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融合视域下小学音乐创造教学策略研究

2024-01-31 14:50
大众文艺 2023年23期
关键词:五育音乐创作视域

张 剑

(沈阳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辽宁沈阳 110000)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五育融合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目标。五育融合视域下,注重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将艺术教育融入学科教育中,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模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创造教学策略的研究尤为重要。音乐创造作为音乐教育的核心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创新精神,使他们在音乐学科中获得全面的素质提升。

一、五育融合视域下小学音乐创造教学的意义

五育融合视域下小学音乐创造教学具有深远的意义,它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偏重学科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在五育融合视域下,小学音乐创造教学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将音乐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相融合,从而拓展了学生的学习领域,提升了教育的实效性和质量。首先,五育融合视域下小学音乐创造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音乐创造教学不仅注重学生音乐技能的培养,更关注学生的情感、思维、协作等多方面发展。通过创作和表演音乐作品,学生能够培养审美情趣、提升表达能力、增强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素养,使其在多个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其次,音乐创造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音乐是一门充满创造性的艺术,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作,不仅有利于学生擦航新思维的培养,更加有助于学生的创造力的提升。在实际的音乐创作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动脑筋、发挥想象力,找到自己的独特风格和表达方式。这样的创作体验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其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1]。第三,五育融合视域下的音乐创造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价值感。在音乐创作和表演中,学生能够通过表演,来表达自身的感情,展现自身的魅力和能力。这能够增强学生对自我的认知和自信心,让他们形成积极健康的自我形象和自我价值感。第四,音乐创造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情操和道德品质。音乐作为一种情感化的艺术,能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情感体验。通过音乐创作和表演,学生能够表达爱、喜、怒、哀等丰富的情感,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他人的情感。这样的情感体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情操,让他们懂得关爱他人,尊重他人,形成积极健康的道德品质。综上,五育融合视域下小学音乐创造教学的意义非常重大。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信心,促进情感情操和道德品质的培养。这样的教学模式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五育融合视域下小学音乐创造教学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二、五育融合视域下小学音乐创造教学现存问题

在五育融合视域下,小学音乐创造教学虽然具有重要的意义,但也面临一些现存问题需要解决和改进。1.缺乏整体规划和指导:目前,五育融合视域下的小学音乐创造教学在一些学校尚未形成完善的整体规划和指导体系。由于缺乏明确的指导,教师可能在教学中过于注重某一方面的发展,从而导致其他方面的发展被忽视,没有得到整体发展。2.教师专业水平参差不齐:音乐创造教学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音乐素养和创作能力,然而现实中教师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一些教师对音乐创作教学缺乏经验和自信,难以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创作活动,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3.评价体系不完善:目前,五育融合视域下小学音乐创造教学的评价体系相对薄弱。传统的评价方式往往着重于学生技能的考核,而忽视了创造力、团队合作等综合素养的评价。缺乏全面的评价体系可能导致学生在音乐创造教学中过于功利化,陷入单一的应试学习模式。4.资源匮乏和条件有限:五育融合视域下小学音乐创造教学需要更多的教学资源和条件支持,包括音乐器材、创作场所、演出舞台等。然而在一些学校,由于资源匮乏和条件有限,很难提供良好的创作环境和条件,影响了音乐创造教学的开展。5.家长和社会认知不足:五育融合视域下小学音乐创造教学相对于传统的学科教学模式还较为新颖,家长和社会对于其认知程度不足。一些家长可能更倾向于传统的学科教学,对于音乐创造教学持怀疑态度,这给教师的教学推进和学生的参与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三、五育融合视域下小学音乐创造教学策略

(一)品德教育为先,树立良好道德情操

在五育融合视域下,小学音乐创造教学策略的第一项重要内容是品德教育为先,树立良好道德情操。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学科,不仅仅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的工具,更应该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道德情操的重要途径。品德教育在音乐创造教学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它不仅影响着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还关系到他们的道德水平和人格培养。首先,要引导学生正面表达情感,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避免在音乐创作中表现出消极或不良的情感[2]。其次,音乐作为一种文化载体,能够传递价值观念和道德理念。在音乐创造教学中,教师应该选择具有积极向上、正能量的音乐作为学生学习和表演的对象。通过欣赏和演绎这些优秀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美的力量和艺术的力量,培养学生对美的追求和善良的情操。第三,音乐创造教学应该注重道德教育与音乐素养的融合。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音乐创作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品味,使学生在创作中追求高尚的艺术境界。同时,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和体验,选择与自己内心相契合的创作主题,让音乐创作成为表达自己情感和人格的一种方式。最后,教师在音乐创造教学中要起到榜样的作用。教师的品德修养和道德情操对学生产生着深远地影响。教师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用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学生,引导他们树立良好的品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二)智力教育引领,挖掘学生学习潜能

在音乐创造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智力教育的引领作用,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在音乐创作中充分展现自己的学习潜能。首先,音乐创造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音乐创作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自主构思音乐的主题、内容和形式,需要自由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教师可以通过开放性的创作任务和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鼓励他们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音乐创造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霍华德·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学生在不同领域具有不同的智能。音乐创造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作途径,满足不同智能类型学生的学习需求。例如,对于有艺术细胞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在音乐创作中发挥想象力和表现力;对于有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合理组织音乐素材和结构。第三,音乐创造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批判性思维。在音乐创作的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发挥创造力,还需要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批判性分析和评估。最后,音乐创造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在音乐创作中,学生需要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需要积极尝试并不断调整。当学生完成一首优秀的音乐作品时,他们会获得成就感和自豪感,增强自信心。同时,音乐创造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自主创作,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3]。

