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文化实践探究

2024-02-06 17:25芮赛平
学苑教育 2024年2期
关键词:人教版中华英语教学

芮赛平

(安徽省蚌埠市第九中学,安徽 蚌埠 233000)

2017年出版2020年修订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中提出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发展学生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它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其中文化意识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方面。课标对培育文化意识目标提出明确的要求,要了解中外优秀文明成果,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坚定文化自信。我国五千多年的文明凝聚着华夏儿女的心血和智慧,文化兴盛则国运兴盛,文化强大则民族富强。文化意识的培育有助于学生涵养品格,提升文化自信,厚植爱国情感,增强家国情怀。

一、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文化的意义

(一)对于社会的意义

文化延续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文化继承,一种是文化弘扬。高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他们要意识到自己身上肩负着作为一名中国人,必须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继承并弘扬的责任。当下西方国家大肆文化入侵现象层出不穷,如何在这一社会发展浪潮中,守护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那么文化自信与文化传播是核心与关键。如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使得中国文化被国际所认可?英语是必不可少的工具,作为一门国际性语言,以英语为载体,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确是一种捷径。由此可见,作为一名高中教师,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日常教学中是十分必要的。

(二)对于教师的意义

首先,教师对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当下的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因为考试压力的导向,极易被“唯分论”困扰,认为教学的首要目的就是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以学生的成绩高低来衡量自身教学成果,忽视了对学生素质的培养。然而,学生素质的养成,离不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其次,教师自身是否树立了文化自信,也是不容忽视的。倘若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教育教学中,那么教师就要不可避免地去深挖传统文化,不仅有利于增强教师的民族文化认同感,提高教师的传统文化修养,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而且会使得教师合理规划教学内容,融合优秀传统文化,整合德育,使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等更加合理。

(三)对于学生的意义

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总是会抱怨需要记忆太多的单词或语法,感觉英语学习是刻板的、需要死记硬背的,导致部分学生丧失了学习英语的兴趣。但是如果在英语教学中加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生就会觉得这是新知与旧知的巧妙融合,学习兴趣会随之高涨。例如在学习《普通高中教科书·英语(人教版)》(必修二)Unit4 History and traditions 这个单元时,就可以在导入的部分引入俞伯牙与钟子期“高山流水”的故事,或是李白与杜甫、高适、汪伦等人的友情。让学生感受到,英语学习再也不是简单的记背,而是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学生的心智还尚未完全成熟,容易受影视作品等的影响,难以抵御意识文化入侵,而被外来文化尤其是欧美带来的所谓“先进”“潮流”逐步侵蚀,渐渐地忘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虽然对于英语的学习兴趣加强了,但丢失的却是不可缺少的文化自信,认为“外国的月亮会比较圆”。只有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多加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根除这种现象。除此之外,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能够使学生养成正确的三观,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

二、中华优秀文化渗透高中英语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立足单元主题,沉浸式研读教材,明确目标

教材是文化意识的载体。作为教师,我们要以教材为基础,认真研读,明确文化意识培育目标,深度挖掘教材中所承载的文化内涵,确立单元主题,通过英语学习活动渗透中华优秀文化,培育学生的文化意识,增强文化自信。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模块Welcome Unit 这一单元,其中单元整体文化意识就是通过老子的名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引导高中学生开启高中英语学习,让学生从心理状态、知识储备等方面为高中英语学习做好准备。

2019 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第二单元Travelling around的单元主题是旅行,在该单元的读写板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首先了解中国西安的兵马俑,让学生通过兵马俑了解中华悠久的文化。教学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通过文中作者在国庆节假期前对到西安旅行的期待以及他们到了西安之后,看到了西安历史文化博物馆、西安的古城墙、秦始皇陵兵马俑等著名文化景点,来深刻感受中华悠久文化历史。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现在智慧课堂的多模态教学手段,引导学生通过网上感受西安历史博物馆中所呈现的中国秦朝、汉朝以及唐朝灿烂的古代文化,在通过阅读输入中华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写作输出中华优秀的古代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

