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发展森林经济

2024-02-05 18:51徐兴利黄家伟
食品界 2024年2期
关键词:经济林油茶森林

徐兴利 黄家伟

34亿多亩森林、8000多种木本植物,全国人均森林食物产量达到130公斤左右……向森林要食物已成为广开食源、践行大食物观的重要举措之一,森林经济随之蓬勃发展。

森林不仅拥有秀丽风光,也蕴含着丰富的食物资源。近年来,森林食物产业规模稳步增长,发展质量不断提高,富民成效日益显现。森林食物主要是指森林或林地生产的食物,包括可食性的果实、花、叶、枝、皮、根、脂液以及寄生物、附生物等非木质林产品,分为经济林、林下经济产品、可以作为牲畜饲料的间接性食品三大类。

经济林也被称作“特用林”,是生产森林食物的主力军,产品包括木本粮油、干鲜果品、食用香精香料等等。

林下经济产品则是利用林地发展林下种植、养殖、采集形成的。林下种植主要利用林下空间种植草本、藤本的食物和药材,以及培育各种可食用的微生物。林下养殖的对象主要为以鸡、鸭、鹅为代表的禽类,以猪、牛、羊为代表的畜类,以鱼、鳖、螺为代表的水产品,以蛇、龟、鼠为代表的特种动物。林间产品采集加工包括菌类、果类等。

作为牲畜饲料的间接性食品主要包括桑树、柠条、花棒等。

经济林带热森林经济

国家林草局林业和草原改革发展司副司长苏祖云介绍,中国34.64亿亩森林蕴藏着丰富的食物资源,其中近7亿亩的经济林提供了干鲜果品、木本油料、饮料调料等森林食物,核桃、油茶、苹果、柑橘、桃、李、柿、枣、咖啡、茶等森林食物深受消费者喜爱,年产量超过2亿吨,是中国继粮食、蔬菜之后的第三大农产品,年产值超过2.2万亿元。

据了解,生产果品为主的经济林包括银杏林、香榧林、板栗林、柿树林、核桃林等。生产食用油料为主的经济林包括油茶林、油橄榄林、巴旦杏林、乌榄林、油棕林、椰子林、山桐子林等。此外,茶树、香椿、桂花树、可可树等经济树种也是森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多年来,国家对经济林发展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并对其长期发展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十四五”林业草原保护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发展国家储备林新型产权模式、经营模式。发展油茶产业,创制高产稳产高抗油茶良种,推进低产油茶林改造。发展竹产业,推动竹林培育、竹材加工、竹文化旅游。发展花卉产业,做强花卉种植业,发展花卉加工业,培育花卉服务业。发展林草中药材,推动产业标准化绿色化发展。发展牧草产业、草坪业、草种业,打造优质草种繁育和饲草种植基地。发展国家级特色林草产品优势区和示范园区,培育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实施森林生態标志产品建设。

《林草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提出,到2025年,经济林种植面积达6.5亿亩,各类经济林产品总产量稳定在2亿吨以上;木本油料种植面积达2.7亿亩左右,木本食用油年产量达250万吨。

挖掘经济林发展潜力

“绿色粮仓”的丰收是各地因地制宜发展经济林的关键性成果,离不开一项项举措的落实和相关政策的支持。油茶、核桃、油橄榄、杏等较具代表性的森林食物均有其适合生长成熟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只有因地制宜,才能提高产量、提升质量。

我国在湖南、江西、广西、浙江、福建、安徽、湖北、广东、贵州、重庆、四川、云南、陕西、河南、海南等15个省区市进行油茶重点布局,谋求高质量发展。

在核桃种植方面,南方重点发展泡核桃种群和山核桃种群中的优良品种,北方重点发展普通核桃优良品种,东北地区适度发展耐寒的核桃楸。

根据油橄榄生长特性和相关气候地理条件要求,我国在甘肃白龙江、白水江、西汉水沿岸低山河谷区,云南和四川的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带,四川东部嘉陵江、涪江及沱江流域的紫色土丘陵区,重庆东北长江流域低山河谷区,以及湖北等适宜地区进行重点布局。

杏是我国最古老的栽培果蔬中之一,按用途可以分为食用杏、仁用杏、加工用杏三种。按照相关发展规划,目前,在内蒙古、辽宁、新疆、甘肃、河北、山西等地区重点发展仁用杏,稳定三北地区及山东、湖北、湖南等省的鲜食杏面积。

广西经济林“发展经”