(三)体育教育奠基,锻炼学生健康体能

体育教育作为五育融合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音乐教育相互融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综合的成长体验。在音乐创造教学中,体育教育的融入可以帮助学生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身体素养,提升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有趣的音乐律动游戏和体育活动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例如,可以设计一系列音乐节奏操或舞蹈动作,让学生在跟随音乐律动的同时进行体育锻炼。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增强学生的体能,还能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感知和表现力。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创作音乐作品的过程中融入体育元素。例如,鼓励学生创作与运动动作相结合的音乐作品,或者在音乐表演中加入体育器械的运用,如利用健身球、哑铃等器材来丰富演出形式。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不仅可以发挥创造力,还能将体育和音乐完美地结合起来。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音乐与体育交流活动,例如音乐与运动比赛等。这样的交流活动可以增进学生对音乐和体育的兴趣,同时培养他们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除了课堂教学,学校还可以举办一些综合性的体育与音乐节,让学生在表演、竞技和创作的过程中充分体验音乐律动与体育的融合。这样的活动既能展示学生的才艺,又能促进他们身心的全面发展。

(四)审美教育串联,塑造学生良好品格

音乐作为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音乐创造教学,可以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中培养高尚情操,塑造良好品格。审美教育在音乐创造教学中的串联,不仅是培养学生艺术鉴赏能力的过程,更是将美的价值观融入学生的日常行为和人格养成中的关键环节。首先,音乐创造教学可以通过美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在音乐创作和表演中,学生会感受到音乐所带来的美的愉悦和情感共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让他们从中领略艺术之美,培养对美的感知能力和敏感度。通过审美体验,学生将潜移默化地形成对美的向往,增强对美的追求,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美的修养和品位。其次,音乐创造教学可以通过艺术情感的表达,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和情感体验。音乐是一门情感化的艺术,它可以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在音乐创作和表演中,学生将体验到愉悦、悲伤、激动等丰富多彩的情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情感体验,学会用音乐进行情感的表达,这样学生将更加坦诚、真诚,形成健康、积极的情感态度,从而塑造良好的情感品格。第三,音乐创造教学可以通过价值观的引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音乐作为一种文化形式,蕴含着丰富的价值观念。教师可以选择那些蕴含着积极向上、正确价值观的音乐作品,让学生从中领悟真善美的内涵,从而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通过音乐创作和表演,学生将体验到合作、尊重、坚持等品格素养的重要性,从而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形成良好的品德习惯。最后,音乐创造教学可以通过文化传承,培养学生的文化品格。音乐作为文化的一种载体,承载着民族的文化传统和精神传承。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民族音乐和优秀音乐作品,了解音乐背后的文化内涵,增强学生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认同和尊重。通过音乐创造教学,学生将在文化传承中感受到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形成弘扬民族文化、继承文化遗产的良好品格[4]。

(五)劳动教育融合,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劳动教育是五育融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音乐教育的融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综合的发展机会。首先,音乐创造教学可以通过手工制作乐器或舞台道具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音乐创作和表演过程中,学生可能需要制作一些简单的乐器或舞台道具,如手拍、击鼓、舞台布置等。这些活动需要学生动手实践,培养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增强学生对音乐创作过程的实践体验,让学生从中获得成就感和乐趣。其次,音乐创造教学可以通过集体排练和合作演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音乐创作和演出通常需要学生在集体中合作,共同完成一项音乐作品或舞台表演。在合作中,学生需要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形成紧密的团队合作关系。这样的合作经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让他们学会在集体中协调与合作。通过创新,学生可以在音乐创作中展现个性和才华,提升自己的艺术水平。最后,音乐创造教学可以通过音乐表演和交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音乐创作和演出是学生展示自己才艺和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在表演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与观众进行情感交流。这样的表演经历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让他们学会用音乐语言与他人进行情感沟通。另外,教师还可以在音乐课堂中引入中国劳动号子等具有代表性的音乐形式,让学生通过演唱和演奏这些曲目来体验劳动的节奏和情感。劳动号子通常以朗朗上口的旋律和鼓舞人心的歌词为特点,可以激发学生的劳动意识,让他们在音乐中感受到劳动的乐趣和动力。与此同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音乐创作活动,让学生以劳动为主题,创作歌曲、歌谣或器乐作品。例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劳动经历或劳动场景来创作音乐作品,用音乐表达对劳动的理解和感悟。这样的创作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还能培养他们对劳动的尊重和感恩之心。此外,教师可以结合劳动教育和音乐学习,组织学生参与音乐演出和表演。例如,在学校举办劳动节或校园义务劳动活动时,可以安排学生们表演与劳动主题相关的音乐节目,如合唱、舞蹈或乐器演奏。这样的演出不仅能够展现学生的音乐才华,还能将劳动与音乐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表演中深刻体验到劳动的快乐和价值。

四、结语

在五育融合视域下,小学音乐创造教学策略的研究是音乐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合理的策略与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综合素质,促进音乐教育的创新与改革。未来,我们应继续深入探索与实践,不断完善五育融合视域下小学音乐创造教学的策略,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做出积极贡献。

猜你喜欢
五育音乐创作视域
五育并举,协同育人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姚晨琴歌四首《云·山·风·松》音乐创作初探
坚持五育并举,引领学校未来发展
五育并举 德润童心
“五育并举”下家校社资源整合的价值意义
“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冰球赛事提升与塑造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戏曲音乐创作应把握的三重风格——以朱绍玉戏曲音乐创作为例
从两篇音乐创作评论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