(二)依托阅读教学

《新牛津》教材中中国文化的呈现以语篇形式为主,信息集中且内容丰富,这种形式非常适合阅读教学。教材中的整篇语篇内容的连贯性和完整性是我们高中英语教学的核心。阅读是学习英语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接触到丰富的词汇、句式和语法结构,提升自己的语言能力。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教学情况,在“读前”“读中”“读后”等活动中设置任务,借助教材来渗透中国优秀文化。同时,教师需要适当地调整渗透方法,以确保教学的连贯性和有效性。下面是笔者在“读后活动”中渗透中国优秀文化的教学案例。

《新牛津》必修二Unit3 Festivals and customs 中的Extended reading 以“珍贵的年夜饭”创设情境,描述了主人公携妻儿回老家与父母欢度春节的一幕幕场景。本单元的学习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各国风俗和文化,引导他们理解文化内涵,比较文化差异,巩固文化自信,并提升跨文化沟通和传播中国优秀文化的能力。学生完成了这篇阅读之后,笔者在“读后活动”中引导学生进行续写任务,在续写之前,让学生对于过年的习俗等进行充分的讨论,继而完成一篇150 字左右的小短文。

(三)适当增补文化知识,探寻文化内涵

教材只是呈现了文化的表象,而文化的内涵需要我们自己深度探寻。在2019 人教版必修二Unit4 History and traditions这一单元中,讨论了关于世界各国生日的文化含义,同时提及了生日派对和生日蛋糕。我们在接收教材表层信息之后,可以适当地给予文化补充,如不同国家的人们如何庆祝生日,也可以引导学生深挖文本,探寻文化内涵。如在国外,人们生日吃蛋糕的原因。我们可以先让学生做出合理猜测和推断,然后利用网络、书籍等资源搜集资料,验证自己的猜想,加深对中西方文化的理解,坚定文化认同。以下表格可以提供给学生让他们自己探索研究进而完成。

CountryFoodMeaning USAbirthday cakebring good luck(吹灭蜡烛带来好运)Koreakelp soup(海带汤) commemorate mother(纪念母亲)Chinanoodles(长寿面)long life(长寿安康)

在2019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Unit2 Bridge Cultures 这一单元中,呈现了四季及每一个季节的气候和活动。我们在掌握教材知识之后,需要对教材进行深入挖掘,通过观看视频,了解四季的形成之因,并引入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是指二十四个时节和气候,是独具中国特色的农事历法,是我国劳动人民的经验积累和智慧结晶的体现。对学生进行类似文化的补充,让学生了解二十四节气中所蕴含的顺应和利用大自然的观念,增强文化自豪感。以下表格可以作为补充材料呈现给学生。

季节形成之因对应节气特点春spring 春雨惊春清谷天 萌发夏summer夏满芒夏暑相连 盛长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而形成秋autumn秋处露秋寒霜降 收获冬winter冬雪雪冬小大寒 储藏

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应该以身示范,树立良好的传统文化素质和修养,才能够提升自身的教学素质能力和综合文化素养,才能对高中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的渗透。传统文化与高中英语的结合需要通过必要的实践活动,让高中学生能够在传统文化学习中逐渐掌握良好的认知技能,并且有效地发展高中学生的综合实践应用技能。教师可以从课堂内外实施传统文化与高中英语教学的实践活动。

(四)尊重文化差异,汲取精髓

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的悠久历史文明和优秀文化,我们不能完全否定其他国家的文化,而盲目的自信。作为教师,我们要引导学生了解和学习他国的文化,汲取精华,不断补充和优化中华文化,这也是文化自信的表现,表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气度,体现了中华民族与时俱进,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可贵民族性格。

在2019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Unit2 Bridge Cultures 这一单元中涉及到了西方万圣节的小知识。我们在介绍万圣节的同时,可以引入我们中国的清明节和中元节,介绍这些节日的来历以及人们对于节日所寄托的情感与希望。如万圣节在古西方本是一个赞美秋天的节日。在节日当天,人们会通过祭祀亡灵的方式来祈求平安过冬,孩子们会穿上奇装异服,戴上诡异面具,提着南瓜灯挨家挨户索要糖果。我国类似的节日是中元节,它的诞生要追溯到上古时代,是缅怀先人的传统节日。我们国家的清明节也是人们扫墓祭祖、慎终追远的日子。