近年来,我国森林经济取得较快发展,其中,广西壮族自治区森林经济发展成果较为突出,颇具借鉴意义。

广西的森林面积为2.23亿亩,经济林面积达5000余万亩,是较具代表性的森林经济发展样本。油茶、核桃、板栗、桂花、茉莉花……都是广西发展森林经济的“好牌”。

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广西水果总产量连续5年位居全国首位。其中,柑橘产量占全国总量的1/4;芒果、柿子、火龙果、百香果产量均排名全国第一;香蕉、荔枝、龙眼产量排名全国第二。目前,广西水果种植面积超过2000万亩,水果产量突破3000万吨。

广西新造油茶林实现了“百分之百良种、百分之百大苗、百分之百花果苗”。最新测产显示,横州市香花油茶亩产茶油提高到121.6公斤。此外,广西还盛产茉莉花、罗汉果等香料,种植面积和产量占据全球大半。沉香、桂花、香樟等木本香料,也逐渐步入产业化发展轨道。

大力发展油茶产业

油茶产业是森林经济的代表性产业之一,在增加农民收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中起到重要作用,是提升我国食用植物油供给能力、保障国家粮油安全的关键环节。从油茶产业多年发展历程可以洞悉森林经济发展脉络,为更好地向森林要食物、发展森林经济奠定基础。

如今,提升油茶产量、加大油茶产业人才储备、树立油茶品牌、构建完善的市场流通体系是油茶高质量发展的当务之急。

优化产业布局  明确划分发展区域

为推动我国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相关部门采取了多项行之有效的措施。根据《加快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按照自然条件、发展历史、现状、潜力等因素,将15个适宜种植油茶省(自治区、直辖市)分为核心发展区和重点拓展区。

核心发展区多低山丘陵,水热光条件好,是我国主要的油茶栽培区和茶油产区,包括湖南、江西、广西、湖北、广东、福建、浙江、贵州8个省区的近600个县。数据显示,核心发展区现有油茶种植面积6286万亩,2023-2025年计划新增油茶种植1488.5万亩、改造低产林1110.6万亩,分别占全国新增、改造任务的77.6%、87.0%。

重点拓展区自然条件适宜油茶栽培,扩面潜力大。包括云南、海南、河南、重庆、四川、安徽、陕西7个省市的近200个县。数据显示,重点拓展区现有油茶种植面积798.5万亩,2023-2025年计划新增油茶种植428.5万亩、改造低产林165.3万亩,占全国新增、改造任务的22.4%、13.0%。

夯实资源基础  提高单产水平

近年来,相关部门通过提升单产水平、改善油茶生产作业条件等举措,进一步提高油茶产量。

《方案》提出,依据技术规程,选择土层厚、排水条件好、坡度25度以下的适宜地块随坡整地,推广轻简宜机的宽窄行种植模式,合理配置主栽品种与授粉品种,扩大油茶新增种植面积。加强抚育管护,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强化土肥水、树体、花果管理和病虫害防治。

对品种混杂、树体老化、林相残败的低产油茶林,采取带状更新、块状更新等改造方式。对品种配置不当、栽植密度过大的低产油茶林,采取疏伐、嫁接、劣株换种等改造方式。对因管理不善形成的低产油茶林,采取修剪、垦复等改造方式。

此外,生产作业条件同样是影响油茶生产的关键因素。《方案》提出,建设作业道路、电力、库房等必要的生產基础设施,充分利用蓄水池、山塘、水井等水源,配套灌溉或水肥一体化设施,改善油茶生产作业条件,增强抗旱、稳产能力。

强化科技创新  加强人才培养

科技创新是第一生产力。近年来,油茶产业通过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及转化、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培养优秀人才队伍等举措不断提升油茶产业科技创新水平。

《方案》提出,开展油茶高产稳产新品种选育、轻简化栽培、茶油高附加值利用、油茶加工副产物多元增值和油茶机械装备研发等技术攻关,加快推进油茶采收机械研发应急科技揭榜挂帅项目实施。加大对油茶现有科研成果系统集成与示范,开展以地适机试点,推进除草施肥、茶果采运、剥壳烘焙、精深加工等现代机械装备应用。

此外,要加快建设油茶科创谷,打造油茶全产业链创新平台。优化提升木本油料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油茶科学中心、油茶产业创新联盟等科技平台,支持建设油茶育种长期科研基地,强化油茶产业发展创新链和产业链的有机衔接。

同时,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加快油茶等经济林学科人才培养,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以省为单位启动油茶乡土专家培养行动,做到县有技术专家、乡有技术骨干、村有技术能人。发展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鼓励油茶科技企业提供生产承包服务。

