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研究

2024-01-31 06:57宁,兰
少年体育训练 2023年4期
关键词:双减体育教师体育

杨 宁,兰 林

(1.成都市盐道街小学,四川 成都 610066;2.成都市锦江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023)

2021 年6 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为学校体育改革做出明确界定和方向引导;同年7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政策),二者巧妙形成“组合拳”,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体育的发展带来了契机。基于此,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体育理当通过高站位、远视角来审视在“双减”政策下的高质量发展。

1 “双减”政策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导向

“双减”背景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要坚持目标导向,强化体育对人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力争实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帮助学生形成运动专长,增强学生体质健康的价值目标。

1.1 持续深化以体育人,为落实“四位一体”目标筑牢稳固根基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体育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与落实“立德树人”的基础性工程,肩负着以体育人的重担。义务教育阶段作为实现以体育人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个体适应社会规范的品德养成初始阶段,学生在体育教育中持续地被磨炼锻造,正是一个“立德强体”的实践过程。体育与健康课程不但教会学生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还让学生通过规则约束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通过团队协作来厚植集体主义的精神,通过比赛历练来打磨不懈拼搏的意志。在感受与体验中享受乐趣,在竞争与对抗中增强体质,在挑战与突破中健全人格,在成功与失利中锤炼意志。

1.2 体育教学增质提效,为助力学生形成运动专长打下坚实基础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两办《意见》”)明确提出“教会、勤练、常赛”的要求,逐步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体育课程结构,进一步强化体育课堂的主阵地作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体育作为运动技能学习的基础和启蒙阶段,肩负起打基础、强基层的关键作用。在“双减”政策落地后,体育课必然会得到高度重视和大力保障,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体育应在场地设施、师资力量和教学方式上下功夫,打造高质量体育课堂。

1.3 增强学生体质健康,为建设“健康中国”提供有力保障

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建设“健康中国”的目标是增强人民体质健康。现如今,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持续低下,令人担忧,亟待解决。通过长期科学有效的体育锻炼是提升体质健康的首选。要想做到有效增强学生体质健康,除了保障体育课课时和提升体育教学质量外,还需要联动课内外练习形式,确保校内校外体育锻炼各1 小时。同时,加速建立“精准测评、精准干预、精准提升”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三精准”机制,形成校长、班主任、体育教师、学生、家长及政府等多方齐抓共管的新格局。

2 “双减”政策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

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与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新时代实现义务阶段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应先树立新理念。《纲要》作为推动学校体育自我改革的理论指导与行动指南,能够给其以宏观指引。

2.1 深刻领悟“四位一体”内涵

“四位一体”目标聚焦的是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首先,实现“享受乐趣”需要通过体育游戏和比赛帮助学生获得运动快感,培养学生自主参与运动的习惯。其次,实现“增强体质”需要借助科学有效的锻炼,调节运动强度和密度,掌握增强体质的方式方法。过程中关注差异性,因人而异、因材施策。再次,实现“健全人格”需要坚持以德为先,高校教师通过现实事例及亲身经历帮助学生不断崇尚团结、友善,这正是立德树人的具体表现。最后,实现“锤炼意志”需要通过不断在现实中解决困难,培养学生坚定、顽强的意志品质和不服输的精神以及提升学生的抗挫能力,并逐步锤炼学生勇敢、坚毅的良好心理素质,是一个自我完善提升的过程。“四位一体”目标各自独立又密不可分,因其是学生实现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具体目标和重要标志,缺一不可。

2.2 精准把握“教会、勤练、常赛”要求

“教会、勤练、常赛”在《纲要》与“两办《意见》”中高频出现,表明其是改革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精准把握其价值内涵,更是不容有失。“教会”是理解、掌握、能用的综合体现,并非简单地掌握了知识与技能,需要系统化、进阶式、多样性的推进。其过程需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运动技能掌握规律,杜绝以往“填鸭式”的错误认知。“勤练”的关键在于质和量。在质的方面,严格把握练习的准确性、适宜性、安全性;在量的方面,体育课上合理预设练习密度和强度,课后联合体育社团俱乐部、校代表队、体育家庭作业等多种形式,满足以上质性和量性的基本要求,才算落实“勤练”。“常赛”作为至关重要的一环,强调将体育比赛形成常态化,大幅提升比赛频率,实现人人有比赛、人人会比赛、人人能比赛的局面。

2.3 合理组织“学、练、赛”形式

促成体育教学质量发生本质变化的关键是“学、练、赛”形式的组织,通过对三者的创新完善与有机联动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一方面,“学、练、赛”之间呈递进关系。学是基础与前提,练是提高与保障,赛是检验与强化。另一方面,“学、练、赛”相互依存,融为一体。在今后的体育教学中,“学、练、赛”将是必经流程,三者共同作用于学生的体育学习过程,形成“学、练、赛”一体化的课堂教学闭环,缺少任何一环,体育教学都是残缺的、不完整的。

