[11]等方面开展双创教育数字平台的研究,国内双创教育的数字平台种类主要有课程知识类、双创竞赛类、双创项目类、实践训练类和孵化机构类等。课程知识类数字平台包括中国大学生MOOC、清华大学“学堂在线”平台、北京大学“华文慕课”平台等;双创竞赛类数字平台主要包括双创竞赛组织管理平台、资讯平台和培训服务平台等;双创项目类数字平台主要有教育部主办的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平台等;实践训练类平台主要包括清华x-lab、北京大学创业训练营和深圳科创院等;孵化机构类平台主要包括基于高校建设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和科技园等。

根据教育部官网的数据,全国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校大学生总规模达4 655万人。大学生成为新时代教育、科技、人才融合发展的参与者、践行者和贡献者。与校外创业者相比,大学生有想法、有冲劲、有时间,但是在阅历、能力、资源等方面存在明显局限,需要应对就业的稳定性与创业的风险性、学业的统一性与创业的多样性以及个人发展的独立性与团队发展的协同性等方面的冲突,导致出现大学生创业动机不强、创业风险较高、项目落地较难和资源协同不够等情况。因此,基于低成本、快迭代、可持续和高质量的产品精益研发理念,微观层面可以构建基于能力培养的多学科交叉融合团队,打破学院、学科和专业对大学生知识层面的限制;中观层面可以全周期对接需求设计、方案设计、技术设计、样机制造、集成调试和市场推广,助力大学生将创意变成作品,作品形成商品;宏观层面可以全方位整合创新链、政策链、产业链、资金链和市场链等资源,激发政校企协同创新的动力、活力和潜力,系统助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高质量融合发展。

精益研发最早由James P. Womack和Daniel T. Jones等人所提出,其理念来源于丰田生产系统(Toyota Production System)。Womack和Jones将丰田生产系统中的精益思想应用于产品开发领域,提出了精益研发的概念。精益研发的核心目标是实现高效、高质和快速的产品开发。在传统的研发方法中,常常存在浪费、不必要的开支和过多的手续等问题,精益研发则通过减少浪费、优化流程和增加价值创造来提高效率。目前,国外学者主要从实施方法[12]、影响作用[6]、组织绩效[13]、绩效指标[14]等方面对精益研发开展研究,国内学者则主要围绕体系建设[15]、产品应用[16]、制造业应用[17]、营销应用[18−19]等方面开展研究。

综上,国内外学者对数字赋能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模式、数字赋能双创教育面临的机遇挑战以及双创数字平台建设等方面开展了初步的探索,但是尚未统筹考虑大学生作为创新创业实践主体的特殊性、数字连接政校企多主体协同创新的高效性以及创新创业教育数字平台建设的智能性。为此,本文基于数字教育强国战略总部署,围绕双创教育深化改革总要求,以高校双创教育数字平台建设为研究对象,通过程序化扎根理论,以大学生科技产品从0到1的精益研发为底层逻辑架构,创新性地提出高校双创教育数字平台构建的“火箭”模式,以期为高校双创教育数据服务平台顶层体系设计、政校企系统数字双创教育资源协同建设与高校双创教育深化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二、研究设计

(一) 研究方法

扎根理论作为一种经典的质性研究方法,由格拉塞(Barney G. Glaser)和斯特劳斯(Anselm Strauss)在1967年首次提出,其本质是基于多元化、多方位、多维度的原始资料,通过分类、总结、归纳、演绎和求证等方式,自下而上逐层编码,从而科学、客观、严谨地得到事物内在规律和理论的过程。基于双创教育主体的多元性、数据平台发展的丰富性、政校企协同创新的非线性,较难采用定量的方式对双创教育数字化平台建设进行系统研究,而基于程序化的扎根理论能够有效解决此类问题,具体研究思路如图1所示。

图1 研究思路

由图1可见,本文基于程序化扎根理论,通过半结构式深度访谈、双创教育数字化建设政策收集和国家级双创学院案例分析三个维度获得原始资料。半结构式深度访谈的对象主要包括高校学生、高校教师、双创管理者和外部机构工作人员。双创教育数字建设政策主要是基于教育部、部属高校以及省市政府官网,从双创教育、数字教育、双创实践等方面进行资料收集。国家级双创学院主要围绕2022年首批获得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的100所高校进行资料收集和汇编。按照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选择性编码、理论饱和度检验的流程,最终得到基于科技产品的高校双创教育数字平台“火箭”模式。