通过介绍和对比,让学生认识文化的差异性,接受各国文化的不同,加深他们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增强文化认同,同时善于学习不同民族的文化也是中华文化的优秀品格。

(五)迁移创新,实践中华优秀文化传承

学生对文化的感悟和内化,需要生活和实际的支持。我们需将教材呈现的知识迁移到生活实际中,才能唤醒学生的情感和思想共鸣,推动他们进行思考探究,才能真正用中华优秀文化滋养学生的心田。

2019 人教版必修一第五单元和选择性必修第五单元引领学生学习了厨师cook、医生doctor、护士nurse、农民farmer 等几种职业的特点。在完成阅读教学后,教师可以对职业这一知识点进行知识的迁移。我们可以播放视频,让学生了解一下工作在不同领域的优秀人才和时代英雄,如在烈火中逆行的消防员,与死神赛跑的医护工作者。通过事迹介绍,让学生明白他们之所以令人敬佩,是因为他们在工作中不畏艰辛和不断探索。他们舍己为人、大爱无疆的精神正是中华优秀文化的体现。

2019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单元people of achievement的workbook 中提及1969年美国阿姆斯特朗登月事件。在这里,我们可以先向学生介绍美国阿姆斯特朗登月的历史意义,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迈出的小小一步,却是人类历史文明进步的一大步。然后对这一知识点进行迁移。几十年前,美国在航天领域占着举足轻重的位置,但是从2011年起,我国的航天事业持续快速发展,随着神舟系列、嫦娥系列、天问系列和长征系列的问世和成功使得我国航天科技已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通过这一知识点的迁移,让学生感受中国的速度和力量,认识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到来,助力家国情怀的培育。

在人教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三第四单元中涉及到了历经重重困难实现梦想的历程,在完成阅读任务之后,我们可以就dream 这一词进行文化意识的迁移,它不仅可以译为梦,还包含梦想的含义。1963年马丁·路德·金发表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演讲“I have a dream”,表达了自己反对种族歧视、追求自由平等的美好愿望。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了“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梦寐以求的心愿,承载着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是我们当代最美好、最伟大的中华文化现象。

每个人都有梦想,追求平等和自由是马丁·路德·金的梦想,“禾下乘凉”是袁隆平爷爷的梦想,而生长在新时代的高中学生们,民族复兴就是我们的梦想。教师通过对不同“梦”的阐述和对比,帮助学生树立理想、立志成人,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唤醒学生的血脉觉醒。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学习袁隆平为了实现报国梦想倾其一生为中国科学事业的奋斗,学习他的那种朴实、坚韧不拔,热爱生活的优秀品质,他身上所表现出的优秀品质正是中华优秀文化品质的最好诠释,高中生们在他的伟大人格魅力的感召下会完成人生的蜕变,最终成为建设国家的栋梁之才。

三、结语

高中英语课堂是学生深入学习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场所,是我们把国家英语课程标准中给我们高中英语教师的责任完成的主阵地,我们要深入研读教学内容,挖掘其中文化教学的深层意蕴,首先引导学生感悟文化现象,然后逐渐深入领悟文化现象背后的文化本质,同时引导学生知道应该怎样做才能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同时我们要发展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让他们在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等方面有一个总的提升,提高他们利用好英语这个工具向全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和发扬光大中华优秀文化,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自己的贡献。

作为教师,我们要明确文化意识培育的任重和道远。我们要在充分利用教材的基础上,善于利用各种融媒体资源,借助多种教学方式,通过英语教学中的各种活动,在活动中通过听、说、读、看、写等形式让他们沉浸式深刻体悟中华优秀文化内涵,借此向学生传递中华文化品格和价值方向,潜移默化地培育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实现教师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根本任务。

猜你喜欢
人教版中华英语教学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基于历史中“人”的历史叙事——以人教版《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为例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人教版“两极世界的形成”商榷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新人教版《逍遥游》中几处标点符号误用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