2.4 加速转变“以学定教”观念

“以学定教”凸显的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此观念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情,正确选择内容,完善教法,开展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若是一味地“教教材”,学生容易陷入被动学习的境地,需求得不到满足,享受乐趣将无从谈起。坚持“全面育人”,需要正确把握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运动需求,做到客观、科学育人;课前、课中、课后充分考虑学情,做到重视、再重视、更重视;结合学生实际学练过程与效果,合理组织“学、练、赛”活动,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3 “双减”政策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双减”政策给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体育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新机遇与新挑战,而想要从“双减”政策的契机下产生的潜在时间中成功转化为实际时间,亟须从顶层设计、师资队伍、协同育人等维度实施变革。

3.1 全面优化顶层设计,构建“一主两翼”式学校体育工作新架构

“一主”即打造高质量体育课堂,“两翼”是指优化包括“练”“赛”在内的课外体育活动。“一主两翼”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体育的重要支柱,既是决定其水平高低的关键变量,又是实现其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抓手。

3.1.1 转向系统深入的体育大单元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生命线”,想要尽快消除体育教学中“繁、浅、偏、断”现象,必须摒弃以往简单拼凑的技术小单元,转向至少18 课时一学期的主题式大单元教学。需要精准把握如下要点。(1)导向性学习目标。坚持以发展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的核心素养为目标导向。(2)引领性学习主题。大单元学习主题并非单个知识点或单一技战术,而是能够在课程内容与过程结构、项目与学科特性、育人意义与价值等方面具有引领性作用的大主题,包含关键性技战术运用、实战比赛或任务等维度。(3)真实性学习任务。任务来源于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现实生活,通过任务驱动,诱导学生有效利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进行思考、研判、合作、探究完成带有目的性的实践活动,且此任务必须是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的挑战性学习任务。(4)结构化学习内容。在整个大单元学习中需要注重让学生在专项运动技能学练中进行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技战术运用、体能、展示与比赛、规则与裁判方法、观赏与评价在内的完整体验。(5)综合性学习评价。注重发展性评价,通过课堂观察、评价量表、单元测试等多种方式,对学生在挑战性学习任务中,以及知识、能力、行为、健康多维度上的具体表现进行分析、诊断与优化,实现“评价—发展—再评价—再发展”的螺旋上升,以此真正帮助学生在真实复杂的情境中形成运动专长,发展核心素养。

3.1.2 创新“赛训结合”的课外体育活动方式课外体育活动是义务教育学校体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目前课外体育活动始终质量不高、水平不一。“双减”政策的落地以及课后延时服务的开展,为课外体育活动的发展提供了空间,使得学生作业数量、时间乃至学业压力都得到了充分缓解,必然有更多的精力与体力投身体育活动。

精准把握“练”的数量和质量,保障“勤练”。一是要创新大课间活动。好的大课间活动应当呈现出集中与分散、内容与形式、技能与体能、大众与特长等亮点,绝不仅限跑圈、跳操这些基础内容,学生基数大、场地器材少的学校还可分年级错时、错峰活动。二是要完善体育社团俱乐部。日常的体育课程内容并不能较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可向政府申请“购买服务”,提供多种学生乐学的运动项目,让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进行专项化学练,可有效地帮助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进而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

充分考虑“赛”的主体和类型,实现“常赛”。一是要建立“常赛”机制。优化面向人人的不同项目、不同水平的体育竞赛,不仅应包括课堂教学比赛、课外班级联赛、校际竞技比赛等高频率、多层次的赛事,还应包括展示技术的个人赛和强调协作的团体赛等不同类型的赛事,从而形成全员竞赛热潮。二是要强化“常赛”功能价值。课后延时体育服务是开展竞赛性体育活动的不二之选,这不仅契合“常赛”要求,而且体育竞赛是“以体育人”较为理想的场域。还可纵向延伸课后服务时间线,利用周末和寒暑假时间提供竞赛平台与环境。

无论是打造高质量体育课堂,还是提升体外体育活动质量,其前提均是立足于体育课程体系,需要谋定而动,使顶层设计与底层实践交互融合,才能发挥其最大效能。

3.2 全面深化师资建设,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新队伍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就目前而言,教师发展的困境集中表现为身份认同偏差、能力胜任不足、激励机制缺失,导致体育教师产生消极抗拒。因此,本着把教师作为教育发展第一资源的原则,亟须通过多方合作,多措并举,着力提升体育教师的综合能力。