(二) 数据收集与分析

原始资料收集主要从半结构式深度访谈、双创教育数字化建设政策收集和国家级双创学院案例三个方面展开。通过半结构式深度访谈收集不同群体对双创教育数字平台建设的看法与需求,通过政策收集了解相关部门对双创教育数字化平台建设的支持和引导,通过国家级双创学院案例分析,收集高校在双创教育数字化建设方面的实践成果,有效保障原始数据的完整性、科学性和准确性。半结构式访谈以学生、教师、双创管理者、外部机构工作人员等四类人员为对象,设置普通问题与针对性问题,具体见表1所列。

为提高访谈的效率以及管控访谈的质量,主要通过三个方面加强访谈管理:一是从访谈提纲、访谈对象、参与人员、时间协调、场地预借、腾讯会议预定、录制设备等方面做好访谈前期准备工作;二是在访谈交流、访谈录制、延展问题探讨、模糊概念确认、访谈氛围营造等方面做好访谈过程管控工作;三是在录音储存与备份、原始笔记整理与备份、原始语句专题核对、模糊语句确认等方面做好访谈收集整理工作。在半结构式访谈环节,最终收集整理到28份访谈文件。在双创教育数字化建设政策收集方面,以双创教育、数字教育、双创实践、创意、创造、专利等为关键词在网上进行检索,从教育部、部署高校创新创业学院以及省市政府部门网站收集资料,以政策名称、编号、发布时间、发布机构、发布标题为要素,最终梳理形成21份政策分析文件。国家级双创学院案例分析以教育部办公厅2022年8月31日公布的100所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为研究对象,以双创平台功能定位、规章制度、人员配置、软件基础设施保障等为重点分析内容,通过网络文件研究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国家级双创学院的建设情况,形成研究报告9份。经初步处理,剔除语气词、重复词和非必要关联词后,累计得到251 242字的原始语句。

表1 访谈问题汇总表

(三) 范式提炼与模型构建

1. 开放式编码

开放式编码是以原始语句为基础,通过逐字逐句分析、编码、命名和分类,逐步将原始语句概念化和范畴化。在开放式编码阶段,采用两位研究人员分别独立分析、解读和挖掘原始语句,有效降低个人主观偏见的影响。经过剔除资料中的无效、重复样本,综合分析原始材料后,最终提炼得到446条有效原始语句。在初始概念化的过程中,将全部原始文本数据进行详细分析,标注有意义的词语、短语、句子或段落,并对标记的内容进行概念化,再对概念合并同类项,最终得到156条初始概念。在分析初始概念的基础之上,基于结构化金字塔的思维范式,通过总结、归纳和提炼,得到23条初始范畴,具体见表2所列。

表2 开放式编码形成的初始范畴

续表2

2. 主轴编码

主轴编码是在开放式编码的基础上,以形态、功能、结构和行为等范式为逻辑主线,构建副范畴之间的逻辑关系,形成主范畴的过程。本研究以大学生科研产品从0到1精益研发为构建要素,根据不同初始范畴在概念上的相互关系、所属类别和逻辑顺序进行梳理,归纳出人才链、实践链、技术型数据链、资源型数据链、保障链等5个主范畴。主范畴和副范畴之间的逻辑对应关系见表3所列。

