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关爱:让学生在学校找到快乐与自信

2024-02-20 10:28戚艳杰
心理与健康 2024年2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校园家长

戚艳杰

校园,本应是学生温暖的港湾,是学生的第二个家,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地方,也是学生梦想起航的地方。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生出现厌学情绪,提到上学,不仅不能给孩子们带来快乐,反而让孩子们感到压抑、恐惧、害怕,甚至回避。而这种现象的出现,也让父母感到苦恼,担心孩子的未来,为此也会和孩子发生不小的冲突,给家庭生活带来痛苦体验。

针对孩子们厌学,对学校产生恐惧的行为,分析可能存在如下原因:

许多家长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过分强调成绩,自小开始学习各种兴趣班、特长班、提高班,而在选择这些“班”时往往是家长觉得这个班对孩子有用,那个班能提高孩子能力,而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忽略孩子真正的兴趣点,也忽略了孩子实际的能力,导致孩子说到甚至想到学习就会难受,厌恶学习,也剥夺了孩子童年玩耍的快乐。

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焦虑症、儿童抑郁症、学校恐惧症等疾病,孩子会表现出注意力不能集中,记性变差,反应慢,动力不足,导致学习成绩下降,患儿出现自卑、自信心下降等表现,出现担心老师批评、同学嘲笑自己等从而回避上学。

随着生活水平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孩子自小和同龄人交往较少,在家中家人更多以孩子的需求为主,导致孩子做事时更多从自己角度出发,缺少分享经历,也缺少一些社会交往技巧和能力。孩子交往不畅,有时候一句无意的话可能会引起误会,被同学孤立或排斥,也会抵触去学校。

家庭成员关系是否和谐,父母对孩子教育方式是否恰当及一致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影响很大,如父母经常争吵,过分严厉,对学习要求过高,总是拿孩子的弱项和其他小朋友强项进行比较等,也会使得孩子担心自己的成绩不能达到父母的期望,感到紧张害怕,从而抵触学习。

校园内不良的竞争机制、老师不恰当的教育方式、校园欺凌、性侵等都会让孩子在学校感到恐惧、痛苦,抵触上学。尤其是校园欺凌、性侵等,很多孩子在遇到类似事情的时候因为紧张、害怕被报复,所以首先想到的不是向父母求助,而是忍气吞声,长此以往对孩子心理健康会造成严重影响。

针对上述可能存在的原因,提出以下应对措施以供参考。

从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让孩子能够在学习中找到快乐,提高孩子的成就感和目标感。根据孩子生长发育的特点、孩子的兴趣爱好和实际能力选择合适的兴趣班和提高班,顺其自然,寓教于乐,让孩子度过一个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

如孩子出现与年龄不相称的注意力不集中,写作业拖拉,粗心,做事冲动莽撞,不听话,不遵守秩序,各种躯体不适,觉得无聊,不愿和别人交流,不愿活动,不出门,总是哭泣,说一些消极的话,感到绝望,有自伤行为,容易发脾气,烦躁,失眠,没胃口,紧张,害怕等,应及时关注孩子心理健康,及时就医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同时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可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心理课程、讲座、活动等形式,帮助孩子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素质。

在保证孩子良好的生活环境的同时,也要给孩子创造和别人分享的机会,锻炼与人交往的技巧和能力,提高孩子的责任感。孩子学会表达和保证自己需求的同时,也要学會照顾周围人的感受,达到双赢的结果,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和谐的家庭环境有助于孩子情绪稳定,父母要学会尊重孩子,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以鼓励、支持的方式教育孩子。遇到问题时,家长要与孩子沟通,共同解决,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建立良性的竞争机制,不要“唯成绩论”,更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兴趣爱好等方面。加强孩子间的良性沟通交流,教师要善于倾听孩子们的心声,关心他们的生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严厉打击校园欺凌,建立健全校园欺凌防控机制,为受害者提供帮助,让校园成为孩子们安全、温馨的家。

全面关爱学生,关注孩子们的心理健康,需要孩子自己、家长、学校老师、专业人员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学校找到快乐与自信,快乐成长。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孩子们的美好明天而奋斗!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校园家长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家长请吃药Ⅱ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