3.2.1 净化内部环境,提升教师自身素养教师是推动体育教学改革的最核心力量,是促成体育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角色。首先,必须自觉强化师德师风建设,牢牢把握“立德树人”的正确方向。要培养出品德优良的学子,教师应先要立德,而良好的师德师风是能否成为一名好教师的先决条件和必备要素。其次,提升教育教学、实践研究与创新学习的综合能力,树立学科自信。由于体育学科长期处于被边缘化的地位,致使体育教师群体的认同感普遍不高。最后,“双减”政策使得体育教育备受关注,这有助于体育教师增强自我认同感,树立职业自信,维持职业热情,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做出体育学科的应有贡献。

3.2.2 强化外部保障,关注教师职业发展随着“双减”政策的全面开展和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强大的外部保障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要重视体育教师的职业发展,加大对体育教师的专业支持力度。由于不同体育教师的能力结构存在差异,需按专业素养建立学科把关(熟练型)、骨干教师(胜任型)、青年教师(初任型)的等级培训制度,再通过分层分类进行精准培训,加强基础性和专业化相结合的培训,形成体育教研与科研活动的常态化机制。不断提升体育教师的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从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优化和调整教师绩效奖励机制,科学制定绩效奖励的方案和标准。例如,体育教师将教了多少转向教会多少,以及落实体育教师在大课间组织、体质监测、带队训练、指导比赛等附加工作量方面的补贴,将绩效奖励向教育教学成果突出的体育教师倾斜,以此充分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满足体育教师获得感与幸福感。

3.2.3 畅通任教渠道,加强教师专业指导“双减”政策的落地,短时间内让体育成为一种刚需,造成学校体育教师大量短缺的局面。有需必有求,体育教师队伍的薄弱为“体教融合”打通了融点,畅通了渠道,能够有效解决当前退役运动员出口不畅的难题。国家及省(区、市)专业队的退役运动员多数选择进入高校将自己培养成金字塔顶端的高水平人才,却忽视了底部广大的学生群体。多数优秀退役运动员可借此契机进入中小学任教,实现再就业。这有助于补充专项体育教学与训练所需的师资。在带队训练、指导比赛等专业性突出的领域,优秀退役运动员更具优势。而面对资源紧缺的边远地区可考虑实行“定期轮岗制”,保证资源互通共享,这需要教育、体育行政部门紧密合作,深度融合,建立健全退役运动员就业保障机制,鼓励退役运动员下基层、进校园,实现互利共赢。

3.3 全面强化协同育人,开创家校社联动机制新局面

家庭、学校、社区是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场域。“双减”政策背景下,必须建立以学校为主体、家庭为基础、社会为补充的联动机制,把思想意识统一到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上来,充分实现各尽其责的内部革新及各司其职的外部协同。

3.3.1 以学校为主体,健全组织保障体系就学校层面而言,应压实压紧主体责任,强化组织领导,全面改善条件。(1)大力推广“体育班主任”,提升以体育为主导的育人能力;(2)加大经费投入力度,配备适宜的场地器材,确保资源优质均衡;(3)加速建立学生日常参与体育活动的风险监管与处置机制,进而降低因体育活动频次激增带来的潜在运动损伤风险;(4)扩大资源的有效供给,充分挖掘整合家庭、社会各界资源,凸显家校社协同育人的主体地位。

3.3.2 以家庭为基础,营造健康育人环境就家庭层面而言,应成为学校教育的坚强后盾,纠偏过度依赖学校教育的错误行为,进入科学施教、家校协作的轨道,与学校教育彼倡此和。因此,(1)摒弃育儿功利心,将育儿观念从“学习第一”转变为“健康第一”,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2)把体育教育作为家庭教育的重要手段,言传与身教并重,支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的体育活动,确保校内外体育锻炼各1 小时,营造健康科学的家庭教育生态环境。

3.3.3 以社会为补充,搭建资源共享平台就社会层面而言,应积极响应学校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有效补充与延伸。当前,学科类培训机构受“双减”政策制约,普遍发展无力。因此,(1)教培机构将发展重心从“提分数”转型为“提素质”,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强化;(2)积极寻求校社合作,在体育社团俱乐部及课后延时服务等方面为学校分担场地设施和师资力量等因资源供给不足带来的压力;(3)加大体育健身场地对外的开放力度,社区可利用周末、假期定期定点组织开展体育嘉年华、亲子运动会等趣味体育活动,为家校交流搭建平台。

4 结语

体育教育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塑造健全人格品质具有重要价值。“双减”政策背景下,践行《纲要》是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的正确选择。因此,本文从聚焦顶层框架、师资建设、协同育人等方面提v 出3 个全面发展路径,以期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体育发展提供科学有效的方法。

猜你喜欢
双减体育教师体育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