表3 主轴编码表

3. 选择性编码

选择性编码是基于主轴编码,围绕情境、主体、动因、事件和效果的主线,分析主范畴之间的逻辑关系,得到核心范畴的过程。本研究基于大学生作为双创主体的特殊性、政产学研用协同的关键实践载体,探究双创教育数字平台建设模式,以需求逻辑、实践逻辑、保障逻辑、价值逻辑为依据,构建扎根理论的总体架构。在这个过程中,共提炼出156个初始概念,23个初始范畴,5个主范畴,最终得到基于科技产品的高校双创教育数字平台“火箭”模式。具体路径可以解释为:以“学生→创客→创业者→企业家”阶梯递进的人才链为“头”,作为高校双创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创新创意化→创意专利化→专利样机化→样机产品化→产品商品化”循序渐进的实践链为“体”,作为高校多学科交叉知识融合、政校企多元主体资源协同和大学生创意转化成现实的复合多功能集成实践载体;以“技术型数据+资源型数据”为“两翼”,打破知识型数字课堂双创资源协同创新不够的瓶颈问题,构建技术和资源双轮驱动的模式,全方位动态保障大学生科技产品从0到1低成本、快迭代和高质量推进,让大学生的创意变成产品,从底层贯通创新链、政策链和产业链,激发政校企协同创新的内在活力和动力;以“物理层+通讯层+计算层+安全层+机制层”五层协同的保障链为“燃料舱”,实现数字空间与实体空间的无缝连接、协同赋能和高效共享,为高校双创教育数字平台构建数据采集感知层、稳定传输网络层和超强数据计算层,具体模式见图2所示。

4. 理论饱和度检验

理论饱和度检验主要是基于初步提炼的核心范畴、主范畴和副范畴,为保障理论的科学性、严谨性和普适性,再次补充一定比例的原始数据,按照程序化扎根理论的三级编码流程,重新提炼和校对核心范畴的过程。本文选取8份半结构访谈的原始资料,再次进行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最终结果显示没有出现新的概念、副范畴和主范畴,范畴之间的逻辑关系也无新增变化。因此,高校双创教育数字平台“火箭”模式通过理论饱和度检验。

图2 高校双创教育数字平台“火箭”模式

三、模型阐释

(一) 头部:基于“学生→创客→创业者→企业家”阶梯递进的人才链

基于“学生→创客→创业者→企业家”阶梯递进的人才链是高校创新创业人才成长的总体路线,是数字赋能双创教育的价值逻辑,也是数字赋能双创教育实现因材施教、智能画像、动态评估、立体保障等功能的目标规划。

人才链主要包括学生、创客、创业者、企业家。学生以理论学习和实践为主要任务,以文本化考核成绩和学术论文为主要输出,是高校双创教育最基础、最底线的要求;创客是在学生角色的基础上,以搭建基于兴趣、需求协同的多学科交叉团队,以双创竞赛和双创作品试制为主要任务,以双创竞赛成绩、科研专利和科技作品为输出,是高校双创教育理论创新和技术应用协同的关键;创业者是在创客角色的基础上,基于市场、技术、人才协同创新,创办实体公司,以公司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为主要任务,以科技产品创新和企业盈利为输出,是高校双创教育融通创新链、政策链和产业链的核心;企业家是在创业者角色的基础上,以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构建绿色、智能和可持续的行业发展格局为主要任务,以经济价值、社会价值为主要输出,是高校双创教育实现人才反哺母校、强化校内校外资源协同的主阵地,是科技、人才和教育“三位一体”协同高质量发展的集中体现。

(二) 主体:基于“创新创意化→创意专利化→专利样机化→样机产品化→产品商品化”循序渐进的实践链

“创新创意化→创意专利化→专利样机化→样机产品化→产品商品化”循序渐进的实践链,是基于大学生的人才成长逻辑、产品精益研发逻辑和创新创业教育逻辑,充分考虑大学生作为双创主体在时间、空间、环境维度的特殊性,在学业、就业、创业维度的差异性以及知识、能力和资源维度的局限性,基于精益研发理念,实现大学生科技产品从0到1数字化打造的实践逻辑,是双创教育数字平台建设的底层逻辑架构。大学生科技产品精益研发强调低成本、快迭代和高质量,参与主体是高校老师和学生,成长路径主要包括创新创意化、创意专利化、专利样机化、样机产品化、产品商品化。

高校师生是大学生科技产品精益研发的核心主体。师生共创是指“思政+专业+创业”融合的教师与“本科+硕士+博士”协同的学生共同围绕国家、社会和产业变革发展的需求,组建多学科交叉的师生共创团队,在课堂共创、学术共创的基础上,实现项目共创、竞赛共创和公司共创,共同开展科技产品精益研发。

创新创意化是实践链的逻辑起点,是理论创新与应用场景创新的链接点。学生在掌握通识理论知识和专业课程的基础上,构建以空间、环境、材料、动力、感知和文化为要素的创新矩阵,融合必要性、可行性、迫切性等维度的思考,将多元、丰富、奇特的创新变成可研究、可执行和可转化的创意。

