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磨蹭,家长该如何应对?

2024-02-20 02:21李莹莹
心理与健康 2024年2期
关键词:舞蹈班评判生气

李莹莹

我家孩子今年小学三年级了,每天早晨穿衣、洗漱、吃早饭这个事情能让人急死。他的每一个动作就像加了慢镜头,磨磨蹭蹭半个小时都出不了门,眼看着就要迟到,只能我或者他爸带着他一路狂飙,卡点到学校。每天不管我们怎么着急,怎么催他都没用,气急了骂他几句他就掉眼泪,但第二天还是慢悠悠。我真是拿他一点办法也没有,想请教您,怎么才能让他不这么磨蹭?

—— 一位急需帮助的母亲

从您的叙述中,我能真切地感受到您每天早晨因为孩子“磨蹭”而着急、生气和无奈。生活中因为孩子“磨蹭”而大动肝火的家长其实不是少数,我曾经也是这支庞大队伍里的一员。后来和很多父母聊起这个话题,在讨论中我们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有人觉得孩子5分钟穿不好衣服是“磨蹭”,有人认为2分钟穿不好就是“磨蹭”,也就是说“磨蹭”是我们对孩子没有按照某个速度完成一件事情的评判。

说到这儿想请您觉察一下,在您心里“磨蹭”这个标签是贴给孩子穿衣洗漱动作慢的这些行为,还是您心里隐隐约约认为孩子是个磨蹭的人?这细微的区别,从某种程度上说会影响您为此生气、焦虑的程度,也会影响孩子今后的发展。

给孩子贴上“磨蹭”的标签,首先会激发大人的焦虑和担心。“孩子还不出门要迟到了该怎么办?”“他养成磨蹭的习惯,影响今后的学习、生活怎么办?”于是为了缓解自己的焦虑和担心,很多父母本能地会带着情绪去催促孩子或者批评孩子。这些方式都不利于维护亲子关系。

孩子可能会因为父母带着情绪去催促或批评自己,感到难过甚至委屈,因为他被最重要的人否定了。在孩子年龄比较小的时候,他们还无法准确地区分父母说他“磨蹭”是在说他们行动慢,还是在说他们是个“磨蹭”的人。他们很容易被父母生气、焦躁的情绪裹挟,认为自己是无能的、没有用的,自信心受到打击,并把这种对自己的消极评价带入到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我曾经接待过一个孩子,明明他做什么事情都很有条理,但他总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因为他没有在妈妈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因此,作为父母我们要尽可能少地给孩子贴负面“標签”。

深陷焦虑和担心中的父母,和处在难过、委屈中的孩子,很难在负面情绪状态下产生解决问题的智慧。因为消极情绪一方面容易让家长和孩子对立起来;另一方面这些激烈的情绪可能导致我们产生狭隘的“管状视野”,扭曲我们的认知,让父母和孩子过度关注彼此带来的负面信息,而忽视其他可能存在的信息和视角。

很多父母可能会像您一样,看到孩子上学快要迟到,就会想尽办法让孩子准点到学校,虽然表面上解决了按时到校的问题,但孩子可能无意识中就会发现“爸妈比我着急,爸妈一定不会让我迟到”,于是他就不用为自己行动慢承担责任,反而是父母无形中承担起了孩子自己按时到校的责任。

可能您会说“难道要不采取任何措施,放任他迟到吗?”我们要相信,每个人都会做出当下对自己最好的选择。当孩子体验了自己迟到被老师批评或者因为迟到错过老师讲课等不好的感受,他就有可能主动地选择对自己好的方式,选择去改变。

需要注意的是,在把责任还给孩子的过程中,父母首先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在情绪平稳的状态下处理问题;其次要有陪孩子一起接受批评的勇气;再次要有陪伴、帮助孩子一起改变的耐心。我们要向孩子传递出这样的信念:我会陪着你接受老师的批评,也会陪着你一起想解决问题的方法,但你要明白,按时到校是你的责任。至于父母一看到孩子的行为,就特别上头生气的情绪,则需要自己来缓解和处理,父母不妨问问自己,到底在气什么?孩子迟到对你意味着什么?

像一台摄像机一样,不带情绪地观察孩子上学出门前发生了什么:可能是孩子起来之后开始到处翻找衣服,找到之后把前一天没翻顺的衣服袖子翻好,穿好后开始找要穿的裤子、袜子等等。在这种类似“白描”的心理视角下,我们很容易就能发现问题所在,并且想到解决办法:睡觉前把这些准备好不就行了。

当听到有家长说:“我家孩子这两周去舞蹈班之前总是磨磨蹭蹭不想去的样子……”您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有没有好奇“发生了什么她开始磨蹭”“她之前喜欢舞蹈班吗”“她现在依然喜欢吗”等等。抱着这样的好奇,我和那个妈妈聊下去的时候发现,出现这个情况不是小朋友不想去舞蹈班,而是最近排练节目她不是跳得最好的,不能领舞。所以放下评判和否定,用好奇的眼光,和孩子一起探索“磨蹭”行为背后的原因,能让我们更有效地帮助孩子。

每个孩子完成事情的快慢速度和他的神经反应类型有关,人群中有近一半的人天生做事情比较快,近一半的人天生做事情比较慢,如果父母双方都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急性子,那孩子大概率上可能做事情会比较快;但如果双方都是慢性子,或者一方是慢性子,那孩子可能就会做事情慢一点,这是具有遗传性的。所以,有时候也不是孩子故意磨蹭,而是天性使然。

写在最后: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我们要对孩子保有一份好奇心,不带着评价和评判的眼光去看他,带着我们为人父母的初心和爱,相信孩子,透过孩子的行为看到孩子的内心,这样我们才有可能为孩子提供他所需要的支持和帮助。

猜你喜欢
舞蹈班评判生气
交流与评判
妈妈的爱
不要用街头小吃来评判北京
基于学习的鲁棒自适应评判控制研究进展
生气了怎么办?
生气了怎么办?
老年学员拾金不昧美名传
生气汤
我的明星梦
诗歌评判与诗歌创作