加强油茶品牌建设  健全营销网络

《方案》提出,加快推进油茶绿色食品认证、有机认证、知名品牌及国际质量认证,开发地理标志农产品。支持湖南、江西、广西、广东、浙江等油茶优势产区建设区域油茶综合性交易中心、油茶商品批发交易市场,健全茶油品牌营销网络。发展仓储运输、冷链物流,构建油茶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加强油茶产品市场主体诚信体系建设,强化油茶产品产供销市场监管。

近年来,油茶产业优布局、储人才、提产量、树品牌多管齐下,加之核心发展区和重点拓展区“因地制宜”提质增效,既促进了油茶产业纵深发展,也推动了森林经济持续繁荣。

探索林下经济新模式

林下经济模式是森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林果、林药、林菌、林苗、林花等都是林下经济主要模式。经过多年深耕,林下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

在发展过程中,结合各地区自然禀赋,根据地理、气候条件,发展适合当地的林下经济模式,才能事半功倍。《关于科学利用林地资源促进木本粮油和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积极发展林下种养殖及相关产业。充分利用林下空间,深入挖掘鸡、牛、猪、兔、蜂等优良地方品种资源潜力,将林下养殖统筹纳入畜禽良种培育推广、动物防疫、加工流通和绿色循环发展体系,促进林禽、林畜、林蜂等林下养殖业向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畜禽产品消费需求。在保障森林生态系统质量前提下,紧密结合市场需求,积极探索林果、林药、林菌、林苗、林花等多种森林复合经营模式,有序发展林下种植业。统筹推进林下产品采集、经营加工、森林游憩、森林康养等多种森林资源利用方式,推动产业规范发展。全面提高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促进形成各具特色的、可持续的绿色产业体系。

《全国林下经济发展指南(2021-2030年)》根据东北、西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南、华南地区的自然禀赋,对林下经济主要模式进行了区域布局。

通过区域布局可以清晰看到各地区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的自然禀赋及优势。以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以及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和赤峰市)为例,本区域地跨中温带与寒温带,属温带、寒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温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年降水量300-1000毫米,从湿润区、半湿润区过渡到半干旱区。土壤以黑土为主,林区以棕色针叶林土、暗棕壤、灰色森林土、草甸土、沼泽土和冲积土为主,肥力较高。森林植被主要以兴安落叶松为主的寒温带针叶林向温带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过渡。本区域国有林区和国有林场多,天然林分布广。

综合考量上述地域特点及土壤气候条件后,东北地区北部内蒙古及黑龙江大兴安岭寒温带针叶林区在严格保护天然林的基础上,适度发展野生药材、野果、野生菌、山野菜等林下采集加工,适度开展林蛙、林畜、林禽、林蜂、驯鹿等林下养殖。

东部小兴安岭—长白山中温带针阔混交林区,优先发展林药、林菌、林果等林下种植,规范发展林蛙、林蜂、林畜等林下养殖;引导发展野生药材、野生花卉、野果、野生菌类等林下采集加工,积极开展森林人家、森林康养经营活动。

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等平原区,可结合营造林工程,适度发展林药、林菌等林下种植和林禽、林畜等林下养殖;草原区可适度发展野生药材、野生菌类等林下采集加工。

结合东北地区自然禀赋,遴选出适合当地种植的林药、林果、林草以及适合养殖的林畜等。适宜东北地区种植的林药有人参、平贝母、五味子、刺五加、细辛、黄芩、黄芪、金莲花等。适合东北地区种植的林菌有口蘑、牛肝菌、铆钉菇、丝膜菌、木耳、香菇、侧耳、荷叶离褶伞、大球盖菇、猴头菇、灵芝等。适宜东北地区种植的林果有蓝莓、蓝靛果、树莓、山葡萄、黑加仑、沙棘、红豆越橘等。

适合东北地区养殖的林禽有鸡、鸭、鹅等。适合东北地区养殖的林畜有猪、羊、牛等。

综合经济林及林下经济发展情况来看,摸清自然禀赋是发展森林经济的基础。根据各地区不同的气候条件、地理特征选择适宜种植、养殖的农业资源,充分发挥各地区位优势,因地制宜,扬长避短,这样才能提升森林食物的质量和产量,促进经济林和林下经济发展,从而使森林经济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猜你喜欢
经济林油茶森林
经济林新资源食品的种类及前景
经济林栽植密度与营造方式
厚朴经济林促发展
油茶芽苗嫁接育苗技术
高产油茶的整形修剪技术
永胜油茶的深情厚意
“四化”举措做大做强油茶产业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