创意专利化是创意变成知识产权,使其拥有商业价值,实现问题与技术方案低成本、快速验证的关键环节。学生在三维模型库、软件算法库、典型项目库以及软硬件工具库的保障下,基于高校老师技术指导、学校国创项目经费支持以及第三方专利代理机构规范化保障,高效、快速和低成本地完成科研专利的撰写。

专利样机化是联通科学创新、技术创造和资源协同的核心纽带,对助力学生成长为创客,实现技术方案与工艺方案闭环验证,促进校内创新资源和校外产业资源协同创新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在软硬件工具箱、专业仪器设备设施、集成调试环境等方面的保障下,借助3D打印、数控机床、激光切割以及云服务器等数字智造手段,高效、有序、可持续地完成原理样机智造和验证。

样机产品化是科技产品具备市场化变现的基础,是将小批量原理样机转变成大批量产品的关键环节,对场地、车间、市场和渠道等校外产业资源等需求大幅增加,企业逐渐走向前台核心位置。学生在众创空间、孵化器等孵化机构的保障下,通过双创竞赛的打磨、创业资金的支撑和双创政策的引导,按照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系统完成方案设计、技术设计、工艺设计、样机鉴定和第三方技术认证等工作,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地研发满足客户立体、差异和多元需求的产品。

产品商品化是实践链的“最后一公里”,是验证科技产品市场价值、社会价值和企业服务效能的关键。学生以创业企业为载体,对内加强科技产品、商业模式和团队运营创新,对外整合高校创新资源、政府政策资源和行业供应资源,谋划企业绿色、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三) 两翼:基于“技术型数据+资源型数据”同频共振的数据链

基于“技术型数据+资源型数据”同频共振的数据链是高校双创实践数据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技术型数据侧重从个体成长角度加强大学生双创能力的培养,资源型数据侧重从社会网络角度搭建大学生双创实践的资源矩阵,两者螺旋推进、协同创新,为大学生科技产品从0到1的精益化研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全链条的数据保障。

1. 基于“课程库+模型库+项目库+工具箱”协同的技术型数据

技术型数据侧重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实践训练,主要包括课程库、模型库、项目库和工具箱。

课程库是以图文、音频、视频为呈现形式,以创新创业能力为输入,以双创教育数字化课程体系为依托,打造的全方位双创知识平台,主要包括行业报告、标准规范、国家专利、双创微课和考试测试等;模型库是以软件界面、三维模型、算法模型为呈现形式,以激发大学生创意灵感为导向,以高效助力大学生创新创意化为目标,打造的全维度双创模型平台,主要包括工业模型、艺术模型、三维打印、移动界面、网站界面、公司商标以及软件算法等;项目库是以项目申请书、商业计划书、路演视频为呈现形式,系统构建双创项目数据库,主要包括自创项目、国创项目、双创竞赛项目和揭榜挂帅项目等;工具箱以通用软件产品、硬件装配和测试工艺工装为基础,以数字化管理为手段,助力大学生高效、高质量开展双创实践,主要包括行政办公软件、机械设计软件、数据分析软件、电子电路软件、图像处理软件和媒体工具软件以及装配工具、测量工具、数字智造工具等。

2. 基于“实验室+孵化田+众创城+产业链”协同的资源型数据

资源型数据侧重政校企协同的资源保障,主要包括实验室、孵化田、众创城和产业链。

实验室以科技产品打造的创新端需求为输入,整合国家级、省市级重点实验室,为大学生科技产品研发提供高质量、高水平创新资源共享的数据平台,主要包括实验室数据、仪器设备数据、使用操作数据和借用管理数据等;孵化田以创客空间、众创空间和孵化器为线下孵化载体,以孵化行政管理、双创社区管理、项目扶持管理、双创活动管理和项目融资管理为要素,打造线上孵化服务平台,线上线下联动,助力科技产品的商业化高质量推进;众创城以初创企业的视角,以融资金、融人才、融市场为主要目的,通过图文、路演视频的方式,搭建基于科技产品的众创、众筹数据平台,系统解决初创企业融资难、招人难等问题;产业链主要是以区域经济的视角,以供应链、创新链和资金链协同数据共享为主要目的,通过知识图谱、跨域智能推荐等方式,搭建汽车、船舶、建材、高铁、航空、航天、电商、通信等行业的产业链数据平台,为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宏观产业数据保障。

