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庄更新记

2024-02-19 18:04周丽娜
瞭望东方周刊 2024年3期
关键词:城市更新书店艺术

周丽娜

2024年1月22日,李可染艺术基金会理事长刘莹为可艺术中心志愿者讲解展览( 杨林/ 摄)

纯白色的建筑外立面、红砖质感的低矮围墙,落地玻璃窗内,大人、老人、孩子或在阅读区安静阅读,或在咖啡厅轻声聊天……2023年底,北京市丰台区方庄街道一栋十余年的烂尾楼被改造为一方书庄(方庄文化艺术中心),附近居民在家门口就能逛三联书店,看山水画大师李可染的著名画作《万山红遍》,听著名小提琴家呂思清与美杰青年艺术家团队的现场演奏。

“家门口就有一个综合性的文化艺术中心,太方便了!”家住方庄的艺术市场评论家牟建平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在一方书庄开业之前,他每周要去一次中国美术馆,现在一方书庄二楼就是李可染艺术基金会主理的可艺术中心,常年举办名家名作展览。

建筑室内环境健康咨询顾问蒋玉娇几乎每天都带着四岁的儿子来一方书庄打卡,“书店的活动范围广、内容丰富、门槛低,全年龄友好。孩子每天都会在儿童阅读区看书或者参加体适能运动课,大人孩子都很开心。”

公共文化空间创新对于增强城市精细化治理能力,持续提升市民的幸福感具有“直接升温”效应。公共文化空间的创建运营面临着商业与公益平衡的挑战,如何通过体制机制创新确保其充分发挥文化艺术普惠的社会功能?一方书庄用实践交出了答卷。

“城市更新不是换件新衣服,而是功能上由内而外地更新换代。”北京工业大学城市规划系副主任、方庄城市更新联盟执行秘书长郑善文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方庄城市更新项目从2021年初就开始了相关调研,为此,他还挂职了方庄街道办事处主任助理。

方庄街道位于北京市东南二环与三环之间,辖区总面积3.1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5万人,住宅在现状建筑规模中占比高达77%。据郑善文介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方庄是北京最早一批对个人销售商品房的住宅区,是当时“富人区”代名词。

然而,经过了40年风霜,社区变“老”了,主要表现为商圈业态相对传统,活力不足,文化、体育设施缺乏,亟待升级。

“方庄有很多文化人,却没有文化设施。”牟建平回忆他曾经常看到绘画大师吴冠中去方庄邮局寄东西,著名词作家乔羽在方庄市场买菜,但家门口却缺少一个书店。

通过12345市民服务热线来电内容分析得知,方庄居民对商业业态、文化、体育的需求较高。基于方庄是以居住为主的大型综合型生活区,为打造北京首个区域综合型城市更新示范区,方庄城市更新规划以“典雅方庄、温暖生活”为定位,从功能、业态、活力三方面整体谋划,着力暖人暖心暖生活。

一方书庄不仅温暖了方庄居民,还“火出圈”,成为社交媒体平台上的网红打卡点。

如何平衡服务成本与服务质量是一方书庄运营初期面临的最大问题。书店行业亏损是常态,通过精算成本、压缩人员、提升服务触达率、举办高质量活动、文创产品推陈出新、精心挑选书目等举措,目前,一楼书店已实现营收平衡。

从市级层面引进国际水准文化资源注入社区文化中心,这是北京市在城市更新和居民文化公共服务提供方面探索的一条新路。高品质多维度的文化供给服务让方庄成为“冬天里的一把火”。开业三个多月,一方书庄共举办高品质文化活动60余场,拉动文化消费百万元,仅书店就服务读者7万人以上。一方书庄不仅温暖了方庄居民,还“火出圈”,成为社交媒体平台上的网红打卡点。

方庄居民十分呵护这座社区“精神家园”。牟建平举着刚买的《北京的胡同》画册说:“虽然电商比实体书店价格便宜,但是这里有逛的感觉。我们都加入了一方书友会微信群,要支持它活下去,出家门才有得逛。”

书店开业第一天,藏书家孔震用小推车拉走了价值7000多元的书,三个月内,他就买了近3万元的图书。“我在方庄住了20多年,这里生活方便,配套齐全,现在城市更新又升级了公共文化空间,我更喜欢这里了。”孔震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市民需要的不仅是高大上的公共文化场所,也需要家门口小而美的文化艺术中心。蒋玉娇认为:“以最少的时间成本就能亲近高水平文化艺术,不仅方便了居民,也降低了交通成本,减少了碳排量。”

“文化更新是城市更新的核心内容,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举措。城市更新背景下构建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有利于盘活城市资产,提高旧空间的利用效能,激活区域文化产业生态发展的内生动力,增强对外部文化产业人才、创业者的吸引力。”一方书庄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彭焱姝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据彭焱姝介绍,一方书庄项目的运营由国企丰台文旅集团参股,引入市场化资金组建的混合所有制公司共同负责运营。

类似这种文化更新类项目一般由事业单位负责运营,小部分委托第三方,由合资公司运营的非常少见。

“这是该项目最大的创新,既可以减少财政投入和人员编制的压力,被市场认可的同时又能确保公益性,兼顾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彭焱姝说。

1月底,李可染艺术基金会办公室从北京东二环内的恒基中心整体搬迁至一方书庄。该基金会理事长刘莹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中国画是中国文化的特殊符号,经典文化走入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是我们迫在眉睫的使命。这次搬迁促进了基金会工作方向的转变,以前专注学术研究,现在兼顾艺术文化普及。”

除了天时、地利,方庄的人和还给了刘莹意外的感动。两个半小时枯燥的美术史讲座,没有人早退;展厅中的书籍画册,没有一本丢失……她计划拿出经典藏品联合其他合作方,与政府一起推广沉浸式审美教育,打造北京市社区基层文化典范。

“城市的文化韵味、美学氛围不能一蹴而就,文化对经济发展和城市生态营造的影响是深远的,这需要政府持续地投入和支持。”彭焱姝认为,在城市更新背景下构建新型公共文化空间,需要政府行为与市场行为两端发力,秉持开放共赢的理念,政府、运营主体、市场合作方三方紧密衔接,形成空间、产业、创作、服务良性循环的文化产业生态,以文化内生力量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城市更新书店艺术
防止大拆大建!广州正式发布城市更新5个指引
定调!广州城市更新由国企主导!
城市更新,让生活更美好
TOD/城市更新
独立书店联合荐书榜
独立书店联合荐书榜(总第八期)
纸的艺术
最美书店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