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花钱“大手大脚”的背后

2024-02-20 10:28罗瑶
心理与健康 2024年2期
关键词:慧慧小博归属感

罗瑶

在我的工作中,接触了不少为孩子教育发愁的家长,

他们会谈到一个共同的困惑:孩子花钱大手大脚怎么办?

一个家长吐槽说:“哎呀,儿子到了青春期,我真是操碎了心。

他学习不上心也就算了,最近连续三次用自己的大额压岁钱买东西,不是买最贵最新的手机,就是给网络游戏买新装备。我给他讲道理,赚钱不容易,花钱要节约,他却扔给你一句,

这是我的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

另一位家长说:“我家孩子特别喜欢买鞋,他买一双普通的鞋我们也能接受,但他偏偏就爱买各种限量款的名牌鞋,还跟同学攀比,谁买的鞋更贵更高级谁就会获得同学羡慕的眼神。我们这种普通的工薪家庭,哪承受得住孩子这么败家呀。”

还有家长说:“孩子周末在家刷短视频,我突然发现他经常给一个网红主播打赏刷礼物,几十元到几百元。我建议他把零花钱存银行,赚利息,但他还发脾气了,觉得我在干涉他的自由,真是没办法了。”

遇到类似的情景,我们家长可能会给孩子讲道理:“你看父母赚钱多么不容易,要学会珍惜金钱,要学会节俭,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说完后,你可能发现孩子根本不听。

还有些家长,虽然不认同,但只能默默忍受。虽然理性上他们认为孩子大手大脚花钱不对,但孩子大了,很多不愿意和父母敞开心扉,他们担心拒绝孩子的不合理需求,会破坏脆弱的亲子关系。

那么孩子大手大脚花钱,家长该怎么办呢?只有先看透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才能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根据我和大量青春期孩子的谈话,我总结出三类常见的原因。

13岁的女孩君君,她的好朋友都在追一个流量明星,只有得到一套明星卡片才能融入她的朋友圈,才能被圈子的人接受。如果没有明星卡片,她在朋友圈就会显得很异类,和别人都不一样,她会感到自卑,没有归属感。经过和父母的一番软磨硬泡,

君君攒了一万元,买了一套稀缺的明星卡片之后,她发现自己很有价值感。因为这套昂贵的“交友卡片”,她的朋友会主动靠近她,会主动过来和她交换卡片,她成为圈子里最亮眼的那一个存在。

16岁的农村女孩慧慧考上了大城市的高中,她觉得身边的同学从小都是城市的孩子,而自己是农村的孩子,成绩也不如之前那么拔尖,她感到自卑。慢慢的,她迷上了买各种带亮钻的发卡,还迷上了买各种化妆品,她觉得只有自己打扮得比同学都好看,才能获得内心的优越感,被同学们“瞧得上”。

10岁的小博是家里的老大,他妹妹不到1岁,却是全家人的宝。他发现自从家里有了妹妹,所有人的关注点全在妹妹身上,妹妹一哭所有人都围着她转,只留下他孤独的身影。妹妹的出生,让他失去了在家里的优越感和地位。在学校,他的成绩也不拔尖。老师的注意力不是分配给最优秀的孩子,就是被班里最调皮的孩子抢走了。

慢慢地小博就不愿意上学,每天躲在房间玩游戏,经常花大量的钱买游戏皮肤,买最贵的游戏装备。他的父母觉得亏欠了小博,所以每次给钱也很大方,因为他们希望用钱弥补对孩子的亏欠感。慢慢的,小博养成了大手花钱的习惯,即使花了几万元买游戏装备他都不觉得心疼,反正是父母“欠他”的。小博的内心像有了一个无底洞,无论父母给多少钱都填不满。

我们可以思考一个问题,对小博来说,钱可以弥补他内心缺失的爱吗?

当然不能。那么我们怎么做,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孩子过度消费的问题呢?答案是满足孩子的两种最基本的心理需求:归属感和价值感。

任何孩子都希望在一段关系或一个群体中,作为真实的自己受到肯定和重视。归属感也是孩子自我身份认同的重要支柱。同时,归属感是保障基本温饱和安全后最重要的需求。就像以上案例中的君君,她想通过明星卡片融入朋友圈,从而满足内心的归属感。案例中的小博,自从有了妹妹,家里的人都围着妹妹转,他在这个家变成了小透明,失去了他对家庭的归属感,所以他跑去网络世界寻找虚拟的归属感。

我们家长怎么做,才能提高孩子的归属感呢?首先,让孩子主动参与家庭事务,认可他在家庭中的贡献。比如案例中的小博帮家里做了一顿早饭,可以说:“谢谢小博,爸爸妈妈太忙了,幸好有你在,要不然爸爸媽妈都得挨饿了。”其次,定期召开家庭会议。每个家庭成员轮流当主持人,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讨论。这样,每当孩子想起家,心里都是温暖的画面和记忆,归属感也就满足了。

除了提升家庭归属感,还需要提升孩子在同伴关系中的归属感。比如案例中的慧慧,她从农村考到了城市,如何快速融入新环境呢?经过学习,慧慧妈做了三件非常关键的事。第一,她加了几个同班妈妈的微信,每到周末就组织活动,组织慧慧和同学们看电影、喝奶茶、户外露营、玩桌游等,很快帮助慧慧熟悉了同学,消除了陌生感。第二,慧慧妈经常买一些好吃的零食,让慧慧带到学校分给同学吃,她感到自己很受欢迎。第三,慧慧妈主动联系老师,让老师快速掌握了慧慧的优势和不足,也争取到更多老师对孩子的关注,让慧慧感受到老师的温暖。

感受到自己在这个集体中的价值和重要性,并为之做出贡献。高价值感的孩子内心有这些声音:“我是重要的”“我是有价值的”“我值得被爱”;反之,孩子会感到自卑,甚至自暴自弃。

在家里,怎么做可以提升孩子的价值感呢?最关键的一点是,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标准。

案例中的慧慧,她把自己的价值等同于成绩,当她成绩好时觉得自己有价值感;当她成绩不拔尖时,她就从外貌中寻求价值感,觉得打扮得最亮眼就有价值感。这是因为从小父母只表扬她的成绩,忽视了她的其他价值,比如她很善良,经常帮爷爷奶奶干农活;她乐于助人,当同学遇到困难,她会主动帮别人,但这些都被父母忽视了。孩子学习失败了,不代表整个人都是失败的。一个完整的慧慧,包括作为朋友、女儿、姐妹、亲戚、市民和社区成员的她是怎样的人,以及她的善良、对人的敏感、乐于助人的品质等。

猜你喜欢
慧慧小博归属感
生日快乐
价值感与归属感
我教儿子讲修养
我教儿子讲修养
爸爸在哪儿,爱就在哪儿
孩子,原来你可以这样美
带着脑瘫女儿开出租,爸爸在哪儿爱在哪儿
蒋佩琪 在大陆打拼更有归属感
总量增加,平均收入上涨,城镇归属感较稳定——这代农民工,就是不一样
3D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