(四) 燃料舱:基于“机制层+安全层+计算层+通讯层+物理层”五层协同的保障链

基于“机制层+安全层+计算层+通讯层+物理层”五层协同的保障链是高校双创教育数字平台的“底座”,为数据平台的安全、可靠和高效运营奠定基础。保障链主要包括机制层、安全层、计算层、通讯层和物理层。

机制层是保障链的“大脑”,从管理规章制度体系建设的视角,以“共建、共商和共享”为原则,以激发政校企多元主体协同的内驱力为手段,以降本增效、提档升级为目标,搭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体制和机制,主要包括组织结构、考核机制、奖励机制、惩罚机制、培训机制和分配机制等;安全层是保障链的“红线”,从数据安全保障的视角,加强数据储存、备份、防病毒和防黑客建设,主要包括实体安全、运行安全、系统安全、应用安全和管理安全等;计算层是保障链的“动力”,是高校双创教育数字平台提质增效的关键,主要是以云计算、大数据、HPC和AI等为代表的分布式并行处理架构;通讯层是保障链的“通道”,有效连接物理层的感知数据,对接计算层的云服务器,有效保障数据响应的及时性和高效性,主要包括各种相互连接的智能网络设备,如中继器、交换机、路由器、网桥、网关和5G基站等;物理层是保障链的“触角”,是高校双创教育数字平台人机协同感知的基础,主要包括智能手机、PC端和智能电视等智能终端以及位置信息、图像信息、语音信息、温度信息、流量信息和压力信息等智能化感知传感装置。

四、结论与展望

随着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进一步创新发展,数字教育对教育强国高质量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基于大学生的人才成长逻辑、产品精益研发逻辑和创新创业教育逻辑,充分考虑大学生作为双创主体在时间、空间、环境维度的特殊性,在学业、就业、创业维度的差异性以及知识、能力和资源维度的局限性,基于科技产品精益研发理念,以高校双创教育数字平台建设为研究对象,通过程序化扎根理论方法,构建了以“学生→创客→创业者→企业家”阶梯递进的人才链为“头”,以“创新创意化→创意专利化→专利样机化→样机产品化→产品商品化”循序渐进的实践链为“体”,以“技术型数据+资源型数据”同频共振的数据链为“两翼”,以“物理层+通讯层+计算层+安全层+机制层”五层协同的保障链为“燃料舱”的高校双创教育数字平台“火箭”模式,以期为高校双创人才培养、双创教育数字化转型升级提供理论参考。

双创教育数字平台对高质量推进科技、人才和教育“三位一体”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由于高校在行业特色、优势学科和目标定位等方面的差异性,双创教育数字平台的功能体系和技术体系可能存在较大区别,后续需要充分考虑高校定制化和差异化需求,以行业为依托,以需求为牵引,以技术为支撑,构建更有针对性、更有垂直度的高校双创教育数字平台,以丰富和完善高校双创教育数字平台“火箭”模式的结构和内涵,为高校学生科技产品精益研发和双创人才高质量培养提供系统化的解决方案,使其更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1] AFONASOVA M A.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entrepreneurship: Challenges and prospects[J]. Journal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2018(21): 1−13

[2] PERMATASARI A, ANGGADWITA G. Digital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emerging countrie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J]. Opening Up Education for Inclusivity Across Digital Economies and Societies, 2019(8): 156−169.

[3] LESINSKIS K, MAVLUTOVA I, SPILBERGS A, et al. Digital transformation in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the use of a digital tool KABADA and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 of generation Z[EB/OL]. (2023−09−21) [2023−11−27]. https://doi.org/10.3390/su151310135.

[4] ABUBAKRE M, ZHOU Y, ZHOU Z. The impac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ulture and personal innovativeness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n digital entrepreneurship success[J].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People, 2022, 35(1): 204−231.

[5] SECUNDO G, GIOCONDA M, DEL VECCHIO P, et al. Threat or opportunity? A case study of digital-enabled redesign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the COVID-19 emergency[J].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 2021, 166: 1−13.

[6] SECUNDO G, RIPPA P, MEOLI M. Digital transformation in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centres: preliminary evidence from the Italian Contamination Labs network[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trepreneurial Behavior & Research, 2020, 26(7): 1589−1605.

[7] 赵军,杨克岩.“互联网+”环境下创新创业信息平台构建研究——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为例[J]. 情报科学, 2016, 34(5): 59−63.

[8] 王焱, 吴青林. 基于OpenStack的地方高校创新创业云平台构建[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9, 36(4): 257−260, 277.

[9] 王如意, 兰卫红, 韩冰, 等. 双创教育升级背景下高校众创空间数字化转型“蝴蝶”模式——以武汉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梦工场为例[J]. 创新与创业教育, 2023, 14(1): 88−96.

[10] 戴铠.“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探究——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J]. 中国教育学刊, 2022(5): 126.

[11] 徐攀. 新时期高校创新创业融入思政教育研究——评《“互联网+”时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J]. 中国高校科技, 2020(9): 111.

[12] BELLAVITIS C, DELOOF M, FILATOTCHEV I, et al. Do old theories fit new contexts? New perspectives on corporate governance in entrepreneurial firms[J]. Venture Capital, 2023, 25(2): 117−133.

[13] HYNES M M, HYNES W J. If you build it, will they come? Student preferences for Makerspace environments in higher educa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and Design Education, 2018(28): 867−883.

[14] SARTORI A V. Improving research performance through planning by readiness levels in lean R&D[J]. Economics of Science, 2022, 8(1): 4−21.

[15] 段心林, 陈科, 李天博. 汽车研发组织精益质量管理体系构建及优化方法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 2019, 39(10): 217−222.

[16] 郭成亮, 张凯, 张霜飚, 等. 定制化光学遥感器精益质量管理探索与实践[J]. 航天返回与遥感, 2022, 43(1): 139−146.

[17] 齐二石, 霍艳芳, 刘洪伟. 面向智能制造的工业工程和精益管理[J]. 中国机械工程, 2022, 33(21): 2521−2530.

[18] 孙涛, 田冬, 魏彬. 基于“精益营销”的泰山品牌产品投放策略研究[J]. 山东社会科学, 2015(1): 415−418.

[19] 吴清海, 王鹏. 基于精益思想的烟草专销协同模式研究[J]. 山东社会科学, 2016(1): 152−154.

Constructing the “rocket” mode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 university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digital platform based on a product-driven approach

LI Chunmei1, FENG Qixia2, LAN Weihong3

(1. School of Marxism,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han 430070, China;2. School of Management,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han 430070, China;School of Entrepreneurship,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han 430070, China)

Digitalization, informatization and intellectualization are the core driving forces for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reform. At present, the data platforms used by universities for mass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re mainly divided into paper and periodical database, digital course database, business management database and media information database. In the aspects of projects, competition projects, teamwork and resources urgently needed for the training of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ability, there are such pain points as imperfect data platform system, insufficient collaboration of data and subjects, poor sharing of data resources, and insufficient mining of data value. Based on the product-driven research on “low cost, fast iteration and sustainable” of college studen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ducts, taking 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education platform in universitie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rocket” model of digital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education platform in universities is constructed by program-based Grounded theory: The progressive talent chain of “students → makers → start-up entrepreneurs→ Great entrepreneurs” is the “head”, the progressive practice chain of “innovative ideas → competitive patents → principle prototype → creative production → product commercialization” as the “body” , the data chain of “technology-based data + resource-based data” as the “two wings”, the five-layer coordinated security chain of “physical layer + communication layer + computing layer + security layer + mechanism layer” is taken as the “fuel tank”, which could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alents in universities and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technology products; rocket model;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digital transformation

2023−10−07;

2023−11−03

李春梅,女,黑龙江绥化人,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武汉理工大学船海与能源动力工程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思创融合教育;冯启霞,女,湖北武汉人,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学生,主要研究方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兰卫红,女,山西朔州人,武汉理工大学创业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联系邮箱:18403438287@163.com

G647

A

1674-893X(2023)06−0038−11

[编辑:苏慧]

猜你喜欢
精益双创火箭
精益思想在海外工程项目中的应用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机加零件精益单元构建与应用
精益管理实践之“360”精益管理模式
双新双创
透视奇妙的火箭
超酷的火箭
创业从精益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